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一名言,叫做:"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伏龍爲諸葛亮,鳳雛則是龐統。
龐統,出生於公元179年,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即時下湖北省襄陽市人。有一子,名龐宏,有一弟,名龐林。
龐統幼時爲人樸實,樸實到類似木枘的程度。發現龐統是個天資聰穎、必有作爲的人,名叫司馬徽。這個司馬徽,家住穎川,是個隱士,精通奇門、兵法、經學,人稱"水鏡先生"。史載,司馬徽的最大本領,就是擅長相面識人。
龐統自然知道大名鼎鼎的司馬徽,這天他慕名前去拜見。史載:司馬徽正在樹上忙着採桑。龐統找到他後,就坐在司馬徽所在的桑樹下,與其交談,兩人從白天一直談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的才智大爲驚異,對人感嘆說:"南州士人,無人可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誇獎,龐統要想不被人知道,都難!
雖然上述這個故事說得有鼻子有眼,但內中破綻與不合情理的地方也是太過明顯:"司馬徽在樹上採桑,龐統坐在地上,兩人從白天談到黑夜。"那桑樹得多大啊?另外,龐統不幫司馬徽採桑,這符常理嗎?
憑着司馬徽的那句感嘆,龐統得以融入政界。這期間的龐統,秉承了司馬徽的"伯樂"風韻,常常舉薦"千里馬"。被他舉薦的人,才能個個了得。有人奇怪,去問龐統的識人訣竅,龐統說:"時下天下大亂,公平正義逐漸衰退,善人受欺惡人橫行,如果任由這種風氣發揚光大,善人就會越來越少。一個人的好壞,可以通過細節觀察,被我舉薦的那些人,平時待人接物皆循善意公心,因此說,他們是自己舉薦了自己!"
公元209年,孫劉聯袂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大軍,不久周瑜又將駐守在南郡的曹仁擊退,奪取了軍事重鎮江陵。周瑜自領南郡太守後,即任龐統爲功曹。
次年,周瑜暴病死於進攻西川途中。龐統負責將周瑜送喪至東吳。東吳許多文臣武將,向來敬佩龐統,就在龐統準備返程那天,大家相約前去送行,內中包括陸績、顧劭、全琮等人。分手時,三人探問龐統,自己今後前程如何?龐統沉吟片刻告知:"陸績是匹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劭是頭駑牛,能負重遠行;全琮好施慕名,類如汝南樊子昭,雖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時佳人。"
事後有人問龐統:"照您評介,陸績前程比顧劭要好?"
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只能乘坐一人。駑牛一天雖然只能走三十里,但它能負載好多人或物資啊!"
有一次,顧劭去見龐統,夜間與龐統同宿暢談。顧劭問:"您有知人識人之才,我問您,我和您相比,優劣在哪?"
龐統答:"論陶冶世俗,綜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如果論給帝王出謀劃策,我就比您要強多了。"
劉備借得荊州,領銜荊州牧後,差遣龐統以從事身份,試守耒陽縣令。龐統到任,不理縣務,引致民怨,劉備遂將其免官。東吳大都督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他龐統非"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不可小覷龐統。劉備將信將疑,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談,劉備立馬刮目相看龐統,任命他爲治中從事,親密度僅次於諸葛亮,後龐統與諸葛亮同爲軍師中郎將。通過龐統在耒陽的"怠工"之舉,也就可以明白當年龐統爲何不幫司馬徽採桑、而是坐在樹下與他聊天的原因了吧?
一次,劉備詢問龐統:"你曾經擔任過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相親時,周瑜曾上密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你當初事奉周瑜,當然要忠於他,因此無須隱瞞。"
龐統答:"確有此事。"
劉備感慨道:"當時我身處危厄之中,有求孫權,不得不去吳國,但沒想到,自己差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接着又道:"其實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當時孔明也勸我別去吳國,且一再堅持,就怕孫權扣留我。我自己認爲,孫權所要提防的人,是北面的曹操,而我則能成爲幫他拒曹的援手,所以也就沒有顧慮,去了吳國。現在看來,這真是一步險棋,差點滿盤皆輸啊。"
公元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商請劉備前往益州共拒漢中張魯。劉備起先猶豫,後在法正與龐統的力諫下同意。到達益州涪城後,龐統聞知劉璋準備設宴隆重招待劉備及其部下的消息,建議劉備在歡宴時發難,挾持劉璋,一舉奪取益州掌控權,但被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爲由拒絕。
蒞年,張鬆的兄長張肅密告劉璋,說張鬆暗投劉備,劉璋處死張鬆,並與劉備決裂。期間龐統向劉備獻了上、中、下三計,劉備認爲"中計"較爲穩妥,於是施之。
公元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帶兵攻打白帝等城,自己則和龐統率軍包圍雒城。龐統身先士卒,不慎中了飛箭陣亡,時年三十六歲。劉備痛惜不已,厚待龐統父親及其子等,並追賜龐統爲關內侯,後又追諡爲靖侯。
龐統死後,安葬於落鳳坡,據說這是劉備親選的墓地,坐北朝南,是爲風水寶地。此地現爲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所轄,龐統祠墓就在白馬關側,又名龍鳳祠。清初,王屏藩亂蜀,墓、祠皆被亂軍所毀,清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1年修復。內有兩棵大柏,相傳爲張飛所栽。祠內多有傳說之築及物,在此不再俱述。
有句歇後語,叫做"龐統當知縣一一大材小用"。其實作爲一個擅長運籌帷幄的軍師,去做一個縱馬於陣前的鬥士,又何尚不是"大材小用"了呢?
Www_ тTkan_ C○
不過也有人說,龐統中箭,是他故意所爲,原因在於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曾說過本文開篇那句名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龐統決定"高姿態"地禮讓諸葛亮!
如此說來,龐統乃爲古代之"雷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