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南洋都護府

漢帝國的極北之地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南方卻早已經是春暖花開。

剛從阿三大陸回到本土沒有多久的伏偉,一瞬間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得有些暈頭轉向,他成了一方的都護了。

老伏家是劉彥在長廣郡艱難生存時期就投入漢部,比較可惜的是當時家族裡面沒有什麼太高端的人才,導致沒有族人能夠混上高位。

不過哪怕是沒有高端人才,老伏家還是有一些能幹活的人才,隨着劉彥統治的疆域不斷擴大漸漸成了郡守一級的人物,就是在軍方一直沒有什麼發展。

老伏家真正進入到一流家族是等待伏偉成了江都令之後的事了。

從此之後伏偉就得到老伏家的全面支持,只是伏偉的發展軌跡與老伏家的期望有些不同,沒有從江都令的官職轉入到陸軍,是自成了江都令之後就被打上了水軍的標籤,發展圈子被限定在水軍之內。

華夏自古就有“三軍”之分,原先是指步軍、車軍、騎軍,後面車軍被漸漸淘汰,樓船等水師取代了車軍在“三軍”之中的地位。

水師在劉徹之前基本就是透明人的角色,存在但是根本沒有多少人會去關注或在乎,還是因爲當時的劉徹要對南方各國動手,纔得到足夠的關注。

隨着閩越和南越的覆滅,水軍又再一次進入到可有可無的狀態,到後面甚至充當起了捕魚船隊。

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裡,諸夏的水師只有在國家陷入南北分裂才又會被重新重視起來,一般是以長江作爲戰場,很沒出息地在那一條小水溝裡打生打死,直至分出一個勝負,然後水師再一次成爲可有可無的角色。

儘管當時的漢帝國已經不是隻在內陸河流玩耍,是已經初步對大海展露出野心,可是長久形成的觀念和認知依然有着絕大的影響。

老伏家對於伏偉被限定在水師圈子裡自然是無比的着急,他們期盼的是伏偉能夠在陸軍有所發揮,爬上“徵”字級別的將軍高位或許是奢望,可是努力爬上中郎將這一級別還是有希望的。

事情是到漢帝國決定跨海對笈多帝國展開攻擊而有所轉機。

由於漢帝國的嫡系人員缺乏對水戰有足夠認知,許許多多原本屬於東晉小朝廷的降將被重新錄用和重用,身爲嫡系人馬又懂得水戰的官員則是像屁股下面坐了火箭那樣地跳級升官。

漢帝國對笈多帝國的戰爭,有兩年多是處在海上對決階段,涌現出了一大幫海戰的人才,他們因爲戰功而不斷升爵,總算是讓原本忽視海軍的那些人明白一點,不止是陸上的軍功纔是軍功,海軍立功該得到的爵位和賞賜也不會少一絲半點。

作爲嫡系人員又是承擔過重大作用的伏偉,他在笈多帝國的戰事結束之後接任了艦隊的總指揮,原先的李邁和王龕則是被調回國。

後面功勳評定下來,封侯者之中就有來自海軍的將領,其中就包括伏偉、李邁和王龕。有區別對待的是伏偉繼續得到重用,王龕和李邁則是被調到了相對不是那麼重要的位置。

此時此刻,成爲南洋都護府都護的伏偉站在船頭,看着前方的不斷翻滾的海浪,內心依然是不能自持。

整個漢帝國才四名都護。

李匡和司宏壯是絕絕對對的衆望所歸,他們一個是先期掃平西域纔有了謝安輕易光復整個西域,另一個是全程參與了對笈多帝國的滅國之戰。

騫建同也算是嫡系之一,只不過因爲是匈奴後裔的關係,要說沒有受到影響是誰都不會相信,但沒人去提那茬罷了。

西騫家族還是劉彥發家之前就果斷投靠,家主西騫柏遼死於出使慕容燕國,某些程度來講是清掃了當時還叫西騫建同在官場上的最大障礙。

騫建同是劉彥麾下最早成爲中郎將的其中一個,但是到了中郎將這一級別之後好像是碰到了無形的天花板,他從元朔七年就是中郎將,一直到元朔十三年還是中郎將,是整整六個年頭官職連挪動一下都沒有。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並不是存在什麼打壓,當時北疆該被滅的已經滅掉,沒有太多大規模的戰事也就缺少立功機會,其他幾名中郎將也就是李匡運氣好有了西域這個大戰場,像是南方和東方的中郎將一樣缺少獲得戰功的機會,官職和爵位沒有得到晉升。

“這是我第一次出海。”騫建同與伏偉是同船,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伏偉身側,感慨地說:“大海果然如同傳聞那般,廣闊無邊啊!”

