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亮劍

李威這個身體二十二歲了。十幾歲監國唯唯諾諾,學習,倒是可以。現在似乎做得過於低調了,做太子低調的好,可皇帝一二再地讓你監國,又是二十多歲的大人,一點作爲沒有,也許大臣能理解,可也會讓大臣們產生一種太子不果敢的想法。

想贏得大臣欣賞,西南一戰還是不行,畢竟唐朝現在大一統,不是五胡亂華,不是三國,帝王需要軍事才華,文武雙全是好的,可文佔了主要地位。因此李世民以武打天下,可以文字爲諡號。雖有仁愛之名,仁愛遠遠不夠,還要有處理事務的能力。李威現擺了一下,是讓這些重要的大臣看到自己不但仁愛,還有處理事務的能力,才能真正全力支持。

一旦各個宰輔及這些大佬大部分都會支持自己,父親雖不悅,處理自己會更加慎重。

不僅於此,自己不作爲不好,作爲了父親又有想法,歲數越長,父親顧忌越重。他老人家病情越拖越惡劣,最後爲了所謂平衡,會交給母親更多實權。母親一旦得到足夠的實權,自己與二弟不談了,幾年下來,就是父親想收都收不回去。最好結果是逼迫父親在病重時,將皇位禪讓給自己。不論做得好與不好,一場血雨腥風能避免的。想要這個結果,這些大佬不能旁觀,需他們直接插手。想要他們插手進來,必須要給一些能力給他們看。

於是纔有了今天的舉動。

狄仁傑不語,知道太子是受了徐楊二人死訊刺激才這樣做的。可聽出他大部分的話音,也不能說不對。一直低調下去,終不是長久之計,難免會讓朝中的各個重臣看清。但是這次高調,皇上肯定會有一些想法。

拿不準輕重,只好說道:“殿下,請示陛下時,陛下準繼續商議,不準別爭。”

“好,”李威點頭道。

說着進了大明宮,首先關心父親的病情,道:“父皇,身體可好些?”

瘧疾就是打擺子,在這時代同樣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因此李治才匆匆忙忙讓李威監國,並且受諸司事宜。縮在棉被裡,李治臉色很蒼白,答道:“稍稍好些。這幾天國事如何了?”

“國事尚可,父親需要安心養病,勿要掛念。幾位相公皆是治國能臣,盡心盡力,不會有什麼差錯。”

“嗯,你也要學着處理一些事務。”

“兒臣略略嘗試了一下,只是以前看父皇母后處理,不覺得很難。但兒臣試了一下後,依然覺得很生澀。”不知道今天之事,父親有沒有聽聞,李威小心地回答着,又道:“對了,兒臣提了一些建議,與各位相公說過一遍,又前來請示父皇。”

“什麼建議?”

李威又將他的四條建議說了一遍。

李治聽了,立即艱難地坐起來,李威連忙拿來一個枕頭,墊在他背後,又拿來一件大氅,披在他身上。可李治只是看着他,隱隱地他感到兒子在亮劍了。想反駁,又無從駁起。

無論疏通兩水,或者囤積糧食,都是長遠之計。即使需要一些財政,也是亮力而爲,不求一日之功。再說,說到錢字,後面兩條建議正是斂財之道。可說是斂財之道,又不是與民爭利,這是開源,又用了大義爲隱飾,不純粹是經商謀利,實際朝廷卻得了好處。

想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你將地圖拿過來。”

李威找來地圖,李治趴在上面,看了好半天,纔將地圖放下,說道:“疏通渭水與丹水十分不易。”

