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先看白素貞被關進雷峰塔之前,法海與白素貞的一段對話。
法海:不可離經叛道,不可眷戀紅塵。只需功德圓滿,自然白日飛昇。白素貞,你已修煉千年,難道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嗎?要出世就要先入世,要出塔必須先入塔。在大徹大悟的佛門關頭,只可向前不可退後。
白素貞:我不要被關起來。
法海:這不是監獄,這是修煉。
白素貞:我不要再修煉了,我要我的官人,我要我的兒子,我要我的家。
法海:你的家纔是監獄。
白素貞:你是沒有家的人,你是不會明白這些的。
法海:我是無家,但是我有心。
白素貞:你有心而無情,又怎麼會慈悲呢?
法海:我助你早登仙界,難道這不是大慈大悲嗎?
白素貞:我不要成仙了,我只想做人。爲什麼你要拆散,拆散我們夫妻,拆散我們母子?是不是因爲你四大皆空,所以就嫉妒別人?
法海:豈有此理,阿彌陀佛,金甲神、比丘僧,現在就送她入塔去吧。
這一段對話初看之下,或許會覺得法海不過是假慈悲,所謂幫助白素貞早凳仙界,只不過是爲他爲報當年之仇所找的藉口而已。
白素貞要功德圓滿,百日飛昇,又哪裡需要法海的相助?
但其實未必,因爲現在的白素貞已經動了凡心,貪戀紅塵,她真的已經不能只靠自己功德圓滿、凳臨仙界了。
當然,在以前,白素貞是有這個能力的,但自從遇見許仙之後,白素貞便漸漸沒有這個能力了。
在白素貞剛剛化爲人形的時候,她去峨眉金頂求觀音大士點化。
當觀音大士說她塵緣未了的時候,白素貞表示,“弟子此心已定,衆念皆寂,任何塵緣,都願捨棄。”
那個時候的白素貞一心向道,勤修苦練,只爲早日榮登仙界。
那個時候她自然是有能力自行功德圓滿,榮凳仙界的。
然而經觀音大士指引,在西湖斷橋與許仙相遇之後,白素貞卻漸漸墮入情網,將修行一事拋到腦後去了。
而在白素貞懷上許仙的孩子之後,小青擔心白素貞會因爲,割捨不下親情而永墮塵劫,曾多次提醒白素貞,報恩歸報恩,但莫要耽誤了自己的修行。
但此時的白素貞,已經徹底割捨不下紅塵了,她不想再做神仙了,只願與許仙白頭到老。
這從白素貞入雷峰塔之前,與法海的那一番對話上,也能夠看得出來。
爲此,白素貞甚至願意,將自己1700年的功力全部傳給小青,助小青早日功德圓滿,位列仙班,而她自己則留在人間,與許仙過着甜蜜幸福的日子。
這當然也沒有什麼不好,正所謂只羨鴛鴦不羨仙,與親密的愛人在人間甜蜜,確實比孤獨的神仙更讓人嚮往。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白素貞乃千年修行的蛇妖,不說可以長生不老,但壽命至少數千年。
而許仙不過是一凡塵俗子,即便能夠長壽,也不過百載歲月。
那麼,百載之後許仙死去,白素貞又該怎麼辦?
若能走出情網,從新踏上修煉之道還好,但若走不出情網,那漫漫數千年,甚至是更久的時光,白素貞便註定要與思念與痛苦相伴了。
那麼,法海強行拆散白素貞、許仙二人,將白素貞強行留在雷峰塔內修煉,說是爲了幫助白素貞早登仙界,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白素貞被關進雷鋒之後,小青去了清風洞苦修,爲以後能夠找到機會尋法海報仇,而許仙也同樣去了金山寺苦修。
所以,也可以說,法海在度白素貞的同時,也同樣在度小青與許仙二人。
而最終的結果也說明了問題,白素貞出塔之後,便與小青、許仙二人一同飛昇成仙。
當然,一同飛昇成仙的還有法海,法海在度白素貞、小青、許仙三人的同時,也度了自己。
而法海之所以也能夠飛昇成仙,也恰好證明了他強行將白素貞關進雷峰塔,確有助白素貞早登仙界之心。
因爲,如果法海純粹只是爲了自己的私人恩怨,而將白素貞強行關進雷峰塔的話,他顯然是沒有資格得道成仙的。
對於這樣一個原因,李凡是認同的,這一個原因也恰好能夠解釋一個問題。
那是李凡前世小的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時的一個疑問,法海明明就那麼壞,爲什麼最後的時候,還能夠與白素貞、小青、許仙三人一同得道成仙?
長大之後,李凡再看《新白娘子傳奇》,慢慢找到了答案,正是上面所分析的第四個原因。
當然,這並不是說法海強行將白素貞關進雷峰塔,完全不帶私人恩怨,他公報私仇應該也是有的,至於四個原因中,誰佔主,誰佔次?那就不好說清了,每個人的觀點看法,或許也並不一樣。
以上的四種原因分析,全都是基於前世趙雅芝、葉童、陳美琪版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而不是基於白蛇傳的相關傳說,更不是基於其它一些關於白蛇傳的影視作品。
而李凡在這個世界推出的《白娘子傳奇》小說,便是改編自前世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
那麼關於法海爲什麼,一定要將白素貞關進雷峰塔的原因,也註定會引起這個世界的讀者們的激烈討論。
前面三個原因顯而易見,而第四個原因會不會被人分析出來,且得到大家的認同,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凡琢磨着被分析出來那是肯定的,只是應該很難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
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法海給人的感覺就是太壞了呢。
不過,說到法海與金山寺,李凡認爲有必要再多說一點。
在前世的歷史上,真有法海禪師其人,乃唐代的一名得道高僧,對佛教發展有着卓越建樹。
相傳法海禪師俗名裴文德,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他尊重父意,立志嚮往佛學,先在江西廬山學道修禪,後從廬山順江東下,來到鎮江金山。
那時候的金山上荊棘叢生,一片荒涼,還有一條盤踞巖洞中的白蟒,經常危害四方。
法海將白蟒鬥敗,驅逐入海,之後便住在原先白蟒盤踞的洞中。
法海在此苦修,並開山種田、艱苦振寺,創建了大名鼎鼎的金山寺,乃金山寺的開山祖師。
而法海當年所居住的山洞,後來成爲了遠近聞名的禪窟,是非常有影響的“法海禪師禪修洞”,也是今天金山上四大名洞之一,法海洞。
可見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一位苦行得道、受各方民衆敬仰的金山寺開山裴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