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婚(中)

想要溫度高,最好用焦炭。複雜的煉焦技術,李威不懂。但知道簡單的原理,用粗笨的方法也能實現,將煙煤放在密封的環境,吹送高溫進去,原理與朱渠丞的原理相彷彿,讓它在這個密封的空間裡,自己進行乾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冷卻後,就成了焦炭。

煤炭什麼地方有,記得不多,只知道大同、準北、徐州這幾個特大型煤礦。縱然記得了,也埋藏在地下,以現在的技術,想尋找不大可能。如果有這個本事,手一指,某某有煤,有銅,有鐵,甚至指到呂宋羣島,哪裡有許多銅,對唐朝會有很大幫助的。可惜沒有,就算記得準確地形,地貌與後世改變很大,還是不能實現。不過露天的煤礦,現在大約會有很多,又沒有人注意過,皆是原始的礦源。

若找到的是無煙煤,又可以做蜂窩煤,不象現在,使用木炭,特別是到了冬天,棉花少,大多數呆在家中,用木炭烤火,皇宮亦是如此。於是砍伐了大量的樹木,後來陝西爲什麼成了高土高坡,就因爲開發過度造成的。不但土地成了黃土高坡,連同河流都受到了損害。象現在涇,渭,潏,澇,豐,鄗,灞,滻八水繞長安,後世會不會有?沒有了,只記於史冊當中了!

這樣一想,事情更多了。

正在沉思,朱渠丞小心地問道:“殿下,臣此議如何?”

得太子說好,不說好,還是什麼撈不到。

“此議甚好,”李威答道,不算是發明創造,可也是改進,特別是這個井字燒石法,會省下許多木炭或者焦炭。因此,立即吩咐侍衛,拿出兩千緡錢獎勵。

倒是戴至德小聲對他說道:“殿下,雖然奶糖出自東宮,然而已經流落民間,不可剝削太苛。”

不大清楚李威底細,可是太子大手大腳,錢肯定不是出自東宮的。

李威呵呵一樂,立即又將諸位宰相喊過來,這一次算是逼出他的潛力,新渠還沒有開始,種種利於國家,利於軍事的事物,接二連三出現。簡單說了一下焦炭的事,高爐鍊鋼不敢去想,可溫度越高,煉出的鋼,或者鐵質量會越好,不但鋼鐵,就是瓷器,無論木炭怎麼燒,也燒不出高溫瓷。有了高溫,瓷器纔會真正發生脫變。航海出來了,唐朝總要有更多拿出手的事物。瓷器一帶而過,沒敢多說,主要是講鍊鋼。

劉仁軌一聽就慎重起來,不但對煤炭,對那個火藥也慎重了,甚至派出一些侍衛,做清虛道長的幫手,幫助他研發配方比例。

立即派人下去查問。

然後又商議植樹一事,一開始大家很奇怪的,李威簡單說了一下,樹根固土,又說了渭水流沙,缺少說服力。不過李威的建議大家皆是同意,建議很簡單,所有荒山野嶺,鼓勵當地官吏帶領百姓植樹,二十年後樹木成材,歸植樹者所有,只有一條規定,砍伐一顆必須補種一顆。沒有用強制的辦法,百姓願意則種,不願意也不罪,以不憂民爲準。

有沒有作用,李威不大確定,但種肯定比不種要好,如果煤炭正式開採,減少因爲燒木炭對樹林的砍伐,兩相結合,多少對水土流失會有所幫助。

又寫了信讓樑金柱悄悄回京,是關於爆竹的,黑火藥出現了,以國人的智慧,想來爆竹不久後也會出現。讓其他商人制作,不好徵稅,否則是“與民爭利”,不如讓樑金柱來掘第一桶金。至於交稅後,會不會貴,李威不大管了,這玩意兒除了鬧騰,增加一些喜慶氣氛外,並沒有其他的作用,相反,會生出一些事端。只是蜂窩煤,打算讓百姓自己製作。

於是幾天後,滿大唐都在找煤。

要是個人尋找,很不易的,即使有,也疏忽了,但是國家去尋,幾天後,不停地有消息傳來,在終南山,都發現一座露天煤礦。就在這時候,懸賞榜再度被人揭下,又是一名工匠,是兵器監的一名火工,叫康寅,半昭武九姓半漢人血統。

唐朝最常見的兵器,是弓箭、駑,要麼就是陌刀,橫刀,橫刀比陌刀使用的人更多,還有大槊,槍,矛,其他的也有,比如薛仁貴使用的兵器就是矛與槍的結合產物,戟,還有錘,朝廷的儀仗所用的金瓜也屬於錘的一種,不一定是圓形的,各種形狀皆有,以及象寶塔形的鞭,步兵短兵交戰所用的鐗,棍也有,民間多用來鬥毆,戰場上很少見,更少見的是鉤、鏜、杵等兵器,古時常用的戈已經很少有戰士使用了,要麼是劍,不是吐蕃的直劍,中原的劍常用來佩戴的,戰場上也同樣很少實用。

