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

公孫述不愧做過新朝的官,他當皇帝后,有一點與王莽很像,那便是喜好改易郡縣官名,以符合自己的“祥瑞”。

比如過去好好一個漢中郡,公孫述非要一分爲三,新設“漢中”“成興”“上庸”三郡。當然,這樣劃分,也有便於交給不同的臣子鎮守,達到分而治之,可在魏軍大舉南下之際,這種權衡之術,卻導致各郡難以合作呼應,反而易被各個擊破。

“成興郡”首府西城(今漢中安康),曾經是漢中地區的政治中心,城郭之固、人口規模不亞於南鄭,南扼巴東道,北御子午谷,東方連接上庸,由延岑守備。

武德十年三月底,當聽聞馬援已破陽平關,沔陽、南鄭都已失陷後,延岑的老部下們紛紛來請見,詢問道:“大王,事已至此,西城還守得住麼?”

延岑字叔牙,老家是南陽郡筑陽縣人,新莽末年乘亂起兵,加入了綠林的西征軍,成了漢中王劉嘉的部屬。但更始政權不爭氣啊,沒幾年就被赤眉打崩了,漢中也遭到了魏、蜀夾擊,當是時,正是延岑赫然舉兵投蜀,才使得公孫述輕易進入漢中。

時至今日,延岑已經做了十多年蜀臣,面對屬下們故意詢問,他只無奈地搖頭道:“守不了。”

延岑以手指腹:“打個比方,南鄭和陽平關是漢中的西門戶,是嘴巴和咽喉,我西城則是胃,上庸房陵是腸子,現在咽喉不守,魏軍的鐵矛,完全可以一口氣穿胃通腸,直捅到後門去,如何守?”

延岑心裡對公孫述其實並非死忠,十多年前,第五倫剛起兵於關中時,曾派馮衍入蜀聯絡公孫述,魏蜀同盟對抗諸漢。馮衍路過漢中,被延岑所擒,後來又放了,他離開前曾遊說延岑投魏,但延岑當時貪圖公孫許諾封王的條件,做了相反的選擇。

事後,公孫述履行承諾,給他封了個“沔寧王”,允許劍履上朝,但旋即又分割了漢中,無形中讓延岑的地盤大大縮小。

若從地圖上看,這“成興郡”可比中原不少郡大多了,然而多是山地,轄下最初才兩個縣,強行拆成五個,雖然公孫述又給了個“大司馬”作爲安慰,但延岑心裡的不滿已經種下。

親信門聽延岑如此說,更是放心,他們本是南陽人士,老家早就控制在魏國手中,不願意爲公孫殉葬,都有心勸延岑帶衆人投魏。

他們知道延岑自視甚高,常不甘於這空頭大司馬,遂逢迎道:“南陽人吳漢投魏,比大王投蜀還晚,如今吳漢已受封魏鎮北大將軍,封爵萬戶,手握大軍十萬。以大王的本領,當年若歸魏,如今地位當不亞於吳子顏……”

“沒錯,這成家的王,所轄也就數縣,說不定還真沒魏國的萬戶侯闊綽。”

他們的言下之意是:現在投靠第五倫也不遲啊!

沒想到衆人一亂說話,卻觸到了延岑的心病,面上不動聲色,暗中卻想:

“不,現在再舉魏旗,已經晚了!”

這十來年間,馮衍也沒少派人來贈送黃金,邀約延岑響應魏國。但前幾年是天下局勢未定,後幾年則是公孫述確實禮賢下士,將延岑捧成武將之首,極大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有些不好意思跳船,既然魏國休養生息,南北無戰事,日子就先這樣過着吧。

這一遲疑,就拖到了該死的武德十年,戰爭打響後,延岑剛琢磨如何配合魏軍,體面地跳船,再立功獲取最大利益,就傳來了荊邯陽平關大敗,沔陽、南鄭皆失的消息!

“這也太快了罷!”

