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

bookmark

“在醜而爭”,如果處衆時,跟人競爭、跟人家爭鬥,最後就導致兵刃相加。“兵”是兵器,古代兵器指刀箭,現在可以說是戰爭,所以競爭升級就導致鬥爭、戰爭,鬥爭是小範圍,戰爭是大範圍。

比如說一個人在社會上跟人家爭鬥,如果遇到對方心懷怨恨,還會引來殺身之禍。如果是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要爭,爭到最後就變成了戰爭。如果是爭石油的,就變成石油戰爭;爭資源、爭土地亦如此。我們看到二戰時期,日本法西斯就這樣去掠奪,得到的就是所有國家的痛恨,國家形成聯盟來對它進行反擊,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敗塗地。

處衆就是跟別人相處、乃至國與國之間相處,不可以用爭,應該用讓,真正能夠禮讓,就能夠得民心。

國家能夠真心的幫助別人,自然也就感得其他國家會真心的幫助我們。像這次汶川大地震,在短短三天之內,就有幾十個國家伸出援手,或者是傳來了弔唁,安慰、慰問災區的災民,真是一國有難,多國支援。平時用一種仁愛的心對待別的國家,就招感來別國對我們的這種真心和真誠。

九、三者不除雖養不孝

經文:【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也。】

“養”,讀第四聲。如果居上而驕,爲下而亂,在醜而爭,這三方面不能夠去除,即使是每天用三牲去供養,也是不孝。“三牲”,唐玄宗註解:“太牢也。”“太牢”就是牛、羊、豕三牲,三種畜生。古代吃肉的機會很少,能夠吃上牛肉、羊肉、豬肉是很難得的,用三牲比喻對父母在物質上豐厚的供養。所以即使每天用這麼好的物質來供養父母,在這三方面做的不好,也叫做不孝。因爲居上而驕的話,他就會亡身、亡家、亡國,怎麼能夠稱得上對父母盡孝?爲下而亂的,不恭謹辦事,違法亂紀,自然遭到刑法的懲處,這也是對父母不孝。處衆而爭的,導致怨結甚而亡身滅國,更是不孝。

下一章特別講到“五刑”,就是古代的刑法,刑法把自己的身體都傷害了。《孝經》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裡講孝以不毀爲先,即孝之始不能毀傷自己的身體。受到刑罰了,就會對身體有毀傷。如果居上而驕,自己身體被殺害了,亡身更是毀傷。“在醜而爭則兵”,兵刃相加,這也是對身體的傷害。不僅毀壞身體,也毀壞自己的家業。如果是對國家,毀壞國家的社稷、主權,這是對國家祖宗的不孝。所以唐玄宗說:“言上三事皆可亡身,而不除之,雖日致太牢之養,固非孝也。”這是講到“居上而驕,爲下而亂,在醜而爭”,三種情況都能致亡身。對國家而言就可能會亡國;對企業而言,這個企業可能會破產;對待家、對待團體都是適用的。如果不能夠避免這三種事情,即使是對自己的父母每天用很好的物質生活,三牲供養,也叫做不孝。

父母心裡時時掛念的是兒女的身體,是兒女的事業,乃至他們的後代。如果我們因爲驕慢或者不恭謹,或者跟人家去爭鬥而導致自己亡身,乃致自己家族沒落、後代斷絕,這都屬於大不孝。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這個“後代”需要我們有身體保存,綿延下去。不僅是有子有孫,有後代及身體,這叫有後,更重要的是家道、家風、家規能夠承傳下去,家業也能承傳下去。所以要承傳家風、家道、家規、家業,最重要的是要有德。如果是驕了,如果是亂了,如果是爭了,這都是壞德、敗德。因此我們中華文化強調要謙卑、恭謹、忍讓,這是保持一個家族延續的最重要的品德。

從《孝經》我們能看得到,人只有修養品德,才能夠真正的盡孝,而盡孝也就是將自己的品德修至圓滿。所以開宗明義章就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能夠這樣修德、立身、行道,使得自己有後世子孫,都得到大家的尊重,有這種名望,能夠顯耀自己的父母,這就是大孝、至孝。所以我們作爲炎黃子孫,要常常想到,不僅是現前的父母我們要盡孝,更重要的,還要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道統。修德立身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使命。

十、家道有孝幼承五致

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69章 諸侯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33章 聖治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15章 三才(1)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180章 廣要道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28章 孝治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15章 三才(1)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73章 五刑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12章 感應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