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是個大問題

對於三國後期曹魏名將鍾會之死,歷代史學界較爲一致的說法,就是鍾會在滅蜀成功後,產生"不復人下"的錯覺,以至死於亂兵之手,落個可悲、可嘆、可憐的下場。

近期在搜覽鍾會的有關史料時,意外發現以前從未看到過的一種說法,反覆拜讀後,覺得作者的分析,既有根、又有據、更有理,說服力之強,遠大於其他幾種說法。現予解構,以饗讀者。

不可否認,《三國演義》一書到了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老一輩戰鬥階級英雄家"逐一謝世後,其故事性、趣味性、可看性大打折扣,這不光是因爲這些仙逝的人物血肉豐滿、生動有趣,更在於他們所構織的那些鮮活故事,後人已然無法替代了。

大家知道,三國後期那段歲月,能夠稱得上梟雄的人物,也就只有司馬昭、鍾會、鄧艾、姜維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官二代"。而最能讓人繞舌一番的情節,無疑就是鍾會掛帥伐蜀那一段。

時至今日,有個細節一直困擾着《三國演義》的讀者:鍾會手中握有十萬曹魏精銳軍隊、另有二十餘萬已經甘願聽其指揮的蜀漢歸降軍隊,儼然己成"跺跺腳地會動、揮揮手山會搖、吹吹氣雲會飄"的"土霸王",爲何那麼不經"風吹雨打",僅在七十二個小時之內,就命赴黃泉?

這就需要公開一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一一就在鍾會領銜率領伐蜀大軍,躊躇滿志踏上征程那天起,他和鄧艾的歸宿,就被司馬昭無情地打了一個"死結":拿下蜀漢當死,拿不下也當死,無論拿下拿不下,皆當死!

然而,不論鍾會,還是鄧艾,渾然不知司馬昭的險惡用心。尤爲可嘆的是,因嫉妒鄧艾搶了滅蜀頭功,惱羞成怒的鐘會,竟然拉開主將擠兌副將的"窩裡鬥"序幕。鍾會此舉,客觀上把自己變成了司馬昭的"幫兇"。而司馬昭對鍾會的做法,自然求之不得,因此不管鍾會罩給鄧艾何種“莫須有"罪名,司馬昭一概予以採信,從而乾脆利落地先行解除了鄧艾的軍權。

鄧艾一除,鍾會理所當然成爲掌控蜀地的主角。相信這個時候,鍾會必定心花怒放,必定春風得意,必定豪情萬丈。但就在這時,軍中信差給他送來了司馬昭的一封親筆信:"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看罷信的內容,一陣透徹的寒意侵淫鍾會整個身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命運,終於輪到自己了。"

於是也就有了《三國志》中流傳至今的鐘會一段名言:"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做劉備也。"

或許有人看到這裡,會提一個疑問:"照你這麼說,好像鍾會謀反,並非蓄謀已久,而是逼上梁山?"

確實如此!大家知道,鍾會的謀略才能,屬於超級水平,這點己在司馬師平定毋丘儉反叛、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反叛中,得以證明。如果鍾會在滅蜀後即有反叛之念,那麼以他的才能,應該是在掌握大軍之後,就須開始排兵佈陣了,但事實情況是,鍾會卻沒有。

早在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初期,處於曹魏與蜀漢之間一個名叫"斜谷"的地方,一躍成爲軍事要隘。爲防對方借道斜谷攻擊,無論曹魏,還是蜀漢,皆置猛將重兵把守。換句話說,只要任何一方放棄駐防斜谷,那麼"國破"命運,就有可能降臨。

關鍵問題來了:假如鍾會早有謀反之念,以他的聰明才智,事先爲何不派一支勁旅扼守戰略要地斜谷?擇叛,可當跳板,進攻曹魏;惜敗,可當據點,力保蜀境。但結果卻是,鍾會竟對斜谷,不派一兵一卒。

然而司馬昭卻做足了斜谷這篇文章,他令親信賈充,率一支勁旅,進駐斜谷,然後自己又帶一支超過十萬人馬的大軍,駐紮長安,以便與鍾會"會合"。佈置停當,即書一信於鍾。

面對這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新版本,鍾會如夢初醒一一司馬昭要對自己下手了!鍾會自然不甘成爲"烹狗",倉促間決定反叛。因沒有現存的、有說服力的起兵理由,便擇郭夫人授詔一事。

