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報道.父親突發腦血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母親不堪重負提出了離婚。她,當年只有9歲,卻要用自己稚嫩的思維去做一個重大抉擇:是跟隨母親繼續享受童年生活?還是留下來照顧病重的父親?衛羣選擇了後者。在那些艱苦日子裡,衛羣在默默的勞動中看着父親再次站了起來。又以同樣的方式,贏得了衆多好心人感動之後的關懷.
■人物回訪
12月10日,唐山下了入冬後的第一場雨夾雪。中午,頭髮潮溼、臉色發紅的衛羣放學歸來。和半年前相比,衛羣的個子又長了一截,還稍微胖了一點兒。但她的精神看起來不太好,因爲前一天晚上她發高燒,渾身直哆嗦,但第二天又堅持要去上課。
父女倆的生活依舊,平時做些簡單的主食,菜以鹹菜爲主,要麼就燉一鍋白菜,夠吃好幾頓的。
儘管在別人看來這種日子挺苦,但衛羣卻很知足。她說,“現在比過去好多了。”自本報刊出有關衛羣的報道之後,廊坊的劉長義先生每月都會給衛羣寄來100元錢。入冬以後,灤縣一位始終關心衛羣的歐陽先生又給爺兒倆買了新被,還拉來了一噸煤。
最讓衛羣高興的是,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好,氣色也很不錯。
在學校,衛羣依然是聰明、懂事。上次期中考試她又拿了第一名。冬天,學生們得輪流早到生爐子,老師知道衛羣要照顧父親,就沒給她安排值日,但衛羣每天都要早早地趕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生爐子。
在衛羣看來,日子和以往一樣平淡,她沒做過什麼能夠感動別人的事,倒是自己,時時被好心人的關愛所感動着。
■事蹟回放
衛羣今年11歲,在唐山市灤縣老站小學讀書。2002年,原本就患有肌肉萎縮的衛羣父親,因突發腦血栓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2005年,不堪重負的母親向父親提出了離婚。當時父親勸說剛剛9歲的衛羣,“和你媽一起走吧,跟着爸爸受罪呀”。而媽媽也希望女兒能和自己生活。然而,小衛羣卻做出了令所有大人都吃驚的選擇:我要和爸爸一起生活!
很難想象,一個9歲的孩子能承擔起照顧病父的責任。但衛羣做到了,她不僅把父親照顧得妥妥帖帖,而且學習成績在班裡仍是名列前茅。爲了做到這一點,衛羣在自己的時刻表上週而復始着:早晨,當別的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仍賴在溫暖的被窩裡時,小衛羣早已幫父親穿好了衣服,收拾乾淨了屋子;放學了,其他小夥伴到家後就能吃到熱乎乎的現成飯,可小衛羣還要在父親的指導下自己做些簡單的飯菜。洗衣服、做飯、生爐子、幫父親起夜,哪一樣兒都時刻裝在她腦子裡。
由於沒有什麼收入,爺兒倆的飲食非常簡單,主食是麪條、米飯、玉米麪窩頭或白麪饅頭,有時買塊豆腐當菜。衛羣爸爸告訴記者,“羣羣最喜歡吃辣醬拌米飯。”
衛羣爸爸說起這個孝順女兒時既驕傲又愧疚,“按理說有這麼個閨女我應該非常知足了,可自從得了這個病後,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有時無緣無故就對閨女發火,事後又後悔。”衛羣聽父親說完這些話後偷偷告訴記者,“我從來不和爸爸頂嘴,因爲我理解爸爸”。
更加難得的是,生活的艱辛並沒有改變衛羣樂觀的性格。在學校裡,她和別的孩子一樣活潑好動,各種活動都積極參加。老師對她的評價是聰明又懂事,比如每次上完舞蹈課,別的孩子都散了,而衛羣每次都要留下來把舞蹈室打掃乾淨……
■報道影響
衛羣的故事在本報刊出後,感動了很多人。灤縣團委知道她的不幸後,積極聯繫愛心人士爲她捐款捐物;灤縣網絡中心人員在“灤州論壇”上呼籲網友們爲小衛羣奉獻愛心;好心人隔三差五地到衛羣家看看,給父女倆送點錢物;許多家長給本報打來電話,希望帶着自己的孩子去和衛羣呆上幾天,學學衛羣那種責任感和不怕苦累的精神。
今年6月1日,衛羣受邀參加了河北省第五次少代會暨“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大會,被評爲河北省第六屆“十佳春蕾女童”。
■感動熱線
河北師大李老師:這個女孩實在是太可敬了,她只有9歲,但卻做出了大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我希望盡一點微薄之力來幫助她。
唐山市民張先生:現在的孩子因爲得到了過多的寵愛而缺乏責任意識,衛羣這麼小的年紀就能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這不能不讓人感動。我希望讓我的孩子向她學習,同時也想給她一些錢,讓她過更好一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