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青龍狂士

bookmark

京華書畫社裡。

無數人看過彭毅誠寫的那首《春日》,整個房間裡的氣氛一下熱鬧了起來。

“快看看,這年輕人可真了不起。”

“這字寫的真不錯,少說也是大師級別的水平了吧?”

“你那是什麼眼光,這書法看着就能讓人感覺到一種春日的和煦、溫暖,直接勾動人的情緒。這明顯已經是宗師級的水平了啊!”

“宗師級?不可能吧。咱們華國自從宋老、啓老去世之後,可就沒有出現過宗師級的書法大家了。這麼年輕的小夥子,他能達到?!”

“年輕怎麼了?年輕人就不能成爲書法大家嗎?古時候,多少書法大家,不都是二三十歲就成爲一代宗師了!”

“那是古代,能和現在相比嗎?”

“古代人也是人,又不是神。現代人只是從小生活環境就浮躁了一些,不能沉下心練字而已。要是能沉下心,刻苦練習,未必不如古人。畢竟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可好的多,網上隨便都能找到各種字帖的圖片。這可不是古人能比的。”

一時間,大家議論不停,但最終大多都承認彭毅誠的書法水平,確實達到宗師級的高度了。

這對於華國書法界來說,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甚至對華國書法產業的推動,都可能產生重大的影響。

但對彭毅誠來說,這卻根本不是什麼大事情。

他對華國書法界的瞭解,可謂是一知半解,雖然知道書法產業現在也是文化產業一個重要的門類了,但能和影視產業相比嗎?

要知道,2008年華國影視產業規模已經達到4200多億。

書法產業才區區100億,連影視產業的一個零頭都不算。

而且書法大師和影視大明星相比,收入和知名度也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書法大師唯一比影視明星好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在傳統認知當中,身份和地位要比影視明星好一點。

彭毅誠的夢想是成爲影視大明星,對書法當然不會有太多想法。

看着身邊的於先生,對自己這幅《春日》愛不釋手的樣子,忍不住說道:“這位先生,你既然這麼喜歡我的字。我再給你寫一副就行了。”

“不可,不可!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小友你這幅字,起碼也價值百萬,我怎能隨便接受!”於先生爲人還是很正派的,不可能因爲彭毅誠不瞭解自己書法作品的價值,就哄騙人家給自己寫一副字。

彭毅誠愣了一下,他是真沒想到,自己這麼一副字,就能價值百萬以上,那寫個幾十副字,他不就成發達了。

其實他不知道,於先生說的這也是個估價而已,藝術作品的價值,本身就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創作者的名氣、市場流通的作品數量、作品的宣傳吹捧力度,都能夠直接影響藝術作品的售價。

因此,彭毅誠真要寫個幾十副字在市場上出售,那他的字也就不可能價值百萬了。

當然,彭毅誠對於先生的話也沒有完全當真,只不過當成文人之間的吹捧和客套而已。

所以,對於先生客套地笑了笑,謝過一聲之後,彭毅誠就把寫字賣錢的想法拋之腦後了。

“掌櫃的,我這字寫好了,您讓顧問確定一下,我能不能獲得你們的獎勵!”彭毅誠笑着對剛剛進門時,和他說明活動情況的老頭問道。

這位老掌櫃剛剛也看過彭毅誠的作品了,笑着擺擺手,“您這幅字,我估計今天在座的顧問,根本不敢評價。您的水平已經超過大師的水平,當然有資格獲得獎勵!”

說完,他讓人送上一套嶄新的高檔文房四寶和一張金卡,憑這張金卡,彭毅誠不但可以終生享受這家書畫社的免費裝裱服務,還能是不是獲得書畫社的邀請,參加各類書畫比賽,賺取評委那非辛苦費。

當然,這一方面的好處,對彭毅誠來說,就沒什麼用了。

他一個月的收入將近千萬,可沒時間去參加什麼書畫比賽,當什麼評委。

“那謝謝掌櫃您了!我這幅字您幫我裝裱一下,我要送人!不知道多長時間能夠裝裱好!”彭毅誠笑道。

“沒問題!半個小時就給您裝好。這要擱着古代,裝裱一幅字畫,怎麼也要三四天時間,現在有了高科技的機器,我們很快就能給您裝好!”

說完,老掌櫃拿起彭毅誠的那副《春日》,小心翼翼地叫來一個手腳麻利、幹事仔細的小夥計,仔細吩咐了一遍,才讓這小夥計拿着這幅字去裝裱了。

周圍的人看字已經拿走了,也就散開來,各幹各的去了!

於先生看彭毅誠的事情完了,笑着和他坐在一個桌上,問道:“這位小兄弟,不知怎麼稱呼?”

彭毅誠恭敬回道:“您叫我小彭就行。”

闖蕩社會,遇到陌生人,說話做事都要留三分,最忌交淺言深。

彭毅誠這方面經驗還是挺豐富的。

於先生點頭,“聽你的口音,不像京城人。老家是哪的?”

“生在西域,老家是川府的。這不,元宵節過了,纔剛來京城工作!”彭毅誠笑着叫夥計又拿了個杯子,給於先生倒上。

於先生在茶杯旁用手點了三下,感謝彭毅誠給自己倒茶,“那纔來沒幾天啊,找到住的地方了嗎?要是沒有,我可以幫你找幾個好房子看看。”

彭毅誠看得出,於先生說這話是發自真心,他也有些感激,“謝謝您了!我這手頭還算富裕,來京城之後,就在單位附近買了套房子。已經有地方住了!”

