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有着苦難的童年,但知識的力量使他比誰都堅強,他牢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奏響了永不磨滅的生命歡歌;貝多芬耳朵聾了,他說,我聽到我的心在演奏,於是他用心譜寫出無與倫比的人生交響樂;霍金在中國掀起的熱潮不亞於那些青春亮麗的偶像,霍金真的很醜啊,要不是他滿腦子的智慧,沒準會在哪個療養院默默終此一生呢。
答案找到了,是知識!是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
中國戲文裡,有個《狀元與乞丐》的,不知諸位是否看過?富家的大少爺吃喝玩樂,最後淪爲乞丐,流落街頭;佃戶的窮小子苦讀寒窗,最終狀元高中,高官厚祿。算命先生口中的狀元與乞丐徹底顛了個過。古今中外,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有報道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員曾做過研究,發現全美國80%的財產僅被少數的20%的人擁有,餘下的20%的財產卻被占人口絕大多數的80%的人擁有。假設將全國的財產平均分配,每人一份,那麼若干年後,仍然將出現二八分配規律。也就是說有少數人能長保成功,他們始終取得與衆不同的成就,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他們始終能取得與衆不同的成就呢?同學們,你知道嗎?很多人會回答:“知識”。回答得很好,就是“知識”,知識改變了人的氣質。外國的,愛迪生的知識使他由貧民窟走到曼哈頓,他的發明光澤了全世界……
當代之世界、當今之中國,科技日新月異,信息、知識、技術不斷髮展。在這種形勢下,中央明確提出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許多成功人士的事蹟表明,學習應該成爲我們整個人生的第一需要,成爲我們社會的最好時尚。有位作家說過:“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要改變把人生簡單地分成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的理念和認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奮鬥到老。人們常說,人來到世界上既十分不易,又十分榮幸,那末,就一定要倍加珍惜,活出豐富、活出精彩。而孜孜不倦的學習,使人明目,使人醒腦,使人提高,使人開朗,使人健康,使人高尚,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一句話,學習可以使人生價值得到最充分展現。
“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不讀書,富難長久”“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等,都說明知識的重要性。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能考上大學,一輩子就進了國家的“保險箱”了。不愁吃不愁穿能了。但是,相反的,沒有考上大學的年輕人,只能在家繼承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祖業,扛着鋤頭“修理地球”。所以,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上不了大學真的是前途渺茫,好象一生都要完了一樣。於是,考不上就重讀,重讀考不上就再重讀,我的同學甚至有讀了四次、五次高三的,人都讀傻了。現在社會進步了,多元化的生活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很多同學都很理直氣壯的說我讀書能有什麼用,“老師你告訴我讀書有什麼用?”。同學們,人的眼光總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我說的是大部分的普通人。20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你不能預見,我也不能預見。尤如20年前的我們不能想象今天這個世界一樣。
但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人的一生,由有記憶懂事的童年開始、青少年、青年、中年、中老年、再到老年,短短的一百幾十年,轉眼即誓。古人說,“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70歲已是古來稀。人生是“單行道”,沒有回頭路,人不能等到失去了才懂得擁有。知識的獲得,大部分都是在青少年時期獲得的。我們要成功,必須要抓緊青少年時期。不能放鬆啊。
“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我們曾掀起向業務尖子馬特樂學習的**。他的求知的條件、環境,許許多多的人都具備,或者比他更好,然而相比之下卻缺乏他那種不懈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缺乏那種渴求知識、改變現狀的信心、毅力和勇氣。“年齡大了,不好學”、“底子薄,不會學”、“條件差,不能學”、“文憑到手,不用學”,乃至“有了職位,不必學”等等觀念和思想並不少見。
一位政治家說過:明天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在這激烈競爭的浪潮中,誰主沉浮?事業的興衰成敗,誰執牛耳?殘酷現實的回答:人才!我們是中國稅人,但如何把自己鑄就成人才,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斷更新知識,積極掌握適應新形勢下稅務工作需要的各種技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着聰明才智,這樣,我們就可以自信地說:我們就是人才。
讓我們牢記“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