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

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

就如同給了大順皇帝最終一擊讓他定下花錢繼續擴建海軍的那一下刺激,是喬治·安森的戰列艦艦隊百夫長號環球航行去攻打菲律賓。

這讓劉鈺之前一直嘀嘀咕咕的“以印度爲跳板、印度炮灰用不完”的預言,讓皇帝從最開始的“因爲他之前說的都對了所以這一次多半也是對的”,變爲了“和他說的無關,我自己想了想也確實很有可能,徐光啓當年說的島夷之禍,怕不只是因爲天主教和新教之爭的因素。”

西拉傑通過京城朝拜之行,種下了不敢反抗的魔蠱;孟加拉的其餘貴族,也因爲杜鋒的這場築京觀,種下了反抗必敗的鋼印。

終究,還是需要一些事情,讓人們真正想明白一些東西,並且相信自己所要去相信的。

現在,條件已經達成,大順這邊暫時卻說不出的溫柔。

只是提了一嘴讓西拉傑抄家之後,別忘了把大順的軍費給報銷了。

隨後,軍方之外的牛二,也提了一嘴另一個需要儘快做的事,在西拉傑看來好像也不是壞事。

“朝廷以爲,如今孟加拉情況複雜,稅收亂七八糟,此事還需要派人去清查一下孟加拉的田畝。”

“但在此之前,興國公以爲,之前英國事,皆因關稅而起。所以,朝廷的意思,是要幫着節度使,把海關建起來。”

“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往來天朝的,皆抽3.5%的水。抽的這部分水,便直接歸節度使支度。”

“一來孟加拉百廢待興,軍隊孱弱、內部不穩,國庫又被英國人劫了個乾淨,宮廷也已殘破,正是用錢的時候。”

“二來關稅錢財提前定好了,也免得日後諸多麻煩。這英國人和節度使之前的矛盾,也是因着他們拿着莫臥兒的免稅令,大搞走私所至。”

“天朝自與他們不同,嚴禁走私,一切還是要按照規矩來的。海關是要辦起來的、巡查船等的支出、海關的俸祿等,皆要從海關稅銀裡支出。”

“不過鑑於節度使此時也無力把持海關,是以朝廷這邊會幫着把海關給建起來。但是,既是朝廷做事,那是要體面的,關稅歸於節度使宮廷,這一點是可以作保的。”

這個問題,在西拉傑看來,也的確不是問題。

孟加拉手裡還是有不少好貨的。

稻米、黃麻、生絲、絲綢、硝石,這幾大件,都是大宗商品。

百分之三點五的關稅,看起來好像不高,可若是真的能收到手,那肯定是一大筆錢。

雖然孟加拉或者什葉派的故事裡,沒有純粹的千金買骨的典故,但類似的故事自然是有的。

在西拉傑看來,大順其志不小。

金庫不多取、財富無所幸,大有點千金買骨的意思。

只怕,莫不是壓根不是奔着孟加拉來的?而是既是瘸子的後人能從北邊殺過來做了印度皇帝,這天朝自東南殺過來做印度皇帝似也沒什麼不合理的吧?

西拉傑的想法,大體上算是大方向正確的。

金庫不多取,財富無所幸,這種行徑,在哪都算是其志不小的表現。

加上印度的特殊國情,輪番來做皇帝這種事,也常有。

確實,大順其志不小。

但只不過,對這個印度皇帝的皇冠,其實真沒啥興趣。

主要世界是動態的,而西拉傑是以靜態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就此時的靜態來看,去過大順遊歷過的西拉傑,很難理解到底到底想要孟加拉的什麼。

他看不懂的原因,是因爲實際上大順想要的,是孟加拉的生產資料。

也就是降水、旱季存在、氣溫、恆河航道等等物質條件下的耕地等生產資料。

現在孟加拉種棉花的並不多。

但是,大順的東北,除了瀋陽地區稍微能種點棉花外,大部分地方都要考慮糧食夠不夠吃的問題。

而廣袤的松遼平原,又種不了棉花;西域可以種棉花,可是缺一條大運河或者一條鐵路。

孟加拉現在生產的很多東西,大順自然用不上。

可問題是,基礎的條件在這擺着,不像是黑龍江地區一樣,不得不種大豆。孟加拉是可以種稻米、可以種桑樹,也可以種棉花。

大順要的,或者說,對孟加拉侵略戰爭最感興趣的一羣人、受益者,是要把孟加拉拉入到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中,並且按照資產階級的意願,去徹底改造孟加拉。

奔着先餓死加爾各答的數萬紡織工、崩潰孟加拉的手工業、以及讓孟加拉的棉花徹底換種去的。

這當然是其志不小。

哪裡是當個印度皇帝、或者收點錢、劃拉點金庫的珠寶所能比的?