伏偉是要去上任,騫建同也是要去上任,只是一個最終地點在馬六甲,另一個是要去華氏城。

不止是他們,船上還有另外一個都護,也就是安南都護府的都護司宏壯。

他們全是回長安接受官職,走程序領取自己的官袍以及相關的印綬和虎符。

要從漢帝國本土前往馬六甲、平蠻城和華氏城,三個地點雖然都能走陸路抵達,可海路纔是最便捷的方式。

要去馬六甲和平蠻城,走陸路得是進入西南那一片原始叢林,翻山越嶺在滿布毒蟲、猛獸和毒瘴的鬼地方。

從漢帝國本土去華氏城,要麼是走西域再轉道南下,需要經過包括匈尼特、季多羅王朝、遊得希亞……等等七八個國家;要麼是選擇上高原,翻閱全球第一高峰,進入到阿三地界。

走陸路不會是最佳的選擇,先不提危險性這一點,光是花費的時間都沒法肯定。

走海路就不一樣了,可以從膠州灣乘船,也能從京口乘船,一路上穿越夷洲海峽,再進入漲海(南海),伏偉到了馬六甲就能登岸,司宏壯穿過馬六甲進入到阿三洋也能登岸,騫建同還需要航行過西南灣(孟加拉灣)才能登岸。

若是在季風時節走海路,從京口到馬六甲也就是一個多月的事情,就是抵達阿三那邊的克塔克也僅是兩個月左右。

沒有季風的便利下,通常是需要花費多一倍到兩倍的時間,但是絕對依然比走陸路要快非常多。

三個都護同一艘船,要是出點什麼事情,敵對海軍來打是不會發生,天氣災難則沒人能控制,漢帝國就該重新挑選都護人選了。

中樞沒有告誡,他們自己是有意識到,就是沒人有太大的擔憂。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伏偉對於第一次乘船的騫建同有着十足十的優越感:“咱們腳下這艘大艦是最新款式的炮艦。她船身全長達一百七十米,船身寬四十二米,吃水深九米,稱作移動的海上堡壘絲毫不爲過!”

劉彥已經給現在的海軍提供噸位的概念,只是大多數人依然還是以直觀的長度和寬度、吃水深數據來認知船隻。

作爲南洋都護府都護的旗艦,它是元朔十一年就開工,今年年初才下水,經過三個月的試航本來是要交付海軍,但當時中樞已經在商討都護府劃分的事宜,交付就被拖延了下來。

中樞將這一艘鉅艦命名爲“臨淄號”,她在如今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鉅艦,沒有任何船隻與之處於同等級別。

伏偉能理解以城市名字來命名戰艦,就是真的不明白怎麼會選擇臨淄。

漢帝國現在有三座超級大城市,她們就是長安、建康以及臨淄,首艘海上鉅艦是要在南洋服役,很多人是覺得取名“建康號”合適一些。

一開始中樞也的確是想要命名爲“建康號”,後面是劉彥直接干涉才最終決定命名爲“臨淄號”,但與伏偉相同的是,沒人知道劉彥爲什麼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劉彥會有那樣的選擇其實沒別的,要是遼東那邊有超級大城市的話,他會選擇遼東的大城市來命名新式鉅艦,關鍵是遼東那邊沒有。

這一種“趣味”劉彥沒有必要向任何人解釋,他就是因爲遼東沒有超級大城市,本着臨淄離那邊近,乾脆就將新式鉅艦命名爲“臨淄號”了。

“天竺都護府的海軍編制沒有炮艦,作戰用途的船艦規模也僅有三百二十艘。”騫建同很是嫉妒地看着伏偉,吃味地說:“南洋都護府光是炮艦就有原本的八成,又有這麼一艘鉅艦,船隻規模超過兩千。”

伏偉還嫉妒天竺都護府有三個常備軍呢。

他們南洋都護府編制下只有一個常備軍的規模,卻是被拆分成了三個師,分別駐紮在各處的駐地之後又是被零星拆分。最大規模的駐地也就是兩個曲,向誰哭去?

“一樣是都護府,天竺都護府周邊至少還有國家……”伏偉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嫉妒:“大漢肯定是要打下整個阿三大陸的。”

騫建同也是這麼想的。他都有點可憐伏偉了,南洋周邊壓根就沒什麼國家,有的就是大海和島嶼,就算是發現新的島嶼立功,可是能和軍功比嗎?就是有一點,他現在不是侯爵,可伏偉已經是侯爵。

“你們在聊什麼?”司宏壯是先去艦橋,看到兩人在船頭也就過來。他不斷張望旗艦周邊的船艦,感慨地說:“僅是八年不到,大漢就有如此規模的海軍了。”

原本還在交談的兩個人,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情,他們看向司宏壯的目光帶着吝惜。

天竺都護府周邊有非常多的國家,南洋都護府有着探索海疆的任務,安南都護府就是被他們包在中間的那個角色。

安南都護府能幹些什麼?大概就是摸深山老林抓野人,再來就是監視各家族的封地,真沒其他什麼事情好做了。

司宏壯被兩人的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一開始還沒明白是因爲什麼,回過神來一點都不在意地說:“大漢本土的產糧區成型還要很久很久。在此之前,安南都護府轄區是向本土輸送糧食的最大產糧地。便是本土兩大產糧區成型,難道地位就會下降嗎?”