還有一些將領給自己設計了一些古里古怪的兵器,以及一些器械,因此涉及到了螺旋紋。無意看到兩個螺紋如果尺寸吻合,通過旋轉,會自己上下。沒有李威的懸賞,僅是一個好奇的發現。聽到懸賞後,開動了腦筋,然後設計出一種器械。

打造一個鋼柱,鋼尖必須用百鍊鋼打造,然後上一個緊箍,可以在鋼尖磨平後換下來,後面就是鋼柱,外表皆是螺紋。再打造一個內圈尺寸相符的鐵環,鐵環內側也是螺紋,但這個螺文與鋼柱的螺紋必須是一致的。鐵環下面是三隻腳,立於地面,外圍是四個洞眼,插上長鐵棒,幾名或者幾十名大漢推動鐵環旋轉,將鋼柱往下擠壓。

李威聽到後,說道:“靠!”

這就是原始版的鑽機,用在水利上,雖說打一個洞眼,可有了洞眼就能放火藥包進去,改進好了,在崖壁上也能打棧道的洞眼,用在民用上,建築上會有作用,甚至挖水井時也稍作改進,也能派上用場。只有驚訝老百姓的智慧。

但驚喜僅於此,這幾樣事物發明後,再沒有其他人想出什麼好方法。不過也遠遠超出李威的預料。有了這幾樣事物,至少開採石頭難度會減輕一大半。

九月末,因爲人力多,財力聽之而用,試驗很快。不過因爲李威出現,大大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早期火藥出後不久就用在軍事上,但因爲比例不對,硝與硫的比例幾乎是一比一,縱火行,爆炸威力低,所以應用不是很普遍。到了宋朝,出現多種配方,火藥武器才漸漸改進。直到清朝後,火藥的配方纔真正標準起來。

可因爲李威要求爆炸力,着重強調了試驗各個不同的比例,一下子進度加快了一千年。最後確定下來,硝硫炭三樣比例爲七十一比十五十四,很接近黑火藥爆炸的最佳標準七十四點八比十一點八,十一點三。再說硫磺與硝石純度不高,也沒有辦法真正標準。又從粉末狀變成了顆粒狀,至少讓它在某種程度可以與明朝晚期的先進火藥相媲美。而且也真正將它當作民用物資,並不是煙花爆竹的玩物,或者戰爭兇器。

至此,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於是十月初二,廣通渠正式動工,不過計劃稍作改變了。原來是打算從疏通廣通渠開始的,現在卻變成了挖通灃水到廣通渠的新渠。因爲中間有一段,上面是泥土,下面河牀卻是岩層。但不象人門半島那樣的頑石,岩石多以石灰岩爲主,比較容易開採。

人也很多的,一天五十文的工錢,雖然包括了伙食費,還自帶帳蓬乾糧,以及自備一些工具,對有門路或者有本事的百姓來說,待遇低了一些。但對於貧困無助的百姓,又是在冬天,沒有其他事可做,多少能賺一些津貼。並且很人性化,每七天“帶薪休假”一天,每七天又有兩頓,朝廷添辦的一些肉食,慰勞民夫,還規定了每三百人一隊,自己推選三人專門做飯,三人同樣可以享受津貼。這個措施又再次杜絕了官吏的貪墨,想吃多少,自己做,官吏想貪都沒有辦法貪進腰包。因此,很快就攏集了三萬八千多民夫,如果不是害怕浪費民力與財力,有可能更多。

當然,這是在平原上勞動,到了丹水渠,或者人門半島新開河上,津貼不增加,估計沒有那麼多人有這麼高積極性。但官員皆是苦笑,太子這樣做,民憤肯定沒有了,可一月光是補助就得六萬多緡錢,再加上其他的支出,一月損耗得十萬緡錢。還有拆遷房屋的補助,朝廷撥出的二十萬緡錢,一個冬天都維持不下來。雖說臘月因爲天氣太冷,民夫不得不休息,可冬月必須要開工吧,否則明天春水到來,廣通渠都無法完工,又要拖到明年秋末,重新抽水泄洪,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但開通廣通渠,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件,廣通渠罷了,如果三門新開河成,再加上丹水渠,這樣的重大水利工程,對於國家的意義,不亞於遠征高麗,只是一個是邊功,一個是漕運水利之功。

因此李治休養了一個多月,終於下詔,要親自率羣臣觀看。

病好了。

可李威卻在猜測,自己將所有麻煩解決了,眼看兩渠成爲可能,甚至因爲商人開始動起來,有了募捐的款項,父親來搶功勞了。難不成這是兒子載樹,老子乘涼?這能不搶嗎,聽到朝野上下的談論,李治在大明宮都感到自己屁股下的椅子一大半沒有了。

十月初二,灃水與廣通渠之間,人山人海,幾萬人聚於一起,很是壯觀。連閻立本,都讓人扶着,來到施工現場。

韋弘機讓士兵敲鼓,工程開始施工。幾萬人一起勞動,很快河牀上的泥層掀開,到了下面的石層。幾樣新事物,開始拋頭露面了。先是將作監改進過的一百臺鑽機,鑽着石層。這也是國家機器的威力,否則這麼多鑽機與炮錘,就不知道那一年才能做好,當然,也花了不少錢。

