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利亞覺得自己應該重新制做一個時空穿梭儀了,如今這個時空穿梭儀實在太坑主人了。瞧瞧她現在什麼樣兒吧?她這次不但穿越成男人,還穿越成和尚!!!-_---
安吉利亞如今是個只有五歲的小和尚,法號圓安,生下來沒有多久,他就成了和尚。圓安其實是一家大戶人家的孩子,只是生下來沒有多久,被人說是天煞孤星、克父克母,自此在家中的待遇一落千丈。他的親生母親生他是難產,差點兒一命嗚呼,本來就不待見他,聽了這個說法堅信不疑,便想要殺了他。還是他父親不忍心,讓人將他抱走,丟在了寺廟外面。
不是什麼大寺,只是一個山野中的小寺廟,廟裡面只有兩個和尚,是一對師弟,四五十歲的年級,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算是老和尚了。寺廟偏僻,人跡罕至,兩個和尚在廟外開闢了田地耕種過活,倒也自給自足。只是突然多了一個小嬰兒,讓兩個算是有道高僧的和尚都手足無措。
所幸小嬰兒有個成人的魂兒,非常乖非常安靜,不會打擾到兩個高僧的修行,讓兩人照顧起孩子來一點兒也不費事。就這樣,兩年過去,小孩兒能夠說話能夠行走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高僧中的師兄空遠收了小孩兒做徒弟,給他賜法號圓安。
在圓安看來,他的師傅和師叔是真正的高僧,他們雖然沒有特別的力量,但對佛法非常精通,具有佛性。這個時代的人雖然崇佛,但佛經不如現代的種類多,像他們這個小寺廟中,佛經更是少了。
圓安感覺到師傅和師叔對佛經的渴望,悄悄將光腦中搜索出來的佛經打印出來,做舊後埋在寺廟的某個角落,再裝做貪玩無意中發現了這些佛經。
空遠和空行將裝着佛經的小木箱從土裡面搬出來,兩個人一向平和的臉上都露出難以掩飾的笑容。
空遠摸了摸圓安的小光頭,笑着道:“圓安與我佛有緣。”
圓安抱着自己的小光頭,心想:沒緣,他跟佛祖沒有緣分。他不要一輩子當和尚!
不過,空遠和空行都對圓安抱着莫大的期望,圓安又不想讓他們失望,只能努力學習佛經,逐漸向一代高僧靠攏!-_---
有了新的佛經可以研究,空遠和空行兩人全部沉浸到其中,每天除了做早課晚課和去地裡面鬆鬆土澆澆水,其他時間都在靜室裡面看佛經研究佛經,偶爾兩人聚在一起交換自己對佛經的理解。其他事情,他們都不管了,連飯都是圓安做好了端給他們吃的。圓安身高還夠不上竈臺高,必須墊着石頭才能夠往鍋里加水加米。
在外人看來,這算是剝削小孩子了吧,但廟裡三個人都引以爲常。在圓安四歲的就接管了廚房,從此一日三餐全部歸圓安來做。沒辦法,空遠和空行雖然佛法高深,種地和縫補也還行,就是做飯這方面缺了根筋兒,做出來的味道簡直一言難盡。
圓安做了玉米麪的饅頭和黍米粥,撈了一個泡蘿蔔切成細絲,放到兩個托盤上,分別給空遠和空行端去。玉米、土豆和紅薯,在圓安兩歲的時候就種在了寺廟周圍,再裝做無意中發現它們都能夠吃一樣,從此,三樣糧食成了廟裡面的主食。
寺廟在半山上,山腳下住着一些農民,偶爾他們會上山拜佛,空遠和空行就會想農人們推薦三種作物,免費提供給農人們種子。他們已經發現了三種作物的高產,懷中慈悲的心將三種作物的種子給農人們,希望農人們也能夠有豐富的糧食吃,不用餓肚子。
至於泡菜,是圓安剛剛接管廚房後口述讓空行做的。他用的是四川泡菜的做法,江南一帶沒有這樣做菜的,讓空遠和空行都感覺到新奇。等到泡菜泡好以後,再吃一口嚐嚐,味道鹹酸,口感脆生,非常好吃,兩個人都喜歡上了泡菜。以前白水煮蘿蔔、白水煮白菜,現在蘿蔔和白菜大部分就泡進了泡菜罈子中。那個罈子的體積可不小,有圓安一半身高那麼高,圓圓的肚子,容量很大。
除了泡菜,圓安還在冬天的時候帶着師傅師叔做東北酸菜,在夏天的時候曬乾菜,大大改善了寺廟中的飯菜水準。但即便如此,圓安依然饞肉啊!肉、肉、肉,他好久都沒有吃肉了。
圓安滋溜吸了下口水,決定了,等會兒就吃肉去。
等到空遠和空行吃過了飯,圓安自己喝了小半碗慄米粥,洗過碗,揹着一個小籮筐離開寺廟往山頂走去。一路上,遇到新鮮的野菜會摘了放進籮筐中,到了晚上可以涼拌了吃。
這也是山下的農人們都種了土豆玉米和紅薯,如今不怎麼缺糧食了,不用上山採野菜充飢,山上纔會有這麼多新鮮的野菜。往年,這些野菜早就被山下的農人們採回去吃了。
圓安拿出探測機器人,幫忙尋找野雞。很快,野雞就找到了,探測機器人弄暈了野雞,圓安從儲物倉中拿出各種調味料,將野雞做成叫花雞。
等到叫花雞做好了,圓安捧起來就啃。艾瑪,都一個月沒有吃到肉了,可饞死她了。叫花雞好吃,真好吃。可惜儲物倉中沒有鍋,不是隻能吃烤雞烤兔子就只能吃叫花雞,想要喝雞湯都不行。等他再大點兒歲數了,他就下山,怎麼着也要弄個能燉湯的瓦罐回來。
一隻雞挺大,圓安吃了一半,小肚子就鼓起來了,只怕晚飯都不用吃了。將剩下的一半叫花雞放到儲物倉中,圓安用山溪水使勁兒地洗了臉和手,再漱了口,確保不會又人從她身上聞到雞肉香味後,圓安慢騰騰地下山了。
走到寺廟門口,就見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在山門外徘徊,好奇地走上前問道:“阿彌陀佛,請問施主爲何在山門外徘徊?可是要緊寺內燒香?儘管進去就是了。”
寺廟很小很破舊,根本沒有什麼值錢東西,不怕被人偷,因此圓安出門從來不關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