“兒臣知道,渭水沿途多山,但自長安起,到黃河河面已寬,狹窄之處不多,雖不易,也不是不能實現。”說到這裡,又想到了炸藥,有了炸藥,就不難辦了。當然,黑火藥威力還是小了一些,最好是黃火藥,可自己不會製造,就連黑火藥的配方都不知道比例。要不要派人試驗一下?但嘴中繼續說道:“難是的丹水。丹水自商洛龍駒寨起,自古以來就一直通航。主要是龍駒寨到商州這一段河面,河水很淺,又多是急流險灘。可皆是從山溝河谷之間穿行,雖河牀多是山石,但並不是很長,又不求通航百噸大船。因此人力可爲。疏通好河牀之後,將洛水上游截斷,洛水上游離丹水上游不遠,截斷後,開挖一條運河赴入丹水。這一段水流不是很多,對洛水航行影響不大,但足以將丹水上游航道水位擡高,使船舶直達商州。到了商州後,從商州到藍田關,從藍田關到京城,皆是大道,路程不算遠,只需稍加柘寬夯實即可。並且兒臣也說過,以不損民力國力爲主,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成三年,權當冬天百姓無事可做,朝廷給他們一份補貼家用的機會。即使是大運河,導致隋朝滅亡,可我朝卻在得利,甚至有可能千百年後,百姓仍然會受益。只是隋煬帝操之過急,本來一件好事,生生辦成了一件壞事。此水一通,不僅是可以救萬一之急,山南道各州府甚至湘江流域各州府貨物平時也能供給京城。不用從大運河繞道數千裡之遙。”

“你坐下來,”李治雖然對兒子亮了一劍,有些不悅,可關係到國家,還是認真對待。

李威坐了下來,李治說道:“事情那有你說的那麼容易?首先是渭水,不是不寬,前年你也看到了,寬度有了,主要是淺。”

“因此兒臣說要疏通。”

“這個主意我早就想過,可沒有那麼簡單。渭水河水多流沙,今年花費巨大的力氣浚通,到了明年,復又淤塞。這纔是真正的弊端。浚通渭水,不如重新浚通廣通渠。”

“父皇,廣通渠已經淤廢,即便是浚通也沒有水源,有了水源也會因爲百姓灌溉,截走,”李威搖了搖頭,廣通渠是隋文帝穿鑿的,長達三百多裡,直線到達潼關三門峽,一度被稱爲富民渠,然而隋煬帝移都洛陽後,年久失修,已經淤塞。唐朝定都長安,起初國用比較節省,東糧西運的數量不大,渭水勉強可以承擔。然而關中百姓越來越多,特別前年大旱之年,渭水已經承擔不了這個擔子。所以李治劈開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講漕運。李威說完又在細想,想逃路,在記地圖,連地圖都不用看,腦海中就浮現出來。逃跑未必,好處也有一些的,與裴行儉他們商議徵南的部署時,山川地形關卡,十分熟知,甚至有時候還能向裴行儉提一些建議,讓裴行儉大爲心折。

想了一會兒,說道:“父皇,如果重新開挖廣通渠,等於渭水擱置不用了。”

“能開挖成功,渭水可以不用。”

“那麼父皇,可不可以將灃水、滻水截斷,不讓兩水入渭,直接進入廣通渠。”

雖然兒子狐狸尾巴終於露了出來,開始急吼吼聲地亮劍,但這個兒子也有些歪才,居然這麼快就能想出一個主意,似乎也是不錯的主意,李治心中有些酸酸的。

不知是高興是好,還是不高興是好,將這些心思剋制下去,又說道:“這是一個辦法。然而你可注意到無論從廣通渠入京,或者由渭入京,必須經過三門峽前一段河面。這段河道水勢湍急,溯河西上,一船糧食需數百人拉縴,而且暗礁起伏,過往船隻,時有出事。如果漕運增加,出事的船隻必然會增多。增加成本不算,每年將會有許多船伕被河水淹死,圖傷人怨。昔日隋文帝下詔鑿三門砥柱,用了無數人力財力,甚至死了許多民夫,仍然沒有成功。或者繞道而行,無論從南從北,當地石質堅硬,鑿河牀的難度幾乎登天。這一段三門險道不除,航運問題永遠不能真正解決。不但三門險道,還有丹水,丹水渠不成罷了,一成如你所議,對溝通漢水湘水與大江有莫大的好處,河道寬大,沒有這個人力財力來開挖,似乎哪兩岸也多是山石。河道小了,以後必然因爲船隻多,堵塞不行。不挖則罷,一挖就要實用。你可做好了準備?”

不知老子這個做好準備是何意思,但玩大了,李威有些抹汗。

“你用心是好的,是沒有傷民力,可想讓百姓樂意爲朝廷所用,一天打算給多少補助?”

這個倒是有心理準備,京城用工,有貴有賤,有手藝的一天能掙一百多文,沒有手藝的只有幾十文。又不能讓朝廷備伙食,那隻會讓官員去貪墨,必須自備伙食,李威立即回答道:“一天最少得六十文。”

“你算過沒有,如果兩水齊進,朝廷準備多少開支?十萬緡,二十萬緡,能濟什麼事?”

