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

bookmark

御史中丞宣秉,直到魏王進了官署纔得到通報,連忙將飯菜嚥下,涮了口,匆匆出門迎接。

“竟不知大王親至。”

第五倫卻笑着讓宣秉免禮:“百事待舉,餘知中丞忙碌,不必多禮。”

這御史臺的主官,本是御史大夫,但前漢末年,將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御史臺就改由御史中丞掌管。

第五倫恢復了官名,職權卻沒有出現變化:因爲御史大夫景丹被魏王當兩個人使喚,一手軍一手政已經極忙,哪還有空管監察?遂交給馮翊郡雲陽人宣秉來擔此重任。

宣秉字鉅公,不但在漢時做過御史,爲政清廉,數次強諫漢哀帝,王莽時他辭官隱居,後期還被五威司命找罪名抓了。

其子宣彪更做了豬突豨勇,追隨第五倫去了新秦中,乃是最早舊部。第五倫做了郡守後加以援救,讓宣秉得以釋放。只是他也不敢在關中久待,遂去了上郡,因爲上了年紀,年前犯了病,開春後才輾轉南下。

既然是同鄉、舊部之父,第五倫又對其有解救之恩,宣秉政治上靠得住的,也是最適合入主御史臺的人選。

步入御史臺,第五倫看到御史們的伙食都是未央宮標配的兩菜一湯,不能保證頓頓有肉,但魚肯定有一條。

唯獨宣秉,自帶瓦器,食蔬菜,又聽說他經常幾天不回尚冠裡的家中,就在府邸中睡覺。

第五倫遂再往裡走,卻見盡是簡單的布衣布被,與小吏無異。

魏王遂感慨道:“前朝的楚地二龔雖清苦,卻仍比不上你雲陽宣鉅公。”

龔勝乃是前朝大臣,也管過監察,王莽王代漢徵辟他入朝,龔勝絕食而死,第五倫這比喻,寓意很深。

宣秉謙遜道:“臣當年隱居躬耕時習慣了……”

第五倫卻板着臉道:“但御史臺事關重大,若鉅公病倒了怎麼辦?“遂令人送來布帛帳帷等生活用具,讓宣秉就算在官署住下,也更舒服些。

旁人退下後,第五倫就坐,看着宣秉道:“鉅公所奏之事,餘已察之,今日來御史臺,卻是與卿談談。”

原來是前幾日,宣秉有鑑於魏國進入長安後,律令未明,漢末新莽貪腐之風氣漸漸擡頭,提議加以整治。

第五倫頷首:“中丞打算如何做?”

他記得很清楚,王莽時代,也做過極其“嚴格”的反腐,對貪污受賄官員,收其家所有財產五分之四以助邊急。並動員鼓勵小吏告發上司、奴婢告發主人,冀望以嚴刑酷法杜絕腐敗。

然而結果嘛……腐敗卻愈演愈烈,打了一圈下來,老虎、蒼蠅確實落馬不少,但卻未能挽救新莽國運半分,更是將整個官吏階層都惹怒了。

連宣秉這種以廉潔爲己任的人,都沒法理解王莽的作爲:“正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新室以國家尚未安定爲由,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俸祿。後來則與一地災異掛鉤,豐年增俸,荒年少俸,災年無俸……結果年年災荒,如此諸吏不得飽暖,自然鋌而走險,併爲奸利,加緊勒索百姓,豈有不貪之理?”

“王莽自己想做聖人,也欲讓斗食小吏以聖人爲準則,自然不可。”

宣秉向第五倫推薦了他比較中意的法子:“還是漢宣帝反貪較爲妥善。”

“神爵三年,漢宣帝頒佈詔令:吏不廉平則治道衰。然而小吏皆勤事而俸祿微薄,欲令其無侵漁百姓,難矣!遂讓吏員百石以下增俸十五。”

原本西漢官員的俸祿,從中央政府到基層,官職一共分爲20多級,職位越低,俸祿也就越薄。漢宣帝從小在民間長大,沒少見到百姓受官吏盤剝勒索的情景。

不過這位皇帝沒有義憤填膺,拿小吏開刀,反而將基層公務員工資漲了一半。希望他們生活稍稍寬裕,不必像非得挖空心思從百姓身上撈油水才能活。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 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宣秉對此頗爲讚譽,但第五倫卻認爲,高薪養廉起到的效果,實在是太隨緣了。但好歹比王莽強,至少漢宣帝得到了好名聲。

