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蒙暗混可排憂

對於"三顧茅廬"這個典故,多數讀者認爲,正是劉備一而再、再而三地體現求賢若渴的誠意,方纔感動了諸葛亮。其實這一理解,屬於本末倒置,真實的因果關係是:如果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理論,沒能說服劉備的話,那麼即使劉備之後十顧、百顧茅廬,諸葛亮也不會同意輔佐於他。

魏晉時期的陳壽,在編撰《三國志》時,寫了名作"隆中對"。文中,諸葛亮將曹操、孫權的優勢,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今操己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史,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接着諸葛亮建議劉備,先取荊州,然後以荊州爲跳板,向益州發展。時下有人想當然地將現在的成都,誤認三國時期的益州,這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益州涉及目前的四川、重慶甚至緬旬等部分地區,總面積達百萬平方公里,爲漢朝所設九州中區域最大之州,大到與魏、吳霸業攏成的面積相當,故纔有之後的"三國鼎立"一說。

照理,"隆中對"所繪三國鼎立藍圖一經實現,諸葛亮當應功成身退,去享輕鬆餘年。但奇怪的是,他卻"老驥伏櫪",寫了《出師表》,提議"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出師表》在中國文學史上,屬於不可多得的佳作。不過,全篇能量滿滿的《出師表》,文尾卻現"不知所言"四字,翻譯成時下的白話文,就是"不知道說了些什麼"。這就令人費解了:"不知所言",難道是在否定前文?有人解釋:”不知所言“,可能是古代書信體裁中慣用的一句謙語罷了。不過我以爲:事關國家大事,一國之丞相,豈能隨便使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謙語呢?另外,撰文著書一貫講究惜字如金的諸葛亮,照理也不該使用"不知所言"這四個不寫、遠比寫了要好的句子啊。

便有研究三國厲史的學者,對諸葛亮撰寫《出師表》的本意,作了如下四點解構,大意如下:

一是作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完全可以面對面地向後主劉禪表達想法,大可不必花費周折撰寫《出師表》;二是即使諸葛亮非寫《出師表》不可,也屬他與劉禪的私密信件,公開不得,但奇怪的是,《出師表》很快就在蜀漢境內廣爲流傳;三是大凡一個國家,如要進攻某個國家,行動前期的軍事準備,屬於絕對機密,公開《出師表》,無疑是泄密;四是諸葛亮既然想"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那他爲何不去先行"攘除"導致劉備鬱死、關羽慘死、諸多將士燒死的那個"姦凶"東吳,反而與其結盟,專事去打曹魏?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解構,不難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這就是諸葛亮似乎有故意假借《出師表》之文,"蒙"點事兒!那麼新的問題來了:諸葛亮想“蒙"什麼事呢?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難的是就看讀者是不是認同下面這番分析:

劉備駕崩後,蜀地社會矛盾日漸增多,其中最爲駭人的當屬"思戀故鄉"。大家知道,構成蜀國軍隊的主要成份,一是劉備的荊州派,二是馬超的西涼派。這些軍人,因苦於不習慣蜀地的飲食、氣候、水土,屢出怨言,頻惹是非,以至蜀漢境內,不時發生軍人騷亂事件。深知不予及時化解這類消極情緒、軍隊致亂機率就會飆升的諸葛亮,對症下藥,通過《出師表》一文,明確"還於舊都"這個目標,旨在引導荊州、西涼籍的軍人:“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打回老家去!`"事實證明,通過爲時多年的"六出祈山"伐魏之舉,諸葛亮硬是把那些荊州、西涼軍人,漸漸打磨成了習慣蜀漢民俗文化的"當地人"。

相比於諸葛亮的非凡前瞻性,曹魏名將鍾會,卻在不善處理軍人的"思戀故鄉"問題上丟了性命。其實司馬昭任命鍾會、鄧艾爲伐蜀大軍主將、副將時,鍾會之兄鍾毓,就急忙進諫司馬昭,說其弟愛玩權術,不能帶兵,一俟伐蜀成功,恐滋禍端。但司馬昭卻不在意:“西蜀一滅,打了勝仗的魏人,都想忙着返回老家,誰願伴他作亂?"

