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出過一個名叫文鴦的年輕驍將。《資治通鑑》專章記載:面對八千敵騎追擊,文鴦竟然孤騎主動衝陣六至七次,殺死百餘敵騎、迫使餘下敵軍不敢靠前後,方纔毫髮無損揚長離去。研究三國史的學者據此認爲,文鴦的武功,應該勝過呂布、關羽、趙雲、甘寧等,堪稱三國第一。
文鴦,大名文俶,出生於公元238年,字次騫,小名阿鴦,世稱文鴦,沛國譙郡,即時下安徽省亳州人。其父文欽,乃系曹魏政權所封的揚州刺史。
文欽效忠曹魏,素與曹魏大將軍曹爽交好。司馬懿爲了掌控曹魏,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自我安慰當個"安樂翁"也行,竟然放棄反擊,妥妥交出軍權,結果被司馬懿團滅。曹爽一死,文欽頓時失去靠山,不得不忍氣吞聲,鬱踞揚州。
公元254年,搖身變爲曹魏大將軍的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另立新帝曹髦。司馬師的拔扈行徑,激怒了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毋丘儉和文欽等淮南將領。爲了師出有名,毋丘儉、文欽等假託郭太后詔書,列訴司馬師十一條罪狀,在壽春,即時下安徽省六安市壽春鎮起兵,拉開了討伐司馬師的序幕。
爲了贏得更多力量,毋丘儉欲約兗州刺史鄧艾一同起兵,不想鄧艾不僅不願,還殺了信使,然後聽從司馬師調遣,率領萬餘軍士急行軍至樂嘉城,即時下河南省項城縣架設桴橋,迎接司馬師的勘亂大軍。
毋丘儉見鄧艾與己爲敵,即令文欽閃擊鄧艾。文欽實施戰役期間,得悉司馬師的大軍已到,錯愕得不知如何是好。
其時18歲的文鴦見父親猶豫,就出主意:"趁司馬師立足未穩,實施兩面夾攻,可敗敵軍。"文欽聽後,深以爲然,於是決定當夜行動。
司馬師率領大軍到達項城,因疲憊不堪紮營休息。本以爲兵強馬壯,可以睡個安穩覺,不想到了後半夜,寨外戰鼓齊鳴,喊聲震天,更有"殺死司馬師"的叫罵,不絕於耳。司馬師前段時間因眼疾剛動過手術,亟需休養,突聽敵軍來攻,大驚。這一驚不要緊,要緊的是那顆帶傷的眼球,竟從肉瘤創口迸出,那個疼啊,難以言表。爲防自己的痛叫擾亂軍心,司馬師緊咬被頭,死也不吱一聲。
由於難以獲得司馬師的命令,司馬大軍亂成一團。這本是實施夾攻的最佳時機,但因文欽所部一直未至指定位置,夾攻計劃難以展開,加上天色漸明,文鴦只好下令撤退。
《晉書》記載,文鴦退後,因眼球爆出導致血流整牀的司馬師,聽罷彙報,下令追趕文鴦。諸將說:"文欽父子向來驍勇,夜間又未受到挫敗,不會善罷甘休,可能會殺回馬槍。"司馬師說:"文鴦鼓譟,凌晨退卻,說明他們氣勢己經受挫,此時追殺,必有收穫。“
面對追兵,急於率軍返回壽春的文欽表示不用理睬,但文鴦認爲,一定要挫一挫司馬師軍的士氣。於是帶着驍騎十餘人,奮勇殺入敵陣,所向披靡,嚇得追兵急忙後退。聞報,司馬師大怒,令司馬班率八千驍騎復追。文鴦索性單槍匹馬回沖,連續六、七次,如入無人之境,於是也就有了《資治通鑑》所記的那個橋段。
但司馬師畢竟是司馬師,之後幾戰,皆得先機。毋丘儉兵敗壽春被斬,文鴦跟隨父親文欽投降吳國。而司馬師則因眼傷引起其他疾病不治而亡,臨死前滿着魏帝曹髦,將大將軍印直接交於其弟司馬昭。
時隔兩年,亦即公元257年4月,當年跟隨司馬師征討毋丘儉、後被任命鎮東大將軍的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叛司馬昭。吳國即派文欽父子等將領前往壽春支援。
諸葛誕與司馬昭過招大半年,漸顯頹勢。諸葛誕當年與文欽對過陣,猜疑文欽背後搞鬼,殺了文欽。文鴦和其弟文虎聽到這個噩耗,率軍想去壽春報仇,但手下將士沒有一個服從。不得己,兄弟倆只得跳越城牆,投靠司馬昭。
見文鴦、文虎來投,司馬昭的謀士無不請求誅殺他倆,爲司馬師報仇。司馬昭說:"文欽罪大惡極,他的兒子當然該殺。只是現在兄弟倆無路可去,投向我軍,如果殺了他倆,反而會使叛軍誓死與我們死戰。"於是司馬昭不僅赦免了兄弟倆,而且委任文鴦、文虎爲將,賜爵關內侯,並讓兄弟倆率數百騎兵整天繞城高喊:"文欽之子都不被殺,其他人還有什麼可以怕的!"於是守城將士投降甚多。叛亂平定後,司馬昭讓文鴦兄弟倆殮葬其父文欽,並封賞相應之職。
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西晉代魏。文鴦仍仕晉朝,任平虜護軍。時隔五年,禿髮鮮卑部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雖然多次派兵征討,但收效甚微。如此到了公元277年,司馬炎啓用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文鴦到任不久,大破禿髮樹機能,迫使胡人部落二十萬歸降,一時名震天下。
平定禿髮樹機能不久,司馬炎提任文鴦爲東夷校尉、假節。按照規則,新官上任前,須向司馬炎叩謝,不料司馬炎接見文鴦後,竟找了一個藉口,罷免了文鴦所有職務。
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繼位,時稱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癡",但續絃於他的賈南風卻不是"白癡",她發動政變,誅殺了掌控朝政的司馬衷外公、即太傅楊駿及其黨羽。
東安王司馬繇一向追隨賈南風,賈南風得勢,司馬繇自然沾光。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他一直記恨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導致諸葛誕敗亡並被屠三族。於是司馬繇誣告文鴦是楊駿的同謀,要求對其夷滅三族。賈南風准許。公元291年,一代名將文鴦被害,獲齡54歲。
歷史,不僅上演"今天是友,明天爲敵"的鬧劇,還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式的"動蠻"連續劇,曉示每個觀衆: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