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十萬匈奴血(二)

bookmark

裨將軍,王離?

劉闞離開了中軍大帳之後,心裡面感覺着沉甸甸地。

也難怪,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一個仇人,而且還是那種大鱷級的仇人,的確不是件讓人開心的事。王離三代爲老秦效力,祖父和父親,更是大秦的元老功臣,背景之深厚,在大秦可算得上是少有人可以比擬。如果真的被這麼一個人惦記上了,恨上了……日子肯定不好過。

只是,王離真的會記恨自己嗎?

雖然說,王離曾經是永正原的主將,但實際上呆在永正原的時間,卻是屈指可數。

劉闞沒有和王離有過太多的接觸,對王離的瞭解,也僅僅是侷限於其他人口中的描述而已。

倒是召平的這一句提醒,讓劉闞心生疑竇。

始皇帝至今仍未冊立太子。他有十七個兒子,嬴扶蘇是長子,也是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劉闞依稀記得,歷史上的始皇帝,在臨終之前寫下詔書,就是要扶蘇來繼承皇位。如果不是趙高作祟,李斯從中搗鬼,那個揹負着千秋罵名的嬴胡亥,也就根本不可能登上皇位。

慢着慢着……

劉闞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呼的一下子從榻上坐了起來。

嬴胡亥,按照歷史課本上的記載,他登上皇位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了。可是李成曾對劉闞提起過,嬴胡亥是始皇帝最小的兒子,今年才七歲,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娃娃。

思路,在這一刻好像一下子清楚起來。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說法,始皇帝死得時候,嬴胡亥二十歲,那麼現在距離始皇帝死亡的時間,至少還剩下十三年的時間。自己有十三年的時間,以現在的基礎而言,應該可以做些事情。

不對……前世上學的時候,曾記得老師提起過,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只有十幾年的時間。

現在已經是第七年了,距離始皇帝駕崩的時間……

如果這樣計算的話,秦朝至少有二十年的歷史。這十幾年和二十年之間的差別,史官們怎可能忽略?而且,秦朝如果有二十年的時間,十三年後嬴胡亥正好二十歲,卻又符合了史書上的記載。

是史官的不小心?還是這裡面有其他的問題?

劉闞有點糊塗起來。

他現在非常後悔,前世爲什麼不認真的學習一下歷史?如果能清楚的掌握住時間,對於今後的規劃,將會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可是,誰又能想到,這世上真的存在有穿越這種事情?

心情有些煩躁,劉闞披衣走出了帳篷。

此時,已經過了亥時。

那片日間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匈奴人營地,如今也煥然一新,駐紮上了秦軍兵馬。日間一戰,匈奴人可謂全軍覆沒。除了少部分人……大約不足一千人駕着殘存的河船強渡過了大河之外,河南岸的匈奴人沒有一個能逃出生天。秦軍斬首三萬餘人,倖存的匈奴人甚至不足萬人。

這些人中,大都是女人和不成年的孩子。

按照秦時的習慣,這些俘虜絕大部分會成爲奴隸。也許在很多年以後,他們會被徹底同化。

站在營帳門口,隱隱約約的可以聽到女人和孩子們的啼哭聲。

劉闞呆呆的站在帳篷門口,側耳傾聽了片刻之後,幽幽的一聲嘆息。不管怎麼樣,能活着就好!

這個時代,也不存在什麼日內瓦公約,劉闞即便是有心改變,也無力施展。

許多事情並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徐徐推進。改變人們固有的思想,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召平今天的提醒,其中不泛有示好拉攏之意。

李成曾經說過,召平也好,蒙恬也罷,和大公子嬴扶蘇的關係非常密切。召平和蒙恬,是不是有心要把自己介紹給嬴扶蘇呢?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他又該如何應對?從內心中而言,劉闞不太看好嬴扶蘇。按照歷史上的說法,這個人有婦人之仁,而且非常的迂腐,或者說,是愚笨。

僅憑着趙高李斯的一份僞詔,就自盡身亡的人,又能有什麼智慧呢?

