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後趙有多少個郡嗎?多到連石虎自己都可能記不清楚的地步。
在後趙這個政權中,州一個級別的有十二個,它們分別是冀州、幷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荊州部分地區、幽州部分地區。
每個州至少有十個郡以上,個別大一些的州甚至會有二三十個郡,可不像是兩漢政權時期那樣,郡這個行政級別有那麼高。
另外,因爲胡人不懂治國……或者是石趙巴不得中原變成一個龐大的牧場,他們對於極多數的地方採取的是減少丁口策略。啥意思?就是將人口集中到比較重要的幾個州,讓那些不重要的州變得地廣人稀。
其實,要認真算起來青州還算是不錯了,換作是在司州或是幽州,整個州的人口還真不知道有沒有十萬人,好歹整個青州的胡人和晉人合起來還有個四五十萬(數據不靠譜)。
整個後趙,相對繁榮的地方也就是在冀州了,概因後趙的都城襄國(鄴城)就在冀州嘛。
說襄國繁榮,那是要對誰而言,張石來到襄國已經接近一個半月,絲毫沒有感覺到所謂都城的繁榮到底是體現在什麼地方。
襄國是都城啊!可是就在這個都城的街道上,看到了屍體卻是非常頻繁和普通的事情。什麼屍體?有各種械鬥,有骨瘦嶙峋的餓殍。雖說是胡人和晉人都有屍枕街頭,但終究還是以晉人居多啊……
“王聰,你是世家子吧?”張石走路的時候並沒有刻意選擇很路邊,他身上穿的不是正統晉人的款式,是一種……怎麼說呢,該是漢部獨有的束身款?
王聰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漢部的款式,其實要是時間往後面再“挪”上數百年,那一身衣服就是隋唐時期的武士服,但跟現在的晉人款式真的不一樣。
晉人喜歡風流倜儻,對襟、束腰,衣袖寬大……當然,這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穿得起,平常人連一塊布估計都買不起。
wωw• ttκǎ n• c ○
張石等人是身帶使命而來,代表的是漢部,穿上有異於晉人的款式,腰上懸着戰劍或戰刀,不管是從裝束或者是從精神面貌,看着就是不是晉人。這樣一來,他們在襄國儘管還是有些麻煩,但總算不會被普通的胡人騷擾。
“回管事,聰雖然爲王氏,但……只是很遠的旁支。”王聰頗有些陰霾,或許覺得臉色不對,調整了一下轉爲苦笑:“若不然,也不會被丟下。”
張石只是簡單地點點頭,身在中原的晉人,被漢部收留的那些,誰身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比慘沒有什麼意義,不過是增加自己的負面情緒。他們既然是被收納進入漢部,還能被劉彥委以重任,該是思考着怎麼把事情辦妥,然後獲得新生。
襄國比起其它城池略略好一些的是,看去不是那麼破敗,街道上的行人也顯得更有人氣一些。人是多了,認真觀察的話,白種羯人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彰顯出了身爲“國族”的囂張,他們無論是身穿什麼樣的衣服,或者是面對什麼人,就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傲嬌臉色。
什麼人在街道中看起來是最顯得小心翼翼?毫無疑問會是晉人。這些晉人不管是富貴的還會是貧窮的,不管是身爲奴隸還是官員,他們基本上走路就是儘量靠在街邊,走起路來經常是左右四顧,不用特意觀察也能看出內心裡的擔驚受怕。
也對,除了有數的一些晉人,大多數的晉人在後趙政權之中連野獸都不如,他們哪怕是被殺也不過是殺人者賠幾張羊皮的事情,哪能不是時時刻刻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恐懼之中?
張石和王聰等人這一次就是要去見一個稍微有身份的晉人,那人名叫蔣幹。
這個蔣幹與三國的那個蔣幹同姓同名,但絕對不是同一個人。他是冉閔府中的一名門客。
張石有打聽過這個蔣幹,打探到的消息是,蔣幹與張乾、蕭全、繆嵩、劉猗等人皆爲冉閔之心腹親信,亦算是冉閔所建幕府中比較重要的人物。
冉閔在後趙的地位並不低,應該說是武職中與李農混得最好的兩人了。他們可以在一定事情上影響到後趙的國政,但要說石虎有多麼信任則就是胡扯了。
事實上,歷史到了晉朝的時候,又恢復了春秋時期的模樣,各種顯貴乃至於是大門大戶又大肆招募門客和部曲,風氣之盛行與服用五石散別無二致。
五石散是啥玩意?這東西是在東漢末年於一些名士之中流行,等於是一種另類的毒品,名士們認爲服從五石散可以強身健體,似乎還有放鬆精神的作用?
張石本來是已經放棄掉接觸冉閔,改爲去從那些比較貪財的朝中文官入手,可是昨日他卻突然得到了招呼,說是一個叫蔣幹的人約見。
後趙政權的文臣並沒有太大的權力,特別是張賓那一代文士該死的全死了之後,也是石虎壓根就不喜歡儒生,曾經在石勒那一朝混得風生水起的儒士們能幹的事情已經不多。
蔣幹自然沒有明晃晃地留下帖子或是報上修成侯家門的名號,他相信那個漢部的什麼人肯定會去查探清楚。
修成侯是冉閔的爵位,冉閔現在官拜北中郎將,又有一個遊擊將軍的銜。事實上後趙的官職略亂,一個人身兼數職很平常,越是顯赫的人腦袋上的官帽就越多,比如姚弋仲還是十郡六夷大都督和冠軍大將軍呢。
是什麼事情讓冉閔起了與漢部接觸的興趣?大概就是數日前有消息從青州的高密郡傳回,說姚弋仲的兒子姚伊買率軍征討一個新興部落,結果連續兩次兵敗,姚伊買糾集起來的雜胡死傷超過七千,一度召集起來的三萬衆兩戰四散離裂。
新興部落什麼的,還有戰勝姚伊買之類的,冉閔對這些不會有什麼興趣,中原這片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部落出現,然後又會有老舊的部落破滅,又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呢?他們重視的只有一點,那就是無意間從櫃縣那邊發現漢部出產兵器和食鹽,似乎數量還不算小?
兵器啊,哪怕是朝廷在兵器製作上規模都不大,一個新興的地方部落竟然除了武裝自己之外,還能夠向外進行販售?
除了兵器,竟然還有食鹽?知道什麼叫“鹽鐵之政”嗎?哦,對,胡人不會懂什麼叫鹽鐵之政,要是懂,不會將國家治理得這麼糟糕。但是,冉閔懂,並且非常懂,那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可以使國家興盛,也可以讓國家衰弱。
冉閔知道朝中的那些大儒之中肯定也會有人懂什麼是鹽鐵之政,只是漢部派過來的人用黃金牢牢地堵住了那些大儒的嘴,沒有餵飽之前大儒會拖一下彙報的時間。他要趁那些大儒沒有改口之前,先將可以拿的好處拿在手裡,這樣一來本來不屑一顧的舉動就該變一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