李威不能答,說到底還是一個錢字,朝廷能立即拿出五百萬六百萬緡錢出來,馬上兩渠就能立即動工。關健拿不出,想想還是宋朝有錢,澶淵之盟曹利用回來伸了三個手指頭,宋真宗說了,三百萬貫,雖然貴了,還行還行。實際是三十萬壓歲錢。金國向宋欽宗要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銀子,一萬頭牛馬,不是宋徽宗折騰光了,以宋朝國力,也許真就辦到了。可唐朝真沒有這麼多錢。

李治知道兒子爲難,其實何嘗他沒有想過,不然都不會發問,就是因爲財政所困,一直沒有敢議。沒有指望兒子想出什麼好主意,又說道:“還有,你在九州設立常平倉是好意。可你有沒有想過,各地除了少量的義倉外,只在兩京設立糧倉。”

“拱衛京都。”

“豈止如此簡單。兩京總領天下糧食,防止國家急時所需外,也是一種遙控。又懲隋朝洛陽糧倉在城外失守於李密之戒,兩京糧倉皆在城內。放在九州,固然是方便,也有你所說的種種便利,可有不軌之臣,挾持糧草據守以叛,如何處置?”

所以寧肯浪費一些軍費,也沒有在其他各州府,大設常平倉。

李威卻不大同意,唐朝後來藩鎮割據,不是手中有糧草,而是武將權利過重導致。因此回答道:“兒臣不贊成,父皇,九州是兒臣刻意所選,除了益幽登三州外,皆離京畿不遠,如怕萬一,也有策略,選忠厚長者擔任九州刺吏。還有一條策略,軍政分開。政官掌糧餉不掌兵,武將掌兵不掌糧餉。相互掣肘,自可太平無事。其實國家太平,還在君主作爲,君王都象父皇所作所爲,即便是大災連連,國家依然太平無事。如象周幽王、隋煬帝、晉惠帝那樣,或昏暗不明,或殘暴無度,縱然是風調雨順,國家也會立即土崩瓦解。”

武將專權不可取,而現在唐朝制度,卻是各州刺史軍政大權一起抓的,雖沒有設立節度使,已有了不好的苗頭。但象宋朝又矯枉過正了。唯一有一途,可以避免,軍政分開。

李治只是默然。兒子說得也有道理,其實無論怎麼做,還是帝王本人。制度是人制訂的,也能修改。可是帝王不作爲,再好的制度,都會誤國殃民。

唐朝在自己手中這一代大約無事了,在這個兒子手中,大約也會無事,可子孫呢?誰敢保證每一代都是明君?

緘默了一會兒,又說道:“那個蕃市,開設蕃市固然是好,可一開蕃市,敵人會大派斥候,伺探我朝邊境虛實。到時不是繩頭小利可以彌補。”

“父皇,這也好辦,可在邊境設一市兩卡,蕃胡能入卡交易,不能入另一卡進入我境。我朝商賈可以入卡交易,不能入另一卡進入敵境。自然將這個漏洞彌補。”等於是經濟特區形式。李威說起來簡單,但在這時代同樣很超前。

李治不能駁,於是說道:“既然如此,你回去後,再與幾位宰輔商議妥當,向我稟報。”

“喏,”李威興奮地說道。這等於是默許了。

李治又說道:“還有,多與你母后商議。”

得讓妻子看一看,否則自己病也許沒有康復,就能看到士兵進入大明宮,逼自己退位了。說完了,閉上眼睛。

第101章 會戰(二)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261章 大婚(下)第129章 春雷(一)第64章 榮譽即吾命第155章 啓航(一)第158章 啓航(四)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45章 天平第213章 渡(下)第240章 立志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76章 報應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51章 問鼎(三)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56章 莫愁樂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74章 微調第47章 我的國第191章 象墓(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56章 莫愁樂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131章 春雷(三)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444章 簾影動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419章 簫聲斷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65章 兒戲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29章 春雷(一)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04章 會戰(五)第69章 煙塵第84章 前夕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256章 圈地第168章 探(六)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42章 成嘆息(一)第73章 刺激第147章 定(九)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44章 脫變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60章 風向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286章 哭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