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藝能的目標是爲了明德、悟道,不能着相,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孝經》總彙六藝,綜述德、仁、義,爲至聖先師之行門,受歷朝歷代之帝尊儒崇,是整個儒家學問之根,乃千經萬論之本源。
幾千年前,至聖先師,恐???人不能深解經義,學文而不力行,著《六經》道德仁義之辭章,又慈悲述作《孝經》一十八章,旨在教誡後人解行相應,知行合一。至於假借曾子請益,因學生之修學難以叩問如此深奧義理,更見至聖先師對行門之重視。
儒家近百餘年來,少出大師,亦少經世致用者,何哉?學儒未能作儒,而今人多不知聖賢爲何意,不肯、不知如何做聖賢矣,此境爲仁者之憂!
近年來,國家領導主席,總理都在國內外會議、報告中號召回歸傳統,復興中華文化,兩位領導人激發了教授的深入思考。經典本來就是聖賢人的生活實踐,“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就要從儒、釋、道三家傳統聖哲的教誨中,從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汲取智慧、經驗、方法、效果。
鍾教授爲人演說,無處不是道場。筆者參加唐山企業家論壇時,看到教授對長輩們非常尊重,一頓早餐功夫,讓所有請教的長輩們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覆。上了年紀的人蔘加會議,主辦方常常會覺得年齡大,甚至還有這方面的限制,老者也覺得給大家添了麻煩,鍾教授當時給予安慰:老人家能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沒有思維,造作,脫口而出。一位年長的董事長聽了非常感動,回去後和親人、同學、朋友,多次談起,說因爲自己感覺到了真誠。
鍾教授自幼敬老愛老,如今學聖希賢,以同體大孝、至孝之心,表達了真誠的心境,因此會讓老人家念念不忘,津津稱道。
回顧鍾教授的成長曆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到留學美國攻讀碩士教授,乃至成爲美國大學教授、澳洲終身教授,實在是得力於多年的母教。任何的境界下,總能知止於“孝”,以身力行示範孝道!小孝事親;大孝爲民;至孝以德濟世,成就聖賢,普利衆生,利益千秋萬代。慈母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教授承繼母志,又蒙恩師之教化,以師志爲己志,以“孝”爲根,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在聖賢路上,嚴謹謙卑,孜孜不倦,言多請教,行多省思,如今多止在攝影棚內,實是“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自助而天助,亦所謂“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四十個小時的報告中,教授每一章節都向諸位仁者真誠請教,時時體現的是向學向道、治學嚴謹的風範,也是處處在落實孝道。
倫學道德,莫大乎《孝經》,莫大乎光大孝德者。研習《孝經》,是爲衆人信服。今之聖賢行誼,圓滿孝德者,教授爲範,亦屬當之無愧。可謂此人演說此法,斯人研習斯經!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教授自幼非聰明睿智,今之學問修爲,緣自慈母教化,點點滴滴,孝德功成,方得性德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