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相約夾擊

?劉表取出書信一看,沒想到文聘竟是爲劉備等人而來,看完之後,劉表猶豫難決,一邊懾於趙信之威,一邊顧念與劉備之情,不知該如何適從.蒯良等人在旁自也看到了劉表看過書信之後爲難的神色,不禁想知道信中所言何事,令劉表如此爲難.?

劉表想了許久,對文聘道:"仲業可否稍待幾日,見見襄陽舊人,容我稍作思量."?

在文聘心中,在襄陽哪還有什麼舊人可言,冷冷哼了一聲道:"此事在明公而言,可一言而決,有何可思量的,我文聘等的,我主未必等的."威脅之意非常露骨,可人家有這樣的實力,又豈能耐他何.?

話說的幾乎沒有轉圜的餘地,劉表畢竟身爲一方諸侯,也要面子的,要是在大庭廣衆之下就此服軟,日後如何還能統率羣臣.語氣一變道:"你家主公又沒限定時日,稍待幾日算什麼,你且先下去,過後再答覆你."要是趙信派別人來,劉表說不定還真會當場服軟,可換成文聘,劉表是怎麼也拉不下這個臉來.?

話說的雖然強硬了點,可那意思等於屈服於趙信的淫威之下了.?

氣也爭回了一口了,文聘也不想把事情辦砸了,便道:"既如此,三日後我再來聽信."雖說從了劉表之意,可還是有點咄咄逼人.?

看着文聘頭也不回傲然離去,劉表暗自嘆了口氣,物換星移,真是人事全非,曾幾何時,文聘見了他劉表還不得大禮參見,戰戰兢兢,如今卻換成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劉表一時間真的有點難以接受.回過神來,讓蒯良等人傳閱趙信書信,等衆人都看完了,劉表出言道:"諸位以爲此事該如何處置?"?

時堂上有蒯越、蒯良、王粲、伊籍、李珪等人在,因蔡瑁、張允和文聘昔日頗有仇怨,故劉表不使二人與文聘相見,免得徒生事端.?

蒯良道:"主公,趙信麾下猛將如雲,謀士衆多,新破徐、兗二州,今又得吳會之地,兵馬凡數十萬,遠勝荊州,試觀今日之域中,無人可制.今若不從,恐趙信會領兵來犯,到時荊州勢難保存,如若從之,恐爲天下人所笑,況劉玄德於主公,乃兄弟也,倘因趙信一紙之書而出之,必將有失大義,此真令人左右爲難."說的有條有理的,可說了等於沒說.?

伊籍與劉備交好,自然要幫劉備說話,出言道:"主公,劉玄德勢窮來投,倘若主公依從趙信之言,則令天下人何以看待主公,此後恐怕士人皆望荊襄而卻步,因懾於趙信之威,而失天下人之心,竊以爲不可."?

王粲卻持有不同意見,反駁道:"倘若因此趙信盡起大軍來取荊州,試問以荊襄區區之兵,何以抵敵?"?

天下盡多曲折不饒之人,李珪也可算不畏趙信之人,出言辯解道:"荊州有兵馬二十餘萬,足可抵敵,況趙信北有袁紹窺視,西有馬騰、韓遂覬覦,不得不防,要想取荊州,也只能分兵來取,懼他何來."?

見劉表看來,蒯越剛要說話,卻見蔡瑁、張允二人經人通報後走了進來.蔡瑁接過趙信書信一看,不由大喜,真是想什麼來什麼,蔡瑁本就對劉備深懷忌憚,前些日子在劉表面前好說歹說才把他遣去新野,但蔡瑁只覺意猶未足,留下劉備此人對他日後在荊州的權勢始終是個威脅,正籌謀着怎麼才能把劉備趕出荊州去呢,沒想到這時趙信卻送來這樣一封信,真是深合蔡瑁心意.不管三七二十一,便道:"主公,趙信勢強,實非我荊州所能得罪得起的,依我之見,主公何必爲了區區一個劉備而得罪趙信呢,不如從之."?

