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弓倉是誰

bookmark

劉闞很忙!

立春後,三川郡首批移民終於抵達樓亭。根據名冊顯示,首批遺民共三百戶,一千四百多人。不過由於途中顛簸,又正好逢寒冬臘月長途跋涉,以至於有三十餘人倒在了往樓亭的途中。

實際到達樓倉的,共一千三百七十八人。

分有十屯,各有當地鄉老擔任屯長,負責管理這些移民。押送移民來樓倉的,是兩個都尉。

而且是劉闞的熟人,李必和駱甲。

短短兩年時間,這兩人已經升至都尉之職,如今在內史蒙恬的麾下效力。

故人相逢,少不得要傾訴一番別離之情。可是當劉闞看到這些面黃肌瘦,一個個帶有菜色的移民時,心中的那份喜悅,一下子蕩然無存了。

正晌午,也是吃飯的時間。

曹參和周昌立刻接手,清點名冊,準備進行安置。移民們整齊有秩序的在原地坐下,從包裹中取出乾糧充飢。屯長出面,向周昌討要了一些水,然後分配下去,便蹲在一旁吃飯。

“這些,就是朝廷遷來的移民?”

劉闞皺着眉,低聲的詢問道:“怎一個個看着如此狼狽,不像是移民,反而看上去像是難民?”

李必苦笑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田地的人,誰又願意背井離鄉?這些人大都是三川賤民,有的甚至沒有戶籍,被抓住以後,充入移民之中。本來。朝廷對移民之事頗有些猶豫。

這首批移民只是試探。

可現在看來,估計用不了多久,後續的移民就會出發了。這可都是拜你老兄所賜啊。”

劉闞一怔,“和我有甚關係?”

駱甲說:“怎和你沒關係?前些日子你鬧出了那麼多事情,我們這一路上,遇到了十隊信使,全部是從僮縣趕赴咸陽。泗洪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一定會堅定朝廷對泗洪地區移民地決

“老駱,這纔多久不見,你可是長學問了啊!”

劉闞忍不住打趣了一句。可心裡面。卻生出了一些慘然。

幾千人被牽連,着實出乎劉闞的預料。正應了那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就算這些人中不泛罪有應得之輩,可大部分人,恐怕也是無辜的吧,但也是難逃悲慘的命運。

想到這裡,忍不住輕聲嘆息。

駱甲倒是沒有注意到劉闞這種情緒上的變化,自顧自的說:“要說長學問,我還真的是長了些。

阿闞兄弟,你可別小看這些人。有藏龍臥虎之輩啊。

喏,你看那個人……就是那個正分派水的中年人。他叫做弓倉,據說是祖籍在陽武(今河南原陽)。但許是在家裡惹了什麼事情,暫居於滎陽。此次徵發移民的時候,他也是代替別人。

識文斷字,而且很有見識。

我這一路上和這弓倉說的不錯,也着實得了些指點。剛纔地那些話,也正是出自於他之

移民這種事情,難免會有人願意,有人不願意。

如果湊不足人手的話。當地官府就只能強行徵發。有關係的人,可以尋人代替。對於這種事情。官府一般而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能湊足數量就行。而代替之人,往往是沒有家產,甚至有可能得罪了什麼人,而不得不答應。

大秦統一多年,也曾經整頓過戶籍。

但畢竟牽扯太廣,這戶籍也難以整理的面面俱到。就比如那藏匿在宋子的高漸離,不就是個沒身份的人嗎?地域廣了,人口多了。大秦朝的統治,也不可避免的出現這樣那樣的漏洞。

“對了,你們在咸陽,可曾聽說過高漸離的事情。”

劉闞突然詢問。

李必一怔,“阿闞兄弟,你認識高漸離?”

“見過!”

劉闞倒沒什麼可以隱瞞地,笑道:“前年我去宋子辦事的時候。正逢徐公壽宴。曾聽那高漸離演奏了一曲。不過當時我也不知道他就是高漸離……呵呵,後來還是徐公告訴我這件事。”

李必鬆了口氣。“千萬別和這些人扯上關係。那高漸離到了咸陽之後,陛下挖了他的雙眼,留下了一條命。如今專門爲陛下擊築,在咸陽也確實很有名氣,不少人對他是非常的推崇。

連蒙大人也非常讚賞。

不過對他昔年之事,陛下仍耿耿於懷,誓要抓住他的同夥。所以,你以後少提起他的名字。”

