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要有光

bookmark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桓譚認爲,千年前詩經裡的這句話,說明早有智者指出月食乃尋常之事。而進入漢朝後,疆土遼闊,天下太平,對日月星辰的觀測也更加細緻。

他記得,司馬遷在《天官書》裡就總結了歷代月食的規律,一針見血地指出:月食,常也;日食,爲不臧也。言下之意,月食既然有規律可尋,那當是一種“有常”的現象,不能被看成是惡兆。

可司馬遷畢竟是學黃老出身的,這在漢武朝後被視爲“三觀不正”,他的微弱聲音淹沒在諸儒喋喋不休的讖緯預言中。

自董仲舒等漢儒以陰陽五行入經,定天人感應,玄學愈演愈烈,也就沒人把司馬遷苦心造詣的結論當回事。每逢月食,公羊家、歐陽尚書、易、齊詩,各派便紛紛提出觀點,與朝政德行強行牽扯,藉機打擊政敵,甚至能逼迫皇帝廢后下罪己詔……

桓譚作爲一個天文愛好者,一位堅定的“渾天說”支持者,老早就懷疑過月食,只可惜那時還沒千里鏡,觀測不便,前朝文獻又被學閥劉歆收走,諱莫如深,桓譚和揚雄都無法得知歷代確切的記載。

他們也曾去問過劉歆,但劉歆卻言之鑿鑿地說:“司馬遷之言,乃是誤謬,月食無常。”

劉歆雖然捲入政治,但學術水平沒人敢質疑,桓譚也就信了。

直到新莽倒臺,前朝文獻落入第五倫之手,甚至在“保護”劉歆家時,還搜出了老傢伙編撰的《三統曆》遺稿逸文,其中很多是未公之於衆的,桓譚回到北方,奉命整理劉歆遺作,這纔讀到了一段讓他七竅生煙的話!

“推月食,置會餘歲積月,以二十三乘之,盈百三十五,除之。不盈者,加二十三得一月,盈百三十五,數所得,起其正,算外,則食月也……”

桓譚大爲震驚:“原來劉歆早在編撰《三統曆》時,便已根據歷代記載,推算過月食週期了!”

這不是經驗性的總結與目測,而是一整套縝密的算法,推斷出每135個平朔月,便有23次月食季候,平均下來,一年兩次有餘。

然而劉歆明明已離揭開事實只差一小步,卻停下了,甚至掩藏成果,新朝時每逢月食,他也沒少摻和,以陰陽學說抨擊政敵不亦樂乎。

桓譚惱火之後,很快就明白了劉歆的用心:“王莽當初重返朝堂,其中一環,便是借漢哀帝時一次月食,令王氏與劉歆趁機進言,攻擊外戚傅後、丁後一派。”

儘管時隔多年,但只要王莽在位,劉歆一旦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讓老王莽的臉往哪擱?加上劉歆也篤信陰陽,不願承認月食和日升日落一樣,是尋常事,於是就只能自欺欺人:

“天人感應不會有問題,一定是我的計算出了錯誤!”

這老傢伙遂假裝一切如故,讓這計算沉於簡牘之中,直到被桓譚翻了出來。

而當第五倫得知此事後,也頗爲感慨,暗想:“果然,當學術牽扯到政治,就別想自由正確了。”

話雖如此,第五倫欲破除日月食乃至於地震、洪水、旱災這些“災異”身上的迷霧,其實也是出於政治目的。

他喜歡一切都在掌控之內,但按照天人感應那一套,卻總是帶來意外。國家這麼大,怎麼可能處處風調雨順,但凡疆域內出了一點災害,都是政治失德造成的,哪還怎麼做事?儘管第五倫已狠狠打壓,但篤信這些的士人,仍會暗暗形成輿情,對着不滿之處指手畫腳。若是大一統,也隨他們鬧去,可如今吳、蜀尚在,被對方借題發揮引發動盪,煽動民情就不妙了。

