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舊長安

新設的印刷局隸屬於秘書省,衙門自然是在秘書省內,但印刷局畢竟是要印書的。印書局下設造紙坊、制墨坊和印刷坊,這些作坊不可能設在城內。

皇帝特意在中渭橋邊上劃了一塊地給李逍,做爲幾個作坊的所在。這片地方很大,就是在原長安故城旁邊,緊鄰着渭水。距離長安城也不算遠,在長安城的北面,與長安隔着一條廣通渠。

這座廢棄的長安城,其實也沒廢多久。

隋朝建國之時,依然還是沿用舊長安城爲都,只不過後來楊堅覺得這座漢長安城破敗狹小,地下水污染又嚴重,已經不適合新的大一統王朝的國都,因此便選中了漢長安城東南龍首原南面的一塊好地,這裡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於是文帝楊堅在這裡營建新都,定名大興城。

唐代隋朝,同樣定都關中,不過改大興城爲長安城。

舊長安城廢棄不過六七十年的事情,但已經殘破無比,破敗不堪。當年楊堅遷都,是先在新址建宮城,然後再陸續建官衙、民宅,基本上是拆舊都建新都,因此舊長安城已經拆的差不多了。

高高的城牆不再,巍峨的宮城也沒有了,舊城中的房屋宅院都成了空蕩蕩的廢墟。

甚至連城中的那些大樹都砍光了。

“三郎!”

李元芳早帶着一羣人在那裡等候,見到李逍騎馬到來,忙上前來迎接。

“地址選好了沒?”李逍問。

爲了能夠把事情辦好,李逍也是不客氣的跟皇帝提了幾點要求,不但要求錢足人豐,還特別要求暫時借用玉米監的手下來協助他。李治也完全應允,許可他先把玉米監的人借調些過來。

李元芳是他結義兄弟,在長安城也是人脈很廣,特別是他表哥狄仁傑還是雍州法曹,李逍自然第一個把他借調過來,另外玉米監不少老部下李逍也叫來了。

玉米監這些官吏在他手下,沒少享受小金庫的紅利,平時喂的飽飽的,這個時候積極性也挺高,一叫就來了。

“就選在渭水南岸,造紙坊需要水,靠近渭水比較方便。”李元芳道。

渭水這條河對關中來說很重要,灌溉了關中平原。但是,渭水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向來不是條好的運河,常阻塞漕運。在隋統一北方之後,漢代的舊漕渠已長期淤塞而不能用,不得不用渭水漕用,但渭水的糟糕運況,逼的後來隋朝不得不另一漕渠。

當時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三百餘里,名廣通渠。自此漕運通利,關中賴之,故又稱富民渠,唐朝建國之後,關東和江南的糧食貨物也全靠這條河運進關中。

渭水和漢長安城一樣,不復當年繁榮。

除了三座渭橋,聯通長安與渭北的道路外,其餘的渭水河邊,其實很荒涼。不過這樣荒涼的地方,李逍挺喜歡。

“少府監和將作監派工匠來了嗎?”李逍問。

皇帝已經拔了地,也給了錢,現在關鍵就是先把作坊建起來,造紙、制墨作坊都將從原來的皇家作坊裡調工匠奴隸來,印刷作坊則有自己。

但建造作坊還得專業的人,大唐專門管工程建造這塊的是將作監,建築工程這塊就是將匠監負責的。而百工技藝這塊,這是由少府監管轄。

要建作坊,還是最快時間建好作坊投入生產,自然還是得他們派人來最快。

“什麼?少府和將作不肯派人?爲何?”李逍驚訝問。

李元芳無奈的道,“將作大匠說將作監最近忙着準備修建永安宮,抽不出人手給我們。”

修永安宮?

李逍心想永安宮是個什麼鬼?而且李治不是剛發行了一百萬貫債券,向天下臣民借錢,準備用於支持對高句麗戰爭以及今年的賑災之用嗎,怎麼卻在這個時候建宮城呢?

