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

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

伴隨着這些年的開拓和航海術的發展,這種在數萬裡之外試圖搞郡國並行內藩制的想法,說出來也就顯得並不那麼令人震驚。

三十年前,聽到這樣的事,多半覺得是癡人說夢。

十五年前,聽到這樣的事,或許覺得困難重重但也不是不能做。

但於現在,聽到這樣的事,覺得似乎並不甚難,難度甚至可能還遠比不上當年班定遠做的諸多事。

技術的進步,讓世界變大了。

但同時,技術的進步,也讓世界變小了。

雖然劉鈺和他們學派之間有挺多理念上的衝突,但劉鈺早年最擔心的就是他們這種有復古傾向的封建社空想派。所謂最瞭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

大順《周禮》派,某種程度上,對應的是新教的清教徒、東正教的舊禮儀派、天主教耶穌會的巴拉圭教區。

具有某種樸素的原始村社社會互助的思想殘餘,但又和本國的具體狀況融合的復古保守派。

歷史上,儒生們覺得西漢帝國妨礙他們建設大同世界,一腳踢開了漢第一帝國,也算是曾經有一定政治理念的羣體。

甭管怎麼樣,他們是真的相信可以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文化、體制、道德,來實現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

單從宗教文化的角度,新教,尤其是清教徒,和舊禮儀派,乃至於瓦哈比,都是是極端保守派。

大順的《周禮》、《尚書》派其實也差不多。

當然,各國的歷史不同,最終保守復古的表現也就不同。

明末順初,要求文化純潔的派系不少,比如黃宗羲就提出要焚滅雜書小說。但明確提出六十歲以下僧尼不還俗、西北教民不退教全部殺殺殺,把軍籍單獨拿出來提升到四民第二順位的派系,就這一家,別無分號。

劉鈺找上他們,也是真心覺得他們相對於那些扯犢子的,還算是真能幹點實事的。

所以固然要給錢,可最終還是要和他們講一些“大義”,這才能讓他們踏實去幹。

所以劉鈺也就和孟鬆麓談到了他此番去的另一個巨大意義。

他也沒有直接說,而是先引出來了黃河水患問題,以及伴隨着大順廢棄運河之後,始終繞不過去的“黃河決口”的頭頂利劍。

不是說劉鈺盼着黃河決口,而是有些東西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大順根本修不了大壩、調水工程等,決口北流是早晚的事。

“我記得你們學派,在治水一事上,與我並無分歧。李剛主、王昆繩等,皆言興海運、廢運河。”

“李剛主雲:海運必宜復,不惟通米糧,兼可於海上練兵而防海寇。若復海運,則可罷會通河以南。會通河以南廢黜,則淮河可治。淮河可治,黃河方能治。”

“單就這一點,朝廷這些年治淮、治黃、海漕的思路,與你們是一致的。是吧?”

朝廷這些年的政策,確實有不少讓他們學派感覺很不爽。但也確實有不少政策,是和他們學派一致的。

運河、海運、漕米、淮河、黃河,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整體上分兩個派系。

海運治河治淮的派系,人數並不多,但他們學派無疑算是之前很明確支持這一思路的學派。

說起這個,孟鬆麓對劉鈺之前又對他們進行嘲諷的事也就不甚在意,轉而道:“國公所言正是。朝廷興海運、治淮河,確爲仁政。只是……只是,此事,於學生去檀香山有何關係?”

劉鈺嘆了口氣道:“關係大了。大禹治水,言,堵不如疏。只是,那時候,人口稀少,處處可疏。如今雖然大禹的想法肯定是對的,可現實又絕對不可能搞堵不如疏這一套。”

悄悄諷刺了一下他們學派琢磨着在下游到處挖支流分水的想法後,接着道:“日後一旦黃河有患,依你之見,當如何賑濟?”

不等孟鬆麓回答,劉鈺又道:“或者說,假如將來黃河大水,以三千萬兩賑災。是以三千萬買糧米安置百姓爲上策?還是拿出一千萬買糧米,而以兩千萬,移百姓於南洋、關東、扶桑爲上策?”

只隨口一句話,頓讓孟鬆麓渾身一激靈,如同有人在頭頂潑了一大瓢的冰水,一下子通透到了心底。

“國公是說……朝廷有移民扶桑之願?”

“若真能行,單獨賑濟實在是治標不治本。而若能移民遠方,則可大益。”

“若將來真降天災,賑濟之後,若能移民,實爲上策。”