說完後,還怕力度不夠,示意他的死黨張允也上去添油加醋,張允會意,上前道:"主公,昔日因袁術之事,我荊州曾得罪過趙信,趙信早有引兵犯我疆界之意,此次若不相從,恐怕趙信立刻會揮兵來取我荊州."雖然沒有直接說什麼,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等二人說完,蒯越這才道:"主公,萬萬不可交出劉玄德,趙信如此,正因十分忌憚劉玄德,有劉玄德在,是我荊州一大憑仗.趙信自從入主汝南以來,取袁術,奪兗州,佔徐州,襲吳、會,虎狼之心,路人皆知,之所以未曾進犯我荊州,只因時機未到而已,等他騰出手來,勢必不會放過荊州.主公若是交出劉玄德,是自折羽翼,不僅不能解荊州之危,反而會加速趙信進兵荊州."?

蒯越一番話,深深震撼了劉表,細想來,事情還真如他所說的一樣,先不說趙信此次的企圖,就依他的本性,這些年來攻伐不斷,周邊各路諸侯,不是爲其所滅,就是爲其所逐,遲早有一天他會盯上荊州的.這樣一想,交與不交,不言而喻.?

蔡瑁二人雖然萬分想就此除去劉備這個眼中釘,但也知道此時不宜再出言勸說劉表交出劉備,否則劉表就該懷疑他們二人的用心了.?

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蔡瑁、張允二人見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也不在多言.既然是要得罪趙信了,蔡瑁認爲不如趁機除了文聘這個"叛徒",免得他日後與荊州爲敵.說的好像很有道理,其實全都是在爲他自己打算,蔡瑁知道他和文聘的仇算是結下了,如今文聘在趙信手下頗得重用,對蔡瑁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

蔡瑁再一次碰了釘子,不僅蒯越等人反對,就連劉表也反對此事,理由很簡單,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況且現在和趙信那邊的關係非常微妙,要是此時對付文聘,必然會惹得趙信領兵來攻,只會令荊州兵禍連結.?

事情變成這樣,實在出乎趙信意料之外,趙信原先以爲依劉表懦弱的性格,必會依從,否則就不會做這徒勞無功的事了.文聘只得無功而返,趙信令其依舊守南陽.?

在文聘出使荊州的這段日子,整個領地內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北征之事,集結各處兵馬,調度糧草,又要佈置身後的防務,免得到時有後顧之憂.?

爲免又像上次一樣,趙信和郭嘉一商議,決定派人北上結連公孫瓚,兩面夾攻袁紹,便遣陳宮北上幽州.?

陳宮領命,攜數名親信,懷藏趙信書信,借道幷州,一路隱姓埋名,趕往幽州.到得幽州地界,亮出身份,求見公孫瓚.?

公孫瓚爲袁紹所敗之後,厲兵秣馬,白馬義衆威勢所指,戎狄各部敢怒而不敢言,盡皆臣服.此後,元氣漸復,便欲領兵南下冀州,以報昔日之恥.奈何袁紹坐領三州,兵勢日盛,公孫瓚也不敢輕掠其鋒.自稱燕王以來,越發驕矜,用事嚴苛,下面多有怨言.?

聞趙信遣使來見,令其弟公孫範出城相迎.陳宮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和公孫範交談,一邊暗察幽州情勢,知道趙信深有大志,終有一天也會對上公孫瓚的,現在多瞭解一點,對將來也許有幫助,便以言語相探公孫範.?

來到公孫瓚治所,公孫範引陳宮入見.公孫瓚欲使陳宮知其威勢,遍擇軍中精銳宿衛階前以待.陳宮見之,不慌不忙的走了過去,一路刀槍劍戟,視之如無物.進到堂上,陳宮長揖不拜,公孫瓚臉色頓時變得異常難看,陰沉着臉.陳宮知覺,不以爲意,坦然而對,出聲道:"陳宮奉我主平南大將軍之命,前來幽州,與明公有要事相商."說完,奉上書信.?

