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左傳·宣公十六年】

古時所謂天火,便是指因雷電而起、或是物品自燃而引發的大火,這種無端而起的火災常被人被視爲上天示警,預兆着國中有難。

就如同今夜裡的這場大火,從本該嚴密看管的益州牧府庫開始莫名燃起,先是存放縑帛的府庫被燒、然後再蔓延到存放糧草、漆器乃至於車駕的府庫,沖天的大火灼熱難擋,人們拿着桶、盆等器皿徒勞無功的潑水,眼睜睜的看着這場大火逐漸延及周圍的民家。

很快,火光映紅了半邊夜空,幾乎到處都是救火的叫喊聲、平民痛苦的哀嚎聲。

益州牧劉焉從睡夢中被一窩蜂闖進來的蒼頭奴僕叫醒,在若干忠僕求他出城避險的時候,風燭殘年的老人罕見的表現出了強硬的姿態,不僅坐鎮府中,而且還有條不紊的指揮官府救火。

州牧沒有放棄百姓外逃,給了人們極大的信心,終於,在天亮之前,闔城百姓終於滅掉了大火。

硝煙散盡,空氣裡仍能聞到焦臭的氣息,連夜趕回來的盧夫人驚魂甫定的看着劉焉,有些後怕的說道:“使君無事,真乃得天之佑。”

“天火燒了乘輿鑾駕。”劉焉的臉色黯然憔悴,聲音無比疲憊,看上去這件事對他來說打擊很大:“這是老夫行爲僭越,故獲罪於天啊。”

“依妾身看,卻不盡然。”盧夫人早料到對方會作如此想,在來時就已備好了說辭,瞥了眼劉焉的神色,搖頭說道。

劉焉雙眼滿是迷惑的看向盧夫人,問道:“這其中莫非有何因由?”

“益州乃命主所在,是天賜與使君,以爲王業之基。乘輿燔毀,實非天咎,而在有人不利於使君,致使警戒。”盧夫人侃侃而談,若有所指:“早在前些天,妾身便在使君府中發現一人面相大惡,與使君相妨害。如今證之,使君不可不防。”

“面相大惡?”劉焉知道盧夫人有相面的手段,至此順着她的話,猶疑不定的說道:“蜀中一直太平,從未曾見過如此災異,面相大惡之辭也未曾聽你說過,想必這人是新進府中的?”

“謹諾。”盧夫人恭謹的答道,欲語還休:“只是這人,妾身不太好說,怕使君誤會妾身在離間。”

劉焉也不再演下去,直接說出了答案:“可是來敬達?”

盧夫人微微一驚,旋即反應說道:“正是此人,妾身早先就想說來着,只是念及使君與其好歹算是戚屬。妾身一介外人,總不能說出那樣的話來,還帶着一絲僥倖,以爲是妾身看走了眼,誰料到……”

“這也是命數使然,既然見不得面,那就不見的爲好。府裡遭了火,不方便再留客,索性在外頭尋個府邸供給居住吧。”劉焉冷笑一聲,看向盧夫人,深深笑道:“你說呢?”

盧夫人心裡一突,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但也沒細想,下意識的說道:“妾身這哪裡做得了主啊。”

劉焉仍是笑着,渾濁的眼珠似乎看盡了一切,他用緩慢且堅定的語氣說道:“綿竹城內除了官署、府庫,還有許多民居也遭受天火。除了來敏以外,老夫先前想來,應是綿竹福薄,擔不起天子之氣;況且天咎之地,何以能爲一州之治?老夫已然下令,移州治於郕都,擇日遷移官署。”

“嗯?”盧夫人這回着實是吃了一驚,絲毫沒料到劉焉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葭萌關與綿竹之間只有二百餘里,其間只有一個涪縣還算堅城。等明年張魯起事,大軍可乘葭萌關守軍不備,一戰拿下,隨後僅憑一個涪縣根本攔不住張魯兵鋒,益州方面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緩衝來應對危局。

