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緬甸大起義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華國,呂梁這次撩撥足以讓英國人高聲尖叫,消息傳回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日不落帝國還沒有對華國下手,竟然敢主動挑戰英國,而且一把短刀直插英國的軟肋印度,叔可忍嬸不可忍!

議會裡充滿了對華國用兵的聲音,抹平華國奪回英國在長江流域利益的叫囂不絕於耳,議員都是由大資本家大銀行家控制,可以不管不顧的叫囂提案,但英國政府不能,即使承受着懦夫之類的漫罵,也得冷靜思考得失。

接替索爾茲伯裡擔任英國首相的亞瑟.貝爾福召集文武大臣專門商討此事,關於鎮壓緬甸起義的事情毫無爭議,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但是否對華國用兵,在大臣中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海軍大臣約翰認爲必須給華國一個深刻的教訓,此事應該由海軍擔當,他一直對去年遠東艦隊在廣州折戟沉沙的事情耿耿於懷,三艘驅逐艦的沉沒和一艘戰列艦的重創讓英國海軍遭受了巨大的詰難,約翰希望通過此事挽回海軍的聲望。

“我們遍佈全球數量超過其他國家總和的戰列艦不是漂亮的擺設,而是用來維護大英帝國利益的工具,大英帝國丟掉的,就由海軍找回來!”約翰的聲音斬釘截鐵,但遭到了貝爾福的質疑。

“我們必須清楚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是簡單的迫使華國放棄對緬甸自由軍的支持,還是徹底的消滅這個英國的敵人。如果出動海軍戰艦,那麼不難達到第一個目的,但要想消滅華國,就得出動更多的戰艦,還有超過五十萬大英帝國正規軍人,這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貝爾福首相駁斥道。

“還有一點請約翰閣下注意,華國擁有強大的海防江防工事,即使我們出動海軍,也只能短時間的封閉華國的對外聯繫。卻不能深入沿海地區。畢竟,以戰艦對抗岸炮是不明智的,這也是遠東艦隊失敗的原因。”外務大臣羅爾摩說道。

“華國的陸軍如此強大嗎,需要我們出動五十萬陸軍?”

“閣下你的消息太過時了,我建議你翻閱一下情報說明,而不是流連於派對和打獵。”

“不要信口開河,難道我們不能聯合其他國家的軍隊?就像幾年前的北京一樣。華國一定會在聯合打擊下屈服!”

“閣下實在是缺少戰略意識,華國和北京的那個女人不一樣。他們一直都處在強硬的對外態度中,前幾天的日本還被迫簽訂了條約,交出了刺殺呂梁的兇手,這樣的國家不是幾萬十幾萬士兵能夠打敗的。”

首相貝爾福召集的大臣會議逐漸演變成爭吵,並向着人身攻擊的縱深發展,貝爾福搖搖頭,不得不暫時停止此次討論。他傾向於只打擊緬甸,等日本戰勝俄國後再想辦法慫恿他們找華國的麻煩,這纔是英國一貫的策略。但議會中主張武力打擊華國的聲音也不小,貝爾福還得想辦法擺平那一羣人。

“什麼時候大英帝國面對國際局勢束手無措了?難道英國在迎接德國挑戰的同時還要在遠東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嗎?那個蠻荒的國度,怎麼就在衆人反應不過來之前就變成一個強大的強硬的政權?”貝爾福一籌莫展,戰略大師國際攪屎棍的英國終於也有了想不出辦法的時候。

緬甸的局勢還在走向惡化,緬甸自由軍發動武裝起義並擊敗第一次進剿的英軍後,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拿下了曼德勒以東以北大片土地,起義的影響迅速擴大並讓武裝隊伍不斷膨脹。從一開始的不到三千人,達到了現在的三萬多人,雖然大部分都是手持刀斧的農民,但聲勢已成。

1904年7月19日,自認爲準備充分的英軍聚集在曼德勒,這裡有三千名緬甸殖民地士兵一萬三千名印度殖民地士兵和一千名英國士兵。在梅加中將的帶領下,準備發動代號爲“王冠意志”的軍事行動,試圖一舉消滅盤踞在北方的緬甸自由軍。

梅加中將並不贊同此時進軍,正值雨季,雨水會讓軍隊寸步難行,讓武器失去效用,讓火炮深陷泥潭。但來自倫敦的**無能的官僚讓梅家即刻進軍。第一時間剿滅自由軍,難道印度讓那些官僚都失去理智了嗎?緬甸不是南非,在這裡作戰將承受幾倍的代價。

最讓梅加燒心的是後勤補給,雖然有伊洛瓦底江這條水道,但蒸汽船隻能抵達曼德勒以南四百多公里的馬圭,剩下的要靠人力小船一點點運過來,這讓後勤部隊吃進苦頭,從當地徵發的民夫並不配合,工作也不認真,一個多月的運輸量只夠滿足軍隊半個月的消耗,更別說伊洛瓦底江兩岸和曼德勒周圍無處不在的游擊隊,更是增加了運輸的麻煩。

但命令就是命令,梅加也知道緬甸對於印度的重要性,知道印度對於英國的重要性,不說其他,梅加的家族就在印度擁有重大的利益,這也是他出擊的最大動力。

按照情報,自由軍在曼德勒東北的臘戍擁有一個最大的訓練營,那裡是自由軍的根據地之一,北方的錫高也是根據地之一,游擊隊和自由軍戰士大多從這兩地出發襲擊各村鎮和運輸線,只要攻佔這兩地,就會沉重打擊自由軍的力量。

