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

“迅過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贈劉琨】

華陽街,也叫橫門大街,是貫穿長安城的南北幹道,先後經過東西市、北宮、北闕甲第、最後與直城門大街在未央宮北宮門交匯。

一行簡單低調的車駕從北宮門緩緩駛出,行至北闕甲第的北邊,那裡是一處荒廢的宮宇殘墟,原本的磚瓦木石早在許多年前被附近的黎庶撿走了。這座孝武皇帝用來鬥雞走狗的遊戲之宮,如今只剩下幾座黃土夯成的臺子和斷斷續續的宮牆,若不是這兩年朝廷重新對長安城內的長樂、桂宮等處遺址進行保護與重視,北宮或許還是那些流民寄身之所。

車駕在這裡停留了片刻,藺草編織的車簾被人揭開了一角,似有一雙眼睛從中窺視着這座無人看護、也無人敢擅闖其中的廢宮。

“北宮、桂宮、長樂宮,算起來有半個長安城了。”皇帝親手揭開簾子,黑色的衣袖順着傾斜的胳膊往下滑了幾分,露出一截骨節分明的手腕。他在車內看着不遠處的北宮,輕聲說着,眼神中似乎帶着無限的追憶和嘆惋:“總這麼荒廢着也不是個辦法,左右得像明光宮那般,舊瓶換新酒,另外尋個用處給它。”

當年的明光宮除了被人爲拆毀修建新的閭里街坊以外,主要的核心區被改建成了太學。如今的太學已有兩千多人,按皇帝欽定的學制與辦法,初平三年招收的第一批學子還不能‘畢業’,若是算上今年九月新募的一千人,那就得有三千多人。這三千多人的太學生不事生產,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餘資,能夠極大的帶動周邊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這一點光是看宣平裡的房價日益高漲、以及太學學市去年繳納的數十萬商稅就可見一斑。

若不是現今各地戰禍頻頻、貨殖不暢,剛喘過一口氣的關中黎庶尚且沒有多餘的錢財交易,趙溫真準備上奏建議皇帝在太學附近增開學市、修建屋宇租賃了。

聽皇帝的語氣不像是自言自語,趙溫心裡立即轉了幾個念頭,假意諫拒說:“長樂宮乃我朝高皇帝詔使酇侯,將秦離宮改建而成。歷代以降,皆爲太后居所,豈可另以它用?還請陛下睿鑑。”

皇帝本來沒有想動長樂宮的主意,畢竟這可是‘漢三宮’之一,不比明光宮,可謂是意義非凡。只是聽趙溫故意牽強附會,思路不禁爲其帶偏了,他跟着想到:“是了,它起初還是秦朝的興樂宮,也不知這四五百年,還能否尋見當年磚瓦。”

如此就真是懷古追憶的感慨了,當年強盛如斯的秦、西漢,皆在此地大興土木,修建起一座座壯麗無比的雄宮壯宇。可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化作塵土,這足以作爲警喻帝王的興亡之論,君臣若是配合一下,傳出去不枉爲一樁美談,於是趙溫想了想措辭,輕聲說道:“《詩》曰‘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便是此意,於今觀前朝宮闕,也應慎於前世興亡之故。”

皇帝樂得與他來這一出,自無不受之理:“歷代興廢,的確當爲後來者戒。如今四方動盪、百姓不安,二百年沉痾舊弊、世務蜩螗,要想易亂爲治,就得有革故鼎新的魄力。但求有所裨益於天下,何必拘於歷代沿襲之政?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雖本意是言個人修身,用於此處,也未嘗不可。”

古之士人言談,最喜引經據典,像是趙溫與皇帝之間直接引用典籍,一啓一和,是最簡單的流程。至於那些玩得深的,就不只是會直接引用,而是會通過隱語、雙關、意象等方式引用典籍,從而既能隱晦、深刻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能展現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俗稱掉書袋。

當年孝明皇帝崇尚經學,甚至還親自去白虎觀講經,皇帝如今做的這些都是有先例在的,何況趙溫已經習慣皇帝時不時地對古人言論、古籍經典作出新解了,所以並未放到心裡去。

皇帝想改建的其實是眼前這座北宮,在他看來,如今掛名在太學屬下的格物院與吏治科逐漸體制成熟、人員健全,是時候讓他們單獨分出去另立門戶了。今後格物院專攻技術的創新與研發、吏治科專注於官吏的政治素質培養、太學則成爲一個純粹的學術中心,培養人才。

雖說北宮的佔地面積比不上明光宮與長樂宮那麼遼闊,但對於人數本就不多的格物院等部門來說,也算是正好能物盡其用。只是被趙溫這麼一帶偏,皇帝雖不至於打消念頭,但也不急着那麼早頒詔施行了,總得捱過了這段時間的旱情,國有餘財,格物院再幹出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了再說。

這麼想着,皇帝便已經放下了車簾子,光滑的衣袖隨着他收手的動作重新遮住了手腕,放諸於車外的目光也跟着收了回來。見皇帝又恢復了在車內正襟危坐的樣子,趙溫立時會意,出聲催促着奉車郎王則繼續前行。

頹坯的北宮逐漸從車旁倒退、消失,漸漸地,車輛開始從人跡鮮至的廢宮區域駛向熱鬧的地段。

春暉朝日,路兩旁的老樹掛滿了絨絨鵝黃綠,往遠處看,倒像是籠上了一層薄如煙霧的輕紗。微風拂來,臨街餅鋪、酒肆掛在屋檐下、竹竿上的黃綠旗幡隨之微微飄蕩,縱然天氣有些反常的燥熱,路上仍是行人不絕,時或有兒童追趕歡笑語、深巷臨軒賣花聲。

四處洋溢着一股春日特有的生機。

不知是氣氛的改變,還是由於這一路行來解了心中的‘悶’,皇帝覺得此時的心情比適才一個人站在柏梁臺上,與穆順幹瞪着眼曬太陽時要舒服多了。他精神一振,兩眼轉動着往外張望,忽然說道:“這個閭里,我曾經微服去過。”

趙溫很感興趣的看着皇帝少見的活潑樣子,於是仔細隨着皇帝所指的方向看了看,答道:“北煥裡,這已到夕陰街了。再往北走就是橫門,門外就是渭橋。”

他忽然想到皇帝在初平三年的時候微服於此,遭受一夥來路不明的啖人賊的圍攻,險些遭遇不測。如今想來,趙溫已是陣陣後怕,有意迴避這段昔日窘事,卻看皇帝一臉全不在意的樣子,心裡卻沒了底。

皇帝好笑的看了趙溫一眼,大方的說道:“白龍魚服,雖易遭蝦戲,但也能近觀民情,知悉民間疾苦。”

話雖如此,但趙溫到底是不敢再讓皇帝於鬧市下車,幸而皇帝也沒有這個意思,於是車駕行使不停,一路出了長安後,在城門處轉了個彎,停在一處農田邊。

趙溫跟着下了車,往四周大致一看,心裡頓時有了底,這或許就是皇帝今日要親眼近觀的‘民情’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