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

bookmark

中國曆朝歷代已有很多帝王註解過《孝經》,足見對《孝經》非常重視。他們把《孝經》作爲考覈讀書人的教材,甚至是作爲教導宮廷王子、貴族的教材。順治和雍正兩位皇帝還親自給《孝經》作了註解,康熙雖然自己沒做註解,但是其父順治留下遺願,希望能夠撰修一部《孝經衍義》,把歷朝歷代的凡是講到孝道方面的註疏、文字彙集起來,以《孝經》的義理爲主綱來註解《孝經》,由於工作量很大,順治沒能完成,康熙就承接過來。康熙當時詔領大臣、儒臣一起來彙集,編成了《孝經衍義》,總共一百卷,收錄在《四庫全書》和《四庫薈要》裡。《中庸》上面說到:“夫孝也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能夠繼承先人的志向,能夠繼續前人的事業,所謂孝親之志。康熙子承父志,可謂孝矣。父母、先人的志向,我們要努力做到,這是真正的孝。

茂森之所以這次有願心把《孝經》講解一遍,也是完成母親的願望。三年前母親就表達了她的志願,希望我放棄學校的教授工作後,跟隨恩師學習,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把《孝經》講解一遍。母親注重孝道,特別培養我從小念《孝經》,現在母親有這個志願,末學即當“繼人之志,述人之事”,是謂養親之志。所以好好的把《孝經》講解一遍,是茂森成就母志的一項使命。

五、判教——聖之根,人之行

第五個方面,判教。簡單的說,判教就是判定教學課程的地位,到底什麼人要學習《孝經》。

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76章 卿大夫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16章 三才(2)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73章 五刑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80章 廣要道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