不過,如果嬴扶蘇真的能活下來,對於大秦帝國而言,也許真的是一種福氣吧……

撓了撓頭,劉闞在一根栓馬樁旁邊停下腳步。赤兔馬就被拴在馬樁上,看見劉闞的時候,赤兔馬非常興奮的搖頭擺尾,打着響鼻,把碩大的腦袋擠進了劉闞的懷中,輕輕的在他懷裡蹭着。

快要初秋時節了……

營地裡起了風。不是很大,卻又非常的輕柔,吹在人臉上,身上,感覺非常的舒適。

劉闞擡起頭,仰望深邃的夜空。今夜,月朗星稀……天顯得格外高,月亮顯得非常圓。沒有星星,使得蒼穹變得非常寂寥,讓人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似乎很廣袤,同時又非常的壓抑。

車到山前必有路,還是見招拆招吧。

劉闞心裡也非常的清楚,自己現在沒有任何去抗爭,去改變的機會。

地位懸殊太大,和蒙恬嬴扶蘇他們這等人比較,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罷了。

更何況,在他們上面,還有那千古一帝的至高存在。

爭個什麼?又改變個什麼?只怕到最後,什麼都爭不到,反而落得個悽慘下場。

劉闞想到了這裡,心情沒由來的輕鬆了許多。且行且看,看這大秦朝和自己,究竟還有多久的緣分吧。

就在劉闞在臨河渡口長吁短嘆,夜不能寐的時候,朐衍城中,同樣是燈火通明,一派不夜天的架勢。

蒙恬在入夜之後,率部進駐朐衍。

蒙克率領衆人把蒙恬大軍引進了城中,然後將城防全面交接給了蒙恬,便退到了一旁聽命。

蒙恬並沒有急着詢問戰果,而是先向人打聽劉闞的情況。

當得知劉闞率部去偷襲臨河渡口的時候,蒙恬也不禁被劉闞這種膽大包天的行爲嚇了一跳。

但不得不承認,如果冒頓真的率部過河,以後肯定會給河南地造成巨大的麻煩。

繼續攻擊?

蒙恬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這次能迅速的奪取河南地,完全是因爲劉闞這麼一個因素的存在。

如果不是劉闞在富平殺死了左賢王屠耆,這場戰事也就不曉得何時能夠結束。

饒是如此,此次北疆之戰,前前後後共調動了五十多萬兵馬。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五十萬人的大規模作戰,每日消耗錢糧無數。

大秦統一不過七載,還遠遠無法支撐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攻擊大河北岸,除了要面臨狗急跳牆的匈奴人之外,還要面對複雜的環境和綿長的補給線。此外,還有月氏國和東胡這兩頭龐然巨獸在一旁虎視眈眈。也許二十年、三十年……中原一切都平定下來,就能渡河而戰。

但是現在,卻不可能。

所以,蒙恬一方面擔心劉闞等人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期盼着劉闞等人可以成功。

在反覆思忖之後,蒙恬把他手中的一支精銳人馬,交給了蒙克率領,同時命蒙克帶着樊噲屠屠,任敖陳平李成五人,立刻動身,趕赴臨河渡口。也許已經晚了,但總好過沒有行動。

劉闞留在朐衍的兵馬,不過七八百人而已。

而且歷經連番苦戰,早已疲憊不堪,難以再長途跋涉作戰。蒙恬交給蒙克的這支兵馬,名爲樓煩軍。清一色得樓煩人組成,雖然僅止三千,可是戰鬥力極其驚人,驍勇善戰,悍勇無敵。

此次在昭王城大敗匈奴軍的騎兵,就是以樓煩軍爲先鋒。

整個北疆,也僅僅有一萬樓煩軍而已。蒙恬把樓煩軍交給蒙克,並告知蒙克,如果見到劉闞,需將虎符交由劉闞掌握,蒙克自動歸入劉闞帳下效力。他將會派大軍,隨後進發臨河。

這樓煩,是北狄的一支,大約在春秋之際建國。

其疆域大致在後來的趙國邊境,也就是後世的山西省北部,保德、岢嵐、寧武地區附近。

戰國時期,列國之間戰爭頻繁。

樓煩國意氣兵將強悍,善於騎射而著稱,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並屢次對相鄰的趙國造成威脅。後來,趙武靈王就是向樓煩等國學習,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並最終消滅了樓煩、林胡等國,攻佔中山國,開疆擴土,成爲鼎鼎大名的戰國七雄之一。

不過,趙國雖戰勝了樓煩國,卻沒有攻殺他們的人馬。

反而採取了‘致其兵’的策略,把樓煩兵馬收容改變,從而使得趙國的兵力變得更加強大。

白起長平之戰以後,樓煩國的領地被秦國佔領,樓煩兵馬就被併入秦軍之中,稱之爲樓煩軍,是邊軍戰鬥力最爲強悍的一支人馬。

蒙克初得三千樓煩軍,自然喜出望外,帶領陳平李成等人連夜動身,以急行軍的方式進發臨河。

蒙克走了,可是蒙恬仍無法安睡。

在書案之上,有一封從咸陽六百里加急送來的詔書。

“聞卿大獲全勝,朕甚欣喜。

然則胡禍爲我大秦心腹之患,卿不可效仿婦人之仁,心慈手軟。朕當於咸陽宮等候佳音。”

