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

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

笑過之後,李淦的神色漸漸嚴肅起來。

看過一遍,又看了一遍,放下奏章,沉默不語。

這封“上書”,看上去有點像是“蚊子獄”,明顯是借題發揮。

每一條變革的前面,都有一句“國子監諸生教育我說……”

藉着那些國子監的“大義凜然”的話,曲解其意,把每一句話都進行了重新解構,處處都打在了士紳的軟肋上。

你說義利之辨,就說既然是爲了“義”,爲了等級制度尊卑有序,那就收錢唄。加錢後僱別人服役,這是宋明之法,既保留了士紳體面,又減輕了民衆負擔。優免當然可以,但優免得有限額,查清楚限額,這在大義上你們也不好說什麼吧?你要反對,那你不是君子啊,你這是言利的小人啊。

你說要增加聖人之言斷絕夷狄學問,那就乾的更進一步,閉關鎖國,連出口都不準,讓江南那些投入產業出口導向的士紳哭都沒處哭去。

你說武德宮要廢幾何而加聖人言,那就廢。廢掉後,讓武德宮的學生去江南唄,省的你們整天說武德宮子弟少聖人學問,不能治國。

你說不能墮國朝體面,那就不墮。加稅,前朝不是有遼餉、練餉嘛?本朝也可以加個邊關餉。

你說只要教化士兵,讓士兵知道忠君大義,那士兵自然勇氣倍增。那就教化,讓國子監學子、要考舉人的秀才們,統統去邊關教化士兵……

每一條看上去都在說氣話,很多純屬就是沒事找事,可也有很多是完全可以實施的。

陳震這樣的年輕人,李淦見的多了。

一腔熱血,卻缺乏實踐;不切實際,卻以爲自己大義加身。

這叫“好高騖遠,不肯埋頭苦幹,好作大官,否則就認爲大才小用,埋沒英雄,做一行怨一行,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幹,就是幹起來也是無計劃……”

這種人的話,聽聽就好,反正閒着也是閒着,朝堂裡沒幾個人會真正在乎。

李淦是真沒想到,劉鈺可以這麼玩兒。

看上去是在胡鬧,然而有些條目,分明就是指明瞭一條變革的路。

比如上面說,可以在武德宮裡,復唐時的明算之科,再以本朝的需求加增。

如加增胥吏之學、會計之學、仵作之學、量田、農學等等,培養足夠一省或是一府所用之才。

若有需要,則空降至此,不論上下全面接管,清查土地、審覈案情、報備稅賦種種。

這些人直屬皇帝,或者由皇子出鎮,與當地的鄉紳毫無聯繫。

又因爲從官到吏一應俱全,也不用擔心當地停擺。

加上非是常設,所以也不用擔心在當地紮根。

由皇帝直屬、皇子出鎮,又完全不用擔心當地施加的壓力。

只要辦上幾場,殺雞儆猴,別處自然會乾淨一陣子。

而且完全不用養多,只需要三五百人就可,一年朝廷不過多出個幾萬兩銀子。

隔三差五地出去巡查一圈,不說幾倍的銀子能弄回來,最起碼能給大順多續幾年命。

因爲武德宮不是走科舉體制,而是更類似於漢唐的良家子和羽林郎,所以也不用擔心這股勢力被別人插手。

吏部文選司升格後獨立出的文諭院,尚且還有文官控制,但武德宮的人卻完全是依附皇權的。

以老五營世兵爲六郡良家子、以武德宮爲羽林郎,自然也有大問題。

漢唐既有壯闊,也有危機。

這一點劉鈺在這封鬧事的上書中沒說,但是之前已經說過了:改革軍制,有制之兵,使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亦可一戰,增強京營禁軍的實力,所有中層軍官出自新辦的軍校,皇帝直接兼任校長,中層軍官都是天子門生。改革掌兵、領兵、練兵制度,驍將悍將去權而入參謀部,以年輕人充斥分其權責,使得皇帝可以始終藉由參謀部做戰役指導,保持軍中威信。

同時增加燧發槍和野戰炮的數量,從而使得任何軍隊沒有中央政府的後勤都無力作戰。改革越深,對後勤的依靠就越大。

這樣應該可以避免出現唐是藩鎮和漢時將軍之禍。

這些東西互相依託,漸成體系,以至於這封看似胡鬧的上書,其實就是一份最起碼有一定可行性的變法方向。

不過只說了一半,另一半在北疆的時候私下裡說過了。

清查田畝、徵繳逃稅、強化版的一條鞭法、士紳一體納糧,在實行之前可以選擇一省試行,更需要用中央直屬的人才。

這個人才太宗創立的三舍法和五營世兵已經預留下了基本盤,只需要增加一些胥吏之學,完全可以滿足一省、一府之所需。

至於什麼不去邊關教化不得考舉人之類,那都是扯淡的廢話,既不實際,也容易鬧出東南傾覆的大亂。

政治的藝術在於妥協,妥協的基礎在於互相威脅。

真要是武德宮增加實學、胥吏學,那等同於皇權又有了一把可以威脅士紳的刀子: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捅你們又是另一回事。