“哦,那就好!”於先生笑着點點頭。

兩個人接下來,就天南海北的聊了起來。

彭毅誠有“喜劇大世界”這個外掛,所以懂得東西、看的書都不算少,更是見識過另一個地球世界的異界風情,所以話裡的內容,往往別出機樞、引人深思。

於先生的涵養和學識更是無比深厚,爲人處世的經驗更是豐富。

兩個人從書法開始聊起,把各種文化藝術都暢談了一遍,一時間雙方都有一種得遇知己的感覺,兩個年齡相差較大的人,竟在不到半小時內,成了忘年交!

半個小時一過,剛剛取走彭毅誠書法作品的年輕夥計回來了,他那副書法作品的紙張邊緣,此時已經裱好了一圈灑金色祥雲紋硬紙。

彭毅誠拿到自己手裡,細細一摸,裝裱的手藝極好,連接處完全摸不出一絲不平整的地方。

他舉起這幅《春日》仔細看了看,卻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於先生在一旁看出了彭毅誠的心思,指點道:“小彭,你這幅字還缺個印啊!”

彭毅誠立馬恍然大悟。

古代文人墨客,除了父母起的姓名之外,都有自己的字和號,專門就是用於烙印在這種書畫作品上,起到“防僞”和“揚名”的作用。

有字沒有印,怎麼證明這幅作品是彭毅誠的手筆!

在古代,詩書畫印是不分家的。

凡是大書法家,必定也是刻印高手。彭毅誠繼承自地球的書法技能非常完整,對刻印也很有些心得。

他此時也不拘泥刻印的材料,笑着叫來夥計,給他拿來了一個白蘿蔔和一把刻刀。

他看了看蘿蔔的形狀,拿起刻刀就在蘿蔔上刻了起來。

蘿蔔質地不軟不硬,用刻刀雕刻起來得心應手。

不到十幾分鍾,彭毅誠就可好了一方蘿蔔印章。

彭毅誠又讓夥計拿來紅色印泥,用蘿蔔印章沾了沾,順手就印在了那副《春日》旁邊。

於先生打眼一看,這印章上刻的正是四個字:

青龍狂士!

……

第976章 醉拳上映了(六)第829章 我的導師“周星星”(三)第291章 史上投資最高的電視節目第1219章 新電影立項(一)第1188章 轟轟烈烈的首映(九)第878章 情竇初開(下)第1227章 《我的盛大華國婚禮》開機(一)第789章 萬萬院線成立(下)第1010章 初次邂逅奧斯卡(四)第538章 開機儀式第771章 徐衛東的大俠夢第301章 拍攝進行時(一)第480章 驚爆華國第37章 大獲成功的首日公演第1306章 新片開拍(二)第412章 自助者天助也第1064章 新電影立項(二)第787章 萬萬院線成立(上)第1169章 緊鑼密鼓的後期製作(二)第858章 競爭激烈的金龍獎(上)第585章 《唐伯虎》開機(上)第617章 散場之後(上)第880章 再添一員大將(下)第629章 票價優惠的爭論第541章 一波三折(中)第1194章 票房圍攻戰(一)第736章 《賭俠》開拍(下)第1042章 新年大計劃(三)第1277章 電影首映(十一)第147章 溫子婷的心思第1265章 電影殺青和宣傳公關(十五)第1125章 笑到最後(一)第1348章 新片開拍(四十四)第1035章電影節二三事(五)第57章 李國袖的糾結第755章 頂級巨星初體驗(上)第342章 恐怖的重播收視率第25章 喜劇是一種態度第704章 上映前夕第66章 人不能忘本第206章 流傳千古的方法第1129章 笑到最後(五)第644章 試鏡開始第415章 大戲將至第546章 武行大哥大第1204章 票房圍攻戰(十一)第80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918章 金龍國際電影節(二)第88章 坑坑相連第140章 火爆全網第465章 《報告老闆》慶功宴第27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768章 華影上市慶典(中)第782章 於舒茵的蛻變(上)第424章 自己的網站拐走自己的人第102章 拳擊長跑比賽第1128章 笑到最後(四)第1217章 好萊塢新晉紅人(八)第1143章 新電影立項(四)第605章 如此營銷第920章 金龍國際電影節(四)第851章 需要打磨的《湄公河行動》(上)第1290章 新片籌備(六)第919章 金龍國際電影節(三)第851章 需要打磨的《湄公河行動》(上)第785章 金雞殺青(上)第828章 我的導師“周星星”(二)第740章 《老友記》招商第668章 打開植入廣告的新方式第1289章 新片籌備(五)第394章 金牌製片人第813章 快速膨脹(上)第409章 《斬馬刀》開拍第1262章 電影殺青和宣傳公關(十二)第770章 馬芸的武俠夢第1124章 警察故事全面上映(十二)第771章 徐衛東的大俠夢第769章 華影上市慶典(下)第593章 劇組轉場第359章 天翻地覆第427章 蔣文的新電影(上)第667章植入廣告之殤第952章 《A計劃》的籌備(下)第1164章 回國拍攝(二)第196章 彭毅誠的反應第621章 不知不覺就成旗手了第1040章 新年大計劃(一)第355章 大戰將近!第1078章 《警察故事》開機(二)第1060章 重新起航(七)第1352章 《死侍》上映(四)第26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530章 媒體唱衰第735章 《賭俠》開拍(中)第270章 花錢如流水第1244章 針鋒相對(六)第97章 喂自己袋鹽第1140章 新電影立項(一)第363章 鬼見愁!第714章 《東成西就》的成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