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戶牗之會(一)

對於項羽而言,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戰勝劉闞。

不僅僅因爲劉闞是他最大的敵人,這其中還包含着一個武者的尊嚴。樓倉城下的那一戰,已經成了項羽的一塊心病。生平最引以爲傲的勇武,竟然要靠着偷襲才能獲勝。實在是羞恥。

但他也知道,劉闞已經不是當年樓倉的劉闞,他也不是昔日的項籍。

兩人終究還要一決高下,但卻不一定是他想像中的那種對決。所以。項籍在登上楚王之位以後,得知劉闞已抵達洛陽,立刻率部開拔至濟陽。他要在這裡,和劉闞再來一次決鬥。

澠池未能如願,那麼就在大梁城決戰吧!

項籍的這份心思,范增非常清楚。

從內心而言,范增並不想這麼快就和劉闞決戰。

原因嘛…劉闞自函谷關東出。幾乎是兵不刃血拿下河洛,又得到潁川陳郡和南陽三郡,氣勢如虹。士氣正旺。而楚國呢?先是楚王被殺。項羽千里迂迴,雖殺死了魏豹。但元氣天傷。加之三齊戰事出現變局。楚軍現在等同於要同時面對兩個敵人,這時候決戰,對楚國並無益處。

依着范增的意思,項羽應當穩囤泗水郡和碭郡,將黥布柴武從三齊的亂局中儘快抽身出來,合兵一處。而後固守泗水,派兵攻打陳郡,想辦法和駐紮在長沙的番君吳芮聯繫,在江北站穩腳跟。當然了,如果能趁機拿下南陽,消滅夷陵的唐軍人馬,會是一個美妙的結局。

范增也知道,奪取南陽,消滅夷陵唐軍並不容易。

但至少能阻擋唐軍於夷陵西南。對於項羽穩定局面,有着極大的好。

可惜,項羽沒有聽從范增的建議。

不過他也清楚固守碭郡的重要性。所以命曹咎退兵至睢陽,不論什麼情況,都必須堅守不出。

守住了碭郡,項羽的側翼就算是穩定下來,他也可以更好的和劉闞決戰。

三月初十,劉闞兵臨大梁!

歷經兩載戰亂,古都大梁,變得更加殘破。

河水滔滔,繞大梁而過。城頭上的魏國大纛早已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紅底金字,上繡白龍的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魏王在丞相周市的陪同下,出大梁城,迎接劉闞到來。

魏王是個年僅十歲的小孩子,名叫魏瑁,臉色蒼白,看上去非常害怕。

周市站在他的旁邊,輕聲的安慰着。

別看魏王的年紀不大,但也經歷過不少的風風雨雨。從魏王咎稱王,他是天之驕子,而後魏王咎死,魏豹登上王位,他就不再被人關注。魏豹死了,他變成了魏王,可沒等他把那張王位坐熱乎,就不得不向唐目投降。這許多的經歷,讓魏瑁有着乎同齡人的成熟。他也清楚,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投降唐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魏國和楚國之間,仇深似海。

可他還是很害怕,害怕投降之後,被莫名其妙的殺害。

好在周市在他身邊,一直的勸慰。否則當魏瑁看見劉闞的第一眼時。就不可避免的感到恐懼。

也難怪,劉闞身高近丈,體魄雄偉。

已年近三旬的他,身穿一件明黃色的大袍,走起路來虎虎生威,帶着一股子煞氣。

魏瑁匍匐在城門下,口稱萬歲。

劉闞倒也沒有小覷他的意思。上前一步,把魏瑁攙扶起來,然後拉着他的手,一起登上戰車。

這小小的舉動,頓時引得大梁人鬆了一口氣。

要知道,魏國人和關中之間的矛盾和仇恨,可並不算淺。

且不說別的,當年王賁水淹大梁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大梁展開血腥的屠殺,如今仍歷歷在目。

