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時候是孤獨一人
如果你下力氣來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危險因素,那麼就可以使他避免做出撒謊和偷竊的行爲。
你應該深入地去挖掘孩子偷東西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長期持續的偷竊和撒謊背後的問題沒有被糾正,那麼這些問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隨着錯誤行爲的多次重複,孩子會讓自己相信偷東西並不是什麼過錯。他對自己內心的良知和你的教誨都已經麻木不仁。沒有了良心不安的孩子很有可能成長爲缺乏控制能力的成年人。
表揚孩子的誠實5歲大的孩子撿到一個錢包,並把它交給了你。你好好地去表揚他吧!但是要注意,該受表揚的僅僅是他的這個行爲。“謝謝你把撿到的錢包交給媽媽。現在,讓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它的主人。我敢打賭那個人一定很高興你撿到了他的錢包,就像你丟了很重要的東西、別人撿到了還給你後你的高興勁兒那樣。”不要對孩子說:“謝謝你說了實話。”有些孩子對把撿到的錢包留下來連想都沒有想過,所以你不應該讓他們知道還存在着做出不誠實行爲的選擇。不論你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表揚,你都應該讓他知道他做到的正是你所期望的。
欺騙
孩子們都會有騙人的時候。但是,就像“撒謊”和“偷竊”一樣,“欺騙”是成年人的概念,不到7歲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懂得“欺騙”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於成年人來說,欺騙和撒謊或者偷竊是類似的,但是對於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自己的規則的孩子來說,他還無法理解爲什麼規則是不可變通的。你最好能夠用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公平——來向孩子解釋什麼是欺騙。即便是一個6歲大的孩子也能理解“公平地玩耍”的概念。你要教育孩子欺騙是不對的,因爲這對於一起玩遊戲的小朋友們來說不公平。問問他如果在遊戲時他公平地玩耍而小朋友們卻欺騙他,他會有什麼感受。在你和6~9歲的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時候,你應該去留意觀察這麼一種現象:即使這些孩子在一開始就已經明白了遊戲規則,他們還是會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經常性地對遊戲規則作各種各樣的改變。只要所有參加遊戲的人都同意,在遊戲開始之前改變規則是毫無問題的,這種規則的更改會增加棋類遊戲(或者單調的遊戲)的創造性。
對於在學校裡騙人的年齡比較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很好地扮演起偵探的角色。孩子是不是毫無良心自責地騙人?(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參見下頁“健康的負疚感”的有關內容。)許多時候,孩子是由於受到父母的壓力或者受到學校裡競爭意識的影響才被迫去騙人的。一心想要取悅滿懷期望的父母,這種會強烈得甚至蓋過孩子心中最爲堅實的是非觀念。在自我形象比較薄弱的孩子看來,自身的價值等同於取得的成績,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欺騙的誘惑尤其強烈。如果他贏了,他就是勝利者;反之,如果輸了,他就是失敗者。所以他必須贏,即使是不得不用欺騙來達到這個目的。如果你總是和自己的孩子競爭,或者在與別的成年人一起玩耍(或工作)時給孩子們作出了勝過別人纔有意義的榜樣,那麼這種不管採用什麼手段都要贏過別人的不健康意識就會在孩子的頭腦裡培養起來。
你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校裡避免受到騙人的誘惑。要留神、小心,只給孩子施加適當的學業壓力,壓力太小他會變得懶惰、無聊,而壓力過大又會使他放棄、或者以欺騙來達到目的。你應該努力去找到一個適合你孩子的平衡點。我們讓自己的孩子們明白這麼一個道理,在學校裡取得了好成績能讓你感覺良好,好成績只是走向成功的一種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我們告訴他們,取得好成績首要是爲了讓他們自己感到高興,其次纔是取悅父母,他們能否實現自己的目標,取決於他們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孩子們誠實地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們就會感到很高興——他們已經盡了全力,我們不能再苛求他們。
西爾斯經典鏈接:健康的負疚感
