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女皇下臺
武則天當了十五年名正言順的女皇帝,實際執政長達四十多年。她延續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雖然有許多弊政和問題,但總體上是有很大功績的。
武則天晚年的時候,身體有病,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企圖作亂,朝廷面臨着巨大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爆發了神龍政變,結束了武則天的統治,李顯重登帝位。神龍政變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是宰相張柬之。
兩唐書記載,張柬之,是湖北襄陽人。他出身平民,從小酷愛學習,熟讀經書史籍,長大後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入仕做官,擔任了清源縣的縣丞。
張柬之在朝中沒有關係,又性情耿直,因而多年來沒有升遷,長期在地方上當個小官,默默無聞。公元689年,武則天爲了廣招賢才,舉行了賢良方正科考試。張柬之在一千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一,頓時名聲鵲起。於是,武則天提拔他入朝,當了監察御史。當時,張柬之已經六十四歲高齡了。
張柬之入朝爲官不久,突厥首領請求以女兒和親,武則天下旨,讓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娶她。這事本來與張柬之沒有關係,他卻認爲不妥,上書反對。武則天不高興了,調任張柬之去地方上任職。張柬之先當合州、蜀州的刺史,後來又擔任了荊州大都督府的長史。
張柬之治理地方很有政績,而且經常向朝廷上書,提出治國建議。宰相狄仁傑發現張柬之有治國才能,向武則天推薦說:“張柬之雖然年老,卻有宰相之才,應該重用他。”
武則天也覺得張柬之有能力,於是提拔他當了了洛州司馬。過了一段時間,狄仁傑問武則天:“臣舉薦張柬之,陛下怎麼沒有用啊?”武則天說:“已經提升了。”
狄仁傑認真地說:“臣舉薦的是宰相,陛下卻任他爲司馬,這是大材小用了。”武則天很信任狄仁傑,見他堅持,就把張柬之調入朝中,提拔爲司刑少卿,但暫時還沒有明確他爲宰相。
不久,受到武則天信任的姚崇也推薦張柬之,說:“張柬之深沉穩重有謀略,能決斷大事。他已經年老,陛下應該趕快重用他。”於是,武則天提拔張柬之當了宰相。這時,張柬之已經七十多歲了。
張柬之擔任宰相以後,果然乾得很出色,尤其是狄仁傑病逝、魏元忠被貶之後,張柬之成爲朝廷的中流砥柱,他盡心竭力輔佐女皇武則天,衆臣對他都很佩服和尊重。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大臣們都不能相見,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密謀作亂。張氏兄弟如果打着武則天的旗號行事,能量是很大的,形勢十分危急。張柬之秘密與大臣和禁軍將領姚崇、桓彥範、李湛、崔玄暐等人商議,決定誅殺張氏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擁立皇太子李顯繼位。
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必須徵得李顯同意。張柬之等人秘密去見李顯,告知計劃。李顯聽了,又驚又喜又怕,流下汗來,半天沒有表態。衆人反覆勸說,李顯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
張柬之立即調集五百羽林兵,來到玄武門,做好了準備,然後派將軍李湛去請李顯。李顯見真的要動手,卻害怕了,含含糊糊地說:“張氏兄弟應該翦除,可是,天子聖體欠安,你們這樣做,不會使天子受驚嗎?這事是不是以後再說?”
李湛急了,說:“宰相和將士們不顧身家性命,全是爲了國家和殿下。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顯見李湛強硬,這才勉強出了門。
李湛把李顯扶到馬上,護送他來到玄武門,與張柬之等人會合,然後,一齊去武則天的宮中。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聽見動靜,出門察看,只見羽林兵手執兵器,蜂擁而至,情知不妙,卻仍然在抖威風,厲聲喝斥。話音未落,士兵們一擁而上,將張氏兄弟亂刀砍死在走廊裡。
張柬之帶領衆人,簇擁着李顯,進入武則天的長生殿。武則天吃驚地坐了起來,見擅自闖入的,都是平時保衛她的羽林兵,心裡馬上就明白了,這是發生了政變!
武則天故作鎮靜,厲聲喝問:“是誰在作亂?”
張柬之上前答話說:“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陰謀造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將他們殺了。因事情緊急,怕走漏消息,事先沒有向您稟告。如今驚動了陛下,臣等罪該萬死。”說着,跪倒叩頭。
武則天拿眼緊盯着李顯,下命令似地說:“這事是你讓乾的嗎?既然那兩個小子已經被殺了,你可以回東宮了。”李顯又滿臉流汗,口訥得說不出話來。
大臣桓彥範向前一步,態度強硬地說:“太子不能回東宮。陛下年齡大了,臣等斗膽請求,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從天意民心。”張柬之等人一齊說道:“臣等都是這個意見,希望陛下保重龍體,安享晚年。”
武則天心裡明白,此事已經無可挽回,她的統治結束了。武則天一眼看到了李湛,說:“這事你也參加了嗎?朕對你們父子可是不薄啊。”李湛是李義府的兒子,當初是李義府首先提議,把武則天推向皇后寶座的。李湛有些羞慚,一言不發,趕緊躲到別人後面去了。
武則天又看見了崔玄暐,說:“別的人都是經他人推薦後得到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麼也在這裡?”崔玄暐不慌不忙地回答:“臣這樣做,正是爲了報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武則天嘆口氣,聲音溫和了許多,對李顯說:“當初,是因爲你們兄弟年輕軟弱,朕不得已才代管江山,現在應該還給你們李家了。希望你以後做個好皇帝,不要辜負了李家列祖列宗。”李顯伏地磕頭,汗流浹背。
武則天頒佈制書,宣佈退位,由太子李顯繼位當皇帝。李顯登基以後,恢復了唐朝國號,尊稱武則天爲“則天大聖皇帝”。因爲公元705年是神龍元年,這個事件,就被稱爲神龍政變。
武則天退位以後,仍然享受着優越的生活待遇,十個月後病逝,享年八十二歲。武則天在臨終之前,留下遺詔,要求去掉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與李治合葬於乾陵。
李顯第二次當上了皇帝,可他確實不事當皇帝的材料。張柬之力挽狂瀾,恢復唐朝社稷,立下蓋世之功,卻遭到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排擠迫害。李顯昏庸,聽信讒言,將張柬之罷官流放。張柬之在流放中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
武則天死了以後,在她陵墓前立了一塊無字碑,十分耐人尋味。千百年來,人們對無字碑衆說紛紜,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