劉闞的這個舉動,也表明了他不會對大梁人,祭起屠刀。

魏王宮中,周市帶領魏國羣臣,向劉闞行三拜九叩的君臣之禮,而後又舉行了一場盛大酒宴。

酒宴後,劉闞單獨召見了周市。詢問大梁的情況。

總體而言,大梁的狀況還算穩定。之前魏豹被鞭屍,楚國虎視眈眈。令大梁人着實擔心了一陣子。可隨着河洛被唐國佔領,魏王向唐國請降並獲許之後,民心已漸漸的平穩了下來。

過去五年裡,大梁屢遭戰火洗禮,大梁人似乎已習慣了這種改朝換。

周市說:“不知陛下要如何安置魏王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劉闞不能妥善安置魏王,難免會有一些小麻煩出現。而在大戰將臨時。劉闞顯然不希望出現這樣的狀況。

“騷有兩個方案,周先生可以選擇其一。”

劉闞說:“魏王可以前去鹹ap.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傳

陽,配享等同趙王歇;亦或者前往洛陽,亦可得公爵之位。丞相以爲如何?”

去咸陽,基本上是一點自由都沒有。

留在雒陽,同樣沒有自由,但相對而言,會輕鬆一些。

以劉闞的想法,倒是希望魏瑁去洛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穩定故魏國人民心的效果。

但周市卻爲魏王選擇了去咸陽。

雖說在洛陽的環境會寬鬆,可是危險相對也就增大。

魏瑁還是孩子,如果有居心叵測的人趁機挑唆,一旦出事,那可就要丟掉腦袋。

周市感魏王咎的恩寵,雖然投降了唐國,但也希望能保住魏咎的血脈,讓魏瑁一世無憂。

呆在咸陽,魏瑁就算是長大了,也不可能生出什麼特別的想法。

只要魏瑁老老實實的,就能長命百歲,說不定還會子孫昌盛……

“先生即然有了決斷,那就依先生所言。”

就這樣,劉闞認可了周市的選擇,並同意三日之後,周市陪同着魏王瑁,一同前往咸陽。

如何安排周市?劉闞還沒有決定。

周市的本事,倒也不差,否則也不可能以家奴的身份,成爲魏國

這裡面固然有魏國本身人才凋零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許多年來,正是靠着周市,魏國才左右逢源,勉強生存下來。周市通曉兵法,卻不擅作戰;知曉謀略,但並不周密;能處理政務,可難以周全;也有辯才,比之蒯徹6賈等人。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說穿了,周市是樣樣通,樣樣都不精。

這樣一個人,難以獨當一面,可棄之不用,卻又有些可惜。

更何況,他身爲魏降臣,又有獻城的功勞,如果不能妥善安置的話。就會冷了降臣降將的心。

劉闞思來想去,決定暫時委任周市做長史,協助蕭何。

長史,不在三公九卿的序列,但卻爲諸史之長,總理政務,居丞相之下。不高不低,倒也適合周市的身份。最重要的是,周市在蕭何的控制之下,也不太可能出現什麼大的紕漏。

對於劉闞的這個安排,周市倒也欣然接受。

送走了周市,劉闞的注意力,就集中於軍事之上。

他依舊是以張良爲軍師,屯紮大梁。在張良的出謀劃哼策之下,劉闞調兵遣將,做出一副要和項羽決戰的勢態。先讓蒙克佔領陳留,而後自己親率大軍直撲臨濟,與項羽格黃河故道而相望。

一時間,中原之地,戰火重燃。

到闞劃氐臨河,最高興的不是各路唐國大軍的主帥,而是濟陽的項羽。

這邊劉闞剛紮下了營地,對面項羽就派出使者前往唐軍大營,提出要和劉闞,相見於戶牗。

戶牗,本是指窗格子。

不過項羽所說的戶牗,是指後世蘭考東北,黃河故道的轉彎處,正好位於臨濟和濟陽之間。

“項籍要在戶牗擺酒,請我赴宴?”

劉闞手執項羽的親筆書信,疑惑的看着陳平和張良,“二公以爲,朕是否應該前去赴宴呢?”

陳平接過書信,掃了兩眼後。沉思不語。

張良說:“臣以爲,陛下不可答應。”

“哦?”