但第五倫沒明說,只笑道:“甚善,餘已令人衡定俸祿等級,廢除王莽時惡政,從三月起,將俸祿恢復到漢時水準。”

第五倫知道,王莽取消俸祿的一大原因,是新朝初年全盤繼承了前漢的積弊,冗官極其嚴重,財政不夠發工資了。

相較於老王,第五倫則要輕鬆很多,整個關中幾乎都被打碎重組。

如今的長安城裡,除了三公九卿和一百六十閭必須的吏員外,沒有大肆擴招,前朝的公務員也不一定能留任,靠着戰亂沙汰大量人員後,吏員總量不到新朝時的五分之一。

魏國輕裝上陣,第五倫纔有底氣給在任的人發足俸米啊,也不必考慮已經基本廢掉的銅錢和通貨膨脹。

再往下聊,宣秉就受限於他老儒生的見識,沒法再給第五倫提供更多意見了,魏王離開御史臺後,只暗暗嘆息:

“這已經是國中能找到最清廉的官了,可他除了道德教化外,也沒任何有成效的辦法。”

至於“亂世用重典自然能治貪腐”的天真想法……第五倫只不好說,自己官府裡的“老虎”,就是堂堂廷尉彭寵的弟弟,右扶風功曹彭純!

這小子被繡衣使者查出,在右扶風接收反魏豪強資產時,中飽私囊,大撈好處,他兄長彭寵如今還不知情,但難辭其咎。

此外,中尉第七彪將幾個女子帶回家納爲妾,而她們很可能是城內輕俠送的禮物,希望彪哥能包庇。

第一關仗着宗室身份,讓雲陽縣將一部分謀反豪強的土地轉到他名下,第六犢也被慫恿着摻和,這兩人都住在北宮,陪着第五霸呢。

還有司市官第四鹹偏袒故舊,讓他們在東西市場佔據好位置;商顏侯鄭統的手下在藍田喝醉酒,將百姓打成重傷。鄭統給當地官員塞錢大事劃小小事化了,而藍田丞根本不敢收受,直接判無罪……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旬月之內發生的事,人非聖賢,第五倫的族人、將吏們,各有各的缺點,好色、貪鄙、護短。在政權建立後,這些毛病暴露、放大,甚至被人利用。

但最讓第五倫震驚的事是什麼?

“這些事,負責監察百官的御史臺竟無一上報,還是繡衣衛的張魚等派人巡行地方時打聽到查出的……”

第五倫今天忽然來和宣秉談心,就是想試探試探宣鉅公,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

若被他信任的宣秉都是兩面人,那第五倫就得面對真正的老虎窩了。

虧得一番試探下來,宣秉是當真不曾知曉,倒是御史臺的御史們神色慌張,多半是自作主張、欺上瞞下了。

他們報上來的,都是沒背景的貪腐事件,反正一個月十來起處置着,誰也不能說御史臺不做事。

第五倫沒有當場發作,一個新政權,不可能憑空創造一羣清廉的官吏,爲了讓長安運行下去,各官署多是前朝甚至前前朝的官員留任,只有他們才熟悉機構如何運作。

但也是這羣人裡,藏着太多污垢,彼輩是政權中的蒼蠅,縱是第五倫將漢、新堆積無數的垃圾的屋子掃了一遍,但它們依然棲身於此。

回到宣室殿後,第五倫屏退旁人,攤開紙,捏着筆,開始琢磨整件事。

“不反腐,亡國。”

他在紙上寫下了五個問題:

“誰來查?如何查?查到了打不打?誰來打?怎麼打?”

