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飛將

bookmark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武德三年(公元27年)五月份,臨淄城桓公臺,當張步得知魏軍的宣戰藉口後,不由又委屈又憤慨,居然是那批貢品中海蔘和鮑魚的鍋?張步當真沒想到。

他最初以爲是魏國將軍妄開邊釁,以求軍功,方望不是說,第五倫已在南方陷入困境了麼?怎麼還有閒功夫在東邊再打一仗?

可如今看來,這場戰爭,乃第五倫蓄謀已久。

張步憂心忡忡,方望卻是大喜過望,竟朝齊王恭賀起來。

張步大急:“寡人遭大邦攻擊,局勢危若累卵,先生何以賀我?”

方望笑道:“賀大王看清了第五倫背信棄義真面目,亡羊補牢不遲;也慶魏五自矜其國之大,窮兵黷武,古人云,好戰者亡,秦皇何其雄壯,尚不可避,何況第五小兒?”

他侃侃而談:“誠如外臣所言,魏軍糧秣、主力皆在荊襄南陽,能派到青州的部曲恐怕不多,尚不如大王之兵衆。若能頂住數月,待到魏國敗於南方,消息傳至,魏人亦將士氣大挫,狼狽而歸。南、東皆敗,魏國內部必變故,此天賜良機也!”

方望拼命遊說張步加入合縱,張步先遭第五倫攻擊,如今已無可奈何,急需盟友,方望更拋出了一個承諾:“他日外臣定請成、漢二帝與大王約盟,若攻滅魏國,齊國可分得河北幽州、冀州之地,大王或許能與公孫子陽、劉文叔並列爲帝,三分天下!”

張步倒是知道自己的斤兩,或者說,他仍藏着野心,只嘆息道:“張步別無奢望,只求保全宗族於青州,今日不得已反擊魏國,也只爲奪回被騙土地,將疆界推回到大河邊、亢父塞,恢復三齊四固而已。”

雖無爭霸野望,但張步也不願做齊王建那樣的亡國之君,決心抵抗後,開始向方望積極問策:“方先生乃當世智者,濟水天險已破,齊國應如何抗禦魏師?”

方望道:“早在春天時,外臣在江都城,曾與漢司徒鄧禹議論天下方輿險要,當時聽聞魏、齊定盟,共享濟水之險後,鄧大司徒也曾嘆齊國險要盡失,危險了。”

鄧禹年少有爲,非但過目不忘,還有不親自勘測就能對天下險要如數家珍的本事,連方望都望塵莫及,遂引述鄧禹的話道:“但鄧司徒又說,三齊人衆,若齊王不想‘盡東其畝’,尚有機會。”

張步避席求問:“爲之奈何?”

方望伸出四個指頭:“四個字,重在歷下!”

所謂歷下,就是後世濟南,如今也叫濟南郡。

“濟南郡南阻泰山,北襟勃海,擅魚鹽之利,界午道之中,實乃衛、齊之間肘腋重地也。”

方望道:“春秋時,諸侯爭齊,多在歷下。自戰國以迄秦楚之際,歷下多事,則齊境必危。秦兵入歷下,而王建爲亡虜。三齊罷歷下戰守備,而韓信得以收青州。歷下之所以重要,因其爲齊之西界,水陸四通,中原師旅糧秣轉運最爲方便。故大王欲守三齊,則必守歷下!”

張步聽罷鼓拊掌而笑:“也不瞞先生,寡人雖與第五倫約好,但卻並未放棄武備,爲防魏軍伐我,特地設了四道防線。”

“第一道便是濟水,但濟水長達千里,難免會有疏漏,這便有了第二防線道,正是歷下!歷下城池堅固,又有大將重兵把守,將附近幾座犄角之城守卒加上,兵力不下於魏軍,雖聞耿弇善戰,但要想破孤西境,亦不容易。”

“大王果乃英睿之主,他日功業當不下於齊威王。”

方望讚不絕口,又出了個毒計:“赤眉殘部佔據泰山、魯郡,雖與大王不睦,但同魏國更有血仇。赤眉新首領徐宣自從進入曲阜後,開始廢棄昔日亂行,也拜起聖人,定製度,頒佈官職,自稱魯公,已非昔日流寇。但苦於無人認同,若齊王主動承認徐宣,彼定心存感激。”

他又攬了一個活:“大王且在濟南擋住魏軍,外臣願前往曲阜,說服徐宣,使赤眉出師歷下之南,作爲遊擊之兵,襲擾魏軍側後,拖到荊襄大敗消息傳來,魏軍動搖之際,再一舉反攻,河濟之間可定矣!”