我從教師和執法官員們那裡聽到這麼一個抱怨:“孩子從來不認爲自己做了錯事情。”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孩子總是做錯事情,這是由於他們缺乏健康的負疚感。他們也不太在乎自己,因此做錯了事情不會感到難過。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本書中花了許多篇幅來告訴父母們要培養敏感的孩子的原因。當孩子們的行爲出現錯誤時,他們應該感到悲傷纔是。對於錯誤的行爲他們應該感到良心的不安。這是一種健康的負疚感,能幫助孩子在行爲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糾正那些錯誤行爲。
一天,我們聽見家裡的一扇窗戶被打破了。當我們走出房間到前院去看看是誰闖的禍時,8歲大的馬修走向我們。他聽到我們叫了鄰居家小孩的名字,因爲當時我們只看見這個孩子。我們看得出馬修進行着激烈的思想鬥爭,不知該不該告訴我們他應該爲不小心砸碎了窗戶負責。馬修好不容易才讓自己把實情講了出來,他與我們之間的相互信賴不允許他對我們隱瞞真相。
教你的孩子學會道歉
向別人道歉能幫助你的孩子承擔起錯誤的責任,並且能爲他提供一種改正錯誤的手段。它能夠幫助孩子從錯誤的泥潭中擺脫出來。道歉可以緩和氣氛,有助於修復和別人的關係,爲人際關係帶來一個新的開端。爲了教育你的孩子學會道歉的藝術,可以嘗試以下的這些方法:
爲孩子做出道歉的榜樣一旦你自己做了錯事,那就應該承認錯誤。在你對別人作出了過度反應時,應該這麼道歉:“真對不起,我對你大吼大叫。我不該對你這樣發脾氣。主要是因爲我今天過得很不順當。”我已經多次這樣向孩子們道歉。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生活本來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道歉,這樣才能使生活更爲美好。這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十分重要的課程。對自己的孩子說“抱歉”並不意味着你懦弱、退縮,而是表現出了你的勇氣和力量。在工作中,即使是“老闆”做出了不近人情的行爲,他也得道歉。如果一個孩子從未受到過別人的道歉,那麼當你要求他向別人道歉時,他會覺得只要求他對別人說“抱歉”是很不公平的,他將無法理解道歉的過程,很可能會拒絕道歉,這樣,一次本來可以讓孩子受到教育的機會就錯失了,感情受到了傷害的孩子會躲得離你遠遠的。
要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學步期的孩子在傷害了別人時,很快就可以學會用一個擁抱來“讓事情變得好起來”。如果你在家裡爲學步期的孩子們做出了榜樣、用擁抱去撫慰受到你傷害的人,那麼孩子就會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在孩子傷害了別人後,一旦他平靜下來準備去擁抱對方時,你可以簡單地幫他說一句道歉的話,這或許會有助於他學會在擁抱的同時作出口頭道歉。
道歉之後的原諒在一個人受到了傷害或冒犯之後,道歉和原諒都是必需的。對於大多數的日常爭吵,我們告訴孩子們不管是與誰發生了爭執,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夠“息事寧人”。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需要正式的道歉場面。我們讓他們自己去弄清什麼是“息事寧人”,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做到這一點。他們有時候採用口頭的方式,有時候則不需要說什麼。但是不論他們是否說了道歉的話,我們都知道。爲了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兄弟姐妹們必須和睦相處。沒有得到寬恕的道歉過程是不完整的。爲了能夠真正地修復雙方的關係,受冒犯的一方必須“撤銷指控”。
西爾斯經典鏈接:“對不起,請原諒!”
孩子們會打嗝、會狼吞虎嚥、會放屁——對不起,應該說是排出氣體。男孩們對展示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尤其會感到興高采烈(而且在長大了一點之後,會很高興地故意用這種不雅的聲音來冒犯女性聽衆)。如果一次並非出於故意的打嗝聲引起了鬨堂大笑,你可以想象得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是,如果這樣的聲音引起的反應只是大家的沉默,或者是你和善地表示出不滿,那麼這些難聽的聲音很快就會銷聲匿跡。你應該教會孩子們懂得在大庭廣衆之下,發出呼吸的聲音(比如打噴嚏和咳嗽)是可以的,但是發出消化道的聲音就是不禮貌的。當你的孩子在你面前發出上消化道的聲音時,你應該不滿地看着他,對於年齡比較大的孩子,應該要求他自己說“對不起”。當他和一羣孩子在一起爭相打嗝時,你可以不必去管他,那是他自己的事。排出氣體是特別不禮貌的,因爲除了聲音之外還有難聞的臭味。在孩子大一點之後,他會明白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對這種機能進行控制,在私下裡排出氣體。在孩子們更成熟了一些之後,你就不會再聽到他們的消化道發出聲音,那些不雅的聲音將成爲過去。