快到延岑都來不及繡好五德旗。

這下輪到延岑頭疼了:“今我若速歸魏國,譬如驚惶之鼠,最多算投誠,在馬援等人看來,與投降無異!”

別說和南陽老鄉吳漢比,他恐怕欲求一侯位而不得,更會揹負摒棄公孫的惡名,代價太大,好處太少,不划算啊。

想到這,延岑看向親信們,肅然道:“諸位莫非欲歸順於第五倫?”

衆人紛紛稽首,皆言並非是貪生怕死,也並非懼怕那馬援,而是公孫述名義上尊崇延岑,其實卻只給他區區數縣地盤,連抵抗魏軍,都寧可起用荊邯壓制延岑,他們是在替主公不值啊!不如反了!

見在座衆人皆如此作態,延岑也明白,他若下令抵抗,次日恐怕頭顱都得被砍了送到馬援案頭,遂嘆息道:“既然如此,諸君皆可自便。”

衆人大驚:“將軍何出此言?”

延岑嘆息道:“我雖讀書不多,卻也聽人說過一句話,食人食者忠其事。”

“諸位以我爲主公,自然處處替延岑着想;而公孫皇帝則是吾之主公,封我王爵,尊我爲將軍,每年犒賞從未落下。如今魏軍犯境,西城小邑難以抗衡馬援大軍,人人皆可降,唯獨我不行!”

這一席話大義凜然,讓衆人聽呆了,十多年前延岑跳反更始政權,拔劍逼迫漢中王劉嘉時,怎麼就沒這份覺悟呢?

但既然延岑沒阻止他們歸魏,給了衆人一條活路,那就沒到要拔刃兵諫的程度,已經有人開始抹眼淚了:“那大王呢?莫非要效隗囂之事?”

延岑大笑:“吾大丈夫也,豈會效隗季孟走投無路自盡?諸君開西城迎馬援之時,我便帶幾騎隨從南下巴蜀,回成都去請公孫皇帝降罪!”

屬下們面面相覷,皆無言以對,只覺得眼前的延岑,變得他們不認識了。

其實延岑心裡早已盤算好了:他實質上讓出西城,算是獻給魏皇的禮物。再令自己的部下先行加入魏國,雖然不一定人人都混得好,但往後他在這邊也有了“自己人”。

而隻身返回成都,非但沒有風險,甚至還有機遇!

十多年的勾心鬥角後,延岑算是摸透公孫述的性情了,公孫述過去不信賴降將,一味任用荊邯等人,眼下荊邯不知生死,經此大敗,是徹底完了。

益州雖然疲敝,但好歹有人口數百萬,不缺兵員,缺的是善戰的將軍!

“自此之後,蜀中再無大將,公孫述若想憑藉巴蜀區區之地抵抗第五倫,便只能重用善將兵的我!”

延岑可以想見,一旦他抵達成都,涕淚交加哭訴一頓在萬軍從中殺出血路,歸來如何不易的故事,衆叛親離的公孫述定會頗爲感動,爲了樹立忠良典範,也爲防止速滅,肯定會讓延岑操持兵權,令他成爲真正的大司馬!

到那時候,延岑握在手裡的牌,將會比現在多很多。

他可以帶着蜀兵,憑藉巴蜀險要稍作抵抗,讓馬援等人吃盡苦頭,再在最恰當的時機“起義”投靠魏國,混一個體面和較高的禮遇。

甚至,還有一種可能!

“近日聽聞,公孫述憂心國事,身體不佳,若他死時魏國尚未滅吳取巴蜀,我甚至能效王莽之事,在成都代公孫自立,也試一試那皇帝之位,好不好坐!”

延岑既沒有誓死效忠某人的道德,也沒有叛主背刺的癖癮,他這一生做任何事,只遵循一條規則。

“大丈夫在世,寧爲雞口,毋爲牛後!”