這也是和劉闞熟悉,李必纔會說出這些話來。

若換個人,怕他們會立刻把人拿下,先審問一番再說。

劉闞連忙道謝,看了一眼駱甲口中的弓倉。眉頭突然一蹙,他邁步向弓蒼走了過去。

李必駱甲不解其意,連忙跟上。三人來到弓倉跟前,那弓倉和周圍的人,都立刻站了起來。

“你們吃的這是……”

劉闞指着弓倉身邊一個童子手中的乾糧,忍不住詢問。那乾糧,已經不能稱之爲乾糧了……

黑乎乎,上面還生出了斑駁地黴點。

可是那童子卻好像是害怕被搶走一樣,緊緊的攥在手中。

“這是他們自己帶地乾糧……怎麼了?”

“都發黴了啊,還怎麼吃?”劉闞轉過身,輕聲的問道:“不是說朝廷會發給他們糧食嗎?”

李必眼睛一翻,“那是兵役。”

“啊?”

駱甲解釋道:“只有兵役,纔會發給糧食。不過出徵時,糧食是要自備的。三至十天的口糧,然後纔會有朝廷配備。其實,在路上已經發過一次口糧了……只是如今百越戰事已進入關鍵,河南之糧,大都調撥出去。庫府之中剩下的,也就是一些積壓地陳粟,能吃飽就行。”

不等劉闞開口,李必接着說:“莫說他們,就算是正卒又能如何?我聽人說,百越氣候炎熱。三天的口糧發到手裡,過了一天就全部壞掉。扔掉了,沒吃的;吃了吧,又很容易生病。”

保質期!

劉闞眉頭擰在了一起。

“大人,您要吃嗎?”

怯生生的聲音,在劉闞耳邊響起。

一個乾瘦,面呈菜色的小女孩兒從弓倉身後站出來,舉着一塊黑乎乎,帶着餿味地餅子。

“戚丫頭,莫要胡鬧!”

弓倉連忙把那小丫頭扯到了一邊。

哪知劉闞卻制止了她。蹲下身子,拍了拍小丫頭的腦瓜子。

小丫頭的年紀,大約在七八歲的模樣。水汪汪的大眼睛,天真地看着劉闞。

劉闞蹲下來,也比這小丫頭高很多。從她手裡接過那塊餅子,輕輕咬了一口……是粗粟餅。

“周昌!”

劉闞叫了一聲。

遠處正在和曹參清點人數的周昌連忙跑了過來,“東主,什麼事?”

“咱們庫府中,還有多少糧草?”

“唔,大約一百石左右地精粟……呵呵。您從沛縣調撥來二百石,不過邵司馬他們卻沒有要。所以剩下了不少。

另外任大人前些日子派人來,從先前僮縣發送來地糧草中,撥出了一千五百石,說是用於安置移民。其他的輜重糧草,邵司馬已經押送往徐縣……不過過些日子,可能還會有配給。”

劉闞沉吟片刻,“把精粟全部提出,讓大家吃上一頓好地。”

“喏!”

劉闞抱起了小女孩兒,“丫頭,你叫甚名字?”

小女孩兒怯生生的說:“我姓戚。沒有名字……”

弓倉說:“這丫頭本是定陶人,原本是當地的富戶,前兩年陛下遷十二萬富豪至咸陽時,與中途亡故。其族人吞了她父母的家產,把她賣給了滎陽的一戶人家……去年陛下在博浪沙……那戶人家也遭了牽連。此次移民,她也被充入其中。這孩子姓戚,我們都叫她做戚姬。

小孩子不懂事。還望大人莫見怪。”

這弓倉面對劉闞。說起話來卻是不卑不亢。

衣着雖然襤褸,但在那舉手投足中。流露出一種別樣地威嚴來。

劉闞敏銳的覺察到:這傢伙當過官!

那種氣度,可不是普通的讀書人,所能夠擁有。眼睛一眯,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此人。

“我怎會怪她?”

劉闞笑呵呵的說道:“大家把乾糧都收起來吧,本官已命人去準備食物,過一會兒會發送到諸位的手中。諸位不遠千里,從三川郡到這樓亭,也着實辛苦。本官沒甚可以招待,唯有請諸位吃一頓熱乎飯,喝一口熱乎的水……待會等安置以後,各家就派人,來官署領取糧草吧。”

這一句話,讓一千三百多人突然間安靜了下來。

片刻後,這些人發出一陣響亮的歡呼聲,“大人厚恩,我等小民感激不盡,感激不盡!”

