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天子

bookmark

天子愛敬奉親立教德被四海萬民福祉

經文: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解釋章題綜述主旨

這一章經文不長,而義理非常深廣。

邢昺《正義》曰:“前開宗明義章雖通貴賤,其跡未著,故此已下至於庶人,凡有五章,謂之五孝,各說行孝奉親之事而立教焉。天子至尊,故標居其首。案《禮記·表記》雲:‘惟天子受命於天,故曰天子。’”這一段註解把天子章經文的意義點了出來。

開宗明義章把孝的主旨、宗趣、功用都顯示出來,講的是孝的一個大意,它對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貴賤貧夭都適用,所以說它是通貴賤的。貴,上自於天子,下至於平民百姓,孝都適用,也就是人人都要行孝。第一章講的是一個大意,並沒有很仔細的說明,“其跡未著”,沒有把如何行孝,什麼人該行什麼孝這些事相講清楚。

從天子章開始,到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這五章,告訴我們不同的身份如何來奉行孝道,從事相上爲我們講清楚,這五種人如何行孝,即“五孝”。雖然經文只列了五種,實際上我們要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知道不管在什麼樣的身份地位上,都應該竭力事親。夫子在《孝經》裡舉出“五孝”,是用五個例子,來涵蓋一切。目的是爲了立教,就是顯示孝道這一門教育。古代天子至尊至貴,因此按照尊卑的順序,就把天子章擺在了首位;按照尊卑排列,庶人章擺在第五。

天子章的“天子”,用《禮記·表記》中一句話解釋:“惟天子受命於天,故曰天子。”天子是一種尊稱。古代是世襲的制度,父位傳子;現在是民主選舉的制度,是民選,公民投票,或者是公民代表、人民代表投票。“天”就是指“天地人”三才中的天,人在天地之間是最尊貴的,所以天、地、人合稱三才。天子,使命非常重大,所以叫“受命於天”。如何讓人順應天時,因循地利,而行孝、行善,讓社會和諧,使世界太平,這是天子的責任,即天職、天命。“天”是形容使命之偉大,就像天的兒子一樣,要替天行道。天子本人必定是一個具足道德的人,他自己必定是一個孝親敬親的人,才能把這一份孝心擴展至普天之下的百姓,以孝治理天下。所以天子章主要是講,天子如何把自己愛敬雙親的心擴展至百姓、擴展至四海,讓普天之下的民衆都能夠受益,都能夠效法天子而去行孝,那麼社會必定和諧,世界也能夠大同。這是邢昺提示的天子章的義理。

依循古論解析章句

一、孝道真諦人我一體

經文:【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孔老夫子說,愛自己父母的人,必定不敢對人生起厭惡,也就是他心裡不會有跟人對立的念頭,因爲對立就破壞了一體。

我們知道孝講的是一體的意思,中國的文字很有智慧,“孝”,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字頭,下面是個“子”字底,這表明老一代和子一代合成一體,就成爲一個“孝”字,老一代是指父母,子一代是兒女,父母跟兒女是一體。如果兒女跟父母心裡起了對立、起了代溝了,就“老”“子”分開了。古代沒有“代溝”這個名詞,因爲古代人從小就受到孝道的教育,絕對不會跟父母有代溝,無論如何也不會捨棄父母。現在講“代溝”,一些孩子,十二三歲離家出走,不要父母、不要家了,父母跟子女,這老一代和子一代就分開了,分開了就沒有孝道了。

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87章 士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92章 廣至德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16章 三才(2)第116章 三才(2)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76章 卿大夫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28章 喪親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98章 廣揚名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15章 三才(1)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