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這是要逼死衆臣的節奏

在諸夏成爲最高也是合法的統治者有很嚴格的流程,稱帝只是宣告成爲國家的統治者身份,比稱帝更應該得到重視的是登天子位。

在那個流程之中,必須是先登天子位,預示着得到上天的承認,然後纔是舉行稱帝儀式。要僅是稱帝而沒有登天子位,或是先稱帝再登天子位,要麼是割據政權要完蛋之前的瘋狂,要麼就是純粹在搞笑。

諸夏敢隨隨便便稱帝的人不少,可是真沒有太多人敢隨意登天子位,尤其是一些在亂世中得勢的人,他們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走的流程就是先稱王,隨後根據情勢的發展再走其它的流程。

割據政權之所以沒敢隨意登天子位,那是他們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天子位是一種權力天授的表示,另外一層就是想成爲天子也要看別人承不承認,別人不認可皇帝身份沒什麼,可要是登天子位又不被承認可,後果絕對比不被承認帝位嚴重。

雖然有因爲迷信的關係怕老天爺震怒,但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一些人可能不清楚既然是皇帝了,爲什麼又要搞出一個天子的身份出來,必須說的是皇帝是皇帝,天子是天子,皇帝是統治者沒有錯,天子卻是諸夏一族族長的專用詞。

諸夏的統治者必須要有兩種被承認的權威,如果說皇帝是外在的話,天子就是核心。皇帝有治理國家的權力,天子則是管束萬民必須要有身份,律法管不着的地方,身爲族長處理族人還要什麼法?尤其是在諸夏這種有特殊文化的地方,族長等於家長,那種情份真不是那麼好說明白的。

想要登天子位,某個王朝的第一代創業者要是沒統治諸夏舊地全境,真不敢也沒那個臉去登天子位,倒是隨後的繼承者不用有那個顧慮。

諸夏很早以前就有天子,不可考究的夏朝雖然是王爵,可另一層身份就是天子,商朝同樣,到周室……乃至於是後面的歷朝歷代皆是,因此其它或許出現了斷層,“天子”在諸夏的王朝真的沒有過斷層,是一直被延續了下去。

“寡人登天子位是率神州之人共擊胡虜。”劉彥當時其實被東晉小朝廷噁心到不行,登天子位未嘗不是憤怒之後的舉動:“南方小兒何德何能可爲天子?”

紀昌能說什麼?本身不是會拍馬屁的人,發達之後沒少看書,只能引經據典來承認劉彥所說的正確性。

不但丟了中原半壁江山,更丟了所屬臣民,甚至是丟掉了祖廟,司馬一家子在歷朝歷代的地位絕對是最差的一個,後人要是瞭解那一段歷史,誰不是對司馬一家子咬牙切齒?

劉彥與紀昌已經不在宮城內,他們是帶了一些侍衛,本來就是穿着便服,連衣服都不用換就直接出了宮城。

宮城之外的四面皆有一片空曠的廣場,地面是鋪着磚石,沒有栽種任何的樹木花草,倒是相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動物雕刻款式的臺柱,那些臺柱其實就是放置火盆的承載物,用來在夜晚提供光線。這個是必要的放空區,會修建那些臺柱也真的不是爲了美觀。

劉彥身邊擺在明面的護衛不會少於二十人,紀昌身爲丞相其實國家也有安排隨身護衛,包含他們在內就是接近三十人,走出宮門的時候就已經受到矚目。畢竟已經下午,二三十人在這個時候能出宮門本身就不顯得簡單。

宮城外的廣場之後就是新長安的市區,臨近宮城的基本都是佔地非常大的府邸,又根據道路進行劃分,每一座府邸都有着圍牆,他們沿着圍牆走了十來分鐘還是圍牆,可見被圍起來的府邸到底有多大。

道路兩旁移植了一些樹木,以柳樹居多,又有綠化帶,甚至是道路本身也是由磚石砌成,相隔一段距離還有提供駐腳的涼亭,亭子的建造款式是很純粹的諸夏特色,裡面還放着一些石墩子和一張石桌。