……

延岑說到做到,隨着魏軍朝西城逼近,他只帶着數百人走巴東道南下,甚至還燒燬了沿途棧道,以加大魏軍日後南進巴蜀的難度。

而延岑的大多數部下,則開城投降,隨着馬援踏入此地,漢中就只剩下東邊的“上庸郡”(今鄂西北竹山、房縣一帶),還插着白帝旗幟了。

若和蜀中相比,這新設的上庸郡絕對算不上什麼好地方,不但封疆曠邈,山川阻深,真是窮山惡水之地,所轄就區區五個縣,每縣戶口皆不滿萬。

而用兵家的眼光來審視,說上庸不重要吧,此處西可達西城、南鄭;往東靠近宛城、襄陽,位於沔水之上的“鄖關”,也算喉嗌要害;北連武關;南有巴山、三峽之蔽。春秋戰國時,秦楚兩國就圍繞上庸進行了許多次爭鋒,當楚國最終喪失上庸後,第二年,秦軍就徑直南下到長江邊了。

可你要說它很重要吧,在公孫述手裡十多年了,蜀軍很少能東出威脅武關和南陽,也很難與南郡江陵的友軍進行策應……

但也有例外,六七年前,有兩位年輕將軍,就深入魏境,佔領丹陽,迫使關中—南陽的大道中斷,武關不得不閉塞戒嚴三個月之久!最後還是魏鎮南大將軍岑彭從襄陽回師,這才收復失地。

這二人便是賈復與鄧奉,前者名義上本就是公孫述的臣下,後者被第五倫佔了老家,迫於無奈也只能投蜀。感於二人勇銳,公孫述加以提拔,以賈復爲上庸太守,鄧奉爲上庸都尉,二人搭檔,安置於此。

只可惜公孫述對兩人還是有忌憚,他對賈復一度欲出走去投劉秀耿耿於懷,不肯信賴,鄧奉屢屢請求公孫述給他三萬軍隊,拍胸脯保證能橫掃南陽,北塞武關,南迫岑彭,公孫述也遲遲沒答應,他只想讓賈、鄧帶舊部去冒險。

二人漸漸心灰意冷,加上岑彭守備嚴密,他們找不到好機會,遂選擇保全實力,再沒鬧出大動靜。

看來蜀中並非無大將,只是公孫述用不好。

直到如今,武德十年四月,上庸的天氣已頗爲悶熱,郡府中,太守賈復與都尉鄧奉相對而坐,緘默無言。

擺在案几上的,正是西邊大敗、失地的噩耗。上庸與巴蜀那脆弱的聯繫,隨着魏軍橫掃漢中,而徹底斷裂!

脣亡齒寒,上庸也不能獨善其身,二人都明白,過去五年的安定,到頭了!他們必須爲未來,做出選擇。

鄧奉尋思良久,正要開口,賈復卻搶先說話了。

“奉先。”

賈復起身道:“事到如今,成家覆滅已難挽回,吾等爲公孫皇帝守上庸多年,使魏軍不能越鄖關半步,也算盡完了君臣之份。奉先應不願投魏,既然如此,不如吾等一同南下,過三峽,去投南陽鄉黨劉文叔何如?”

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247章 進京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687章 流星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117章 打雁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517章 再見第11章 九世之仇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81章 真正的穿越者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30章 破防第514章 鐐銬第188章 洪流第317章 懷哉第655章 對手第488章 蟲子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652章 漢奸第307章 驕傲第491章 立國第362章 打虎第485章 鬼第489章 宣戰!第62章 降奴服於第62章 降奴服於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253章 隕石第681章 百川第562章 委屈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510章 補天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331章 釘子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27章 疏不間親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380章 軍糧第243章 好日子第225章 五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524章 老友第567章 告急第560章 鷹梟第661章 漢中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268章 王司徒第385章 持久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388章 巨人第301章 退婚第564章 我在上第393章 上洛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20章 五人第668章 賈復第592章 優勢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372章 雞肋第104章 封王第460章 牛頭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575章 繩結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98章 平林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470章 周率第608章 養蠱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85章 剿匪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153章 馬殺雞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46章 南巡狩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437章 五頭鮑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34章 大學城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394章 南渡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82章 竇融第686章 舊情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692章 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