公孫瓚令人接過書信,取而閱之,覽畢,臉色轉喜,信中所說之事深合其意.一向乾綱獨斷慣了,也不與兩旁關靖、嚴綱、單經、田揩等人商議,擊掌道:"好,公代孤王回覆趙將軍,相約之事定然相從."妄自尊大,自稱孤王,呼趙信爲趙將軍,連個"大"字也不願說出口.?

陳宮沒想到事情如此順利,事先想好的說辭都用不上了,躬身道:"多謝明公."所謂針尖對麥芒,陳宮在稱呼上也一點都不肯吃虧.?

素願就要得償,公孫瓚也不計較這等小事,令人引陳宮下去歇息,以趙信書信付之堂上衆人,喜道:"趙信遣使結好,意欲與孤王一南一北夾擊袁紹,袁紹奸賊,這次定要讓你十倍奉還昔日兵敗之恥."說完哈哈大笑,拳頭緊捏,好似袁紹就在他手心中似的,欲就此捏死袁紹.?

公孫瓚正在興頭上,衆人就是不以爲然,也不敢在此時掃了公孫瓚的興.等公孫瓚平靜下來,關靖這才道:"大王,趙信其人陰而多智,其心難測,兼以豺狼成性,貪得無厭,今次遣使與我相約共擊袁紹,平分其地,且不說這話有幾分可信,若袁紹被滅,下一個恐怕就會輪到我們了,此事主公還需三思,否則後悔不及."?

田揩、單經二人聞言意動,低頭沉思不語.?

公孫瓚剛要呵斥關靖,見了二人這個樣子,強壓火氣,問道:"你們以爲呢?"?

田反問道:"大王以爲趙信何許人也?"那意思就是提醒公孫瓚剛纔關靖所說的關於評論趙信的話.?

公孫瓚略一思索,覺得趙信爲人還真跟適才關靖所說的差不多,默然不語.正在這時,公孫範走了進來,問起事情的結果.公孫瓚道:"本來已經答應了趙信,不過現在想來,看來有點草率了."?

公孫範陡地立起,血氣上涌,紅着臉問道:"大哥難道忘了二哥的血仇了麼!"昔日公孫瓚跟袁紹合謀平分冀州,袁紹搶先一步,不僅獨吞了冀州,而且令人劫殺了公孫瓚之弟公孫越,公孫範指的二哥就是公孫越.?

公孫瓚被他這麼一問,脾性發作,猛地一拍几案道:"二弟之仇我豈能輕忘,也罷,良機難得,先發兵爲二弟報仇再說."?

關靖見公孫瓚本來已經聽勸,被公孫範這麼一攪和,一番苦心全廢了.知道此時若是不阻止公孫瓚,過後就無可挽回了,只得硬着頭皮道:"大王,兩虎相爭,正宜坐山觀虎鬥,坐收其利,奈何插足其中,徒受其害!"?

公孫瓚也知道關靖是爲他好,可事涉殺弟之仇,依公孫瓚爲人,是決不肯坐視不理的,想了一下,便道:"依你之見,袁紹和趙信相比如何?"?

關靖脫口而出道:"袁紹不如趙信遠甚."這話沒人不同意.?

公孫瓚接着道:"那二人誰人兵多?"?"趙信",關靖答道.?

"那誰麾下猛將多些?"?

"趙信."?

"誰的謀臣多?"?

"趙信"?

連說幾個趙信,等公孫瓚停了下來,關靖稍一回想,他自己也不禁呆住了.?

公孫瓚道:"事情很明顯,不管我們出不出兵,袁紹都絕非趙信之敵,只不過是個早晚的問題,我們若是坐視不理,等趙信全取袁紹之後,依舊會來圖謀我幽州,既然如此,不如趁早出兵,至少也能分一杯羹,還可就中取事,掌握先機,豈不是好!"?

