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

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

孟鬆麓講的這些東西,權哲身是越發的難以理解了。

心想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居然沒有土地,要以做僱工、摘棉花輪碼頭爲生。這樣的世界,怎麼可能存在?

十幾萬人沒有土地,以做僱工爲生,豈不是必然發生白蓮、黃巾之亂?

這樣的情況,按說根本不應該在現實世界裡存在纔是。

如今又逢關於教育問題的思索,他的腦子愈發混亂,又連着問了許多在孟鬆麓聽起來古怪的問題。

孟鬆麓覺得有些問題問的……就好比在問炒菜爲什麼放鹽之類的根本不用解答的問題,一時間自己也有些語無倫次。

權哲身遂道:“孟兄,在下實在才疏學淺,亦或許這江蘇省事與別處大爲不同,我實在難以理解。孟兄可否有什麼理清這些問題的書冊,推薦一二?”

孟鬆麓內心其實已經感覺到有些奇怪了,隱約覺得對面這位姓趙的讀書人,有些不太對勁。

之前看到倒斃死屍,脫口而出感懷之詩,無論才情纔是心境,都非是尋常人。

的確,大順的官缺少,江蘇省的“錄取”名額也確實相對讀書人數來說不多。

但,那是針對進士、舉人這個層面的。

考秀才……就之前的短暫交流來看,無論是在哪個省,這文化底子肯定是易如反掌的。

秀才不一定水平都高,很多也就是混個打油詩的水平。江蘇兩萬多生員,真正成名的、拿得出手的有多少?

可對面連個秀才身份都沒有,這是一奇。

至於其二,這人一口的膠遼官話,有很濃的威海口音。登州府是劉鈺的發跡之地,大量的實學人才滿世界亂竄,孟鬆麓在這邊整天那操着膠遼官話的人打交道,對這口音簡直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伴隨着對日貿易、對朝鮮貿易,近水樓臺的登州府,可比別的地方更能感受到天下的變化。

大順不是說沒有那種對這種變化無法感受到的讀書人,地界大了,各地情況不一。

就好比甘肅的秀才,讓他去理解什麼叫進出口貿易、關稅的意義,這也實在是強人所難。

但問題在於對面這位,有着肯定能中秀才做生員的底子,卻連個功名都沒有;操着一口很熟悉的膠遼官話,卻彷彿才從甘肅等地走出來的秀才,對現實的變化一無所知,難以理解。

心中古怪,也隱約猜到了對方的身份。這幾年已經處理過好幾次類似的事件的,包括有日本儒生爬進大順的船中悄悄出海的事。

不過對這些人,官面的態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甚太管。

加之他又是要去淮南鄉約鄉賢村社去看看的,亦算是同道中人,孟鬆麓也沒有揭穿,或者旁敲側擊再行多問。

聽權哲身要他推薦一二本書籍,便於理解這些年大順的儒學思潮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幾年新思潮、新書、批判宋學、甚至批判漢經學的書,也出了一堆又一堆,甚至還有不少明顯僞造的“古書”。

可要說推薦一二本能夠說明白其中變化的,怕也是難。真正想要讀懂,非得下個二三十年苦功不可。

正思索間,一低頭,看到了桌上的一些茶點吃食,孟鬆麓一拍腦袋道:“對了!有些事,正可以小見大。若趙兄真要弄清楚這其中的變化,我倒是有本書冊可以推薦與你。”

“趙兄可聞金陵袁子才、徽州戴東原之名?”

權哲身搖搖頭,他這一搖頭,孟鬆麓心裡就更加有數了。

袁枚、戴震兩人,這幾年風頭正盛、名氣日高。

這也不怪權哲身不知二人名氣,實在是因着他老師李瀷,所能看到的“違禁書籍”,都是一些成名人物所作的。

本身又是實學一派,故而顏元、李塨等人的文章看得多,這都屬於是“上一代”的人物了。

包括孟鬆麓的老師程廷祚,其實也屬於上一代的人物。

他們的著作,受到新時代的影響較小,甚至幾乎沒有。是以不管是思維方式、還是探究方法,都很容易被李星湖等人接受。

相反,這幾年的後起之秀,都是長在新時代、從識字開始就不自覺捲入了大順延續了二十餘年的改革之中。

本來年紀就小。顏、李,比之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唐甄等人小了一代;程廷祚比顏李還小一代;到袁枚、戴震這波人,如今也是三十歲出頭,剛剛有名氣的時候,權哲身去哪裡知道?

只不過,這些人出道就有名,仗着年輕,很是搞了一些大新聞。可權哲身居然一無所知,孟鬆麓更加確定這位“趙兄”,怕多半壓根不是大順人氏。

再想想這人的口音,孟鬆麓已經猜了個不離十。

“趙兄,我推薦的這本小冊子,是袁子才、戴東原二人合力而作。倒不是什麼經文典籍,而是一篇雜記小品,名曰《蘇食辯考》。”

“着眼處雖小,道理卻大。從餐桌之物入手,由小見大。世人皆言,這是自顧亭林開樸學考證之濫觴後,真正得其真意者。”

權哲身理了一下,奇道:“講吃食的?”