說了這麼多,有必要公開司馬昭除掉鍾會與鄧艾的原因了。原因有二:一是健康原因;二是年齡原因。

健康原因出在司馬昭身上,公元263年,司馬昭54歲。這個年嶺,放到現在,純屬年富力強,但在"人生自古七十稀"的古代,己屬老年之列。加上司馬昭爲了掌控曹魏天下,政治上勾心鬥角,軍事上勞師謀策,腦力體力透支甚爲厲害,身體長期處於疲憊不堪之中,感覺去日無多,因此必須趕在自己"開掛"之前,爲時年28歲的兒子司馬炎,除去障礙,鋪平道路。

其實司馬昭並非僅對鍾會、鄧艾下手。這些年,他一直不露聲色地做着"縮小年齡"的工作。比如處斬己經辭官歸隱的名士嵇康,就是一例。嵇康是個徹頭徹尾效忠曹魏之人,即使三千太學生集體爲其請願,司馬昭仍予殺之。原因很簡單,嵇康時年40歲,如果任其存在,以嵇康的號召力,十個司馬炎都扛不住。

鍾會小於嵇康兩年,手中擁有數十萬雄兵。如此一頭武裝到了牙齒的"猛虎",吞噬一個年輕、從政經驗不足的司馬炎,眨眼之事。

事實證明,司馬昭真的不乏遠見。徹底清除鍾會、鄧艾等一批政、軍重臣後的第二年,亦即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其子司馬炎順利上位。基於司馬昭己經在軍事領域上爲他輔就了平坦之道,司馬炎自然可以心無旁驁地處理篡位之事。公元266年,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自立爲帝,國號晉。

看到這裡,讀者應該也會像我一樣,贊同那個學者關於"年齡害了鍾會"的觀點了吧?換句話說,假如鍾會同齡或小於司馬炎,那麼他至少不會死於司馬昭任上,如此,他的人生便會鑄就另外一道風景。

年齡,是個大問題啊!

張遼爲何不打蜀不愛紅裝愛武裝語不驚人死不休既菜又壞一蠢將竹籃打水嘆步闡不爲瓦全頌曹髦世冤一箭泯恩仇遺言不善恨難了蔡邕一生令人噓玩火自焚蘊因果不愛江山愛美人曹芳年號蘊蹊蹺不識廬山真面目東吳馬忠終窩囊柿子要揀軟的捏有初無末之孫皓有過對比無傷害狼心狗肺是李儒外強中乾紙老虎趙忠乃是朕母親東吳大壯僅徐盛大儒大義獨盧植遊刃有餘賽幽靈高傲清廉贊鄧芝子不繫父見董允張讓乃是朕父親三國鼎立論首功人若作孽不可活劉君子初是高士相逢一笑泯恩仇文忠武勇追關公人怕出名豬怕壯大丈夫兮太史慈黃忠龐德試比高明蒙暗混可排憂曹昂一死百事改親人蒙難痛無奈外粗內細慈蘊悍卸磨殺驢亦明智謀士成堆牌難打不愛紅裝愛武裝青黃不接是大忌絕處逢生公孫恭三國三帝不正統因果輪迴苦作舟趙忠乃是朕母親三國鼎立論首功挪移乾坤應合規耿耿忠心鑄英名文忠武勇追關公愚忠之才遇庸主知足不辱敘程昱章表書檄看陳琳爲嚴將軍頭謳歌大儒大義獨盧植神人難分侃左慈文忠武勇追關公情操當可追諸葛媳婦變婆惡滿貫童真有趣辨真假收也白收坑楊松蜀漢擇降何其慘烏桓之戰定北方三國鼎立始與滅許允醜妻有憂喜每況日下咒司馬屈指可數一良將媳婦變婆惡滿貫身材顏面很重要重學輕權道嚴畯東吳大壯僅徐盛蜀漢馬忠多輝煌大材小用惜龐統家教事關成與敗妙手回春亦有憾後聖大名歸周羣孫策脈系無從覓義重如山贊臧洪禍福相依堪唏噓智商高低看嘴巴識時務者公孫康擅變之鬼公孫淵不愛江山愛美人童真有趣辨真假放浪形骸濁浪高內事不決問張昭既菜又壞一蠢將挾天子以令諸侯牌技優劣看心態越想要臉越丟臉一場政變皆改弦無中生有話周倉兩面三叨是譙周自古英雄出少年不勝酒力丟性命以刀畫面祭倉慈相逢一笑泯恩仇好人壞人難分辨玩火自焚蘊因果黃忠龐德試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