所以要選擇最容易推演的月食週期入手,進一步打擊讖緯神學,讓隔壁劉秀、公孫述每逢災異跳大神的舉措,看起來像個笑話。

兩年前的武德七年三月,長安同一天遭遇日食、月食,就鬧得人心惶惶,官府闢謠也沒起到大用,必須要提前預測才行——劉歆《三統曆》中的月食週期確實有錯誤,沒法完全精確,桓譚必須重新推算才行。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第五倫遂對桓譚的觀測竭力支持,令工坊燒製更加透明的玻璃,改進千里鏡,讓它的倍數一點點增加……

桓譚一點點接近了他想要的“真相”,爲了向太學士人們證明月亮的陰晴圓缺並非是體積盈縮,桓譚進行過一次觀測。

那天晚上,夜色清朗,繁星閃爍,一彎新月浮游夜空。桓譚帶着太學百名士人,站在未央宮的觀星臺上,觀測西方白虎第5宿,一顆明亮的星星“畢月烏”,看它怎樣被逐漸移近的娥眉月所掩沒。

當“畢月烏”和月亮相接而還有一些縫隙的時候,“畢月烏”很快就隱沒起來了,這一幕被十多架千里鏡同時觀測,更有畫師在旁記錄。而桓譚精確測定了“畢宿五”隱沒的時間,計算出確鑿不移的數據,證明那一些縫隙都是月亮虧食的部分,“畢月烏”是被月亮本身的陰影所掩沒的。

月亮的陰晴圓缺,與其大小體積無關,既然如此,那月食,也應該是類似的情況!

最終桓譚測得,約19年便會發生28次月食,當這份結果呈送到第五倫案頭時,第五倫反問他是否確定,因爲按照話桓譚的推測,下一回月食,將發生在武德九年臘月十五,這次,第五倫不打算像兩年前一樣被動,他要提前宣佈預測結果!

“屆時,劉秀、公孫述二人,定會誠惶誠恐,擊鼓射天救月,唯獨予視之爲常,彷彿月升月落、陰晴圓缺一般。”

第五倫肅然:“可一旦出現錯誤,月食的日子不準,予將爲百姓所疑,更遭天下所笑!”

“君山,汝敢保證,這計算無誤麼?”

面對第五倫的目光,桓譚頂着巨大的壓力道:“臣觀星四十餘年,以千里鏡望月七年,推算月食週期亦有數載,反覆計算,於時、刻不敢精確,但月食之日,絕不會錯!”

雖然當時頗爲自信,但真到了月食當日,桓譚還是頗爲緊張,從天黑起就帶着學生們仰望夜空,直到脖子仰酸,月亮都沒發生侵蝕。

眼看夜漏子時將至,今天即將結束,他的預言就要落空,月食這纔不緊不慢的發生,桓譚這才如蒙大赦,後退幾步,靠在牆上讓自己勿要倒下,享受起衆人的歡呼來。

人對自然的恐懼,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未知,當人們知道一件事是有規律可預測,並且不會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時,那份生怕月亮被怪獸吞噬的誠惶誠恐,就會消弭許多。

他們反而會油然生出一種心態:果然,一切都在皇帝陛下掌控之中!

桓譚緩了口氣後,心裡不由得意起來,雖然差點過期,但他的計算與預言畢竟是兌現了,衆人看他的目光大不相同,而桓譚也有點飄飄然,來到第五倫面前,向他表起功來。

“陛下,既然月食如數發生,可證此爲常事,陛下答應要撥給天官署的黃金,是否也得兌現呢?”

第五倫大笑:“這是自然。”

皇帝令少府速速給天官撥款,但卻又喚了桓譚近前,有些不懷好意地笑道:“君山是不是高興得太早了?”

桓譚愣住:“陛下何意?”

第五倫笑道:“如今可知月食乃常事,若放在渾天說中,又如何解釋?”

桓譚一下子愣住了,對啊!

按照渾天說的理論,根本解釋不通月食,可現在他卻精確計算了月食的週期。

第五倫的話很輕,只對桓譚一個人說,卻猶如一顆月亮,狠狠撞進了桓君山的心坎裡,將他過去五十年的天文理論砸了個天翻地覆!

“既然月食週期沒錯,那麼……”

“會不會是渾天說,錯了?”