但若是將州治遷到郕都,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變成四五百里,中間更是會多出綿竹、雒縣等堅城作爲門戶。尤其是雒縣,那可是益州曾經的州治,城堅池深,是從北往南通往郕都的必經之地。屆時稍有遷延,趙韙等手掌強兵的益州豪強就會趕來救援,張魯等人的計劃就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會不會有些唐突了?”無論如何,盧夫人都不能坐視此事發生,她試圖勸劉焉回心轉意,道:“當初使君之所以摒棄雒縣、徙治綿竹,不就是因爲擔心雒縣集合豪強,勢大難制麼?如今郕都深處腹心,蜀中閥閱高門雲集,其勢尤盛於雒縣。妾身私爲使君慮,若是移治,恐會有大權旁落之虞。”

說完,她又偷偷觀察了下劉焉的神色,見劉焉似乎是一臉認真地在傾聽她的意見,盧夫人心裡有了底,試探性的說道:“不若移治於涪縣,吾兒張魯爲使君鎮守漢中,向來視使君爲父,有吾兒從旁威懾,諒蜀中豪強也不敢輕視使君。”

對於想要壓制蜀中豪強、防止被本地士人架空的劉焉來說,這是個很中肯的建議。在盧夫人看來也是如此,劉焉也無拒絕的理由,然而這一回,她卻想錯了,以往幾乎對她百般順從的劉焉在此刻十分固執:“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劉焉引用了一句班超的名言之後,不容置疑的說道:“若沒老夫鎮着,彼等恐會愈加驕縱,而況移治涪縣,反倒會示弱於人,非我所願也!”

盧夫人敏銳的從劉焉的話語中察覺出了關鍵,緊張的問道:“使君莫非又要假託他事,懲治豪強?”

“老夫身子不行了。”劉焉的語氣突然軟了下來,目光復雜的看着盧夫人,道:“老夫膝下四子,有三子皆在長安,唯有劉瑁尚在身邊,可他卻資質駑鈍……若老夫不趁還活着的時候,多爲他剷除荊棘,以後如何放心託付與他?”

原來是爲了劉瑁那個傻兒子,盧夫人這才明白過來,心裡冷笑着,轉念想到,若是劉焉在死前再狠狠得罪一次蜀中豪強,日後張魯南下,行軍會愈加順遂。

想到這裡,盧夫人也略作動容的點頭說道:“婦人淺陋無知,未料到使君謀慮深遠,讓使君笑話了。”

劉焉似乎說累了,不再理會盧夫人,只極其輕微的‘嗯’了一聲,緩緩閉上了眼。那眼底掠過的一絲冷意被很好的掩飾過去,任盧夫人再是精通鬼道,也不知人心難測。

憑藉着劉焉在蜀中的積威,將治所遷入郕都的決策很快就被各級官員執行貫徹了下去,不到短短几天,劉焉以及親族、州府的核心官員便趕至郕都。於此最高興的,莫過於是蜀郡的豪強,因爲州治的遷移極大的提高了郕都乃至於蜀郡的政治地位,也增長了他們手中的權勢。

至於劉焉會不會像當初殺王鹹、李權等十餘名豪強一樣對待蜀郡豪強,蜀郡各家倒是沒多少憂慮。畢竟劉焉都這麼老了,聽說還得了重病,再如何也得爲自己兒子的前程考慮。

父死子繼的州牧,光武中興以來還從未聽說過呢!

劉焉要想行此大不韙,將州牧的權力平穩過度給兒子,就必須要得到益州豪強的支持與認可。所以劉焉這次移治郕都,絕不是爲了震懾宵小,而是主動向豪強們釋放和解的信號、以謀求雙方的利益交換與妥協。

就在劉焉準備拖起殘軀,逐一召見各家名士的時候,終於得到機會出府的來敏,也在暗地裡通過費氏、以及吳懿、吳匡兩兄弟的牽線搭橋,與蜀中各家豪強密切往來。

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