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順江擊建康
西晉伐吳,兵分六路,其中一路是水軍。水軍從長江上游的益州出發,順江而下,所向披靡,一舉攻佔吳國都城建康,建立了曠世奇功。統領水軍的,是西晉名將王濬。
《晉書》記載,王濬是河南靈寶人,出身官宦世家。王濬少年時候就有大志,博通典籍,姿貌俊美,很有才華。但他恃才傲物,不注意修養品行,所以並不爲鄉親們所稱道。
王濬修建宅第的時候,在門前開了一條數十步的寬闊大道。有人問他,爲何修這樣寬。王濬很自信地說:“我將來做了大官,如果路窄,就不能容納長戟幡旗的儀仗隊伍。”衆人都笑他。王濬卻說:“陳勝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王濬長大以後,被朝廷徵召入仕,果然步步高昇,後來成爲羊祜的屬下。王濬爲人嚴正清峻,許多人都怕他,羊祜卻認爲他有才能,加以重用。羊祜的侄子說:“王濬志向太高,生活奢侈,不可擔當大事。”羊祜說:“王濬既有大志,又有才幹,是可以用的。”
在羊祜的推薦下,王濬先後在益州當過巴郡太守、廣漢太守,因政績突出,升任益州刺史,後來入朝,任右衛將軍、大司農。羊祜在籌劃滅吳大計的時候,向司馬炎建議,在益州建設水軍,建造戰船,順江而下,攻擊東吳,並推薦王濬擔當此任。司馬炎採納了,再次任命王濬爲益州刺史。
益州原來有蜀國留下來的水軍,但訓練不精,編制不滿,戰鬥力不強。王濬到任後,立即進行整頓,挑選精壯士兵擴充水軍,加強訓練,提高水軍士兵的待遇。時間不長,益州水軍就成了一支精銳之師。
與此同時,王濬大造戰船,他造的船很大,長一百二十多步,每船可載兩千人。大船周邊以木柵爲城,有四道門出入,船上可以跑馬。王濬建造的戰船,數量之多,規模之大,自古未有。
在羊祜、杜預上書朝廷,請求伐吳的時候,王濬也給司馬炎上書,說:“臣多次派人查訪東吳情況,孫皓荒淫兇暴,吳人沒有不怨恨的,現在正是伐吳的好時機。再說,臣造船已經七年,有的開始腐朽損壞,如不利用,臣怕七年心血付之東流。還有,臣年已七十,來日無多,如果不能完成伐吳大業,臣將死不瞑目。”王濬的上書情真意切,令司馬炎感動不已。
公元279年11月,司馬炎終於下了決心,兵分六路,攻擊東吳。王濬早已做好了一切準備,立即率領水軍,從成都出發,順江而下,過瞿塘峽、巫峽,很快抵達吳境。王濬率軍攻破吳丹陽,然後繼續順流而下,一時間,在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聲勢浩大。
由於王濬這幾年造船規模巨大,大量的碎木片漂到東吳,東吳有了防備,在長江中設置了大量鐵錐,還設置了幾道攔江鐵鏈。王濬事先派人偵察,得知此情,已經有了對策。
王濬做了幾十個大木筏,在戰船前面開路,鐵錐刺到木筏上,都被木筏帶走了,鐵錐障礙被輕易清除。王濬還做了數十個大火炬,灌上麻油,遇到攔江鐵鏈,就點燃火炬,將鐵鏈熔化燒斷。於是,王濬的船隊,一路通行無阻。
王濬船隊迅速抵達荊州地區,荊州的沿江城池,多數已被杜預攻佔,王濬水軍沒有遇到大的阻力。只有荊門、夷道兩城,還在吳軍的手裡。王濬水軍登陸,包圍了兩城,很快將城攻克,生擒了吳將陸晏。陸晏是陸抗的長子。杜預建議王濬,擒賊先擒王,不要與敵糾纏,儘快去攻擊東吳都城。於是,王濬船隊繼續順江東進,直搗建康。
很快,王濬水軍抵達建康附近的三山,即將兵臨城下。東吳皇帝孫皓,急令將軍張象率一萬水軍迎敵。張象見滿江都是王濬的戰船,而且體形巨大,又見晉軍旌旗蔽日,士兵精壯,喊殺聲震天動地。張象心驚膽戰,自知不敵,乾脆率部投降了。
這個時候,從陸路進攻的其他五路晉軍,正將吳軍分割包圍,龜縮在建康城內的孫皓,已經無兵可派、無人救援了。孫皓見大勢已去,只好出城投降。王濬水軍兵不血刃,進了建康城,東吳宣告滅亡。
王濬立下曠世奇功,卻遭到王渾等將領的忌妒。王渾認爲,是他們在陸地牽制消滅了吳軍主力,王濬才能夠乘虛而入,佔領建康。這倒也是實情,但他們不該誣告王濬,說他進入建康以後,將宮中寶物據爲已有,發了大財。
朝廷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後,打算用囚車把王濬載回洛陽,審查定罪。所幸司馬炎比較賢明,下詔不予追究,並封王濬爲輔國大將軍,給予他優厚的待遇,以表其功。
王濬遭受誣告,心中憤憤不平,他本來就不是節儉之人,此後更是縱情奢侈享受,食則佳餚,衣則錦鏽,還時常口出怨言。好在司馬炎對他十分寬容,任其所爲,並不追究。
六年之後 ,王濬壽終正寢,終年八十歲。王濬的墓地,圍牆周長竟達四十五里地,十分豪華氣派。
羊祜、杜預、王濬三人,是西晉爲數不多的賢臣良將,他們爲滅掉東吳、實現國家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歷史上留下英名。唐代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宋代追封七十二人,他三人都名列其中,而且在西晉時期,被稱爲名將的,也只有他們三人。
這表明,凡是對國家和人民做出過重要貢獻的,歷史不會忘記,人民會永久懷念的。
晉武帝司馬炎,爲國家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執政前期比較賢明,勵精圖治,很有成績,但後期卻昏暗起來,爲西晉崩潰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