不要去操縱孩子的情感,也不要去要求孩子裝出誠心的樣子爲了避免父母的數落,或者爲了在父母強迫他們作出道歉時能迅速地擺脫困境,有些孩子在做了錯事之後會馬上腦筋都不用動地脫口而出“請原諒”或“對不起”。父母強迫不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內心的感受是什麼樣的。父母強迫孩子向別人道歉會使孩子學會敷衍了事地假裝道歉,或者學會了不真誠是沒什麼不對的,又或者會認爲別人必須馬上原諒他們,別人對他們的原諒也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在孩子向別人道歉之前,需要有一段使他冷靜下來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孩子的年齡、性情、當時的氣氛以及正在發作的情緒有多強烈。一個剛剛踢了他姐姐的2歲大的孩子可能需要在椅子上暫停兩分鐘,並且還需要有人在一旁提醒他踢人會傷着別人的,然後他纔會準備好去擁抱他的姐姐。一個10歲大的孩子由於受到了姐姐的惡意嘲弄而狠狠地打了姐姐一巴掌,他必須首先包紮好自己受了傷的自尊心,然後纔會想起打人是不對的。作爲父母,你的任務就是確保犯了錯誤的孩子做出道歉,從而使兩個孩子能以彼此間良好的情感來和好如初。但是,你不能去強迫這樣的局面發生。你所能做的僅僅是爲孩子們做出榜樣,並且引導他們:當人們互相之間和睦相處時,內心會有比較好的感受。
當孩子打斷別人談話時
高需求的孩子往往會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比如,你去拜訪一個朋友,和她進行着熱烈的交談,一個刺耳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媽媽!媽媽!”你們繼續着大人間的談話,但是那個小傢伙就是不肯走開。他用力地拉着你的裙子,你越是不理睬他,他越是再三地拉着。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們長大後有教養、能體諒人,希望他們不要時時都想着成爲衆人關注的中心,但是,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是孩子們的遊戲,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在這樣的遊戲中敗下陣來。下面我們給出了一些阻止孩子打斷你談話的方法。
事先做好計劃一天下午,我們邀請了幾個電視製作人到家裡來策劃一部有關養育孩子的電視片。我們不想被打斷,所以那天上午我們讓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關照。在我們的客人到來之前,孩子們已經準備好自己去玩耍、讓我們夫婦單獨待一會兒。我們讓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們(他們已經懂得“不要打斷大人的談話”是什麼意思)管好2歲和4歲的弟弟、妹妹,帶他們到外面去玩。我們還將一盤新的錄像帶給了他們,好讓他們在玩厭了的時候去看錄像消遣。
小寶寶們並不喜歡媽媽的注意力被電話吸引過去,此外,學步期的孩子也會很快就意識到在媽媽打電話的時候,他可以去做那些媽媽不允許他做的事情。或者,5歲大的孩子會認爲這時他有了機會去責罵他的弟弟、妹妹。對於忙碌的父母來說,無繩電話帶來了便利。你可以一邊進行電話交談,一邊在四處走動、去照料各種各樣的事情。如果你計劃要進行一次比較長時間的電話交談,那麼最好把它安排在孩子午睡或者夜裡熟睡後你不需要一步不離地照看他的時間。我在書桌的一個抽屜裡裝滿了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包括一部玩具電話),可以使孩子在我聽電話的時候安安靜靜地坐在我的膝上。如果你不能夠被打斷或者不想被打斷的話,你應該蹲下來和孩子處於同一個高度,輕聲對他說:“噓,我和南茜阿姨談完話後再來和你講話。”瑪莎就經常一邊抱着那個離不開她的孩子,一邊繼續她的談話。孩子一開始很高興被這樣抱着,最後,他會侷促不安地離開媽媽的懷抱,跑到別處去玩。此外,你可別忘了表揚你的孩子:“謝謝你沒有打斷我的談話。”
儘管你去參加各種成年人的活動時應該帶上你的孩子,但是讓他學會耐心地等待你騰出時間來關心、照料他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巧。到了7歲的時候,孩子就能夠培養起一種講禮貌的方式,在要打斷你的時候會對你說“我有一個問題”。你也應該來規劃好如何使孩子在必須打斷別人時採用有禮貌的態度,使他的做法能夠與你的家庭風格相一致。在你需要打斷孩子們、得到他們的關注時,應該努力地爲他們做出通過有禮貌的方式來打斷別人的榜樣。
教孩子學會講禮貌
每個父母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講禮貌,會對人說“請”和“謝謝”。畢竟,孩子的行爲反映出了父母的養育水平。有些孩子很容易就能培養起良好的禮貌習慣,而另一些孩子卻在社交方面屢屢失敗。
要期望孩子尊重別人無論你是否相信,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實際上就開始了對他的禮貌教育。良好禮貌的根源,在於對別人的尊重;而對別人的尊重又來自於情感上的敏感。正如我們在本書的前面各章當中所強調的那樣,感情上的敏感是你可以爲孩子培養起來的最重要的品行之一,這個培養過程開始於孩子的嬰兒時期。敏感的嬰兒自然而然地就會成長爲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因爲他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如果由具有良好禮貌習慣的家長撫養長大,那麼長大成人之後就會具有良好的禮貌習慣。比起可以從有關禮儀的書籍中學到的那些東西來,他的這種教養和禮貌更有創造性、更爲由衷地發自內心。近年來,社會上普遍認可教育孩子“剛毅、自信”的做法。個性上的剛毅、自信是有益的,只要它不凌駕於良好的教養和禮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