要知道,在古代,修建宮城這個事情,可是歷來不會有什麼好風評的,很容易就惹上大興土木,奢侈淫逸壞名聲的。

李元芳見李逍一臉茫然的樣子,忙給他解釋起來,原來這個永安宮不是現在纔開始修的,也不是李治的主意,其實永安宮立項已經幾十年了。

最早是在貞觀年間立的項,那個時候高祖李淵都還在當太上皇呢,因爲太上皇還在,太極宮裡有兩個皇帝,李世民也覺得彆扭,於是便想着在太極宮的邊上修一座新宮給太上皇居住,因此命名爲永安宮。

貞觀八年正式開始營建,永安宮的設計者正是朝廷有名的建築大家閻立本。只不過貞觀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淵就駕崩在大安宮裡,於是永安宮也就停建了。

永安宮剛營建不久時,就改名爲大明宮,只不過大家有時也還是會永安宮、大明宮的混叫。

李治現在大權在握,這個時候提出重新修建大明宮其實也是另有深意。

今年關隴、山南、河朔等地大旱,夏收損失嚴重,許多百姓都沒有收穫,不少地方已經出現流民,流民開始往長安聚集。

對於災民的安置,朝廷裡的大臣們也各有想法。有人提出讓各地官員嚴守地界,不得讓災民出界,等候朝廷的賑災糧食。

而有官員則認爲這樣做會死很多人,畢竟關隴河朔山南本就不是交通便利之地,等候賑災之糧,就是等死。與其這樣封鎖州界,不如讓饑民到長安來,畢竟長安這裡還存有不少糧食,而且糧食從關東運到長安來,也比運來關隴河朔各州去更方便省時。

當然,大量饑民聚集到都城下,還是會有不少的風險的。

萬一有人煽動百姓作亂,事情也不好控制。

於是比較有經濟的宰相李績就提出了一條建議,以工代賑。

那些今年絕收的災民放他們來長安,朝廷在長安邊上設一些災民營暫時安置這些百姓,發放賑災糧食。但糧食不白給,把災民中的青壯者安排去修建大明宮。

災民中的青壯者去修大明宮,這就等於是釜底抽薪,減少了動亂之源,另一方面以工代賑,還正好利用這些災民修建修了一點的大明宮,畢竟平時修個宮殿不容易,得避開農時,每次徵召有限。

現在正好,以工代賑,一舉兩得,既方便災民救濟,又能夠控制局勢,還能夠修好爛尾停工的大明宮,豈不正好。

而李義府更是建議,再發行一點賑災債券,反正有之前發行的成功經驗,就拿百濟攻佔的土地和俘虜來做債券的抵押嘛。

李義府還野心勃勃的準備發行二百萬貫新債券,以充實朝廷府庫,順利的度過這次災情。

第111章 收網第311章 亂杖打死第355章 皇帝不明白第423章 程咬金栽了第168章 玉米熟了第61章 提親、附學第342章 一錘子買賣第394章 狂倭第300章 封神榜第323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383章 太平公主第318章 報復第11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第365章 我說了算第95章 新鄰居第326章 打屁股第114章 大義滅親第43章 三口鍋第185章 兵圍李莊第120章 我給你第393章 救援第228章 占城稻第362章 丟人現眼第304章 萬萬沒想到第128章 我要你做我的廚子第286章 大婦第345章 赤山浦第3章 一代女皇第390章 賜雙旌雙節第326章 打屁股第140章 程咬金第257章 一箭雙鵰第117章 珍珠奶茶第37章 三勒漿第347章 海岸線第353章 廣而告之第398章 爲所欲爲第346章 九頭蛟第273章 李秘書第226章 雕版大鈔第156章 率獸食人第143章 怒懟皇帝第182章 想當初,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312章 皇帝失色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345章 赤山浦第351章 上了賊船第 378章 朝鮮三巨頭第369章 老虎要發威第73章 莫欺少年窮第309章 你瞅啥第290章 樹旗第227章 崑崙奴第274章 一事不勞二主第67章 美人第199章 請君入甕第75章 蒙汗藥第140章 程咬金第197章 色即是空第2章 物是人非第13章 紅蓋頭第150章 威望第177章 玉米太監第43章 三口鍋第238章 嫩玉米和老幹部第193章 兵臨城下第147章 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第117章 珍珠奶茶第395章 風在吼第112章 進擊的駙馬第194章 虛驚一場第161章 玉米第128章 我要你做我的廚子第106章 長安參軍第97章 紙上談兵第211章 多管閒事第 378章 朝鮮三巨頭第423章 程咬金栽了第402章 拉壯丁第315章 外放刺史第132章 大買賣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305章 奸臣當道第412章 定江山第91章 邂逅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20章 激將第86章 不良帥第302章 贊助商第212章 劫天牢第277章 誘惑第246章 表字大寶貝第59章 聖旨到第373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332章 氣跑宰相第294章 一本萬利第296章 得不到就毀滅第219章 歃血爲盟第164章 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