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

bookmark

“天祐大漢!”

當得知魏軍幷州兵騎離開新秦中,向西馳援河西時,位於幷州極北的九原城“漢宮”中,響起了這滿是慶幸的聲音。

若是漢高祖劉邦在天有靈,看清楚說這話的是誰,恐怕會氣得揭棺而起,這位高坐殿堂,冠冕堂皇的“大漢天子”,正是多年前從第五倫、馬援刀下逃走的盧芳!

盧芳一家,本是胡漢混血的“雜胡”,卻趕上了新末“復漢”的浪潮,他化名爲“劉文伯”,依靠幾十年的鄉下土豪經驗,編造了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自稱是漢武帝的曾孫,祖先因巫蠱之禍逃亡胡中,甚至還和“匈奴公主”產生了一段愛情……

若正兒八經論輩分,劉秀得管盧芳喊“族祖父”!

同爲假劉,論演技、僞裝,盧芳比起劉子輿差了不知多少,他之所以能僭稱漢帝,並維持至今,關鍵在於抱上了匈奴的大腿。

盧芳的“胡漢”靠着匈奴單于的大力支持,與胡通兵,否則早就被第五倫滅了。盧芳倒也有傀儡政權的自覺,連他的丞相,都由匈奴左谷蠡王兼任,胡漢割據北邊,掠有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但各位郡守都是當地軍閥實力派,對盧芳愛理不理,盧芳本人的權勢,與後世那位僞滿皇帝差不多。

但這並不妨礙“大漢天子”胸懷天下,一直希望進軍中原,興復漢室,帶着匈奴爸爸,一起踏入舊都長安……

只可惜,胡漢的軍隊在數年前新秦中一戰裡,被耿伯昭帶着剛建成的幷州兵騎痛擊,損兵近萬,再不敢輕易犯境。

既然小耿不好惹,那他的繼任者呢?吳漢入駐幷州之初,盧芳以爲有機可乘,拼命慫恿匈奴一同南侵。結果吳某人比小耿更爲兇狠,輕而易舉擊破了冒進的胡兵,並殘忍地將他們統統處死,將屍骸和頭顱插在邊境上,任由漫天胡鷲啄食,連匈奴人都深感駭然。

幾次失利後,匈奴大單于也看出胡漢不足依仗,這次進攻魏國,只令右賢王進取河西,對正面的朔方則未有計劃。

盧芳深感不妙,他有自知之明,一旦大單于覺得,這“漢帝”之位誰來坐都一樣,那就沒他盧某人的事了,必須趕在魏、匈交釁之際,擴大胡漢的影響力。

不止是爲了兩位兄弟死於第五倫、馬援手中的仇,還爲了自己。

眼下,盧芳聽聞幷州兵力主力已空,再也等不了了,一面勒令五原郡抓丁準備作戰,同時欲去求這場戰爭真正的主導者。

“羌胡聯手,魏國西北必然失陷,這是大漢橫掃北方的機會,朕要親去王庭,謁見父單于,懇請從朔方出兵,再攻新秦中!”

……

而與此同時,吳漢的軍隊,已離開新秦中,越過清澈的大河,遠離林立的烽燧,抵達一望無際的沙漠邊緣。

擔任前鋒的一位營正,名叫“阿雲”,是來自隴右的氐人,說起他的經歷,堪稱傳奇,作爲當地氐兵投入萬脩麾下,又參與了隴西之戰,擒獲了隗囂的替身,遂升爲屯長,吳漢奉命調至幷州時,挑了一批精銳親信,阿雲就在其中。

可阿雲心裡卻不太樂意,畢竟他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身份:公孫述及荊邯培養的刺客!

你說他阿雲一個刺客,怎麼莫名其妙跑到幷州抵抗匈奴最前線了呢?簡直是南轅北轍,但阿雲畢竟受過專業訓練,既然僞裝沒被戳破,那就繼續潛伏,以待時機。

於是阿雲平素也頗爲盡責,在與胡虜廝殺中屢屢立功,官兒越做越大,這不,手下都有幾百號人了。

“這路不對。”

阿雲皺眉看着前方的沙漠,立刻向管他的校尉稟報,雖然吳漢將軍沒有明說,但匈奴侵犯河西的消息,早爲士卒所知,畢竟四郡與新秦中之間,也就隔着這片沙漠。

河西四郡的求援,也送到過新秦中,但吳漢卻視若罔聞,揚言沒有皇帝的命令,幷州兵騎絕不會離開駐地半步!坐視匈奴大肆擄掠。

直到今日,得了朝廷准許,吳漢才同意出兵,按照正常的路線,應該沿着大河兩岸狹窄的青銅峽道,在其拐彎出西行,由此進入武威郡境內,先救援被匈奴圍困的姑臧城纔對,第八矯還在那眼巴巴等着呢。

可吳漢卻偏偏走了直線,準備橫穿沙漠!

校尉聽得阿雲彙報後,卻瞪了他一眼:“放肆,小小營正,奉命執行即可,哪來這麼多疑問?是汝懂打仗,還是吳將軍懂?”