前朝教訓就是妥協的藝術玩砸了,文官只能威脅,集權的政府卻無力反威脅,到後期也就根本不存在妥協了,江南士紳徹底爛了。

而這封奏疏的殺招之處,在於全是陽謀,沒有陰謀:科舉士紳的手伸的再長,也伸不到老五營世兵和武德宮那裡。

武德宮每年招收一批可以實行清查田畝、會計計算的人,秀才不屑於幹,有的是人願意幹,當大頭兵一個月才二兩銀子,老五營世兵們不想當大頭兵的多了去了。

把個真正殺人的刀,隱藏在一片胡鬧之言中,正是李淦所期待的“把水攪渾”。

劉鈺身份不高,但功勞卻大,又無黨羽,更無根基,正是一個最適合把水攪渾的人。

當然,這些變革此時是不能用的。

雖不用,卻可以用來和士紳、結社儒林輿論們討價還價:定出一個底線,在這個底線之內,你們就不要鬧騰了,再鬧騰的話,朕就要試着按劉鈺說的這幾條幹了。

咱們互相妥協一下,各退一步,皆大歡喜,真要逼急了朕也不是沒有殺人的刀。雖說必有陣痛,可逼到份上,那也顧不得了。

底線一劃,雙方罷兵。

國子監學生鬧事,李淦也不傻,當了這麼多年皇帝了,這件事就是在故意打皇帝的臉,讓皇帝清醒一點:你再這麼搞下去,我們是有能力讓天下輿論譁然的。你想拓邊,我們就能讓你拓到讓你焦頭爛額。

這陳震不過是一個被人利用的一腔熱血的年輕人。之前的打架事件,李淦也只能冷處理。

可萬萬沒想到劉鈺劍走偏鋒,來了這麼一招。

如此一來,皇帝什麼都不用說,自然會有人把輿情擺平,作爲討價還價的態度和誠意。

當然,這個討價還價能換回的東西很多,自然不只是兩邊打架這點小事,這就需要後續的博弈了。

再三讀過了劉鈺的奏疏,李淦心裡已經擬定出了一條談判討價的底線。

變革的事,還是要辦的,但在平定準噶爾之前,這事可以拖一拖,嚇唬一下,別再搞什麼士林結社輿情風波之類的事就好。

心想,劉守常啊劉守常,你還真“聽話”。朕叫你“名正言順”,你還真就名正言順,居然能鬧登聞鼓這麼一出。

倒是那個陳震,當真可憐。也是個一腔熱血的孩子,如今被你這麼一逼,他日後還有活路嗎?多少人恨不得把他的皮扒了,而他可不是勳貴子嗣,也不是武德宮生員啊……

你真是一點虧都吃不得,爲了報復,竟是連負荊請罪這樣的事都幹得出。自損七分顏面,也要將人挫骨揚灰,而且還得讓他最信任的人去挫骨揚灰,哀莫大於心死啊。

義利義利,只怕在你眼裡沒有半分的義,全是利。一切都能交易,一切都能折算。包括臉面,甚至……性命。

你的弱點到底在哪?到底什麼東西是你真正不敢用來賭的,是可以被抓住控制的?

細細思索了許久,李淦下意識地在奏摺的空白處寫了一個“道”字。

至少現在看來,唯一能威脅到劉鈺的,好像就是他要實行的“道”。這個“道”此時到底是什麼,李淦看不出來,因爲現在都是“術”,看了半天就看出來一個“一心爲國”,至少此時是這樣的。

但李淦很懷疑,這些“一心爲國”的舉動,也是術,而非道。劉鈺真正想幹的是什麼?

許久,不能解。就像是諸葛武侯,唯一能威脅到他的,就是“不準北伐,除非你答應我一件事”,可反過來,又有什麼比北伐更重要?

“這難道真的是個純臣忠臣?再看看吧,術用多了,或許能略窺其道。”

想到這,李淦呵呵一笑,叫太監把這封東西送到前朝中書科改革後的書寫房,叫人立刻謄抄數十份,發與朝中官員,明日朝會廷議此事。

然後,李淦在奏摺上批覆了一句話:既自認有罪,武德宮諸生凡參與鬥毆者,皆罰銀十兩,限期交齊,着天佑殿議。

…………

當天晚上,整個京城都炸開了鍋。

奏疏經過書寫房的抄寫,早已經傳遍了有資格參加廷議的官員手中,正如都察院的左僉都御史所想的那般,這是往竈膛裡扔了一顆震天雷。

更爲詭異的是皇帝的批覆:參與鬥毆的武德宮諸生都罰銀十兩。

這是罰?

