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母親對我還有更高的期望,她說要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聖賢人的志向,聖賢人的事業,確實是需要茂森終身奉行。母親的這張賀卡也體現了《孝經》修行的三個層次“事親、事君和立身”。
我現在可以告慰母親說:“媽媽,您想???博士的媽媽,您想做教授的媽媽,這些志願都已經成就了。”就在2006年的年初,我剛剛獲得終身教職的時候,馬上有好幾家大學來聘請我做教授,包括澳洲的,包括中國的。我和母親有意追隨恩師回國,爲祖國、爲人民服務,報答祖國之恩。當時廈門大學正好籌建財務金融研究所,聘請海外著名學者、教授來做首席教授,就給我發了聘函,以年薪八十萬人民幣還加上五十萬元的研究經費,以及免費提供吃住的優厚條件,希望我到任。
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母親就請教恩師,恩師則希望我能夠真正走上聖賢教育之路。那天,母親在澳洲陪着恩師散步,母親抓住機會就問:“茂森現在已經獲得了廈門大學的聘函,恩師,您看是在澳洲工作好,還是回祖國工作好?”結果恩師回答說:“要做聖賢!”這一句回答好像答非所問,我母親問是回中國好還是在澳洲好,恩師說:“要做聖賢!”
這句話真的有點像禪門的機鋒話,看似答非所問,但是我母親一下子就覺悟了。真的,我們想來想去都是爲自己打算,有沒有爲天下人民去打算?現在的世間,不是缺一個金融教授,缺的是聖賢教育的師資。中國傳統文化,聖賢的教育,經過歷史的變遷,現在已經到了快要斷的邊緣,太少人發大願、立大志來承傳古聖先賢的道統。學者很多,但是聖賢太少。
那是2006年,正是在世間人看來功成名就之時,母親和我決定改變工作。當時,母親給我寫了一個生日賀卡,說:“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你能滿我的願嗎?”
《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終是終極。所以真正大孝之人是以德濟世,正是古聖先賢所說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現在我們環顧這個世間,海內外都一樣,由於缺乏了倫理道德聖賢教育,一些人爲所欲爲,損人利己,導致社會有種種的亂象。我們國家的領導人英明,提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理念。理念怎麼落實?中國古代聖賢的教育哲學——《禮記·學記》中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所以要用教育來實現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教育缺乏的正是具有聖賢品德的師資。與其我們期望別人來做聖做賢,不如自己直下承當,我們要來做。做不做得到那是一回事,但是要有心去做,甚至是知其不可爲也要爲之。所以我們母子就決定辭掉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終身教職,來走聖賢道路。
母親對我說:“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衆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