徐正和李壇就在一座涼亭,他倆本來是閒聊,遠遠地就看到劉彥和紀昌,兩人想站起來走過去卻是被劉彥先擺手制止,他們的那些護衛則是朝向劉彥所在的位置單膝跪下並低着頭。

漢國的重臣和勳貴的住宅區本來就是在這一片區域,就是不知道府邸相鄰的徐正和李壇爲什麼不選在家中,會在道路邊的涼亭。

出了高級住宅區就是一片休閒區,劉彥和紀昌走的方位是往城東而去。這一片恰好就有一座跑馬場,遠遠看去能看到一棟佔地非常大的建築物,要是真要說點什麼,其實就是一種類似體育館的建築,差別是古色古香罷了。

“寡人允許他們有血脈留下,是秉承炎黃之論,不斷血食。”劉彥有說這個的底氣,之前任何朝代的內戰,真就不存在趕盡殺絕,王霸如始皇帝還留下各國宗室也留下宗廟,時節到了還允許祭祀呢。他想到了什麼,就納悶地說:“他們治理江山不行,殖民倒是很有一手。”

紀昌苦笑不說話,司馬一家子的嫡系當然是要被監控,一些旁支卻是去了中南半島,聽說混得還挺不錯?

始皇帝會留下六國宗室旁支其實也不是仁慈或手軟,更不是想要留下後患,是諸夏本來就有這個規則。而這個就是諸夏“禮”的核心價值觀,既是尊重祖先,尤其是有成就的人不該沒有後人提供血食,算起來魏、趙、韓、齊、楚、燕也真的是對諸夏有過貢獻。

諸夏曆史上最沒底氣卻又登天子位的就是宋主趙氏。趙氏不記恩情先欺負孤兒寡母就甭說了,偏偏趙家兩兄弟還來了場“燭光斧影”的大戲,趙匡胤一脈又被趙光義一脈清除得一乾二淨。

宋主趙氏地位是那麼來的,對外也沒有什麼功業,甚至漢家舊土也沒能收復,結果兩宋的趙家皇帝就難有強勢者,那是統治地位先天上就不足,又有一些五代十國遺留下來的問題,怕武將奪權,又沒有真拿的手的功績卻登天子位,真沒那個底氣去和文官集團叫板吶!

“臣等必然尋出線索。”紀昌是咬着牙在保證:“已貼出告示,又派人尋訪大儒。”

劉彥的稱帝儀式當然不能按照司馬一家的模板來,他又不是篡了誰的位,是正兒八經地完成驅除胡虜恢復華夏。因此就不是簡單的鄙視司馬一家,是真不能按司馬一家的儀式來。

“大儒?”劉彥略略困惑地說:“大儒不是全來了長安?”

“有隱士未出。”紀昌苦惱地說:“或是消息傳遞不便,或是隱士不爲名利所動。”

劉彥對於民間會有傳頌的隱士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態度,既然是隱士就該是默默無聞,誰都知道那還叫隱士嗎?還特麼不爲名利所動,是尼瑪等着足夠份量的人去請,好給自己造勢吧!

對那些誰都知道人,偏偏還自詡爲隱士,劉彥對這一類人的警惕心很高。他所知道的是,但凡這一類的隱士都是抱着搞大事的決心,不出來倒也罷了,要是出仕絕對會攪動風雲。

自春秋戰國之後,躲起來做學問,自認爲有本事開始造勢成名,那一類人出現就是國家動盪的開始。他們或許是真的有遠大抱負,也可能是真的是相當有本事,可在先漢之後就沒有誰做出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出來,通常還埋下亡國的禍端。

“天不生XX,萬古長如夜?”劉彥不斷地冷笑:“造勢邀名之輩,縱有才,又如何。”

