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學城

常安城南郊七裡,有一大片莊嚴的建築,太學便坐落於此。

太學在周時被稱之爲辟雍,與明堂、靈臺三位一體,並稱“三雍”,乃是周政核心,畢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前漢時,很早就有儒生提議重建,但漢武帝忙着開疆拓土,同時大修宮殿苑囿滿足自己享樂,對周政也無感,沒有理會這些聲音。

一直到漢元帝時,開始加大力度起用儒士,重修三雍之事被劉向等人重提。但周代古制早已湮滅而不可查,孔子本人估計都沒弄明白,今文經的老博士們又有門派之爭,就這樣辯了好幾十年,對三雍究竟要怎麼個建法,依然沒有統一意見。

“最後,還是國師公看不下去了……”

這幾日不管走到哪都有人提與他同名的“國師公”,劉秀有些煩這老傢伙了。

“你也配叫劉秀?”實在是太傷人了。

但劉秀面上卻未露出不滿,依然聽帶他們熟悉太學的“主事”說話——此人正是國師的弟子,名叫鄭興,字少贛。

“吾師劉潁叔當時是太中大夫,他寫了一篇《移讓太常博士書》,痛斥今文博士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妒真道,失聖意,陷入了文吏之議。”

從那時候起,劉歆便扛起了古文經的大旗,跟已經腐朽積弊的今文經唱對臺戲。漢哀帝崩,王莽復出主政後,開始全面採納劉歆意見。

不但將古文經列入官學,還資助劉歆,讓他在《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周官經》這五本收集自民間、秘府的古文經中,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三雍的出處!

至於真假,就仁者見仁了。

既然有了葫蘆,畫瓢便容易得多。

鄭興道:“是年八月庚子日,當時還是宰衡的今上便捧着策書抵達此地,脫下寬衣博帶,親自下地剷土搬磚。此事立馬傳得京師家喻戶曉,到了第二天,也就是辛丑日,從京師和三輔慕名而來十萬人!”

“其中有諸生,也有庶民,甚至是商賈贅婿,爲今上之舉感動,全都自發跑來相助。在今上與將作大匠帶領下,不過二十天,三雍便已完工!”

真是一個奇蹟啊,那個道德淪喪的年代,人們期盼的就是奇蹟。

鄭行是發自內心相信這一切的:“古時候周公奉成王,據上公之尊,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制定周禮。周禮墮廢而沒人能夠復興,連孔子也碰了壁,今上卻只花了四年便完成制禮作樂,功德爛然。又用短短兩旬,廢棄了上千年的明堂、辟雍、靈臺,便重新屹立於斯!”

“諸君,如此功業聖德,自唐、虞發舉,成周造業,誠無以加。”

鄭興說得激動,畢竟他們從小學經,便將復周政視爲使命,現在真有人實現了此事,把象徵周代禮儀倫理的三雍肇造而成,王莽不是聖人,誰是?

漢家天下不禪給這樣的聖人,說得過去麼?

來自南陽的太學生們也紛紛頷首,唯獨劉秀聽着心裡不是滋味。他也學儒,但身上還有漢高皇帝的血脈,對故國豈能沒有哀思之情。

每年例行的教育結束後,鄭興讓新生自己熟悉太學。

太學一共有五個區域,南爲成均,北爲上庠(xiáng),東爲東序,西爲瞽宗,中曰辟雍。辟雍最大,修築在水畔,牆形如壁環。

正北方是能容納一萬人的太學生舍,或許是王莽年輕時求學艱辛,當了皇帝后,便十分關切太學師生的生活起居。

在太學中設立市場方便他們生活,又設常滿倉供應糧食,叫學生們勿要餓着。建築不管遠近,都有長廊相連,上設屋檐,讓學生們雨不塗足,暑不暴首。

來自州郡太學生們雖然大多不是窮人,但郡官學相對簡陋,進入制度完備的太學後都十分滿意,聽着鄭興對新政的讚譽,更是感動莫名。

畢竟太學生,確實是王莽改制中的最大受益人,讀書人頭一次被捧到了最高處。

劉秀倒是清楚自己來太學做什麼,先是到了南邊的成均館,他有位同鄉兼好友,名喚朱祐,字仲先,早幾年入學,如今留在太學做“侍講”。

劉秀來到成均講堂外時,朱祐正在給一羣太學生上課,他瞧見門外日角大嘴的青年,一眼就認出是劉秀。朱祐年少時常去舂陵劉家,與他們兩兄弟太熟了。

“文叔,快進來。”

朱祐也不管規矩,笑着招手讓劉秀入內,讓他坐在離自己最近的位置上,惹得太學生們紛紛側目。

而講到一半,朱祐令衆人自行誦讀方纔教的課,他則坐到了劉秀身邊,十分高興地說道:“文叔啊文叔,前幾年伯升與我同來太學時約你一起,你卻不肯,如今你是新晉弟子,而我卻已是侍講,還不叫聲夫子來聽聽?”