雖然張步對赤眉軍殘部仍存偏見,且對泰山、曲阜心有覬覦,但事態緊急,利用方望去達成一個臨時盟約,日後再撕毀也不遲,遂欣然同意。

方望離開臨淄時,夏天才剛剛開始,他尋思着,齊兵再羸弱,至少人多啊,最起碼能撐到秋天吧……

然而方望前腳剛走,身在臨淄積極調兵遣將的張步,就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魏軍偏師自狄縣南渡濟水,皆爲騎兵,已逼近臨淄以北!”

……

魏軍偏師的將領,乃是蓋延,第五倫沒有太追究他在河濟之戰裡的一系列“小失誤”,仍以結果來定功。

戰後,蓋延被封爲“虎牙將軍”,位列雜號,而後帶着漁陽突騎在重新長滿雜草的黃泛區鹽鹼地駐牧,又劃歸耿弇統御。

還是之前魏、齊劃定邊境埋下的伏筆,蓋延以濟水北岸的狄縣爲基地,在耿弇率先進攻歷下,吸引了齊國大量兵力後,蓋延又率漁陽突騎強渡濟水,此處與臨淄的直線距離,不過區區兩百里!騎兵快的話,兩日可達。

但突入此地後,蓋延就開始了他的罵娘模式。

“區區兩百里,取臨淄猶如探囊?若真這麼容易,耿伯昭爲何不讓他的嫡系上谷突騎走,偏要將此事交予漁陽突騎,因爲這是爛泥沼,馬蹄易陷之地啊。”

蓋延的戰馬蹄鐵下滿是淤泥,他身後則是艱難涉水的騎從,河流不算深,但泥沙卻不少,常有馬兒陷入難出。

原來,這濟水河在入海口的大平原附近,呈現分支漫流,以至於百餘里間水網縱橫,且繞不過去,漁陽突騎速度變慢,兩天過去,連一百里都沒走。

這些情形,蓋延駐紮狄縣期間早就派斥候弄清楚了,但誰讓耿弇是主將呢?蓋延雖然桀驁不馴,但經歷了河濟一役的教訓後,他也勉強聽從了指揮,走了難路,猜測自己恐怕是策應牽制的活。

但心裡,蓋延仍覺得是小耿故意讓“上谷系”立功,而讓他們“漁陽系”吃泥!

你看,派系無限可分,連“幽州集團”裡都能分個三五個黨羣呢!

數千人馬拖着疲憊身軀進入乾燥的平地,不得不休整一日,臨淄那邊已經爭取得珍貴的時間。第三天,一座小而堅固的城塞,以及其後十餘座營壘,橫在地平線上,擋在漁陽突騎面前,讓他們失去了奇襲臨淄的可能。

這座城就是張步早就佈置下的“第三道防線”,名爲……

“西安縣。”

……

西安縣,以其位於臨淄之西而得名,此時此刻,張步親自抵達城中,又在西安城附近列營十餘,皆深溝高壘,以免漁陽突騎突破。

眼看堪堪阻住了漁陽突騎的步伐,張步不由得意,誇口道:“寡人畢竟也是行伍征伐出身,幽州兵以天下名騎著稱,屢屢爲魏皇立下大功,孤豈能無防?”

更何況,西安附近是海水消退後產生的陸地,川澤橫流,鹹水塘到處是,和淮南江東頗有幾分相似,且淤泥更甚,對騎兵很不利。

“魏師若步騎推進,孤尚有忌憚,可如今獨以騎從孤軍深入,自然是陷於泥沼,難以疾攻,不足爲懼也。”

嘴上“不足爲懼“,但張步帶來的軍隊,已經暴露了他的膽怯:三萬大軍都位於西安,反倒是都城臨淄,只讓其弟帶着萬餘雜牌軍鎮守。

張步是這麼打算的,先在泥沼溪流間殲滅漁陽突騎,再帶着三萬大軍乘勝西征,去支援濟南郡歷下,那兒纔是主戰場……

然而不等張步率衆實施步步緊逼,將蓋延和漁陽突騎攆下泥沼的戰略,西方就傳來劇變!

