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南宋抗金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因他字爲幼安,所以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有“詞中之龍”的美譽,與蘇軾合稱“蘇辛”。
辛棄疾,山東濟南人,公元1140年生,出身官宦之家。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已落入金人之手。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因受家族拖累,在靖康之難時沒有南下,不得已做了金國官員。但是,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經常帶着辛棄疾登高南望,培養他的愛國思想。因此,辛棄疾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驅逐金人、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
金國統治北方以後,大肆搜刮民財,賦稅繁多沉重,百姓不堪忍受,反抗此起彼伏。公元1161年,濟南人耿京聚衆起義,樹起抗金大旗,各地民衆紛紛參加。
辛棄疾時年二十二歲,他熱血沸騰,決心報國,聚集兩千多人,毅然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見辛棄疾能文能武,年輕有爲,任命他爲掌書記。
掌書記負責掌管文書和帥印,職位十分重要。辛棄疾手下有個叫義端的人,竟然偷了帥印,逃得不知去向。耿京大怒,要追究辛棄疾的責任。辛棄疾說:“給我三天時間,如果追不回帥印,甘願將頭顱送上”。耿京同意了。
辛棄疾心中暗想,義端盜取帥印,沒有別的用處,必定是攜印去金營邀功。於是,辛棄疾帶領一小隊人馬,連夜出發,在通往金營的路上埋伏下來。果然,時間不長,義端打馬匆匆而來。辛棄疾一聲令下,伏兵齊出,將義端團團圍住。
義端平時喜歡與辛棄疾談論兵法,兩人關係不錯。義端苦苦哀求,說看在兩人情誼上,饒他一命。辛棄疾怒火中燒,喝斥道:“你叛變投敵,哪裡還有什麼情誼可言?”說着,手起刀落,將義端斬於馬下,奪回了帥印。耿京大喜,此後對辛棄疾更加信任。
辛棄疾向耿京建議,與南宋取得聯繫,奉表歸宋。耿京很贊同,命辛棄疾南下杭州,聯繫南宋朝廷。宋高宗很高興,親自接見了辛棄疾,下詔封耿京爲天平節度使,召他南歸。
辛棄疾興沖沖地回來覆命,不料起義軍發生鉅變,將領張安國、邵進等人殺害耿京,叛變投金。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義憤填膺,他召集了五十名勇士,直闖張安國軍營。張安國正在飲宴,沒有防備,被辛棄疾擒獲。辛棄疾押着叛徒,帶着願意歸宋的萬餘名士兵,直奔南方。張安國在建康被斬首示衆。
辛棄疾歸宋以後,被任命爲江陰籤判、建康府通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宋孝宗即位以後,一度表現出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舉行了隆興北伐。辛棄疾十分興奮,連續上書,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提出許多抗金北伐的建議。可是,隆興北伐沒有達到目的,只得簽訂隆興和議,宋金兩國息兵罷戰,辛棄疾的雄心壯志難以實現。
辛棄疾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擔任地方官,他爲官清廉,愛護百姓,發展經濟,平定湖湘地區爆發的農民起義,剿滅荊南茶商賴文政起義,穩定了局勢。
辛棄疾時刻不忘北伐,立志收復中原。南宋軍隊戰鬥力很差,辛棄疾向朝廷建議,打算組建一支飛虎軍,得到批准。辛棄疾爲籌建飛虎軍傾注了大量心血,精心招募步軍兩千人、馬軍五百人,嚴肅軍紀,加強訓練。飛虎軍在南宋地方軍隊當中,人數不是最多,卻是戰鬥力最強、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支,屢屢被調往前線作戰,聲名顯赫。
辛棄疾性格豪邁倔強,不適應官場,再加上他主力北伐,與當時形勢不符,所以屢遭彈劾,時常被貶官免職。辛棄疾不求仕途,不慕富貴,幾次憤然辭官。辛棄疾的仕途很不順暢,經常起起落落。
辛棄疾壯志難酬,便通過詩詞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懷。辛棄疾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爲題材,創作了大量詩詞,流傳下來的有六百多首。辛棄疾的詞作以豪放著稱,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深受人們喜愛。他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詩句,成爲千古名句。
公元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執掌朝政,起用主戰派人士。辛棄疾得到重用,被任命爲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當時,辛棄疾已經六十四歲了,但他仍然老當益壯,爲北伐獻計獻策。
公元1207年,朝廷任用辛棄疾爲樞密都承旨,但辛棄疾已經病重臥牀,無法赴任。辛棄疾不久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辛棄疾在臨終之時,不停地大呼“殺賊!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