因蜀將姜維堅守戰略要隘劍閣,魏軍主力一時被滯。鄧艾就向鍾會提議,說他願意帶兵尋走險道,以襲蜀國腹地。鍾會同意,但斷定鄧艾有去無回。卻不料鄧艾不僅成功,而且率先佔了成都,俘了蜀主劉禪。嫉妒鄧艾搶了滅蜀頭功的鐘會,匯同"監軍”衛灌,誣陷鄧艾,致其被囚。

鄧艾既除,姜維又降,鍾會覺得"猛將銳卒皆在己手"、可以"不復再爲人下!“即使在獲知司馬昭早已備軍於斜谷、樂城、長安等要衝,嚴加防備他時,鍾會還十分自信地鼓動親隨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做劉備也。"但他沒想到,手下諸多將士,一如司馬昭預言一一都想忙着回家!鍾會便將內中不願"跟隨自己"的將士,一併投牢,以冀反省。

鍾會有個親信,名叫丘建。丘建原系胡烈部下。胡烈因反對鍾會謀反,也在牢中。丘建憐憫胡烈,請求鍾會允許他給胡烈送點飲食。乘此機會,胡烈捎信給兒子胡淵,囑他散佈鍾會準備掩埋所有反其將士的謠言。胡淵照辦。那些被囚將士聽了,認爲橫豎是死,越獄,反叛鍾會。失道寡助的鐘會、姜維,先後折命。

有句成語,叫做“矇混過關”。通過伐魏之舉,諸葛亮逐步消化了留蜀將士的"思戀故鄉"隱患,扼制了內亂;通過放縱之舉,司馬昭逐步催化了攻蜀將士們的“思戀故鄉"情緒,放任了內訌。用"明蒙"辦法排憂的諸葛亮,得以成功,用"暗混"手段排憂的司馬昭,同樣成功。假如羅貫中再世的話,必定會將這一"殊途同歸"的結局,補寫進《三國演義》之中。

故事趨弱趣味湊法正不死無三國收也白收坑楊松親人蒙難痛無奈智商高低看嘴巴不識廬山真面目恃強凌弱燒自身有初無末之孫皓曹魏狗熊知多少禍國殃民枉爲臣人中完美數高順性情中人不貪生恃強凌弱燒自身東吳大壯僅徐盛在國連憂之愍侯曹昂一死百事改德不配位害社會牢騷滿腹必斷腸皇親國戚照吳懿孫吳穩固贊呂範重學輕權道嚴畯嗜血之魔公孫度紙上談兵尤可哀嗜血之魔公孫度禍國殃民枉爲臣姜維乃悲情人物身在曹營心在漢孫吳穩固贊呂範爲嚴將軍頭謳歌人生如意好完美曹彰有將領之氣嗜好美色有例外挪移乾坤應合規因果輪迴苦作舟不講做意在中意孫策脈系無從覓一以貫之是許靖狼心狗肺是李儒絕處逢生公孫恭父女惡行天地怨曹魏狗熊知多少外斂內放是陳祗三國鼎立論首功以刀畫面祭倉慈蔡瑁並非將幹害兩面三叨是譙周人生如意好完美三國隱士第一人故事趨弱趣味湊功過難分話步騭浪子回頭金不換劉備和他夫人們文忠武勇追關公不愛江山愛美人識時務者公孫康惡貫滿盈蓋棺定料敵如神看滿寵義重如山贊臧洪人若作孽不可活劉備和他夫人們醉翁之意在平衡惡貫滿盈蓋棺定孫策脈系無從覓德趣益彰頌羊祜身在蜀漢心在魏蜀漢精銳壯聲勢智商高低看嘴巴酸棗會盟後果酸聰明反被聰明誤假仁真奸最是壞狼心狗肺是李儒劉君子初是高士陰溝翻船爲哪般外斂內放是陳祗張遼爲何不打蜀南轅北轍父與子拖延病症害死人歷史就像揉麪團東吳馬忠終窩囊東吳馬忠終窩囊馬失前蹄話輕敵媳婦變婆惡滿貫單騎逃竄蘊怪異義重如山贊臧洪紅花尚需綠葉襯惡貫滿盈蓋棺定陰溝翻船爲哪般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場政變皆改弦許允醜妻有憂喜知恩圖報順天理恃才傲物狂張裕情操當可追諸葛夫妻反目爲哪般牌技優劣看心態智商高低看嘴巴曹昂一死百事改真正八卦在無形劉備之死該怪誰進了曹營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