這是始皇帝親自所書的詔書,由中車府車士連夜送至蒙恬手中。

詞句極其溫和,但是蒙恬卻嗅出了始皇帝心中的不滿。此前報奏朝廷時,蒙恬曾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河南地被俘的匈奴人,已經超過了十萬之數。該如何處置?蒙恬建議始皇帝,將這十餘萬,乃至更多的匈奴人遷至中原,慢慢的將其同化。可現在看來,始皇帝對他的這個建議,似乎非常不滿。不可效仿婦人之仁……大秦心腹之患……這字眼兒非常沉重。

蒙恬知道始皇帝的心思:這十餘萬匈奴人,一個不留,全部斬首。

對於那些兇惡的匈奴士兵,蒙恬不會有半點憐憫。可問題在於,這十萬人之中,有很多是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殺俘虜,和殺女人孩子,完全是兩碼事。殺那些匈奴士兵,蒙恬不會手軟。可是殺女人和孩子……蒙恬不免感到有些猶豫。

在這年月,屠城殺戮,不過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戰國二百年之中,屠城之事比比皆是。可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歡這樣做,甚至連那有人屠之稱的白起,在坑殺四十萬趙軍的時候,也是猶豫不絕。蒙恬實在有些不忍心這麼做。

可這是皇帝的意思,出於對始皇帝的忠心,蒙恬知道,自己必須要這麼做!

閉上了眼睛,蒙恬在心中苦澀一笑。

罷了……爲我大秦千秋萬載的江山社稷,就算是他日如武安君一般不得好死,我也願意承擔。

想到這裡,蒙恬抽出一卷白絹,伏案奮筆疾書。

“來人!”

隨着蒙恬一聲喝令,從帳外走進親隨躬身道:“上將軍有何吩咐。”

蒙恬把白絹封入竹筒,打上火漆印信,遞了出去,“你立刻帶此軍令,率部遍走河南地,傳令各軍主將,命其閱後執行。而後帶此軍令返回。三十日後,我要在這軍令之上,看到二十軍主將的印信,明白沒有?”

親隨跟從蒙恬多年,立刻知道事情非同小可。

連忙雙手接過,躬身應命。

蒙恬又喚來兩名親信,沉聲吩咐道:“你二人在過子時之後,率人進入俘虜營……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斬首,一個不留!”

第111章 弓倉是誰第318章 新篇章第312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一)第220章 仁,即爲人第342章 會師關中(十)第176章 呼衍第239章 琅琊密議第148章 演武(二)第150章 演武(四)第286章 打虎親兄弟第277章 先手第250章 驪山之囚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嬰第92章 博弈(完)第222章 豎子焉敢妄言第100章 楚人丁疾第189章 回樓倉第44章 隸奴(二)第157章 小豬快跑第6章 呂后第38章 萬歲酒第371章 垓下第345章 會師關中(十三)第363章 登基(一)第343章 會師關中(十一)第336章 會師關中(四)第359章 江山一盤棋(八)第355章 江山一盤棋(四)第161章 籌謀第61章 太極崩劍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267章 千古第一信人第11章 腳步聲第331章 二十萬秦軍齊暴動第32章 笑看風雲起(四)第275章 陸賈第87章 第二步第262章 請君入甕第53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336章 會師關中(四)第202章 大足聚第310章 長征(十)第291章 狂暴巨熊(三)第272章 何方神聖(三)第93章 蕭何出招第367章 河洛之變第350章 高祖末日(二)第265章 有熊出沒之李左車第108章 血色(二)第370章 戶牗之會(二)第65章 我名蒯徹第271章 何方神聖(二)第227章 周南-關雎第98章 豐邑小故事第167章 棄子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362章 江山一盤棋(十一)第321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二)第88章 博弈(一)第148章 演武(二)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一)第104章 恩威並施第360章 江山一盤棋(九)第24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四)第92章 博弈(完)第275章 陸賈第295章 樓倉之戰(三)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嬰第61章 太極崩劍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二)第366章 登基(四)第354章 江山一盤棋(三)第179章 血染臨河渡口第85章 棄我去者昨日不可留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一)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二)第351章 高祖末日(三)第198章 執子之手,與子白頭第358章 江山一盤棋(七)第270章 何方神聖(一)第292章 秦同第126章 四十比一第223章 千字文第10章 青皮第138章 大廈將傾,君欲何爲?第282章 亂局第153章 老羆營(二)第338章 會師關中(六)第53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318章 新篇章第97章 最後一擊第72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二)第54章 擔水功第299章 樓倉之戰(七)第191章 韓信(二)第244章 九原第88章 博弈(一)第222章 豎子焉敢妄言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