人多地少的問題,始終是縈繞在他們學派頭頂的最大難題。李塨王源等人提出的一些“奇葩”想法,根源就在這。

他們一方面,不相信工商業能夠容納剩餘的人口,這一點不管是李塨還是王源,都很現實,所以他們在這個他們認爲無解的現實下,不得不提出諸多奇葩的授田政策。

另一方面,他們也很現實地明白,畝產量到底什麼樣。

如果以後世的良種、水利、化肥爲支撐。畝產千斤,五口之家,只爲了填飽肚子不捱餓的話,二十畝地足夠了,人均二三畝地肯定是夠的。

現在嘛,畝產就在那擺着,後世苦逼畝產的黃豆,比此時的玉米小麥畝產都要高。就這麼個情況,五六口之家,怎麼也得五十畝地,才能將巴巴地活下去。

大順現在官方統計的土地,肯定是有問題的。

但這個問題,又是大順不想追究細察的。

道理很簡單,官方統計的土地畝數,是要納稅的。

還有大量的土地,是不納稅的、悄悄種點地瓜南瓜之類的東西餬口的。

有些地方,稀裡糊塗,差不多得了。

要說現在大順拿下了蝦夷、關東、南洋三個糧食產地,人少地多,可以提供足夠的商品糧,人均糧食佔有量,肯定比二十多年前要高不少。

可人均這玩意兒……就挺神奇的。

南洋的米,人均再多,就現在這個交通狀況,也人均不到陝西去。

這時候算全國人均,實際上沒啥意義。

因爲大順太大了,不靠海和不靠運河水網區的省份,嚴重缺乏運糧手段,縣人均比全國人均,意義大得多。

孟鬆麓對移民解決人地矛盾這件事是熱衷的,畢竟上次在海州與孟鐵柱爭辯的時候,孟鐵柱嘲諷他們的“覆宗法制、嫡子繼承納稅出錢次子滾蛋去海外”的想法,他是把嘲諷扔掉之後覺得好像是真能用的。

當然,要是朝廷出面的話,如果不加“移民餉”的話,肯定是個上策。

劉鈺又道:“你既同意這個想法,我也便直說了吧。”

“移民遠處,包括朝廷屯田,至少三五年內,都需要內地支持。這個你懂吧?不是說去了之後,春天去了,秋天就能自給自足,糧食夠用的。”

這一點,孟鬆麓也不是那種死讀書的人,更不是一點現實情況都不瞭解。

就算之前幼稚過,當初劉鈺勸他們說“資本不足,不要圈那麼大的地,減少一半”這番勸告沒聽之後,鄉社出的一堆問題,也足以讓他明白,移民墾殖,真的不是在書上寫幾篇策點擊就能完成的事。

“興國公所言極是。確實,移民需要一定的支持。興國公不是講過英人弗吉尼亞公司的事嗎,移民過去,幾年死了大半,冬天餓的吃人。”

劉鈺點頭道:“我說的,正是這個意思。檀香山位置優越,兵家來講,大洋之要衝。”

“以墾殖來講,則是將來天朝移民扶桑重要的中轉站,也是前期重要的糧食基地。朝廷如果能夠直接花錢在檀香山買糧,運送到扶桑西海岸的移民區,那麼移民就是現實可行的。”

“如果做不到,倒也不是空想,而是奔着三五十年時間的漫長準備。”

“若這世界之內,只有天朝一家,倒也沒什麼。可實際上,扶桑土地上,已有歐羅巴人不少。”

“北邊有法蘭西人、中間有英圭黎人、南邊有西班牙人。”

“三五十年之後,如何如何,那是未可知的。”

“這檀香山有幾十萬人口,土地又沃,若能以實學教化,而使他們學會種植、墾田、貯藏、收割、脫粒等……想來他們若要槍炮、若要鋼鐵、若要小商品、布匹等等,都只能那糧食換。”

“這檀香山若能每年出口一百萬石商品糧,那麼朝廷移民的效率就快得多。”

“將來一旦黃河決口,出了大事。朝廷能移走多少災民,取決於你在檀香山的活動。”

“換言之,黃河氾濫區,幾百萬百姓的性命、甚至他們的子孫後代的命運,是否還要承受地少之苦、河泛之困,取決於你在檀香山的活動。”

“你在檀香山搞得好,將來就可以走移民的上策。”

“你在檀香山搞出來一堆屎,沒有達成讓檀香山作爲商品糧基地的目標,那麼朝廷縱然有心走移民之上策,亦有心無力。移民過去,效弗吉尼亞公司故事,人相食嗎?”

“你要知道,縱然海運方便又便宜,在松江府裝船,把大米渡過太平洋,那這價格亦不是朝廷所能承受的。”

“你還要知道。如今天下,從上到下,自聖上到黎民,沒有人想着黃河能決口。可問題是這種事,固然治河可以控制,但畢竟人力有窮盡,不可預知。一旦決口,那就是一場大災。”

“我也明說了吧,運河被廢,保北不保南的默許,已經無意義了。將來真出了事,就是大事。”

“廢運河、漕工、沿途商業的巨大問題,只是被暫時壓住,並沒有徹底解決。至少不下百萬對朝廷不滿的人、或者被朝廷廢運河一事弄得家破人亡的百姓、一日不如一日的百姓,沿途遍佈。一旦黃河出事,若朝廷不能以上策解決,必將血流成河。”

(本章完)

第1054章 站臺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44章 三百年後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231章 開戰(十)第441章 瘋了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452章 有福了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23章 扎心的話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464章 立碑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449章 “帝”(一)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042章 國運(下)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31章 收心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338章 下心毒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82章 賣第411章 出奇第1450章 “帝”(二)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24章 開戰(三)第138章 良家子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5章 居高臨下第153章 鎖國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171章 備戰(十)第680章 隱喻(上)第1222章 開戰(一)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92章 欽定?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128章 志向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