“大王,魏軍已破歷下!”

張步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本以爲能撐到入秋的歷下城,只花了半個月就告破,要知道,濟南郡的東平陵、歷下幾個縣滿打滿算,足足有三萬人馬。耿弇手裡的,也就這個數吧?隔着高大城池,連“倍則攻之”都做不到,爲何能勝得如此之速?

“敢告於大王,其先,耿弇渡濟水後先擊祝阿,自平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又故意開圍一角,令祝阿殘兵得奔歸鍾城。鍾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

使者遂磕磕絆絆講述了濟南之戰的情況,簡單來說,是耿弇先花了半天時間,攻破一座防守最薄弱的城池:祝阿,又利用祝阿敗兵,逃到下一座城,搞得滿城人心惶惶,最後竟不戰而逃,讓小耿在濟南站穩腳跟,有了作戰基地。

其後,耿弇又做出放棄歷下之勢,兵鋒向東,直指與歷下互爲犄角的濟南首府:東平陵。結果逼得歷下守軍出動一半,去救援東平陵,豈料耿弇是圍點打援,半路伏擊,齊軍皆沒。

“耿弇自引精兵上岡阪,乘高合戰,大破我軍。”

從簡略的隻言片語中,張步彷彿都能看到這位驍勇善戰將軍的風采,而後,小耿再派人穿着齊人衣甲回到歷下,騙開城郭,遂取歷下,其智慧完全不亞於勇氣。

這幾件事,竟都發生在五日之內,而回報的幾波信使遭魏騎截殺,斷了音訊,以至於張步竟全無知曉,今日方得聞驚雷,不由怔在了原地,半響後才猛地跺腳,心疼歷下的部曲,青州是人多,但也禁不起這麼兩萬兩萬的被殲滅俘虜啊。

事已至此,只能想想補救之策,張步開始了精確的盤算:“歷下雖敗,但魏軍主力與臨淄之間,還橫亙着東平陵、昌國等堅城,起碼還能撐住半個月,等寡人收拾完陷入泥潭的漁陽突騎,再西去禦敵不遲……”

然而這還沒完,幾個時辰後,張步得到他弟弟的急報:“魏軍遊騎出沒於臨淄西南郊!”

張步沒反應過來,只當是蓋延的漁陽突騎有漏網之魚,派了點遊兵繞道過去。

但隨後一天發來的求援顯示,這批陸續抵達的騎兵數量不少,多達三五千!而五彩旗旁,其主將旗號則是……

“耿!”

“耿伯昭!?”張步今日已經受了太多刺激,對這個名字頗爲過敏,一時間竟駭然失色。

“就算耿弇擊破歷下,其兵卒久戰一旬,難道就不需要休憩幾日?縱立刻拔營東進,歷下與臨淄間尚有三百里之遙,數萬大軍行進,總得走上十日,更勿論,還有東平陵、昌國等堅塞阻隔,更要耽擱旬月……”

張步死活想不明白,只臉色蒼白,喃喃自語道:

“如今耿弇竟已躍至臨淄,此子及其麾下上谷突騎,莫非都是插上了翅膀,會飛麼?”

第258章 飄第600章 第五層第46章 騎驢第692章 雙管第49章 父慈子孝第598章 落紅第110章 跟我上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237章 革命第537章 暴力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188章 洪流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558章 獵物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68章 祁山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237章 革命第314章 賭徒第45章 諸君!第614章 帝鄉第208章 換家第54章 暮鼓第175章 大腿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531章 齊家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488章 蟲子第215章 他急了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267章 我爲王第471章 改革第383章 長城第638章 精銳第478章 溫酒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61章 名單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599章 不敗第154章 折肱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79章 遇事不決第423章 燕歌行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58章 宗主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290章 會師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124章 四殺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661章 漢中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342章守戶之犬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67章 我爲王第664章 刺馬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62章 降奴服於第560章 鷹梟第177章 武安第87章 假摔第224章 入關第616章 焚書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45章 諸君!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524章 老友第403章 易姓第693章 齊卸甲第51章 三辭第98章 匈奴漢第49章 父慈子孝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256章 天變第460章 牛頭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55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341章長楊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334章 百姓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