換了過去,阿雲早就一匕首捅過去了,眼下爲了潛伏,阿雲只能忍氣吞聲對校尉道:“下吏只是擔憂橫穿沙漠,會使士卒疲憊,馬匹倒斃……”

那校尉是幷州本地人,由耿伯昭一手提拔,對這羣“外地人”頗爲不齒,聞言冷笑道:“這也叫沙漠?果然是隴南氐人,沒甚見識,且讓我告訴汝,不論是敦煌以西白龍堆,還是幷州極北大幕,皆是目無飛鳥,下無走獸,舉目望去除了枯死的胡楊木,就只有人畜骸骨作爲路標,那纔是真正沙漠。”

“而這新秦中、河西之間的沙地,只能稱之爲‘戈壁’。”

在熟悉沙漠的人眼中,這片“戈壁”簡直是膏腴之地,多數地區不是沙海而是裸岩,且並非連續不斷,間或有草原和灌木,尤其是近來正值雨季,一場雨過去後,沙蒿乘機抽芽,半個沙漠都綠了。

“匈奴時常由此進犯新秦中,雨季時,牧民們更能趕着牛羊橫跨而過。”

“匈奴人以爲魏兵不能越過,但將軍,卻非要由此進軍,打匈奴右部一個措手不及!”

校尉說到這就停了,催促阿雲繼續前進,阿雲也只好應諾,等進了這片戈壁(騰格裡沙漠)後,才發現確實並非絕域,他們甚至能在牧民引導下,找到沙漠中遺留的小湖泊——一般的湖已乾涸,只剩下一片晶瑩的鹽,但也有奇蹟般的水源,湖畔生長着蘆葦、沙竹、白刺等植物,形成一個綠洲,仿若金黃色襯布上託舉着一塊藍色寶石,羣鳥在湖中戲水,被驚擾後盤旋不去。

只是在士卒馬匹欲飲水時,被嚮導阻止了,先派人繞小湖,看看匈奴人是否往裡面扔了腐爛牲畜屍骸。

結果出乎意料,竟連這種毀水源的事,匈奴都沒顧得上做,看來數十年和平後,忘了與對方交戰竅門的不止是中原軍隊,匈奴也退化了啊。

幷州突騎出發時做的準備很足,不止是一人兩馬的配置,甚至還帶了駝隊,專門運載水、糧等重物。經過數日跋涉,作爲前鋒的阿雲等人,終於走出了這片戈壁沙海,踏上了一片鬱鬱蔥蔥的草原,甚至看到了廢棄的烽燧,猶如孤魂野鬼般屹立於天邊……

“休屠草原,前方就是休屠澤,此地過去是漢軍前哨障塞,新莽時,爲匈奴所佔。”

阿雲算是明白吳漢的計劃了,匈奴人出兵,一般會攜帶大量輜重、牲口在後,牛馬羊羣需要水草,而方圓千里內,還有比休屠澤更好的畜牧地麼?

吳漢這是直衝匈奴後隊而來啊!

阿雲對膽大的吳將軍心生敬佩之餘,也有了另外的想法。

據他所知,這場戰爭和他過去效忠的成家皇帝公孫述有關係,匈奴和西羌是盟友,而西羌名義上臣服公孫述,所以自己相當於與公孫皇帝作對。

“反過來想,若我在此戰中,找機會刺殺吳漢,算不算完成對荊將軍、公孫皇帝的許諾?”

……

幷州兵騎的前鋒繼續向前索敵,清掃零星的匈奴斥候,而一直堅持走在隊伍中的吳漢,也出現於此,他舔着乾涸的嘴脣,掏出第五倫所賜的“千里鏡”,觀察休屠草原的情況。

早在旬月前,吳漢就想好河西一戰要怎麼打了。

“匈奴此番入寇,與過去搶掠而返不同,右賢王,似是鐵了心想重佔河西,這反倒給了吾等機會。”

吳漢這次效仿的,是前漢時衛、霍兩位將軍的經驗,漢武帝剛剛反擊匈奴時,派出的正面部隊,總是追不上匈奴,屢屢無功,連李廣這種邊塞名將,都鎩羽而歸。

唯獨初生牛犢的衛青,找到了對付匈奴的竅門:他發揮騎兵軍團機動迅捷的優勢,採取迂迴穿插的行軍路線,千里奔襲,一劍穿心,不論是首戰龍城,還是之後攻取河南地,都是從匈奴後方的縫隙中穿插,實施大迂迴,對其輜重實施突襲!

匈奴騎兵不好找,但他們的牛馬牲畜,卻是現成的靶子!

“匈奴右部主力,正在河西搶得高興,以爲本將軍會從正面繞過來,但卻未曾想到,魏軍也能橫跨戈壁,捅其腚眼!”

話糙理不糙,吳漢放下千里鏡,伸出手,讓疲憊但尚未喪失戰鬥力的幷州兵騎前進,他們,將打響大魏反擊匈奴的第一戰,就像當初的衛青一樣!

“好教天下知曉,今日之龍城飛將,不是馬文淵,也不是耿伯昭,而叫‘吳子顏’!”

第154章 折肱第554章 荊襄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21章 蒂花之秀第679章 驚喜第227章 起立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682章 豆渣第303章 摸尾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87章 假摔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665章 定軍山第529章 細線第268章 王司徒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664章 刺馬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692章 雙管第386章 亡國第536章 好人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297章 第五漢第510章 補天第368章 公平第175章 大腿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592章 優勢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331章 釘子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110章 跟我上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599章 不敗第648章 帶惡人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684章 雌雄第452章 越塔第189章 亂殺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246章 南巡狩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638章 精銳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14章 宰天下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232章 微操第623章 山高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569章 手抖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82章 竇融第207章 紅白黃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102章 滅國第175章 大腿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560章 鷹梟第175章 大腿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539章 敵手第405章 公孫帝第28章 季布一諾第117章 打雁第693章 齊卸甲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242章 舉不舉?第11章 九世之仇第242章 舉不舉?第392章 銜環第310章 七寸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504章 飛天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76章 比爛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72章 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