孟鬆麓哈哈一笑,以箸輕夾起茶點中的一個生煎饅頭,笑道:“按照登州府的叫法,這不叫饅頭,這叫包子。”

“如今松江府人流往來,茶館之中,多有此物。世人皆以爲此物乃吳地美食,實則十餘年前,並無此物。”

他將這個包子用筷子剖開,點了一下外面被炸的金黃的皮道:“所炸之油,源於登州府之花生。”

“所用之皮,源於遼東之麥粉。”

“其內餡料,黃龍府豆餅所喂之豚。”

“其所以興者,又肥、又油,販夫走卒勞力之人所最愛。”

“其所以數年之內遍地開花,源於京畿鐵製成的爐、徐州煤搓成的煤球。”

“袁子才、戴東原,取新學之論、承顧亭林考據學之妙,以此物爲開端,以食喻時、以小見大。”

“食辯,時變也!”

“一如趙兄母國之《花史》,以花喻人、以花喻史,此正《離騷》文字。”

孟鬆麓的笑聲中,權哲身嚇得臉色蒼白,最後那句《花史》,已然直接點破了權哲身的身份。

正緊張間,卻見孟鬆麓起身拱手道:“趙兄放心,既來尋道,又何必問自何處來?”

“明日此時,我在此恭候,趙兄可隨我一同往淮南。告辭!”

禮畢手落,待權哲身反應過來後,孟鬆麓已經飄然而去。

看着桌上剩餘的生煎饅頭等茶點,想着孟鬆麓剛纔的那番點評,喃喃道:“遼東麥粉、黃龍府豆餅、登州府花生、京畿鐵爐、徐州煤球,方有生煎饅頭?”

再想想孟鬆麓最後點破他身份的話,心中暗凜,只覺大國風物,果然不同。

按照先生李星湖的教導,珍惜盤中餐飯,將桌上食物吃了個乾淨後,這才起身出門。

稍微一問,便知旁邊就有書店,徑直而去。

入店一看,書籍琳琅,無論種類還是數量,都遠勝漢城,又忍不住悲從心來。

李星湖曾對仁川開埠後的紙張貿易感嘆不已,說朝鮮國產紙,可卻不產文。古時無紙,先賢載道於竹簡,亦不妨礙大道傳承。朝鮮國有紙無文,實可悲矣。

悲雖悲矣,他權哲身終究還是落了下乘。

大順此時的新生代學者,已經開始將顧炎武開創的考據學風氣,與大順興起的實學經濟考量,融合一處。

於朝鮮紙事,大順的新生代學者並不會去感嘆什麼有紙無文之類的情緒化的東西。

而是考慮有三。

其一者,蘇南人口密集,燃料尚且不足,遑論造紙?

其二者,蘇北種棉興起,棉秸稈卻被蘇北土地資本家,作爲僱工“福利”,發給僱工取暖生火,也不造紙。

其三者,林木叢生之關東,人力昂貴。一夫種豆所得利潤,遠勝造紙。而朝鮮國、日本國,人力皆賤,海運又比陸運便宜,遂使朝、倭二國造紙業蓬勃。

權哲身的思考,仍舊都留在“有紙無文”的感性之中,悲從心來,感嘆久久,終究還是按照孟鬆麓的推薦,買了那本小冊子。

第二日一早,孟鬆麓再見到權哲身的時候,只見他眼圈烏黑,顯然昨天夜裡不知道看書到幾點,但是精神矍鑠,神采奕奕。

見到孟鬆麓的時候,連聲道:“孟兄所薦之書,粗讀只覺驚詫、再讀思索良多、三讀恍然大悟。如今尚且餘香滿口,食不甘味。”

“萬萬想不到,這簡單至極的生煎饅頭、羊肉、鴨蛋、燻雞、牛肉,竟有如此說法。”

“按書中所言,如天津等港,日後必有油大肉餡且方便的包子暢行。至於燻雞等物,更隨天朝廢運河而興海運,漸在港口蔓延?雞豚狗彘之畜,因海運興、因豆餅繁。”

“粗看第一遍,看看其中數字,觸目驚心。心中所想,惟一句話。”

孟鬆麓不等他說粗讀第一遍想到的第一句話到底是什麼,便笑道:“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趙兄想的可是這句話?”

“讀此書者,多半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不想這句,足見此人沒有良心;只想這句,卻言此人殊乏心智。”

(本章完)

第97章 風波起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228章 開戰(七)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782章 身份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209章 變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420章 奇襲第1193章 皇帝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117章 傳承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47章 惡龍第1047章 大改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987章 止步(下)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379章 四宗罪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000章 扶植第552章 理想國第77章 入吾彀中第390章 清華園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612章 搶人才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464章 立碑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248章 鎖鏈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780章 抓與放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227章 開戰(六)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91章 預想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633章 斡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