聽公孫瓚這麼一說,也有一定道理,關靖也默然,其他人也無言以對.見關靖等人好似都被他說服,公孫瓚不由頗爲得意,趁機就把事情敲定了.?

過了一日,陳宮就趕回汝南迴報趙信.?

自趙信崛起以來,對境內的律法尤其重視,尤其是近年來,聲勢大壯,便把對現有的律法作了一些修改,把其中太不合理的去掉,趙信更是依據他自己的記憶,把一些比較合時宜的先進的律法引進到這個時代來.自然,趙信的記憶畢竟有限,光憑這點記憶來建立新的律法是不可能的,只是提出一個大綱或者想法,具體的還要下面的人酌情去完善.好在也不需要盡善盡美,而且此時涉及律法的案件也比較簡單,再加上荀彧等高手全局把握,很快就有了草案出來.等趙信看過之後,反覆琢磨一番,再和荀彧等人詳細商議之後,作了一些修改,就頒佈出來.趙信還擔心施行起來有問題,一開始的時候,只選了幾個點試行了一下,見沒有大問題,再結合施行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改善,再在整個領地內施行.對百姓來說,雖然多了一些約束,可慢慢的,好處也就顯出來了,民間的一些糾紛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從商之人也有了說理的地方,有了規範之後,紛爭也漸漸少了很多,百姓們也可以更加安心的生活.當然,頒佈的新的律法自然都是經過再三琢磨的,不會對這個時代有太大的影響,也不會攪擾百姓的平常生活.?

鑑於中國自古以來官僚主義盛行,趙信雖然身爲統領一方之長,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不說趙信沒有這個能力,就算趙信本事齊天,能翻天覆地,可其他人也不可能答應,從根本上來說在這個時代也是不適合的.況且趙信私心也未曾有過這種念頭,只是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改變,改善一下這種情形,能讓百姓過得更加舒心、安心、放心.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經過周密的思量之後,跟荀彧、張昭、張紘、郭嘉等人反覆商議之後,趙信決定成立一個監督機構,趙信命名其爲監察院,遊離於各郡縣現有府衙之外,監察各地官員品性行止.在漢代,雖然也有這樣的機構,但是論力度和普遍程度,比起趙信的這個監察院來說,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遠遠不及.?

想到就做,這是趙信一貫的行事作風,事情決定下來了,監察院在各地的分支就如火如荼的籌建起來.到了這個時候,除了新得的地盤之外,各地的監察院分院都相繼成立了.?

至於監察院的主官人選,倒讓趙信爲難了許久,思來想去,要麼就是不大合適,要麼就是本身的事務太繁忙了,一時間還難以抽身,最後還是選了田豐作爲監察院的主官,董召副之.雖然人選未必盡善盡美,但取得是田豐的忠心、剛正和才幹.?

自從有了監察院之後,官員不法的行爲少了很多,對官員的行爲規範也相繼出臺,各地官衙漸漸都上了新的軌道,令趙信欣慰不已.?

第60章 陶商受傷第26章 貂禪到來第92章 鐵甲顯威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62章 原來是計第20章 荊州出兵第16章 喜得二城第62章 原來是計草船借箭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88章 事難求全第2章 北海結義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67章 趙信之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89章 終得漢中第49章 周瑜相投第3章 初進洛陽第55章 糜府之戰第3章 初進洛陽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2章 聲威初振第31章 誅殺董卓關於vip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64章 開門見山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37章 稱王建制關於vip第69章 牛渚一戰第20章 荊州出兵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51章 救援徐州第26章 貂禪到來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69章 牛渚一戰第97章 洛陽戰起關於vip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60章 陶商受傷第5章 謀劃出仕第15章 欲取何人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92章 鐵甲顯威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5章 謀劃出仕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39章 難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