……

桓譚前幾年還在憤懣嘲笑劉歆的食古不化,爲了硬湊陰陽讖緯,就無視也月食週期的事實。

可現在,輪到他做這個艱難的抉擇了。

“渾天說怎麼會錯呢?”

渾天說於他而言,就是信仰啊!桓譚爲光大渾天說,與漢朝、新朝的天官、老儒們鬥了幾十年,甚至還靠着自己的駁辯,將原本信奉蓋天說的揚雄說服,拉入了自己的陣營。

然而連桓譚也不得不承認,當他得到了千里鏡,將目光延伸到更遠,對日月星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後,曾經縝密無誤的渾天說,似乎出現了一道裂痕。

比如他曾經觀測到,遙遠的火星、金星在千里鏡中,竟長出了牙,頗似一個小月亮。

但桓譚又豈是那麼好說服的,他很快就給渾天說加了一個“補丁”。

離開觀星臺回到廳堂中後,桓譚就纏着第五倫嘮嘮叨叨起來,非要證明自己的理論沒錯。

“臣與子云所言渾天說,較之蓋天說更進一步,蓋天以爲天是半球,而渾天以爲是一圓球。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日月星辰,則附麗於‘天球’上運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第五倫頷首,說白了,這還是一種“地心說”。

桓譚又道:“但就算是渾天說,也不以爲‘周天’便是宇宙界限,天球之外還有他物。如今要解釋月食,是否能說,‘周天’並非一平面,而層層相累,天外有天,或有九天之多。”

“屈原《天問》有言,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故臣以爲,虹蜺雲霧,不過是第一重天,碧藍蒼穹,爲第二重天;據月亮運行週期,或是第三、四重天,距大地較近;而太陽者,則居五`六重天,距大地遠?地、月、日三者運行之際,或有相互遮蔽,則出現月食!”

好傢伙!第五倫發現桓譚還真是位能舉一反三的人物,這九重天確實能用於說明地球距日月星辰的遠近,不枉自己費盡心思,時不時就扔出個後世知識指點他。但很快桓譚就又陷入了自己的邏輯漏洞,他的眉毛顰起,就算如此,也難以完美解釋月食的發生。

他距離真相,其實就差一點點了,第五倫決定再進一步,給桓譚指一條明路。

“予近來得到一本古書,名曰《周髀算經》。”

這下桓譚的眉皺的更緊了,他立刻回道:“陛下,此乃漢時方士託古而作,並非周公遺書。”

桓譚反應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爲這本書,是蓋天說那一派寫的,書中除了算數部分,處處爲蓋天說張目。

“予知道是僞作。”第五倫道:“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有一段話,予讀了頗覺有趣,卿且聽之。”

第五倫當然沒背下來,讓郎官竇固取來那捲簡牘,令其念道:“日者,陽之精,譬猶火光。月者,陰之精,譬猶水光。月含景,故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明盡,月稟日光而成形兆,故云日兆月也,月光乃出,故成明月。”

第五倫看着桓譚,頗爲直白地向他展示“正確答案”。

“這句話的意思是,月亮本來是沒有光,是藉助太陽光才得明亮!”

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398章 平林第283章 借劍第425章 獨立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03章 易姓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59章 甥舅第331章 釘子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110章 跟我上第600章 第五層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242章 舉不舉?第376章 比爛第141章 三窟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490章 禹跡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35章 家裡有礦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470章 周率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670章 赴會第376章 比爛第512章 脊樑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45章 陳倉第293章 武德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113章 故事第446章 鑿空者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386章 亡國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345章 突騎第512章 脊樑第243章 好日子第176章 加戲第337章 真香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87章 假摔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376章 比爛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456章 謀刺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322章 起龍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689章 祝融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491章 立國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82章 竇融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373章 降維第666章 報答第393章 上洛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439章 你配嗎第269章 兒皇帝第518章 辯經第602章 不行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23章 山高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675章 雲夢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692章 雙管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46章 騎驢第452章 越塔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165章 只見新人笑第261章 西漢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388章 巨人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87章 假摔第614章 帝鄉第452章 越塔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417章 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