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走馬郯縣

秦曼隨着護隊,策馬而行。

一雙美目,饒有興趣的打量走在前面的劉闞。這個外表粗豪,但內心實際上很細膩的傢伙,讓秦曼感到無比的好奇。奶奶說,這個人有貴人相。可不管怎麼看,她都沒有看出貴氣。

如果是別人,秦曼肯定會不屑一顧。

但據自己的祖母說,評價這句話的人,是浮丘仙長的師叔,大名鼎鼎的徐市。奶奶對徐市做的事情,非常看不上眼。但對於徐市的道行,卻又非常佩服。那一首佔蓍(音sh,平聲)之術,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對於觀氣望氣之法,更稱得上是這大秦治下的第一人。

想必不會看差了吧!

秦曼對自己說:自己不懂得觀氣,所以也無法看出這傢伙究竟是那裡有貴氣。

不過,此行路途漫漫,正可以暗中觀察。一個小小的倉令,居然有這麼大口氣,倒是少見。==

而劉闞,對於秦曼的這種心思,絲毫不覺。

他和王信在前面開路,策馬徐徐,觀賞沿途風景,倒也逍遙自在。

如今的王信,已十一歲了。

身長七尺,儼然一個小大人模樣。他所學頗雜……和劉闞學過拳腳,也練過太極,跟着灌嬰學騎術,箭術也小有成就。跟劉巨玩耍,打熬力氣;和曹無傷學習使,連曹無傷也非對手。

一杆一丈八尺長的銅,重六十餘斤。

王信所缺少的,只不過是歷練,真真正正的戰場搏殺。

用曹無傷的話說:再過十年,等這小子長大了,天下能制住他的人,恐怕是屈指可數。

對此。劉闞也頗爲期盼。

不曉得這個傻小子,在未來會闖出什麼樣的名號呢?

從樓倉出發,需經僮縣,渡泗水,從下相和凌縣之間穿行。****過司吾(今馬陵山畔)後一路北上,就是郯縣所在。這一路,倒也平靜。未發生什麼事情。這也難怪。這年月能成羣結隊,全副武裝的在官路上行進,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就算不是官軍。誰又敢出面招惹?

而且秦曼也頗通曉事故,沿途行止,很有章法。

路過州縣時,總會派人先行拜訪。而且從不擾民,大都是在野外宿營,倒是讓劉闞暗自點頭。

有如此身家,又能不驕不躁,地確是很少見。

只是。心裡又多了分顧慮。雖然說讓自己隨行,但能不能和秦家搭上關係,目前還不一定。

劉闞並沒有急於告訴秦曼把花雕遷入江陽的事情。

這並不是一個多大的籌碼,只有在天平傾向自己的時候放上去纔有用處。==冒然提出來,反而會讓人家覺得你上竿子和人家湊近乎,也就落了下乘。好鋼要放在刀刃上,正是這個道理。

在司吾停留了一日之後。護軍繼續行進。

兩日後抵達郯縣。

郯縣這個地方。在春秋時曾是郯國所在。姓已,是少昊帝后裔。郯國曾有一位國君。大大的有名。姓名已經無從考究,人們尊稱其爲郯子。據說這位國君學問廣博,在一次前去魯國朝見國君地時候,魯王就向他請教了關於少昊以鳥爲官名的緣故,這位郯子回答的很詳細。

這件事被載入了史冊,留下了關於古代官名官制形成演變地重要資料。

儒家聖人孔丘當時只二十七歲,在聽到了這件事後,更堅定了求學地信念。以至於在後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師說》之中,留下了孔子師郯子的語句。如今,郯國早已不在,郯子屍骨也難以尋找。\\但是秦曼在抵達郯縣之後,還是在郯國宮門外,拜了三拜。

這叫做尊師重賢。

在劉闞前世生活地時代裡,尊師重道已經變成了一句空話。

學生可以打罵老師,老師呢,對學生不聞不問。都說後世是發展,但在劉闞看來,後世……遠不如今朝。

他沒有聽說過郯子這個人,但秦曼還是很耐心的向他解釋了一番。

劉闞亦肅然起敬,在國宮遺址前,有模有樣的拜了三拜,權當作是他對先賢們的一種尊重。

卻未想到,這很平常的舉動,卻讓秦曼好感大增。

“阿闞,阿闞!”

在郯縣城門口外,審食其曹無傷已經等候多時。在接到了呂釋之的通知後,三人急急忙忙的趕到了郯縣。這也是自劉闞離開沛縣後,第一次和審食其見面,自然少不得一番寒暄。^^^^

“倉令大人,這就是你說的朋友嗎?”