前兩個問題,第五倫已有設計,除了御史臺監察百官外,他目前還設置了“丞相司直”這個漢時與御史臺並行的機構,本職是輔佐丞相糾舉不法,由黃長任司直,人員都是全新的,看來得靠他們,同時監察御史臺,適當的時候,將人員清理一遍了。

此外便是以漢、新繡衣使者爲基礎,建立的“繡衣衛”,由張魚擔任“繡衣都尉”,手下一羣年輕的繡衣郎。

“御史臺、司直在明,繡衣衛在暗,我還差一個司隸校尉巡行地方。”

然而他想了一圈,竟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能夠勝任,要麼不合適,要麼另有重任。

這就是讓第五倫最難受的地方,明明某些人一身毛病,貪財好色,脾氣又大,你卻不能不用他。因爲天下未定,除了道德、能力外,魏王還得考慮忠心的問題。

這便涉及到“打不打”的問題了。

“若我是一個法官,面對此輩,自然是要非黑即白,眼裡容不得沙子。”

“但我是帝王,是一國之主,就又不一樣了。”

第五倫起身思索:“按照新制定的略人罪、貪賕罪、受金罪、奪田罪等幾項罪名,九卿中的好幾個,數十個千石官,軍中大部分將吏,都要處置。”

但一口氣擼光倒是痛快,然後呢,前線仗打不打?後方建設做不做?掃清他們後,士氣能提升麼?行政效率能提高麼?

眉毛鬍子抓在一塊,一刀切下去可不行,切掉的可不一定是毛髮,而是血肉了。

第五倫算是明白,爲何反貪多在治世或太平時節,而亂世鮮少有之了。

因爲亂世裡,多的是明目張膽以兵戈強取的大奸大惡,割據地方的大吏,儼然是一方領主,盡享一地貢賦,根本不需要貪腐;橫行鄉野的盜寇,殺人越貨無人懲戒。

與之一比,暗戳戳利用職權之便撈好處的,反而是小奸小惡老實人了。

所以,這次被司直和繡衣衛發現的問題中,哪些人要公開處置殺雞儆猴,哪些要隱而不宣,另想辦法敲打處理,都是第五倫需要一一甄別考慮的。

但第五倫清楚,“反貪”這件事如此難以處理的真正根源,還是落在第四個問題上。

“誰來打?”

靠自己弟弟出了事還茫然不知的廷尉彭寵?

靠御史臺那羣暮氣沉沉,掩蓋大事,只報小事的前朝御史?

靠地方上對新貴、宗室、將軍們敬畏不已的縣令曹掾?

還是魏王自己捋起袖子親自下場?

將這些人全撤職了容易,但又要用什麼人頂替呢?

沒有一支嶄新的官員隊伍,反貪?只能像王莽一般,反個寂寞,打虎?給自己打個安慰劑罷了。

更何況,在古代反腐……第五倫是個現實主義者,從沒報什麼希望,但也不能不管不顧,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白蟻殺不光,只能發現一個巢穴搗毀一個,緩解堤壩垮塌的日期罷了。

爲今之計,只能以雷霆之勢,先幹掉一個典型,比如廷尉彭寵之弟,嚇唬嚇唬其餘人。而後定標準,劃紅線,讓官兒們都緊張緊張。

不要害怕政權出現問題,越早暴露越好!現在難以下手,不代表以後也如此。

真正大張旗鼓的反貪,還得在擊潰強敵,以及新的官員隊伍建起來後。

第五倫心中暗道:“是故,三月初一的文官考試、五科取士,勢在必行啊!”

第107章 烽火第1章 傳火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690章 “隕石”第330章 你坐啊第126章 南下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394章 南渡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162章 赤眉第327章 離譜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92章 第五縱隊第115章 三顧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211章 改變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487章 濁流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78章 陰兵借糧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565章 江漢第268章 王司徒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444章 二王第386章 亡國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529章 細線第303章 摸尾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507章 雙兔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683章 大敵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30章 新朝雅政第689章 祝融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664章 刺馬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317章 懷哉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365章 私貨第269章 兒皇帝第212章 努力第210章 這河裡第16章 死狗第487章 濁流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198章 一粒第418章 遊擊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28章 季布一諾第563章 惡手第284章 盜跖第17章 草率了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139章 熟練第49章 父慈子孝第16章 死狗第592章 優勢第553章 陰陽第293章 武德第589章 忠誠!第95章 那沒事了第371章 馮衍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23章 秋菊第686章 舊情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639章 得加錢第216章 天命!第261章 西漢第525章 畫圓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188章 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