安南都護府以轄區而言的話,是目前四大都護府最大的一個,單純以面積而言都快有本土的五分之一大小了。

因爲所處赤道的關係,那一邊也經過那些家族多年來的開發,一直承擔着爲本土輸送糧食的重大責任,要說政治地位是一點都不低。

沒有可以開戰的對象對於安南都護府來說根本不是什麼事,司宏壯也非常清楚自己擔任安南都護府的都護是帶着什麼樣的任務,保證糧食輸送是首要重任,再來就是盯緊那些家族了。

只要安南都護府的轄區向本土輸送糧食的這個重任沒出差錯,司宏壯清楚就算自己什麼都沒幹,等待任期到了被調任回國,一個尚書的職位是絕對沒跑的事情。

“天竺都護府也有產糧區……”騫建同不是要與司宏壯拌嘴,帶着十足的憧憬:“聽說恆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產出能養活一萬萬人?”

這一刻伏偉心塞了。

漢帝國已經連續出臺鼓勵生育的國策,只有白癡到某種程度纔沒發覺那意味着什麼。

想要讓人口得到增漲,環境大體上處於和平並不是第一要素,其實最重要的是保證糧食的足夠。

不管是近幾年還是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哪個地方能夠提供大量的糧食,那麼政治地位就不會遭到動搖。

“大海里面有海鮮。”司宏壯笑眯眯地對伏偉說:“你們在探索海疆的時候,順手捕魚也是一個進項嘛。”

伏偉翻了個白眼什麼都沒得說。

出海捕魚什麼的對漢人早就不是陌生的事情,黃海、渤海、東海和漲海……甚至是更遠的海域,一到捕魚季節還能少了漢人漁船的身影?

“除了捕魚也不是沒其它事情做。”騫建同覺得日後還需要南洋都護府提供海上支援,不會學司宏壯去打擊伏偉,說道:“勘探隊不是在呂宋找到銅礦嗎?大漢一直都缺乏銅,你們可以從這個入手。”

伏偉再次翻白眼。他還能不知道呂宋被勘探到超巨型銅礦的事情?

有銅礦是一回事,歸誰管又是另外一回事,伏偉作爲南洋都護府的都護已經被告知那邊會歸少府,要不還鬱悶個什麼勁。

“你們別得意。”伏偉將鬱悶藏了起來,假裝無比的意氣奮發:“我們一定會找到南蟾部洲,到時候你們想和我比功勞?”

第35章 晉升的條件!?第270章 決戰時刻(上)第75章 反掌之間第1003章 唯美德至上!第792章 還有這好事?第1089章 第一道火第211章 下階段戰略目標第336章 關鍵時刻第980章 給個機會啊!第1050章 取亂之道?第743章 漫漫征途第530章 總有意外第577章 可以搞點事情第562章 咱們老百姓……第566章 柔然部落聯盟第540章 石羯的反應第393章 效仿蘇秦?第849章 怕背鍋的尤利安第567章 加快進程第178章 青州如棋盤第832章 到希臘第340章 逃不得第991章 南洋都護府第838章 你們是在宣戰嗎?第826章 別笑,嚴肅點!第733章 人性如此第827章 還真是刺激第592章 作戰計劃流產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78章 皆餌,願者上鉤第1090章 都開始拼命了第67章 一場亂戰第184章 人頭,更多的人頭!第465章 國情不相同第905章 扎心了,老鐵第545章 隔閡第344章 大漢即將再現的消息第913章 何止是悲劇第814章 仇恨轉嫁第293章 什麼用意啊,這是?第16章 以軍威,以利許第673章 以強漢的名義(中)第292章 狂暴前總顯寧靜第270章 決戰時刻(上)第739章 只是順路溜達一圈第1036章 太穩了第250章 爲漢家再起,殺!第1000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722章 不明覺厲第332章 總攻來臨?第10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52章 再定個小目標第11章 匈奴鐵弗部第382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776章 壓不住了第706章 踢到鐵板了?第331章 威名之下第85章 軍隊正規化第271章 決戰時刻(中)第541章 好整以暇第323章 預設戰場第381章 難道就沒明白人?第1088章 諸君,飲勝!第1072章 無限制擴軍第964章 兩大帝國的糟心事第614章 滅燕之戰(六)第933章 錢太多!第210章 戰後小結第766章 那可是漢人!第455章 再來一次百年戰爭?第191章 鴻翎急使第43章 殺雞儆猴第458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292章 狂暴前總顯寧靜第27章 身在地獄,仰望天堂第266章 突如其來的決戰?第1065章 自己人也有競爭第11章 匈奴鐵弗部第381章 難道就沒明白人?第411章 乞活……乞活……第809章 進擊的大漢第181章 詭異局面第482章 滅國封侯第687章 死對頭第195章 文青是種病第294章 別來添亂第12章 有點意思第901章 分封擴大化第314章 是來逗樂的吧?第1076章 謝謝配合第1章 殺胡!殺胡!第444章 敢持兵杖者,斬之!第28章 幸福是什麼第8章 幾欲癲狂第541章 好整以暇第397章 令人哭笑不得第325章 再怎麼重視也不爲過第547章 法制的一大步第729章 允不允?第98章 各有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