劉秀笑道:“若仲先肯收我,師事於你又有何不可?”

朱祐忙擺手道:“方纔只是玩笑,這太學之中,設了三十位博士。每位博士之下,又有主事八人、高弟八人、侍講八人。非博士不可私自收徒,我區區一個小侍講,只偶爾代師長來授業,可沒資格教你。”

太學也是等級分明,方纔當着新生的面,給王莽大唱讚歌的鄭興是主事,昨天逼着劉秀更名的是高弟,都比朱祐高。

朱祐又表示,他能給劉秀介紹師長。自從王莽上臺,太學擴招開始,累計已有一萬八百人在此遊學,競爭越來越劇烈,往往得走關係才能拜入師門。

“太學有六經、分爲二十門家學,不知文叔想學哪一種?”

劉秀來時就想好了,毫不猶豫:“我想學《尚書》!”

朱祐道:“莫非是因爲當年伯升來長安,學的就是尚書?”

確實有這原因,劉縯雖然在五六年前就混了個太學生名額,心思卻全在結交豪傑上,花重金求人抄來的尚書也扔在家裡,倒是劉秀監督奴婢幹農活時無聊,翻過幾遍。

他來太學,也不單純是爲了學經,亦有見世面、知朝政、廣交遊的目的,選一個自己有基礎的經術,能省很多精力。

除此之外,劉秀還覺得,學尚書,能明仁君治民之道,明賢臣事君之理,在兄長一心想做大事的前提下,學了或能有裨益。

“欲學古文?今文?”

朱祐道:“古文尚書乃是今朝顯學,由國師公之徒作爲博士,年終射策時多有中者。”

“吾不好古文。”

劉秀搖頭,他現在對國師公劉歆師徒是繞着走,哪還願意去湊熱鬧。

朱祐又道:“今文有《歐陽尚書》、《大夏侯尚書》、《小夏侯尚書》三家,文叔且挑一個。”

劉秀表示隨便:“仲先與哪家熟悉,便薦我過去。”

最終朱祐替劉秀找到了教授《歐陽尚書》的博士,廬江人許翁,字子威。

等到劉秀去給許子威送束脩那天,正好颳大風,纔出門他就感受到了一陣寒意,不由緊了緊身上的裘服,打了個哆嗦。

“這北方,真是冷!”

他的家鄉南陽隸屬荊州,氣候溫暖,哪似北國常安,一入冬寒風像是刀子般割肉,入夜後,屋裡必須燒着火才能呆。

朱祐帶着劉秀抵達太學北面的上庠館,找到許子威家時,發現其居住講學的院落外,已經排起了長隊,卻是其他來拜師的新生。

劉秀手裡捧着束脩,其腰上已經掛着太學生每人專有的符傳,上面寫了他們的籍貫、姓名。

他的目光被前方那人的名吸引了,這姓實在是太罕見了。

“列尉郡,第八矯?”

前頭的第八矯也回頭看了這美鬚眉的大嘴青年一眼,又瞥了下劉秀腰上的木牌。

“前隊郡,劉交?”

……

拜完師後,今日並無授課,第八矯便回了一趟常安,他要向第五倫他們告辭,自此之後,第八矯就要常住太學了。

才進宣明裡的一進宅中,卻發現這兒很是熱鬧,不單是景丹,連王隆也過來住了,正在埋頭苦抄司馬相如的辭賦,這是揚雄給他留的“作業”,天氣寒冷,手凍得通紅。

“這天氣實在是寒冷,季正快些進來。”

第五倫讓第八矯到屋內來,裡面已經燒上了火炕,這應該是秦漢之際的發明,北方若沒有這東西,冬天絕對很難熬。

第五倫雖然將太學名額讓了,但對那邊還挺好奇,便問起第八矯的入學感受,這一問,卻是讓他頗爲驚奇。

先是聽第八矯複述了主事們對王莽的讚歌,聽說發動了十萬學生、百姓跑去修三雍時,第五倫不由愕然。

“王莽這廝,在搞宣傳和發動羣衆方面,確實很有一套啊。”