“大戰將啓,項籍此時邀請陛下,恐怕不懷好意。

若是他趁機在酒宴中設下伏兵。暗算陛下的話,則我軍定會軍心動搖。宴無好宴,陛下不可不防。”

劉闞想了想,輕輕搖頭道:“朕與項籍接觸並不多,但也深知其人。

此人有任俠之氣,不會使小伎倆。不過,朕雖信項籍,卻不信那范增……此宴不去,會被楚人笑朕無膽;但若要去了……恩,不可不防!道子,你認爲,朕是應該去,還是不該去?”

陳平思忖片刻,“陛下所言不差。不去,會被項籍笑話,以爲我軍膽怯,對士氣怕會有不利;但若去,子房所言也不能不考慮。如果真的是項籍設宴還好,若是范增的計謀,恐生不測。”

他擡起頭,“此事處理的好。說不定能斷項籍一臂;但若處理的不好,可能會讓陛下身陷險境。”

戶牗之會,怎麼感覺着,好像鴻門宴?

劉闞明白陳平的意思。

如果是項籍設宴的話,倒還好說。但裡面若有范增參與,難免會生出意外。但凡事皆有兩面,以項籍的性子,一般不會使用陰謀詭計。那范增如果真的心懷叵測,倒也是一個離間二人的機會。畢竟,此時的項羽和范增,還沒有太大矛盾。單憑陳平散播流言,未必能使項羽中計。

也就是說,戶牗之會說不定會成爲離間二人的好機會。

可這個尺度卻必須掌握好,否則離間不成,反而會讓劉闞陷入其中。

張良和陳平,都不敢爲劉闞拿主意。因爲一旦出現危險,那可就要釀成天大的禍事了……

劉闞蹙眉沉思。

片刻後,他驀地起身道:“朕已下定決心,不管項籍是否有埋伏,朕都要去戶牗,和他見上一面。否則。平白被他恥笑,反而會墮了將士們的士氣。朕倒要看看,項籍打得是什麼主意。”

第374章 尾聲第212章 上邪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7章 審食其第7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一)第358章 江山一盤棋(七)第79章 唐厲說法第247章 天哭(一)第185章 老秦烙印第111章 弓倉是誰第355章 江山一盤棋(四)第110章 血色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285章 徐縣第一戰第319章 一柄青魚劍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二)第79章 唐厲說法第163章 懸馬擊鼓第75章 大鐵椎第6章 呂后第54章 擔水功第186章 廣武城第63章 綠蟻醅酒言天數第357章 江山一盤棋(六)第151章 願爲軍侯馬前卒第39章 老秦後裔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176章 呼衍第85章 棄我去者昨日不可留第233章 伴駕(三)第82章 國風相鼠第303章 長征(三)第317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完)第153章 老羆營(二)第160章 火燒白土崗第277章 先手第7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一)第334章 會師關中(二)第99章 樓亭明月第284章 樓倉大戰將起第13章 笑柄第82章 國風相鼠第88章 博弈(一)第373章 絕唱第313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二)第155章 老羆營(四)第367章 河洛之變第150章 演武(四)第11章 腳步聲第367章 河洛之變第286章 打虎親兄弟第316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五)第363章 登基(一)第42章 鄰家有女初成長(二)第313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二)第197章 范陽神醫安期生第11章 腳步聲第317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完)第58章 回眸第49章 暴徒灌嬰(二)第57章 出行第322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三)第20章 昭陽大澤第171章 決戰河南地(一)第213章 叔孫通第58章 回眸第349章 高祖末日(二)第277章 先手第16章 赤帝之子將登場(二)第179章 血染臨河渡口第226章 事發突然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嬰第197章 范陽神醫安期生第183章 扶蘇另一面(二)第35章 怎一個痛字了得第175章 決戰河南地(完)第133章 高漸離刺秦第2章 白龍伏屍(二)第226章 事發突然第264章 有熊出沒之故人第251章 烏氏倮第138章 大廈將傾,君欲何爲?第346章 會師關中(十四)第101章 睢水三害第371章 垓下第44章 隸奴(二)第341章 會師關中(九)第368章 勢無可擋第66章 道與技第95章 任囂到來第359章 江山一盤棋(八)第198章 執子之手,與子白頭第274章 說降第231章 伴駕(一)第363章 登基(一)第157章 小豬快跑第9章 他是誰?第144章 永正原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二)第326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