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

bookmark

周公真的是聖人,他懂得聖治,真正以孝治天下,不需要太勞心勞力,就能夠垂拱而達至天下太平。垂拱而治,就是輕輕鬆鬆讓社會和諧,天下太平。只要人人遵守倫理道德,人人都行孝,自然人人都盡忠,他不會犯上作亂。周公是真的有智慧,他把祭祀落實了,“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在郊外祭祀他們十五代之前的遠祖。文王是周家的祖先,周公的父親,而文王是后稷的十五代孫,他們在郊外祭祀,用后稷來配天,與天相配。

唐玄宗註解:“郊謂圜丘祀天也”。在郊外祭祀。通常在郊外有一個壇,像北京的天壇,像圓丘那樣,“丘”是小山丘,像個罈子,上面是個圓頂,這是祭天用的。

“周公攝政,因行郊天之祭,乃尊始祖以配之也”。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武王駕崩後,周公攝政,盡心輔佐武王年幼的兒子成王,沒有絲毫覬覦天下之心,純是幫助成王理朝,給我們表演出難能可貴的悌道,當成王長大成人後,周公就把政權完全交給了成王。這是給我們演繹出聖德,普通人不容易做到,稍有一點名利心,對天子位都會起心動念,會起貪心。

周公也是文王的兒子,他繼位也能說得過去,但是他不開這個先例,他尊重自己的兄長,讓成王繼位。周公的兒子,跟成王差不多大,當時周公善巧方便,讓他的兒子跟成王一起玩。如果成王犯了錯誤,周公不指責成王,而是批評自己的兒子,讓成王看到以後,知道自己反省改過。這個用意很深,因爲成王是天子,周公在禮數上屬於臣民,雖然他是叔父,但是成王是君,周公是臣,在君臣之禮上講,不能夠直接批評天子,所以他就批評自己的小兒子,以此用心來撫育成王,這就是聖人之心。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給我們表演君臣之義,也表演出“兄弟睦,孝在中”的悌道。他立的《周禮》,祭祀中特別突顯祖先的尊嚴地位。“因行郊天之祭”,這是在郊外祭天的時候,尊嚴周朝始祖后稷,使之跟天相配。配天就好像我們請客吃飯,請了一位貴客,祭祀等於是請天、天神、天帝來吃飯,我們這邊要有一位主人來招待貴客,誰來做主人?周公尊始祖后稷來做主人。所以這位置就極高,我們這邊的主人來宴請貴客,這是配天的意思,這樣相配,主賓相配,這就是禮。

六、明堂配帝四海來祭

經文:【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這是周公在宗廟的明堂祭祀文王。明堂是過去天子辦公的地方,裡面有教室,也有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的場所。

文王是周公和武王的父親,因爲在郊祭的時候已經尊后稷配上天了,所以就不能夠把文王也作爲郊祭配天的人。而在宗廟裡面,在宗祠,就在明堂祭祀上天的時候,以文王配上帝,上帝就是天。這是周公良苦用心,尊他們的父親,這是嚴父,尊嚴父親到了極點,在祭祀當中等於是做東來宴請上帝。

唐玄宗註解:“明堂,天子佈政之宮也。”即天子辦公的地方,就是宮殿。“周公因祀五方上帝於明堂,乃尊文王以配之也”。周公在祭祀五方上帝的時候,在明堂裡進行,讓文王來作配。

邢昺《正義》列出了五方上帝的名號,“五帝謂: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紀,中央黃帝含樞紐”。這是所謂五方上帝,東南西北中,都是有名號的。周公當時開創了這種祭禮,尊嚴其父,這是彰顯孝道。所以四方的諸侯都紛紛效法周朝周天子的孝道,而且當週天子要祭祀的時候,都紛紛來助祭。

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69章 諸侯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33章 聖治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章 孝經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69章 諸侯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47章 天子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204章 諫諍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33章 聖治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28章 喪親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80章 廣要道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212章 感應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