紀昌沒搞懂劉彥怎麼會是這樣的態度,本來還想要請示,隨後再以足夠的禮節去請一些隱士,這一下不得不暫時熄了那念頭。

劉彥不得不對那些傢伙警惕,他所知道的例子有許多,任何有信心那麼搞又得權搞的,真就是春秋戰國之後變法者和國家都沒有好下場。

漢國不需要那種全面更改的大動作,要的是繼續打地基,偏偏打基地絕對不是轟轟烈烈乾的事,不說雨潤無聲吧,可真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偏偏那些造勢邀名之輩就是抱着搞大新聞的心態。

現如今的漢國不需要一條鞭法,也沒有攤丁入畝的空間,劉彥可不希望誰就那麼蹦出來。

兩人走着走着已經來到天壇附近,那是一座用土夯起的人工山,形狀與金字塔沒有太大的區別。

稱帝的日程逼近,漢國中樞卻是被搞得不上不下,與天災一塊被視爲兩個極度焦頭爛額的事。

現在能夠借鑑的真不多,有篡位模板的稱帝,又有禪讓模式的稱帝,這兩個模式都是從先前那個被取代的王朝手裡接班,都不適合劉彥在稱帝儀式上使用,劉邦的稱帝模式倒是可以借鑑,問題是找不到相關的記載。

是的,劉邦的稱帝也僅是可以借鑑而已,也真的不能是完全仿着來搞,那是全然不同的背景決定了的前提。

劉彥不是和天下各諸侯一起去推翻誰,不需要得到那些諸侯的認可,一些諸侯承認統治地位的流程就走不了。

越是重大和重要的儀式就越不能亂來,刪刪減減什麼的更是不存在,等於是改了一個地方就全亂了套。而誰都承擔不起亂了套的責任。

紀昌所知道的事情就有,太常崔幸已經快被稱帝儀式給逼死。

崔幸既是太常也是劉彥的老丈人,太常是管禮儀的官職,也管祭祀和選取博士,還管着太史、觀星、曆法等許多部門。這是一個根本就沒有什麼油水的官職,承擔的責任卻是無比的重要,一旦出現什麼幺蛾子就不會是小事。

不止是崔幸在發了瘋地查閱史書,中樞的重臣是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是有時間了就撲到史書的堆裡面去,他們可不想自己參與建立的國家到了重要的登極大典鬧出什麼笑話,要不然可要被嘲笑萬萬世。

就是登極大典。與登基大典存在區別的就是,登極大典是創業者的首登極。“極”不就是頂端、最高點、盡頭的意思嗎?代表着一個人成爲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的話就是成宗做祖。登基卻是從前任手裡接過棒,繼續執掌前任轉交下來的權利。

諸夏屢次遭遇浩劫,許許多多的典籍是一再遺失或是被毀,流傳下來的典籍是極少的一部分。

先秦橫掃八荒六合之後進行甄選,那一次甄選是毀掉了秦帝國認爲不應該存在的一批。

秦帝國崩潰之後,項羽不但燒還沒建成的阿房宮,還逮着石渠閣這個秦帝國最大的藏書庫就是燒,搞得劉邦建立漢國之後,歷代漢家天子得慢慢從民間收錄典籍,有些還是從一些學者依靠記憶給默錄來的。

先漢搞了很久的文化運動,西漢假借某個誰爲名份搞“假書”是一種普遍的行爲,例如《尚書》就是孔子十世孫孔安國給搞了出來,究竟是不是上古時期的《尚書》誰也說不準,可孔家掌握着輿論,不是也得是。

到了東漢,那個時候的大儒又開始搞文化運動,他們比西漢時期的前輩可是更牛氣,任何一人都是門閥之主或是嫡系,推翻一些書籍打假書是平常事,看不慣就一些大儒湊堆自己撰寫,寫完了再吼嗓子“那是誰誰誰的原本,還是獨一無二的孤本,俺是在某個山溝的旮旯地方的某條縫裡找到的”,誰敢質疑就先噴一頓再弄死,還得再起問一句“還有誰”,然後如此循環的弄死再問,直至無人不服。