“fk!”梅加躲在帳篷裡,拿着菸斗,圖高聲罵着,毫不在意身邊疲憊的參謀們,事實上所有人都想和梅加一樣高聲大罵。從出發到現在已經兩天了,梅加帶領五百名英國士兵和三千名印度殖民地士兵試圖攻擊第一目標臘戍,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彷彿永遠走不完,茂密的雨林和高山讓行軍變得近似不可能。

“報告將軍,又有七十名殖民地士兵和三名英國士兵感染了痢疾,我們非戰鬥減員已經達到四百多人了!”這名軍官用近似抱怨的語氣向梅加中將彙報道。

梅加沒有在意這名軍官的語氣,他甚至感謝自己的軍隊沒有崩潰或者暴動!從這裡到臘戍還有十多公里,但這時地圖上的直線距離,他知道至少還要四個多小時軍隊才能抵達目的地。好在一路上沒有遇到自由軍的襲擊,不然梅加自己都會失去信心。

大雨中英軍艱難的前進,英國本土士兵享受着殖民地士兵的服務,有雨衣雨傘,甚至軍官還有轎子,他們在印度殖民地士兵尊敬和緬甸殖民地士兵羨慕中帶些憤恨的目光中,咒罵着天氣和身邊的殖民地士兵。算起來兩天的時間只有不到半天是晴天,那些倫敦的官老爺都該死!

突然,大雨意外的停止,烏雲散去,露出了久違的陽光,包括梅加在內的所有軍官士兵都擡起頭來享受這短暫的晴天。

幾乎在同時,槍聲傳來,自由軍戰士一直跟在這支隊伍周圍,現在終於找到了攻擊的機會。雍籍米親自帶領兩千名自由軍戰士發動了這場伏擊戰,一名來自振**山地一旅的狙擊手教官,只用一顆子彈就擊中了梅加中將,從轎子上跌落下來的梅加讓英軍徹底的慌亂,失去了指揮,又面臨着無處不在的子彈,在慌亂中英軍一直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在樹枝和深草之間穿梭的子彈將一個個士兵擊倒,喊叫聲和呼救聲慘叫聲充斥着這處叢林,當國士兵往回跑時,所有的殖民地士兵像找到了主心骨,扔掉武器就跟着往回跑,雜亂無章的撤退給了自由軍更多的機會,在教官的指揮下,自由軍戰士以他們並不成熟的作戰技巧和射擊水平,繼續追擊潰散的英軍。

率先逃跑的英國士兵不久後就被熟悉叢林的緬甸殖民地超越,然後是印度殖民地士兵,養尊處優的英國人根本發揮不出腿長的優勢,被這片叢林徹底牽制,然後是一顆顆要命的子彈。於是,往日高人七八等的英國人在死亡的威脅下開始投降,雍籍米手下的自由軍戰士從兩側包圍之後,試圖逃跑的印度緬甸殖民地士兵也大多舉手投降。

臘戍戰役,英軍死傷三百多人,投降兩千四百多人,其餘的逃入叢林,但真正回到曼德勒的不超過三十人,自由軍取得了臘戍大捷,再次震動英國殖民當局,其戰鬥力讓英軍側目。(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book/html/33/33075/index.html

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艦世界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力量加入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產隊裡開會!第三百四十七章 第二次漢城戰役第二百五十七章 華山號第二百九十三章 海上前哨戰 二第三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一十章 代號“眼鏡蛇”第一百六十三章 爭奪鹿兒島第二百零八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九十三章 協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死亡之吻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裝暴動第三百八十六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裡芬計劃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山彎刀第三百九十四章 臺灣軍團第一百七十七章 運輸線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略欺詐第四百七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戰 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日月之歌 八第四百一十章 空軍裝備概論第三百二十六章 軍國主義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產隊裡開會!第二百一十六章 致公堂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艦交付第七十二章 海鷂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烏鴉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陸開啓第三百八十章第四十章 英軍第五章 第一匹棉布第四百四十四章 最大的練兵場第八十六章 殲滅戰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耿直的將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裝甲旅第三十八章 襲擾第二百二十六章 改變策略第三百二十五章 下克上第三百八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總理的演講第一百一十五章 兩湖第三百五十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唐寧街一號文件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第四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臺灣軍團第九十五章 光復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緬甸泥潭第三百四十三章 憤怒的公牛第六十八章 山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血洗首相府第八章 護衛隊訓練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艦世界第一百八十章 美國公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縱火第二十一章 造船廠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照第七十七章 福建的動向第二百七十八章 日月之歌 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體進攻第十五章 鋼鐵,鋼鐵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毛奇的裝甲哲學第十章 刺探第三百八十一章第三章 海豐縣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來自大英帝國的考驗第四百章 貴族軍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第二百二十一章 成功逃脫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孩子才談友誼第一百七十章 牧園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恐慌與陰謀第四百八十章 亂 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一樣的開局第三百三十五章 笑話第二百六十二章 包抄第二百一十八章 暴風雪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劃分第三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戰 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爭奪鹿兒島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馬海戰 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情六處第七十九章 張開獠牙第八章 護衛隊訓練第三百一十八章 西狩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 三第六十七章 去向第二百一十二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安達曼海蛇第三百一十四章 臨朐攻堅戰 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裡芬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第一個王牌第十二章 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