這算哪門子罰?就差把“你們幹得好”寫在上面了。

不說參與鬥毆的一大堆都是公侯伯子嗣不差這十兩銀子。

便是剩下的,全加起來也就不到百十號人。千把兩銀子,鬧事排到前面那幾個人家裡,哪個出不起?

積欠、隱沒、義利、士紳納糧、優免、免役而演變爲偷稅等等這些事,是陳年積壓的大糞坑,沒人願意往裡面跳,更沒人願意主動把這個糞坑外面蓋着的布帛掀開。

理論上,優免不是免田稅。但納糧不只是納糧,還有運糧,這纔是大頭。

國稅不管你是誰,都得交。但頭稅輕,二稅重,交了糧,得把糧運走,國庫又不出錢,一些雜活你也得幹,清理河道、接待上官……這些都是地方自行解決。

這得需要人。

胥吏和鄉紳們稍微動動手腳,這個力役就能把人逼死:小夥子你家就你一個勞動力,我看你骨骼特異,那你去往京城運糧吧。你走了你家就沒勞動力了,老母親就得餓死?那你意思意思吧。

不管是大明還是大順,理論上的田稅都不重,哪怕明朝徵三餉,完全按照理論數量,其實也沒多少。

但問題在於這個力役、雜役,大頭根本沒在國庫裡,民間的負擔其實極重。

納糧,納糧。不是說只繳糧稅,而是說繳糧稅加運糧。和泥腿子一起幹活,的確有失士大夫體面,但可以出錢啊,然而又有優免。這個空子可就大了。

朝廷的國稅沒收多少,底層卻沉重的喘不動氣。

前朝有個不開眼的徐民式,巡撫應天的時候揭開過這個糞坑。

以至於連性格溫婉、從不罵人、內向小心的申時行都發了彪,以當年徐民式會考老師的身份斥責,說你這麼搞我就要親自押解糧草去京城了,讓陛下看看你把我這個退休的內閣首輔逼成什麼樣了?

徐民式這才知道惹了馬蜂窩,不得不提出了“優免加倍”的辦法,優免加倍,但是優免之外的還得查清,但仍舊不行。

以至於死後,有人還專門寫書曰:某人奴隸鄉紳,是如同王安石一樣的奸賊,所以某人死後,遂至蕩產傾家,語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弗信夫?

也就葉向高說了一句公道話:你們的子孫,難道就一定能當官嗎?難道就沒有淪爲底民的時候嗎?你們有錢的不出力,卻讓沒田的出力,這大明肯定要完啊。

不過,事實證明,葉向高才是想錯了。流水的國號,鐵打的士紳。大明亡不亡,關士紳屁事?

前朝例子在那擺着,誰揭這個糞坑誰不得好死,這是板上釘釘的事。

誰也沒想到,這個糞坑,被劉鈺用這樣一種鬧劇的形式掀開。

怕動靜不夠大,還直接往這個糞坑裡扔了個爆竹,爆竹的名字卻上卻寫着“國子監諸生”。

皇帝這是想幹什麼?

是真準備這麼幹?

還是說……想要什麼條件,做個交易?

這不同於以往,以往那是當地的事當地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可劉鈺在這“胡言亂語”上的瘋話,卻是讓皇帝直接用武德宮生員、增加胥吏學科等手段,釜底抽薪,直接空降到當地。

士紳一體納糧,清查田畝,清查優免,皇子出鎮,當地士紳除了嚎叫幾聲,還能怎麼辦?

總不能去上疏說“皇子這麼幹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必然斷子絕孫?”

行賄蛇鼠一窩?給好容易有表現機會的皇子行賄?多少錢夠買一句在皇帝面前的“兒子有能力”五字?

事到如今,說瘋話的劉鈺已經不重要了。

一個勳衛而已,攻訐他能有什麼影響?

說他裝瘋賣傻也罷,說他心思陰暗也好,他升不升官和文臣評價一點關係都沒有,又不走科舉,這樣能辦出“負荊請罪”、“敲登聞鼓”的混不吝,無可奈何。

這封奏疏,到底是劉鈺一時胡鬧?還是皇帝授意翼國公,翼國公指點的?

奏疏上的東西,有幾條簡直是殺人不見血,這些東西,會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小東西寫出來的?

夜幕已至,京城皆知,明日廷議,是要出大事了。

(本章完)

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079章 爭功(四)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84章 備戰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993章 直鉤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027章 割裂(五)第930章 覺醒(二)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94章 卸力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1225章 開戰(四)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28章 志向第809章 閹黨(下)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68章 決心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76章 十三張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587章 不平等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012章 圈地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946章 旗手第1451章 “帝”(三)第256章 優劣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21章 紙上談兵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328章 問罪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780章 抓與放第725章 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