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李軒就反應了過來。
「你學的是大氣科學?」李軒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唐雨婷。
唐雨婷笑着點點頭,「這個專業有啥問題嗎?」
「這個專業全是問題,冷門都算不上,算是冷門中的冷門,一個年級平均就十幾二十個學生,年年都是還沒畢業就有超過一半是大學生入伍的,剩下的人畢業後百分之八十都是就不了業的。」李軒無語道。
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的各種現象,包括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研究這些現象的演變規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爲人類服務的一門學科。
從大學科上看,大氣科學是地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細分上看,大氣科學的分支學科主要有大氣探測、氣候學、天氣學、動力氣象學、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人工影響天氣、應用氣象學等。
這一個個學科,都難學的一匹,說是夜觀天象也差不多。
偏偏學出來後,就業機會還特別少。
普通人可能只在天氣預報接觸過這個學科。
事實上,每天播報天氣預報的主持人也根本就不是學這個出生的,他們學的是主持人專業。
學這個專業,就業方向幾乎只有氣象部門。
不過學這個專業,在海軍、空軍,以及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特別吃香。
對於想從戎又考不上軍校的人來說,選這個專業算是一條捷徑,雖然海洋大學也是重點大學,文化分水線不比軍校低多少,但身體素質要求放低了很多。
對於不嫌棄工資低,就想要個鐵飯碗的人來說,就讀這個專業,畢業後申請留校從事相關方向的科研,通過率幾乎百分之百。
畢竟大氣科學這門學科研究的對象覆蓋了整個地球的大氣圈,以及太陽系其它行星的大氣,有多少科研人員都不會有人嫌多。
唐雨婷淺淺笑了笑,「我覺得這個專業挺好的,研究大氣的結構、組成、物理現象、化學反應、運動規律,運用這些規律爲全人類服務。
」
李軒低頭再次喝了一口羊肉湯,但羊肉湯喝在嘴裡是什麼味道李軒都不關心了。
「說的是挺好聽,又是大氣,物理現象,化學反應,運動規律你懂哪個?這專業是真難學,而且也真不好找工作,你畢業後想留校嗎?」李軒問道。
唐雨婷在櫃檯內側坐下,雙手趴在玻璃櫃上,她搖了搖頭,有些沉重道:「從小到大,我見到的因爲天氣原因,出海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太多了,陳三叔叔,宋港伯伯,姚叔叔......」
李軒放下了手中的瓷碗,也變得沉默起來,唐雨婷每說一個名字,李軒就沉默一分。
這些名字,有些李軒記憶都非常久遠了。
可有些即便記憶久遠,李軒都清楚的記得。
這些人,曾經都是魚龍灣的漁民。….
陳老三是在一次出海中,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雨,消失在了海上,連人帶船十多年過去了還沒找到,可能永遠葬身在了大海中。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
「以後不會了,以後的天氣預報會越來越準,出海船隻的抗風能力也會越來越強,莫被周圍環境影響了自己的判斷。」李軒說道。
唐雨婷笑了笑,「天氣預報越來越準,靠的不就是研究氣象的人員?船隻抗風能力越來越強,這正是大氣科學研究人員努力的直接結果。」
李軒挑了挑眉,有些驚訝的看着唐雨婷。
唐雨婷笑着捋了捋耳角的秀髮,「這個專業,挺好的,等以後你要進行環球捕撈的時候,船上肯定也需要研究大氣科學的。」
李軒再次挑了挑眉,正要說話,這時候唐雨婷再次開口了,「而且軒子哥你對這個專業應該有一定的誤解,大氣科學的前景,絕對是比你想象中的要好的。」
「怎麼說?」李軒道。
唐雨婷道:「我有仔細瞭解過這個學科,大氣科學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科,有關天氣、氣候的知識起源於長久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的經驗之中,早在漁獵時代和農業時代,人們就逐漸積累起有關天氣、氣候變化的知識。」
李軒點了點頭,這些李軒知道,我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和《逸周書·時訓解》的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就是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又被用來指導農事活動。
後來的工農業生產活動,軍事活動,航海、航空、航天活動,以及對海洋、冰川、高原、空間等考察的發展,都爲大氣科學不斷提出新的課題, 不斷推動着大氣科學的發展。
唐雨婷繼續道:「這門學科,之所以是冷門,我覺得是因爲這門學科其實才剛剛起步,以後這門學科肯定會越來越受到重視,也越來越吃香的。」
「怎麼會,你剛還不是說這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科嗎?」李軒納悶道。
「大氣科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不假,可剛剛起步也是真的。「
唐雨婷搖了搖頭,說道:「十七世紀以前,人們對大氣以及大氣中各種現象的認識是直覺的、經驗性的,到十八世紀,由於物理學和化學的發展,溫度、氣壓、風和溼度等測量儀器的陸續發明,氮、氧等元素的相繼發現,才真正爲人類定量地認識大氣的組成、大氣的運動等創造了條件。」
「大氣科學研究由單純定性的描述進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階段,這是大氣科學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飛躍,也可以說是現代大氣科學研究的起步。」唐雨婷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