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

邢昺《正義》,還引用到嚴植之的一句話,也是在註解這段經文。嚴植之曰:“上雲君父敬同,則忠孝不得有異。”這是講以至孝之心來服務領導、服務於國家、人民,就必定是忠,孝和忠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敬父和敬君都是出於天性的至孝之心,如果對領導的敬意和對父母敬意不同,心就不真了。

某人對領導,見面鞠躬哈腰,畢恭畢敬,領導一呼,馬上“應勿緩”,甚至溜鬚拍馬、獻媚,服務殷勤得不得了,好像對領導很恭敬。回到家裡,不把父母放在眼裡,像大爺一樣,還要父母伺候,對父母都不敬,他怎麼可能由衷的對領導有敬意?那對領導的恭敬,必定是貪榮之心所致。貪榮之心則非忠也,那個心是假心,有所圖的心,自私自利的心,不是忠心。領導在任溜鬚拍馬,畢恭畢敬,哪天下臺,可能理都不理,又拍另外一個領導了,這不是忠。所以忠孝相同,不得有異,是一,不是二。

選擇人才、選擇下屬,企業招聘員工、乃至國家要培養接班人,古人有一個原則,看這個人是否孝廉。如果真正是對父母盡孝的,他必定能對國家、對人民盡忠。因爲忠孝不異,它不是兩個心,是同一個心,對象不同,纔有相上的區別,在心上、理上是完全一樣的;廉潔的人不可能貪污、,這種人就是最好的下屬、接班人。

對父母盡孝,對老師表現出來的必定是至敬。老師在五倫關係當中,雖然沒有特別指示出來,但是老師這一倫是跟君一樣的。所以,以孝來做忠,對老師也必定是忠心,“忠順不失”。中國古人非常注重師道,注重學問的傳承,學問的傳承是找傳人,能夠作爲傳人,那必定看對老師的態度,他能夠對老師“忠順不失”,這是證明尊師,尊師的人必定重道,尊師重道是連在一起的,如果他對老師不尊敬,那他肯定對道業也不尊敬,因爲老師是傳道之人,韓愈的《師說》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個人真正希望學道,學知識,學技術,必定是對老師尊重,才能學到真實的東西。

◎孝親尊師立志聖賢

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像茂森在去年辭掉了教授的工作,後來一直跟隨老師學習,立志從事聖賢教育的事業。

對老師我們常常提醒自己,要“忠順不失”。父母把我們送到老師這裡求學,母親也是千叮嚀萬囑咐,要聽老師的話,所以對老師也是由衷的恭敬。孝親尊師,自然好學,希望多學一點,希望老師多教導一些,所以想自己得到成就那必定是自己存心要正,即邢昺所講“安???之心”,不是“貪榮之心”。如果向老師學習,學這些道德學問,有心將來能夠成名,能夠得到大家的恭敬、讚歎、供養,這是屬於“貪榮之心”,這些心就會障礙我們真正的道業。用心要純真,將來果報必定是真。孔子教導我們“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學道的最終目標就是安百姓,就是能夠幫助世界達到安定太平,這是聖人的理想,真正做到了,纔可謂做到立身行道,揚名後世,這是至孝。

三、君子立德不辱先祖

士章引用《詩經》的一句話結尾:【《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簡單說就是早起晚睡,不要辜負了自己的父母。“所生”就是父母,“忝”就是侮辱,讓父母受辱。

如果我們不能夠努力的求學、求道,不能夠落實道德,沒有真正做一個君子,心裡常有所謂“貪榮之心”,貪圖自己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搞的是自私自利,貪嗔癡慢,這就讓父母蒙羞了。《弟子規》講,“德有傷,貽親羞”,士章告訴我們把孝心養成,移孝做忠;而爲國家、爲人民服務,還是爲了“安親”,還是純孝之心。這樣必定能夠成爲君子、成爲聖賢,這是孔老夫子希望我們達到的理想境界。

士章第五就學習到此地,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212章 感應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50章 紀孝行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80章 廣要道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章 本經概要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2章 本經概要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50章 紀孝行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8章 開宗明義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15章 三才(1)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