東漢末年,董卓撤離洛陽的時候來了個火燒全城,掌管典籍的蔡邕救了一部分,比較悲劇的是後面董卓被誅殺,受了董卓恩惠的蔡邕去哭喪,結果是被新上位的王允給弄死。

蔡邕死之前大肆散財……呃,是分發替漢室保管的典籍,其中的陳氏、荀氏和鄧氏就成車成車地搬,沒被搬走的是毀在了後面的“義從之亂”。

那個“義從之亂”其實就是王允沒威風幾天闔族被誅殺,李傕和郭汜接管了董老大之前的勢力,他們肯定是要報復幹掉自己老大的那些人,最囂張的王允肯定是要被殺全家和滅全族。

後面是漢獻帝出逃,長安陷入大亂導致一些爲漢室效勞的胡人大搶特搶和大燒特燒,此便是“義從之亂”。在這一場動亂中,南匈奴的劉豹不但搶走了蔡昭姬,還順帶將蔡家給燒了,那些沒被蔡邕散出去的典籍也就毀了。

在使用竹簡爲主要文字載體的年代,很多典籍壓根就是孤本,一旦毀了也就等於失傳,劉彥是在一片廢墟之上建立新的國家,胡虜肆虐數十載之久,想要找到記載正統登極的儀式真的太難了。

第904章 長安初印象第642章 俺們不敢反第710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887章 明智的選擇第422章 老夫穩得很第806章 又一場屠殺第875章 慢節奏戰爭第750章 就是歧視,怎麼了?第222章 滿世界都在戰爭第764章 期盼之事第377章 漢軍兇猛第774章 還有這種操作?第83章 非友即敵第1088章 諸君,飲勝!第884章 深深的恐懼第282章 三件大事第514章 勸進第508章 小朝廷之亡(一)第994章 簡直是驚天噩耗第660章 世界的門戶第796章 慘烈如斯第386章 對於搞笑態度是認真的第426章 僧人的冒頭第485章 可會獵於淝水西岸第928章 御天下者第249章 正式起兵第124章 戰場紀律第135章 實力不足,外交來補(上)第347章 數百萬羌人要不要?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275章 無盡的苦澀第42章 令、牌、節、符第812章 屁個地大物博第581章 這就是冉閔第138章 利益代理人第777章 慕克國?沒聽過第879章 心好累第51章 狗屁倒爐第868章 眼見爲實第303章 名士是什麼?第476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473章 值得尊敬第335章 殺死劉彥第1066章 我們是無敵的!第1066章 我們是無敵的!第250章 爲漢家再起,殺!第813章 主要是漢人太少第810章 大漢的未來第96章 厲兵秣馬第198章 真正的決戰來臨第546章 因何變法?第86章 長廣李家第579章 時光荏苒第599章 張氏涼國……沒了第155章 慕容鮮卑的國策第1070章 我,有錢、有房,強壯,走!第245章 事關漢部生死存亡第232章 漢軍,漢旗!第109章 陰魂不散第393章 效仿蘇秦?第437章 流淌血管的殘暴第954章 碰撞第63章 空前惡劣第55章 尋覓獵物第933章 錢太多!第1026章 出乎意料,情理之中第21章 一定要得到他!第33章 我心不冷第854章 沙與血之地第47章 萬世根基第890章 老大怎麼當?第817章 大漢的倭島第821章 劉彥的偉績之一第102章 扶旁制主第1017章 舉世攻漢(八)第211章 下階段戰略目標第804章 情況有些嚴重第858章 認慫第609章 滅燕之戰(一)第400章 軍情如火第849章 怕背鍋的尤利安第548章 躁動第571章 大戲開羅第277章 搞不好要失控第235章 正確的應對方式第1025章 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第138章 利益代理人第92章 所謂豪強(上)第1027章 別緻的想法第506章 暗潮洶涌第483章 桓溫的人品第335章 殺死劉彥第1066章 我們是無敵的!第334章 撒豆成兵?第359章 再建大漢第311章 下一步動作第348章 沒當一回事第698章 該怎麼征服阿三第213章 時不待我第581章 這就是冉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