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

bookmark

蜀地有兩郡,西邊是蜀郡,東邊則是廣漢郡,廣漢之地,實乃成都衿領,而其中又以綿竹縣最爲重要。作爲連接蜀地南北的通衢之處,隨着成家政權漸漸穩固,人民生計恢復,綿竹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時值成家龍興三年六月,綿竹縣外,通向成都的大道旁翠竹林立,道上車馬行人絡繹不絕,但在一個小關隘的驛站旁卻設了卡,每一輛南行的車馬都要停車接受盤查。

眼看被人阻攔,前頭還有不少達官貴人尚在細細盤問,有位從北方風塵僕僕南下的大夫急了,令僕從出示了自己的符節:

“吾乃公孫皇帝上賓,光祿大夫方望也,有急事前往成都,速速放行。”

這是公孫述給方望安的頭銜,好方便他替成家遊說先零羌王,可如今桌子抹乾淨,抹布還有用麼?

一聽這名,負責隘口盤查的黑衣官吏頓時眼前一亮,等的就是你!

隨着官吏一招呼,一羣蜀兵便客客氣氣地將方望一行人“請”到關隘旁的置所,也不管方望如何威脅,只請他稍安勿躁:“前方有盜匪橫行,路上不安,天色已晚,大夫不如在置所休憩一夜,明日再行。”

方望行走諸郡,見多識廣,深覺此事透着詭異,加上隨從被分隔開來,更加不妙。而隨着外頭一陣喧譁,碩大一個置所,外面的人竟被趕得一個不剩,方望想到一個可能,頓時臉色煞白。

入夜時分,就在他在窗旁窺探,打算設法逃走時,房門卻被猛地推開——在此之前,方望竟沒有聽到任何腳步聲!

方望大驚,轉過頭去,卻見一位身着錦服高冠的士人笑着走來:“方先生,這大半夜裡,窗外有何好景焉?”

“原來是子鄲。”

來者正是公孫述的親信,那位自稱荊軻後代,訓練了許多刺客的刺奸將軍荊邯。

荊邯雖是公孫述部將,但他作爲右扶風平陵人,與方望恰恰是同鄉,年輕時有往來。方望替隗囂與蜀中聯絡,數次往返涼州與成都之間,就靠荊邯引薦。

見是故人,方望鬆了口氣,但旋即心又猛地提了起來,遂出言試探道:

“子鄲今日至此,莫非是要來取方某人頭?”

荊邯詫異:“先生何以見得?”

方望道:“我在羌中結束公孫皇帝使命,回到武都,方知馮衍已經南下,算算時間,他入成都,起碼比我早半個月。“

“此人與我有仇,我素知其爲人,長於馳辭,巧舌如簧。半月時間,若叫他見了公孫皇帝,必能達到李斯勸楚懷王之效。坐視‘強秦’征伐中原,而欲殺‘屈原’啊!”

荊邯大笑:“先生何德何能,竟以屈原自居?”

方望卻絲毫不謙遜:“如今第五倫結重兵於關中、涼州,使得蜀兵也不得不佈於漢中、武都,無一日安息。陛下見北上無望,恐怕有意採納李熊之言南下,欲與魏媾和。此時若第五倫遣使,以殺我爲條件,陛下恐怕會答應。”

“然方望若死,足以使隗王寒心,諸羌狐疑,死一人而亂成家國策,其成效,堪比吳殺伍子胥、趙誅李牧。”

他盯着荊邯,猜測公孫述可能的舉措:“公孫皇帝也明白這點,怕直接殺了我,會讓隗王狐疑,讓刺客半道動手,推諉於盜匪最好。”

荊邯攤手:“話都讓先生說盡了。”

方望鎮靜下來,重新坐下,捋須道:“但若要殺我,只需一兵士足矣,既然子鄲親自出面,我或許還有一絲生機?”

荊邯也就坐,壓低聲音道:“先生不愧是天下一等一聰明人,馮衍確實已謁見公孫皇帝,以魏蜀媾和說之,且條件是要先生人頭。”

“但陛下英明神武,眼下若爲暫和而殺先生這等有功之人,是反中了魏國離間之策,必叫士人寒心,故特讓我來見先生。”

荊邯卻是頗爲維護公孫述,他們這位皇帝,之所以不肯殺方望,更多是因爲面子,這樣做頗有被第五倫逼迫之感,你是個皇帝,我也是個皇帝,憑什麼啊?

“於是便讓子鄲來告知於我?勿要入成都?”

荊邯讓身邊的貼身親信奉上一批黃金:“陛下敢請方先生,暫且離開成家一段時日……”

這是要他跑啊,方望這一跑,不論魏國、隗囂,公孫述便都能交待過去了。

方望只覺得可笑,這種耍小聰明的帝王,果然割據一隅足矣,想要爭霸天下,還是成不了氣候啊。

看着那些黃燦燦的金子,方望知道,自己無法阻止公孫述,更別說勸他殺馮衍,與魏斷盟了。

但方望還是想再努力一番,只看着荊邯,長太息道:“公孫皇帝與魏講和,雖然能暫緩北方之患,然依我看,不過是飲鴆止渴!”

