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

當然不僅是天子要帶好頭,做好榜樣,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就是普通老百姓,天下的和諧,或是動亂,與老百姓同樣有關係,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責任,因爲這個社會是我們共同的社會。說到究竟處,眼前的境界,都是與我們緊密相聯的。孔老夫子說得好,“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真正自己落實仁道,行孝悌禮義,能夠把仁做到,這社會也就跟着歸仁,所謂:“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誰一日克己復禮?我們自己。對於天下的和諧,或者是動亂,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個匹夫,會起決定性的作用。因爲這個天下是我的天下,我能夠一日克己復禮,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遵循禮法,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倫理道德,這叫復禮,那麼天下就歸仁了,都能夠歸到仁道上來了。當然,這就是和諧世界、大同世界。所以說到究竟處,確實整個天下就是一個自己。自己做好了,天下人就都做好了。所以“教民親愛”、“教民禮順”、“移風易俗”、“安上治民”,誰的責任?我的責任!我要好好的落實孝道、悌道,遵循禮樂,就自然能夠達至社會和諧、世界大同。

五、禮本爲敬誠中形外

經文:【禮者,敬而已矣。】

“禮”是什麼?孔老夫子特別爲我們說明:“禮”,就是敬而已,禮敬禮敬,“禮”表現在外,“敬”是在內心,內心恭敬,外在的身口意,我們說三業,自然就表現出有禮,所以“禮”的本就是敬。“禮”是爲仁之道,“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是仁愛的仁,要把仁愛推廣於天下,要“克己復禮”,要遵守禮。

唐玄宗註解:“敬者,禮之本也。”禮的根本在於內心的恭敬,心爲根本。古人講“誠於中,而形於外”,內心中有誠敬,外在身體自然表現出這種禮,甚至不用學禮,他自然能夠把禮表現出來。如《弟子規》講“尊長前,聲要低”,這句話是講禮,在尊長面前,我們聲量不能夠太高,否則就是放肆。沒有學過《弟子規》,他對人同樣特別恭敬,柔聲下氣,謙恭有禮,做到了“尊長前,聲要低”,自然表現出來就是有禮的,說明他內心有恭敬。所以學禮其實很容易,我們要抓住根本,禮之本,就是恭敬。

儒家講威儀三千,三千條禮儀,逐條學,確實要記下來都不容易,何況要把它做出來?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根本,那就好學了,根本是什麼?恭敬心。把恭敬心培養出來,自然三千威儀的禮儀,就做到了。恭敬心是我們的本性本善,是我們自性中本有的性德。雖然本有,自出生後,一直在受種種的思想污染,我們的恭敬心,沒有用禮培養確實會逐漸喪失,喪失是迷失,不是真的沒了,我們的本善、性德,是不會消失掉的。只是我們現在受到了污染,傲慢的污染、自以爲是的污染。西方的一些電影,崇尚個人主義,培養人的傲慢心,讓人目中無人,結果敬就沒有了。所以孩子很小,看了電視以後,對父母失去恭敬心,他以後對老師、對長輩、對領導,也會沒有恭敬心。如何來恢復他的恭敬心,恢復他的本善?就要學禮。所以學禮的目的,就是要恢復恭敬心!“禮者,敬而已矣。”夫子在本章特別提到孝道、悌道和爲人臣之忠道,孝悌忠三種德行。

六、君臣父子敬悅相感

經文:【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

夫子教禮敬,廣義上“禮”包括了孝、悌、忠,以及一切的倫理道德。所以禮教就是幫助我們恢復倫理道德,恢復本善,這需要天子、領導人帶頭來做。如何帶頭?古人講得好:“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首先用禮恭敬別人、愛別人,自然能夠感得別人愛敬我們。所以做天子的,能夠首先敬自己的父親,把孝道表演出來,大家看到就跟着學,也恭敬自己的父親,都很歡喜,因爲孝道是本善,當本善流露出來的時候,真的是不亦悅乎。這種喜悅不是從外面來的,不像財色名食睡,這些得到滿足,那是刺激,不是真正的內在喜悅。真正的喜悅是人內心契入了本善,而感到無比的歡欣。所以當百姓都能效法天子,孝敬父母,本善流露,自然都很喜悅。

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204章 諫諍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50章 紀孝行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50章 紀孝行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28章 孝治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