鑽出石眼後,放進炸藥開炸,即使是改進過的黑火藥,也不可能炸出一個個深坑的,但炸出了一個個淺坑,有的石頭被炸碎,飛到高空之中。李威不以爲然,可觀看的百姓以及君臣看到此等威力,一個個臉色變得蒼白。石層上也出現了一道道紋裂。接下來,開始用炮錘夯打,不可能夯打整個河牀的,只是打出井字溝。

不停地打眼,爆破,夯打,三橫四豎的井字壕溝出現了。

因爲還沒有結束,李治率領羣臣就在施工現場吃了一頓簡易的午餐。下午繼續觀看,不時有民夫用大錘將餘下的石頭敲碎,其他民夫立即將碎石挑到一邊,正好用來做渠堤的。

然後在上面覆蓋泥土,三條橫溝前,開始放一個巨型方爐,讓民夫將這幾天提煉的一些焦炭放在爐裡,又有十幾個大風箱,鼓風燃燒。煙與火立即從另一端兩個臨時豎起的大煙囪裡冒起來。

燒了近一個時辰,石頭上全部冒起了白茫茫的熱氣,最後所有水份蒸乾,石頭開始發出紅色,然後用竹管對着上面噴白醋。這樣做,很有些浪費,但是第一戰,是祭旗的,務求漂亮,所以浪費一些,也合乎情理。白醋灑在滾燙的石頭上,再次冒出濃濃的霧氣,散發出一種酸味,很快就蒸乾了,有沒有發生化學反應,或者對石頭影響多少,李威不能得知。士兵繼續灑個不停,又過了大半個時辰,石頭開始真正發出紅色,韋弘機再次下令:“停。”

不燒了,將方爐擡走,上面蓄好的水流閥門打開,一下子衝進壕溝裡面,外面又有許多人往石頭表面澆水,河牀立即發出嗶嗶的爆烈聲,以內眼可見的速度,出現一道道紋裂。但還沒有停下來,石頭冷卻下來,水立即用幾十輛新式水車抽走,將幾乎燒成磚塊的泥土撬開,又往裡面塞炸藥。這一回炸藥用量很大的,爲了使炸藥威力更好地橫向發展,在炸藥上又壓上泥袋。然後點燃,量大威力更大,即便離得很遠,耳膜都震得隱隱發痛。

接着無數巨大的石頭被轟飛上天。還有一些石頭頑強屹立的,再次用炮錘夯擊。幾萬民夫也開始全部走過來,有的用筐挑,有的用撬棍撬,有的用槓子擡,將大石小石,擡到河牀兩邊。不是力役,而是津貼,百姓的動力很高,只一天功夫,這條長達三十幾米,寬達十幾米的河牀就基本成形。其實這一帶石頭不堅硬,速度更與後世開山劈河的速度無法相比,可在這時代,君臣百姓看得眼花繚亂,一個個咂舌不止。

閻立本連說了兩聲:“新渠可成,新渠可成。”

當然,這是這一帶的河牀,象新開河的河牀,寬度要達到最少二十幾米,深度有可能也平均達到二十米,再加上那個石頭的硬度,開採依然不易。還有一個問題,李威依然沒有解決,如何在急流深水中築堤。這兩項難度,不但在新開河,在丹水渠,會多次遇到。只是少了大河之危。但比原來粗笨的開採方法簡便得多,也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至於後面的難度,既然太子能在短短一個來月時間想出辦法,應當不難。

閻立本對李威倒是很有信心。這位老人,本來元氣已盡,只是一心想看看新法開石,才支持到今天而來的。當天晚上回到家中,含笑而逝。當然,有可能是才能問題,有可能是性格問題,作爲宰相,不算很好的宰相,但閻立本也不是一個奸臣,爲朝廷算是盡了力的。

李治也大喜過望,說道:“賞。”

賞了清虛道長、熊交言、朱渠丞、康寅,每人五百匹絹,三十萬錢。朱熊康三人是第二次封賞了,但這是朝廷正式的賞賜。對此,李威也沒有異議。就是清虛也有功勞,如果不是這些道長爲了煉長生不老丹丸,就不會發明或者提煉純淨的硫磺與硝石,讓李威自己來,就沒有辦法發明火藥了。即使有火藥,只是黑火藥,沒有熊朱三人的補充,想要炸石,還是不易。

李治又看着李威,李威附在他耳邊說道:“父皇,新渠一開,是爲了我們李氏江山着想,兒臣是應當做的,父皇不用封賞了。”

李治含笑道:“不過也是喜訊,正好是你大婚即將到來之時,這是吉兆。”

李威與裴雨荷的婚期在十月乙末,也就是十月十四,只剩下十二天時間!

第177章 合(五)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54章 問鼎(六)第63章 和親(下)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62章 和親(中)第268章 人選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33章 春雷(五)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88章 聖戰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129章 春雷(一)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262章 衝突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104章 會戰(五)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249章 亮劍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89章 一年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148章 定(十)第255章 殖民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167章 探(五)第268章 人選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102章 會戰(三)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245章 獻藥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