“方今魏五正盛,以吞併天下爲己任,公孫皇帝雖失涼州、敗子午,但實力猶存。若不在此時奮起,以爭天命,而是退身想爲西伯,尊章句之師,與處士結爲賓友,偃武事息干戈,是以自卑之辭事魏。如此,第五倫便能消除西南之憂,得以專向東伐。”

“方今天下,第五倫四分而有其二,給他幾年,從容掃滅吳王劉秀、齊王張步,必轉頭再圖益荊。。到那時,則是七分而魏有其六,成家獨佔其一,孤立無援,將重蹈戰國時,齊作壁上觀,最後終爲秦所滅的故事。”

方望拱手道:“以我愚計,成家坐擁蜀道、三峽天險,足以自衛,第五倫縱有精兵數十萬,亦難攻入。若能趁天下尚未完全絕望,豪傑還可招誘之機,決然斬殺魏使馮衍,定當震驚海內,公孫皇帝必爲天下諸侯敬重!”

“而魏國不能與蜀媾和,內部要奉萬乘之尊,外部要給三軍以給養,遭諸侯圍攻,在雍涼並等州集結大兵。擔子壓在百姓身上,吏民愁困,不堪上命,萬一黃河再決一次扣,遲早會重現新莽崩滅之危!”

說來說去,方望還是想讓馮衍死,但見荊邯不住搖頭,他遂誘惑道:“子鄲乃是成家忠臣,當初,不也支持北上爭雍涼麼?聽說君爲公孫皇帝訓練了不少死士,只需要在馮衍回國之際,派人在荒郊野嶺將其刺殺,便足以破壞和約!”

“哈哈哈。”

荊邯忍俊不禁:“不愧是方先生,自己性命堪憂,卻還念念不忘取敵性命,你沒說錯,與魏和談,確實是飲鴆止渴,但,若此刻不飲此毒酒,先渴死的,必是益州!”

第五倫坐擁北方膏腴,而益州在王莽時期支援對句町的戰爭,已頗爲疲敝,公孫述雖然治郡有方,但也沒恢復多少,加上漢中、武都和巴蜀還隔着崇山峻嶺,在那裡維持重兵,甚至陷入戰爭,對人力物力消耗極大。

所以他們決不能貿然與魏決裂,恢復國力,好將巴蜀以南犍爲等郡控制穩妥,纔是上策。

荊邯瞥着方望道:“我與先生雖是同鄉,如今又同朝爲臣,但我一心只爲效忠公孫皇帝,處處皆以成家利益爲先;至於先生,或許是爲了隗王,或許是爲了與第五倫、馮衍賭一時之氣,這便是你我最大不同之處。”

“公孫皇帝已決意請先生出國,若是先生執迷不悟,還要破壞魏蜀和約,到那時,荊邯恐怕就不會對先生這般客氣了。”

這讓方望頗爲狼狽,這意味着,在與馮衍的對抗中,他又輸了一局。

但就在方望垂頭要走時,荊邯卻又攔住了他。

“先生準備去何處?”

方望擡起頭,挺直身子:“去東方,淮南江東!”

在荊邯詫異的目光中,方望揚言道:“當今形勢,與戰國時頗像。第五倫譬如強秦,兼併北方,國強人衆;而其餘諸侯,則如六國,均勢早已打破。而馮衍恰如張儀,四處兜售連橫之言,製造不合,希望諸侯能臣服於魏,好被各個擊破。”

“當是時也,能與連橫抗衡者,唯有合衆弱以攻一強!”

“我當初能夠奔赴南陽,遊說更始皇帝劉玄,與西漢合力對付第五倫,想他人之未想。今日亦能趕赴東方,謁見劉秀,說以天下形勢,讓吳王勿與成家爲荊州而反目,中了第五倫詭計!”

這是方望猜的,馮衍的條件裡,肯定有棄荊州於成家這種伎倆,就是要讓公孫述着迷於收取幾個窮郡,而讓魏軍騰出手來先東後西。

他既然無法說服公孫,那就只能去遊說另一人了,希望那一位,是個聰明人。

“子鄲既然懷疑方望對公孫皇帝的忠誠,那好,我剛從羌中返回,如今便馬不停蹄,繼續爲陛下出使諸侯,這些黃金,就當是路費盤纏了。”

方望道:“不止是劉秀。”

“青州的齊王張步。”

“甚至是胡漢盧芳、匈奴單于。”

“我都要去到,最終令諸侯合縱,而公孫皇帝,則爲天下縱長盟主!”

