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諫諍

bookmark

諫諍之道忠孝之理家國天下皆關此義

經文: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爲孝乎。”】

解釋章題綜述章旨

“諫諍”,“諫”是勸諫;“諍”,也有勸諫的意思,是直言不諱的勸諫。爲人子、爲人臣看到自己的父母、領導有過失,有義務勸諫,幫助他們改過,這也是行孝。

這一章是講幫助君父改過,邢昺《正義》講:“此章言爲臣子之道,若遇君父有失,皆諫爭也。”這一章是講爲人臣、爲人子之道。做臣子的、做兒女的,如果看到領導、父母有過失,就應該勸諫。

“曾子問聞揚名已上之義,而問子從父之令。夫子以令有善惡,不可盡從,乃爲述諫爭之事,故以名章,次揚名之後”。《孝經》的當機者是曾子,曾子的很多問題,夫子都一一做了解答。當曾子聽了廣揚名章後,關於慈愛、恭敬、安親、揚名,這些道理他都懂得了,接着就問:“如果兒女聽從父母的命令,這算不算是盡孝?”這個問題夫子回答得很好。因爲一般我們講孝要順,順父母是不是父母講的都得聽,父母的命令不用問正確與否就去實施,是否可以?夫子告訴曾子:“那要看這種命令是善的還是惡的,不可以盲目的聽從。”盲目聽從也不能稱爲孝,爲什麼?因爲可能陷父母於不義。真正盡孝的人不能夠陷父母於不義,應該幫父母樹立德行,做有仁有義的事情。所以當父母有過失的時候,兒女就要勸諫,這是就在家的父子關係而言。在社會上,有君臣關係,領導與被領導也是同理,在下位的被領導的人,有義務來勸諫領導,不能使領導陷於不義,所以本章特別講述,應該如何來“諫諍”。

依循古論解析章句

一、曾子請問深入孝理

經文:【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這是曾子的發問,問得很好,前面已經聽到夫子所述“慈愛恭敬,安親揚名”諸事,對父母要有慈有愛,懂得安親,“安親”是讓父母身心安樂;“揚名”是立身行道,做聖賢人,揚名顯親,前面章節都已講述。“則聞命矣”,“聞命”是曾子依教奉行了。

一個好學生,如何來判斷?最重要的就是看他能不能夠落實老師的教誨,貴在能夠依教奉行。不是看他能夠聽多少,甚至講多少、理解多少,最重要的是看他能夠做多少,能否把聽的、講的、所理解的都用於他自己的生活。所以夫子在此講??道,講到“慈愛恭敬、安親揚名”的道理,我們能不能夠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對父母、對長輩、對兄弟、對朋友,面對領導、被領導,在五倫關係當中能不能夠應用,這是“聞命”的意思。

曾子能這麼做,所以他能夠成爲孔子的傳人,孔子被稱爲是“至聖”,曾子被稱爲是“宗聖”,他也成爲聖賢了,所以聖賢之道是要去做的,不是聽說、講論而已。曾子等於是跟夫子彙報心得:“我已經聽懂了,夫子前面講的我現在能夠依教奉行了。”

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98章 廣揚名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50章 紀孝行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69章 諸侯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96章 庶人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80章 廣要道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2章 本經概要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