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語,叫做"識時務者爲俊傑",意思是說:懂得歷史發展趨勢、能夠適應潮流者,便是聰明傑出之人。三國初期的遼東郡太守公孫康,應該契合這一說法。
公孫康,出生年月不詳,遼東襄平,即時下遼寧省遼陽市人。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有二子,長子公孫晃,次子公孫淵。有一弟,名公孫恭。
史載:公孫度早年僅是玄菟郡的一個小吏,因其小名撞名時爲玄菟郡太守公孫琙已死的獨子公孫豹,而受公孫琙照顧,先是被舉"有道之士",繼而離開遼東郡,成爲朝廷命官尚書郎,不久又被提升冀州刺史,但因有人舉報其"有劣"而被迅即罷免。故爾他的發跡史,遼東郡老小鹹知。
公元190年左右,遼東屬國一個名叫公孫昭的人,被東漢朝廷任命爲襄平縣的代理縣長。其時公孫康已過弱冠之年,需要找份工作,混口飯吃。公孫康就揣着其父公孫度的介紹信,去找公孫昭。這個公孫昭,知道公孫度的底細,加上受"縣官不如現官"的固定思維束縛,因此打心眼裡瞧不起公孫度,便讓公孫康去當了個伍長。"伍長"是古代軍制,五人爲伍,伍設伍長,伍長就是古隊軍隊中級別最爲低層的軍官。
如果放在時下,多數人會認爲"先到基層鍛鍊一下,很有必要"。但在東漢末年,公孫昭此舉,侮辱性極強一一雖說公孫度已被朝廷邊緣化,但畢竟還在"中央機關"公幹啊!聞悉此安排,公孫度氣得牙根發癢,但又鞭長莫及。
也是活該公孫昭倒楣。公元190年,董卓把持東漢朝政。董卓手下的中郎將徐榮,與公孫度是同鄉,徐榮便向董卓舉薦公孫度。正在培養自己黨羽的董卓,就問公孫度:"你喜歡去哪裡啊?"
公孫度說:"就去遼東郡吧,我熟悉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治理起來可以順手一些。"
於是公孫度成爲遼東郡太守。
公孫度一到任,便拿公孫昭開刀,將其五花大綁至鬧市,鞭打而死。之後,公孫度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高壓手段,嚴刑峻法,飛揚拔扈,直至乘着中原大亂之際,自稱遼東侯、平州牧,穿戴、出行皆等同天子。
公元204年,公孫度因病去世。繼任遼東太守的公孫康,仗着"天高皇帝遠"的地理環境,仍然"恃遠不服"。
公孫康繼位後,忙於創造"政績"。他將當年曹操封給其父公孫度的"永寧鄉候"印綬,轉給其弟公孫恭。爲了證明自己也有非凡的軍事才能,他將視線投向冀州,欲把它收歸自己管轄。
這天朝議,公孫康對將領們說:"聽說近期曹操忙於其他事務,鄴城的防守相對疏鬆,現在我想派遣三萬步兵、一萬騎兵,攻打鄴城,曹操方面應該無人敢御吧?"
衆將領附和:"大王說得對,應該沒有人敢抗拒的。"
只有大臣涼茂緘口不語。公孫康就奇怪,問他:“您認爲我的決策好嗎?"
涼茂說:"近來海內大亂,國家危如累卵。將軍擁有十萬餘衆之兵,卻安坐於自己家中,靜觀朝廷在成敗之間努力,作爲國家的一個大臣,這麼做能說得過去嗎?曹公憂慮國家的危機敗亡,憐憫百姓的疾苦危害,日夜率領正義之師,爲天下蒼生誅殺兇殘的民賊,功勞巨大,德行廣盛,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無出其右了。現在國內剛剛平定,百姓初步安頓,朝廷也就無暇追究將軍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責。不想將軍你不但不思過,反而想要興兵向西進攻冀州。只要戰端一開,生存還是滅亡,就由不得將軍考慮了。將軍,打與不打,您好自爲之吧。"
剛纔擁贊公孫康決策的將領們,聽罷涼茂之話,無不面面相覷。公孫康沉思了一會,道:"涼茂說的話,對啊!"
公元205年,曹操遣派大將張遼進兵海濱,即時下山東省東萊市一帶。張遼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殺了公孫度稱王時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不僅導致公孫康失去了其父苦心經營多年的東萊諸縣,而且失去了拱衛遼寧郡本部的東面屏障。
公元207年,曹操率領大軍親征烏桓。該年八月,曹軍在白狼山之戰中,大破烏桓蹋頓與袁尚、袁熙聯軍,蹋頓被斬陣中,袁尚、袁熙帶着殘兵敗將轉投遼東郡公孫康。
有人進諫曹操乘勝追擊,不讓袁尚、袁熙有喘息之時,曹操淡定地說:"我想讓公孫康把兩袁的人頭給我送來,因此無須勞師動衆,尾隨而去。"說罷便令大軍就地紮寨休整。
公孫康聞知袁尚、袁熙來投,初始想予接納,但在有識謀士"不可引來曹公殺伐"的勸導下,決定斬殺兩袁,於是先在營帳中安排了精悍勇猛士兵,然後出來邀請袁尚、袁熙入內商談。等到兩袁隨他入內,還沒坐下,公孫康就令伏兵動手綁了兩袁,然後將兄弟倆拋在冰涼的地上。
袁尚對公孫康說:"人還沒死,難忍寒冷,能給我倆一片禦寒的坐席嗎?"
公孫康譏笑道:"你倆的頭顱,馬上就要去走萬里路了,還要坐席何用!"
於是斬殺袁尚、袁熙,將人頭快騎送往曹操營中。這就是《三國演義》中,體現曹操謀士郭嘉神計妙算的一個橋段。曹操雖知公孫康內心不服於他,但仍裝出高興的樣子,賞封公孫康爲襄平侯,授左將軍。
之後公孫康以曹魏大臣、邊將身份,牢牢控制遼東郡。公元209年,公孫康大破侵擾遼東郡的高句麗、韓濊,即時下朝鮮、韓國,剿滅亂軍,攻下國都,揚威朝鮮半島。
公孫康卒年不詳,大致推算應在公元219年左右。因其子公孫晃、公孫淵年幼,遼東官員推立公孫恭接任遼東太守。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派使者授任公孫恭爲車騎將軍、假節,封爵平郭侯,並追贈公孫康爲大司馬。
那麼公孫恭的結局如何呢?欲知詳情,不妨搜看本人所撰"公孫家族系列四篇"中的"絕處逢生公孫恭"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