秦曼走上前,看了一眼審食其和曹無傷,而後一笑道:“曼不打攪你們團聚了。今晚我們在郯縣留宿,我拜會了縣長之後,就在城外紮營。明日卯時動身,還請倉令大人,莫要忘懷。”

“這是自然!”

劉闞點頭答應。

秦曼在四個家臣地陪同下,直奔縣衙而去。

審食其看着秦曼那曼妙的背影,忍不住嘖嘖了兩聲,一把攫住劉闞的手臂,“阿闞,這妞兒是什麼來頭?”

“怎麼?動心了!”

審食其嘿嘿一笑,“你是不曉得,當年咱四兄弟,你已成婚,阿厲也已定親。如今就連老曹這傢伙,也訂了一樁如花似玉的美眷,只說待來年,就要成親了。\\只我一人,尚形單影隻。”

曹無傷的臉,有點發紅。

“阿其,你莫說我……你自己不爭氣,若不是整日流連奚館,這沛縣多少好女子,不搶着要嫁你?”

劉闞,不禁啞然失笑。

“其哥,我急急忙忙叫你來,是有要事和你商議。”

審食其也收起了嬉笑面孔。“我在城中已包下了一間客棧,正好可以商議事情。走,我還帶了幾瓿好酒……嘿嘿,剛出窖的四年窖酒,咱們兄弟邊喝邊說話。也有好長時間未能一醉了。”

“甚好!”

五個人就這樣,結伴進了郯縣,直奔一家客棧而去。

客棧的主人。見到審食其地時候。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活脫脫孫子狀,把五人領進店中。

“阿闞。^^^^你不知道!”

曹無傷打起小報告,“這傢伙如今風光地很,走到那兒都擺出他泗水花雕主人的身份。你看,這小客棧地主人家一聽他的名號,乾脆把整個客棧都晴空了。娘地,你別聽他胡說八道,他那是包下了客棧,是人家根本不敢收他的錢兩。如今只這酒肆中還在營生。囂張的很呢。”劉闞這心裡,卻沒由來的一沉。

越風光,怕是越不好說動啊……

將心比心,換做自己,如果不是知曉一些未來的事情,怕也會滿足這種風光地生活吧。審食其也是如此……別看曹無傷說的酸溜溜,只怕對於如今的這種風光生活。也是非常地愜意。

懷着心事。在靠窗地位子上坐下。

呂釋之和王信一人兩瓿花雕,擺在了酒桌旁。

那店主人很識趣的將屏風拉開。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空間,以方便劉闞等人談論事情。^^^^這幾位爺都不能怠慢了。伺候地好,人家從指頭縫兒裡擠出點東西來,都夠他這個小客棧受用。

“阿闞,急急忙忙的把我叫到這裡,究竟有什麼事?”

和呂雉說過的話,可不好對審食其說。

劉闞沉吟片刻,喝了一口酒,輕聲道:“其哥,我這次找你過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講。

恩……我想停了沛縣的酒場,遷到江陽。”

審食其若無其事的說:“好啊,那就停了唄。”

呂釋之瞪大了眼睛,看着審食其,輕輕推了一下,“其哥,闞哥的話,你到底有沒有聽清楚。”

“我當然聽清楚了,不就是停了酒場……慢着,停了酒場?爲什麼?”審食其這才反應過來,一下子變得激動了。

一旁曹無傷也不解的看着劉闞,“阿闞,好端端地,幹嘛要把酒場停了?還有,你說的江陽,又在何處?”

劉闞嘆了口氣,“我就知道,你們不會同意。^^^^”

審食其急了,“阿闞,不是我不同意,只是,只是……江陽在哪兒啊!你若是說,想把酒場搬去樓倉,我也沒有意見。可這江陽……我連聽都沒聽說過。還有,好端端的,爲甚停了?”

“江陽,在巴郡!”

噗……

曹無傷一口酒噴出來,劇烈的咳嗽起來。

“巴郡?”

他驚叫道:“阿闞,你開甚玩笑?咱沛縣四通八達,好好的生意不做,卻要跑到那巴郡作甚?

巴郡……我可是聽說過,距離泗水隔着萬水千山呢。而且道路崎嶇,很不方便,去那裡作甚?”

劉闞很苦惱。^^^^

“其哥,我不能說。”

“是不是爲了那個小妞

審食其說的小妞兒,指的是秦曼。

劉闞苦笑道:“你看我像是那種爲了女人,什麼都不顧地人嗎?把酒場遷入巴郡,地確是有她的原因,但是卻很小……這個女人地身份,想必你們也看出不同尋常了吧。事情是這樣……”

劉闞一五一十的把秦曼的來頭解釋了一遍,只聽得審食其和曹無傷,目瞪口呆。

“具體的原因,我不想解釋,也不能解釋。把酒場轉入巴郡,不僅僅是因爲要和秦家合作。

事實上,人家願不願意和咱們合作,還不一定。

以秦家的財力,咱們賺的那點錢,在人家的眼中可能根本不值一提。就算不能合作,我也要把酒場轉到江陽。其哥,無傷……這酒場有你們的一份子,我只想問,你們同意不同意?”

