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

bookmark

當然不僅是天子要帶好頭,做好榜樣,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就是普通老百姓,天下的和諧,或是動亂,與老百姓同樣有關係,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責任,因爲這個社會是我們共同的社會。說到究竟處,眼前的境界,都是與我們緊密相聯的。孔老夫子說得好,“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真正自己落實仁道,行孝悌禮義,能夠把仁做到,這社會也就跟着歸仁,所謂:“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誰一日克己復禮?我們自己。對於天下的和諧,或者是動亂,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個匹夫,會起決定性的作用。因爲這個天下是我的天下,我能夠一日克己復禮,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遵循禮法,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倫理道德,這叫復禮,那麼天下就歸仁了,都能夠歸到仁道上來了。當然,這就是和諧世界、大同世界。所以說到究竟處,確實整個天下就是一個自己。自己做好了,天下人就都做好了。所以“教民親愛”、“教民禮順”、“移風易俗”、“安上治民”,誰的責任?我的責任!我要好好的落實孝道、悌道,遵循禮樂,就自然能夠達至社會和諧、世界大同。

五、禮本爲敬誠中形外

經文:【禮者,敬而已矣。】

“禮”是什麼?孔老夫子特別爲我們說明:“禮”,就是敬而已,禮敬禮敬,“禮”表現在外,“敬”是在內心,內心恭敬,外在的身口意,我們說三業,自然就表現出有禮,所以“禮”的本就是敬。“禮”是爲仁之道,“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是仁愛的仁,要把仁愛推廣於天下,要“克己復禮”,要遵守禮。

唐玄宗註解:“敬者,禮之本也。”禮的根本在於內心的恭敬,心爲根本。古人講“誠於中,而形於外”,內心中有誠敬,外在身體自然表現出這種禮,甚至不用學禮,他自然能夠把禮表現出來。如《弟子規》講“尊長前,聲要低”,這句話是講禮,在尊長面前,我們聲量不能夠太高,否則就是放肆。沒有學過《弟子規》,他對人同樣特別恭敬,柔聲下氣,謙恭有禮,做到了“尊長前,聲要低”,自然表現出來就是有禮的,說明他內心有恭敬。所以學禮其實很容易,我們要抓住根本,禮之本,就是恭敬。

儒家講威儀三千,三千條禮儀,逐條學,確實要記下來都不容易,何況要把它做出來?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根本,那就好學了,根本是什麼?恭敬心。把恭敬心培養出來,自然三千威儀的禮儀,就做到了。恭敬心是我們的本性本善,是我們自性中本有的性德。雖然本有,自出生後,一直在受種種的思想污染,我們的恭敬心,沒有用禮培養確實會逐漸喪失,喪失是迷失,不是真的沒了,我們的本善、性德,是不會消失掉的。只是我們現在受到了污染,傲慢的污染、自以爲是的污染。西方的一些電影,崇尚個人主義,培養人的傲慢心,讓人目中無人,結果敬就沒有了。所以孩子很小,看了電視以後,對父母失去恭敬心,他以後對老師、對長輩、對領導,也會沒有恭敬心。如何來恢復他的恭敬心,恢復他的本善?就要學禮。所以學禮的目的,就是要恢復恭敬心!“禮者,敬而已矣。”夫子在本章特別提到孝道、悌道和爲人臣之忠道,孝悌忠三種德行。

六、君臣父子敬悅相感

經文:【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

夫子教禮敬,廣義上“禮”包括了孝、悌、忠,以及一切的倫理道德。所以禮教就是幫助我們恢復倫理道德,恢復本善,這需要天子、領導人帶頭來做。如何帶頭?古人講得好:“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首先用禮恭敬別人、愛別人,自然能夠感得別人愛敬我們。所以做天子的,能夠首先敬自己的父親,把孝道表演出來,大家看到就跟着學,也恭敬自己的父親,都很歡喜,因爲孝道是本善,當本善流露出來的時候,真的是不亦悅乎。這種喜悅不是從外面來的,不像財色名食睡,這些得到滿足,那是刺激,不是真正的內在喜悅。真正的喜悅是人內心契入了本善,而感到無比的歡欣。所以當百姓都能效法天子,孝敬父母,本善流露,自然都很喜悅。

第204章 諫諍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章 孝經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28章 孝治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92章 廣至德第192章 廣至德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80章 廣要道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章 本經概要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96章 庶人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12章 感應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