那弓倉也是一怔,詫異的看了看劉闞,猛地一揖到地,“大人仁厚,實在是我等小民之幸啊。”

“戚丫頭,還有你……”

劉闞指着那緊緊攥着黑餅的童子,然後對弓倉道:“這兩個孩子,可都是無父無母之人呢?”

弓倉點點頭,“正是!”

“既然如此,就跟我回去,在我母親身邊服侍吧。”

說完,劉闞笑問戚姬:“丫頭,你可願意?”

“能吃飽飽嗎?”

“當然!”

劉闞笑着,然後又對那童子道:“你,叫甚名字?”

弓倉連忙說:“這孩子複姓司馬,原本是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因戰亂而遷到了滎陽。父母早亡,家裡只剩下他一人,倒是個懂事地孩子。單名一個喜字,很機靈,而且也很能吃苦。”

司馬喜?

劉闞蹲下來,沉聲問道:“小孩兒,願意跟我走嗎?”

司馬喜點點頭,把手中的那塊黑餅,也遞給了劉闞。也許在他想來,這黑餅就是覲見之禮吧。

劉闞笑着接過黑餅,放入懷中。

然後過去抱起了司馬喜,轉身對李必和駱甲說:“兩位兄長,我已經在府中設宴,不醉不歸。”

李必駱甲早就有點不耐煩了。

劉闞府裡……定然有好酒無數吧……

“自當如此,自當如此!”

兩人哈哈大笑,在周昌地帶引下,往官署走去。

劉闞饒有興趣的看了一眼那弓倉,和他擦肩而過時,突然彎下腰,在弓倉耳邊低聲說道:“她叫做戚姬,他叫做司馬喜……那麼先生又叫什麼名字?呵呵,如果可以說的話,劉某當洗耳恭聽。”

那弓倉,臉唰的一下變了顏色。

注:司馬喜,司馬談之父,司馬遷之祖父。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司馬喜,在漢初爲五大夫。

第271章 何方神聖(二)第33章 歡宴(一)第196章 劉巨將成親第321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二)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二)第116章 養士第207章 巴蜀風雲(二)第25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五)第223章 千字文第16章 赤帝之子將登場(二)第317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完)第191章 韓信(二)第47章 出行第198章 執子之手,與子白頭第279章 寧陵君第147章 演武(一)第49章 暴徒灌嬰(二)第77章 中車府衛第136章 合作(一)第312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一)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二)第110章 血色第34章 歡宴(二)第101章 睢水三害第369章 戶牗之會(一)第81章 蕭何示警第173章 決戰河南地(三)第136章 合作(一)第193章 意想不到的禮物第167章 棄子第231章 伴駕(一)第109章 血色(三)第289章 狂暴巨熊(一)第362章 江山一盤棋(十一)第345章 會師關中(十三)第295章 樓倉之戰(三)第220章 仁,即爲人第119章 寡婦清第174章 決戰河南地(四)第33章 歡宴(一)第264章 有熊出沒之故人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第365章 登基(三)第60章 漁村老媼第223章 千字文第246章 九原(三)第346章 會師關中(十四)第91章 博弈(四)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一)第142章 樊噲請命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151章 願爲軍侯馬前卒第242章 平原津(二)第279章 寧陵君第9章 他是誰?第344章 會師關中(十二)第166章 冒頓和阿利鞮(二)第262章 請君入甕325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六第59章 鉅野大盜第69章 慷慨悲歌第92章 博弈(完)第185章 老秦烙印第283章 螳螂捕蟬第198章 執子之手,與子白頭第35章 怎一個痛字了得第128章 馬耳山(二)第309章 長征(九)第333章 會師關中(一)第315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四)第241章 平原津(一)第59章 鉅野大盜第265章 有熊出沒之李左車第63章 綠蟻醅酒言天數第226章 事發突然第358章 江山一盤棋(七)第329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十)第278章 厚黑第344章 會師關中(十二)第89章 博弈(二)第153章 老羆營(二)第213章 叔孫通第297章 樓倉之戰(五)第313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二)第77章 中車府衛第300章 樓倉之戰(八)第345章 會師關中(十三)第233章 伴駕(三)第82章 國風相鼠第321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二)第78章 虛驚一場第203章 唐厲無間道第117章 法家門徒第13章 笑柄第221章 奏報第371章 垓下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7章 審食其第358章 江山一盤棋(七)第221章 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