審食其和曹無傷,都沉默了!

呂釋之的心砰砰直跳,看着劉闞,那眼中的意味又有不同。

秦家的勢力可真的是可怕……估計自家老爺子那點家產,和人家一比,連根毫毛都算不上。他不是驚訝秦家有多大的背景,而是驚奇於劉闞,居然能和這麼大的家族說上話?而且還是合作……我的個天,若是換成自家老爺子,怕是早就上杆子去了,可是闞哥還能冷靜。

劉闞在呂釋之心目中的地位,又噌噌的上了一個臺階。

雖然說大姐的男人如今在沛縣乾的也不錯,可是比起闞哥來,簡直一個是天,一個……唔,連地都不是。

“話,我就說這麼多,你們怎麼說?”

曹無傷扭頭看了一眼審食其,又看了看劉闞,“既然阿闞這麼說了,我沒啥意見。阿其要同意,我就同意。”

“其哥,你一句話。”

審食其閉上眼睛,喝了一口酒。

半晌之後,他突然笑了,“阿闞,我知道你這傢伙不一般。當初兌換秦幣的時候,我就知道。

你既然這麼決定,一定有你的原因。

咱們當初一起幹的時候,我和阿厲就說過:小事情我們處理,大事上,你來做主。

你要把酒場遷入巴蜀,我沒有意見。但是一個問題,我和無傷怎麼辦?去江陽,還是去樓倉?”

劉闞想了想,開口回答說:“我以爲……”

這話還未說完,突然間聽到酒肆大堂中傳來一聲怒吼。

嘩啦一聲響,似是食案被人掀翻在地。緊跟着有人怒聲喝罵:“你這店主人好沒有道理。明明有好酒,卻不肯賣給我們?怕我們沒有錢付賬嘛?如此欺人,實在是可恨……氣煞我也。”

“這位客官,看您這話說的。若有好酒,我怎能不賣?”

“還說沒有好酒?”

劉闞幾人疑惑着,正準備起身觀瞧。

卻見身後的屏風轟的一聲倒塌,一個大漢,顯出了身形

第232章 伴駕(二)第365章 登基(三)第196章 劉巨將成親第270章 何方神聖(一)第219章 值與不值第123章 好漢鍾離昧第8章 秦朝那些事兒第252章 熊與魚第127章 馬耳山(一)第225章 道子出謀第266章 有熊出沒之青魚門徒第139章 元亨利貞第322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三)第4章 沛(二)第221章 奏報第100章 楚人丁疾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第300章 樓倉之戰(八)第173章 決戰河南地(三)第301章 長征(一)第270章 何方神聖(一)第94章 泗水亭長第140章 亡秦者胡第365章 登基(三)第74章 博浪一椎第246章 九原(三)第204章 噩耗第223章 千字文第98章 豐邑小故事第292章 秦同第1章 白龍伏屍(一)第366章 登基(四)第3章 沛(一)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賢人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第111章 弓倉是誰第89章 博弈(二)第297章 樓倉之戰(五)第216章 青魚蓋聶第188章 信任第274章 說降第113章 錯過了就錯過了吧第353章 江山一盤棋(二)第274章 說降第273章 我本楚狂人第366章 登基(四)第78章 虛驚一場第305章 長征(五)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二)第286章 打虎親兄弟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311章 道子今何在?第191章 韓信(二)第75章 大鐵椎第261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完)第31章 笑看風雲起(三)第133章 高漸離刺秦第278章 厚黑第48章 暴徒灌嬰(一)第146章 東陵侯召平第81章 蕭何示警第161章 籌謀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一)第112章 黃金兩千鎰第170章 決戰即將開始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272章 何方神聖(三)第67章 杜陵酒神第144章 永正原第90章 博弈(三)第365章 登基(三)第80章 有兄名巨第139章 元亨利貞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第77章 中車府衛第155章 老羆營(四)第119章 寡婦清第118章 巴蜀來人第150章 演武(四)第11章 腳步聲第28章 始皇帝(二)第190章 韓信(一)第353章 江山一盤棋(二)第39章 老秦後裔第267章 千古第一信人第187章 陳平獻策第65章 我名蒯徹第319章 一柄青魚劍第332章 女王第368章 勢無可擋第297章 樓倉之戰(五)第304章 長征(四)第52章 警告第359章 江山一盤棋(八)第28章 始皇帝(二)第267章 千古第一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