在荊邯驚異的目光中,方望全盤托出了他的“大計劃”。

他要在全天下,編織一個針對第五倫的大聯盟。

縱第五倫是真龍,也要在這巨大的包圍網中,被束縛住手腳,不得騰飛!

……

“方望潛逃,不知所蹤?”

數日後,身在成都的馮衍才得知此事,頓時明白成家君臣的打算了,頓時勃然大怒,冷笑道:“公孫皇帝當我是三歲孩童?我在成都盤桓近月,就得到這樣的結果?”

當着與自己周旋的李熊之面,馮衍大嘆:“看來魏蜀和談,是說不攏了!”

李熊是知道公孫述放方望一事的,他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樣做是最合適的選擇,李熊雖然支持南進,但他與荊邯的分歧,可都是爲自家主公着想。

馮衍的話越說越狠:“也不瞞李君,魏皇陛下亦曾說過,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多虧我極力勸說,蜀地險要,每一發兵,頭鬢爲白,且南方卑熱,陛下這才作罷。”

“可成家偷釋我朝通緝賊犯方望,衍姑且認爲,此乃對魏皇大不敬!成家對和談毫無誠意!此事傳回長安,恐怕又要有主戰之人,揚言對蜀用兵了。”

馮衍嚇唬道:“若公孫皇帝欲戰,那便戰!”

“如今陛下親將十萬大軍集結於關中,揮師南向,足以淹沒子午陳倉諸道,吞併漢中;又有後將軍吳漢,統兵十萬在涼州,過祁山,順西漢水,可取武都;更有將軍岑彭,亦有十萬駐南陽,向西兵臨上庸!”

然而聲音吼得越大,說明心裡越虛,第五倫的國策是先東後西,不會輕易改變。

所以這次出使是馮衍死乞白賴要來的,可有可無,他希望借刀殺人,誅方望以動隗囂,讓成家北部防線出大漏洞。隗囂若因畏懼而投魏,成家與諸羌就沒那麼容易聯手,可以減輕魏國西部的“潰瘡”。

到頭來使命沒成果,他回去臉上無光啊。

那邊方望覺得自己輸了一輪,可這邊,馮衍也沒覺得贏了,二人這次儼然是雙輸。

於是,馮衍就開始進行戰略訛詐,想索要一些好處,方便回去交差。

諸如要求成家交出隗囂駐紮的羌道,因爲那是隴西轄縣,若如此,兩國便可劃界,互不侵犯。

但公孫述再懼戰,也知道羌道是勾連西羌的孔道,又位於白龍江上游,關係到外圍安全,決然不允。

馮衍退而求其次,要求成家在南陽的賈復部向後退卻,退回傳統的漢中、南陽交界鄖關去。

李熊與他扯皮了好幾天,最終答應,成家控制的南陽郡西部兩個縣,可以讓出來一個,交割予魏鎮南將軍岑彭……

區區一個縣,恨少,對局勢影響微乎其微。如此一來,雙方還是處於不戰不和的對峙狀態,馮衍這次入蜀,恐怕要無功而返了。

他知道再外交場上沒法再索取更多,就只能往其他地方想辦法,諸如提出拜謁第五倫老師揚雄墳冢,順便在蜀地多敲詐點茶葉、丹砂等物,回去吹成“賠罪貢物”。

當然,更多的還是收集成都情報,巴蜀與長安孔道斷絕,間諜不太好派進來,使團就是了解益州近況的眼睛和耳朵。馮衍知道,第五倫與公孫述虛與委蛇只是暫時的,遲早還是會娜娜圖巴蜀。

也算他趕上時候了,就在馮衍北上前幾日,有在外窺探消息的僕從回來,奉上了幾枚錢幣,說是近日公孫述令人頒佈的新錢。

想到魏皇陛下前段時間也在琢磨重新發布錢幣,馮衍頓時大感興趣。

卻見那錢黑乎乎的,是傳統的孔方形,拿過來一掂量,份量不輕,再仔細分辨成色,馮衍頓時啞然失笑。

“鐵錢?”

第432章 開掛第124章 四殺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157章 真·秀第589章 忠誠!第78章 陰兵借糧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247章 進京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331章 釘子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378章 五學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16章 天命!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16章 死狗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312章 上駟第682章 豆渣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574章 馬鹿第606章 堅冰第385章 持久第471章 改革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693章 齊卸甲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60章 星星之火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65章 皇漢第221章 託孤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2章 馳名雙標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58章 飄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87章 假摔第385章 持久第269章 兒皇帝第198章 一粒第65章 皇漢第378章 五學第525章 畫圓第117章 打雁第380章 軍糧第495章 陽謀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7章 你信麼第37章 你信麼第210章 這河裡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03章 敢動第557章 還鄉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338章呼吸第260章 不中第85章 剿匪第312章 上駟第23章 秋菊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353章 四靈第460章 牛頭第269章 兒皇帝第536章 好人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479章 一生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671章 借荊州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608章 養蠱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