他還想起自家有面銅鏡上的銘文。

找來一看,果見上面有兩句話:“新興辟雍建明堂,然於舉土列侯王。”

“將軍令尹民所行,諸生萬舍在北方,樂中央……”

大概是三雍建成時製作的紀念品。

又聽第八矯描述太學格局,第五倫不由莞爾。

“這不就是後世的大學城麼?不止學生多達萬餘,裡面還有市場、食堂。”

至於太學裡的五個部分,辟雍、成均、上庠、東序、瞽(gǔ)宗,跟後世大學裡那些名字古香古色的樓簡直不要太像。

在王莽和他的國師將樂經補齊後,加上《詩》《書》《禮》《易》《春秋》,太學中六經齊備,恰似六大學院。

每經根據師承訓詁章句不同,又裂變成了許多小門派,諸如什麼《春秋左氏傳》《公羊》《榖樑》,則酷似學院下分出的系專業。

三十位博士相當於專業導師,至於再往下的主事、高弟、侍講,則像極了輔導員、臨時講師、博士後啥的。

可惜啊,第五倫暗笑,都是文科。

這時候,也在太學讀過幾年的景丹回來了,補充說:“除去六經外,當年陛下修成太學後,還不拘一格網羅天下異能之士,諸如天文、地理、圖讖、鐘律、數術、月令、陰陽及兵法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至者前後千數人,聚集在東序館。”

第五倫再次愣了:“這還是座綜合性大學?”

第五倫頓時覺得,後世論“世上最古老的大學”往往算到歐洲去,新莽太學表示不服啊!

他知道,這些肯定都是巧合,但對王莽這個人,第五倫是越來越好奇了,只可惜以他現在的地位,想見新朝皇帝一面幾乎不可能。

冷靜下來後,第五倫倒也沒有後悔退學。畢竟太學生得苦讀數年甚至十年,得到博士允許後,纔有機會參加射策考試,競爭那一百個上崗機會。甲科四十人授郎官之職,纔算混到第五倫現在的位置。

若是在太平時節,第五倫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只可惜這是亂世,遲早會有一場重新洗牌。

第五倫能做的,只是在那之前,往自己手裡攢更多的牌。

他只問第八矯:“每年皆有一兩千名太學生趕赴常安,可謂人才薈萃之地,你一去數日,可遇上了有識之士?”

第八矯搖了搖頭,他性格孤僻,一門心思讀聖賢書,交遊上沒有用心,圈子侷限在列尉郡同鄉中。

於是,第八矯就被第五倫教訓了一頓,讓他勿要讀死書,交際也不能落下。第八矯立刻告諾知錯,表示如今拜入了今文尚書許子威門下,會與同門師兄弟多往來。

比如拜師排隊時,那位待他十分和善的前隊郡劉交劉文叔,看着像個老實人。

這場景讓在旁的景丹忍俊不禁,明明第八矯比第五倫大好幾歲,怎麼好似他纔是宗弟。但轉念一想,自己也不知不覺將第五倫當同齡人來相處,絲毫不感到違和。

“或許這便是少年老成吧。”

就在這時,院落的門扉開了,第五福趕着驢車回來,進院子後跑來嚷嚷道:“郎君,你要的黃土和石炭找來了!”

……

PS:《後漢紀》卷8——“初,上(劉秀)學長安,嘗過祐。祐方講,留上,須講竟乃共燕語。”

感謝盟主與風遠走,以及其他讀者的打賞。

第675章 雲夢第488章 蟲子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95章 將軍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576章 斷蛇第322章 起龍第463章 若在此處埋伏一師第491章 立國第655章 對手第11章 九世之仇第85章 剿匪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21章 蒂花之秀第81章 真正的穿越者第440章 猛獸第309章 磨豆第21章 蒂花之秀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175章 大腿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302章 破釜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260章 不中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6章 騎驢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209章 你馬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253章 隕石第256章 天變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531章 齊家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675章 雲夢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236章 斧鉞!第456章 謀刺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0章 新朝雅政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16章 死狗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11章 數奇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42章 殺人第82章 竇融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309章 磨豆第575章 繩結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521章 假民主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510章 補天第561章 武安第440章 猛獸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94章 南渡第460章 牛頭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371章 馮衍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327章 離譜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353章 四靈第297章 第五漢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615章 神化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280章 破竹第2章 改名狂魔第317章 懷哉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513章 誅莽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553章 陰陽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439章 你配嗎第561章 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