簡言之,其志不小,肯定是對的。

只不過,對這個“不小的志”到底是什麼,西拉傑產生了誤解。

當然這不怪他,而是因爲他根本無法理解新時代的真正大勢。連距離資本主義更近的英國、法國,都把新時代堵在了白糖和菸草上,並且爲了這個目標圍繞着加勒比大打出手,況於孟加拉的西拉傑?

站在一箇舊封建天下體系內來看,如果做大順的藩屬國,並且把印度拉入到大順原本的天下朝貢體系之內,這對西拉傑來說,當然可謂是喜不自勝的好事。

只不過,西拉傑在京城看到的多半是假象。

大順現在的很多人,正在試圖瓦解舊的天下,並創造一個新的天下體系。這個新的天下體系,不是靠朝貢、封建、君臣、血緣、聯姻等來維繫的,而是靠一個世界市場和世界範圍內的大分工來維繫的。

非要給這個體系找一個祖宗,當然可以說是管子的輕重術裡的藩屬問題的新時代版本。

大順其實挺多人對這一套東西非常能理解,尤其是伴隨着考據學、樸學的興起之後,儒家那點典籍已經不容易出成果,很多考據學跨到了諸子百家上以便出成果水論文後,就更加容易理解大順所謂的鬆蘇體系所綁定的日本、朝鮮、南洋、關東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了。

這自然是被歸到霸道里面去的。

可偏偏,西拉傑去大順走了一圈,看到的卻是天下的王道。

對他而言,匡扶危困、保全祭祀、全其宗廟、保守復辟,這可真是純純的王道。

尤其是居然沒有獅子大開口勒索錢財,而是主動幫他建立海關,這簡直不可想象。

那麼,想來想去,也只有千金市骨、其志不小。

所謂欲得印度、必先取孟加拉;欲得孟加拉、必先取錫蘭。如今怕是已經走到了拿孟加拉展示大順王道的時候了。

當然,實際上但凡相信王道的,沒有一個出海的。

這不是單純的思想問題,而是就國內來說,還有一大堆的問題沒解決,比如井田均田等儒生界政治正確但卻沒人肯實踐只是放嘴炮的“天下第一仁政”。

而出海的,跑到錫蘭練兵、跑到孟加拉打仗、甚至跑到直布羅陀去啃要塞的,基本都是劉鈺的那一套新學體系出來的人,腦子裡的王道樂土思想壓根不存在。

牛二現在提及要幫西拉傑搞關稅,那不過是爲日後的讓西拉傑當傀儡做點準備。

大順暫時肯定是沒有能力深入到孟加拉的方方面面,別說在孟加拉了,在大順本土都皇權不下縣呢。

將來要剝奪了西拉傑的土地稅收的財證權,就得琢磨着給他找點來錢的路子。

歷史上,中國也不是沒有把土地稅交出去,只要關稅、鹽稅而不要土地稅的中央政權。

對此,劉鈺是非常清楚的,並且確信這樣的政權,正是大順需要在孟加拉扶植的。

把關稅的錢交到西拉傑等孟加拉的舊統治階層的手裡,再完成激進的“收稅官”變“大地主”的地權改革,那麼孟加拉的全面買辦化進程,將會對大順非常有利。

這是一種符合大順利益、且符合大順統治習慣的雙重管理。

那些亂七八糟的教法、宗教、治安、地方管理、鎮壓起義等問題,交給西拉傑爲首的買辦政權。

而土地稅,大順直接和激進地權改革後的大地主溝通,皇權依舊不下縣,由孟加拉的鄉紳作爲皇權和農民之間的脆弱聯繫。

關稅等,交給西拉傑的政權,但是稅率定死了3.5%,且管理海關的是大順這邊的人,以及需要拉攏的孟加拉中層和上層。

對西拉傑這個買辦政權而言,進出口越多,他拿到的錢也就越多。

而大順需要的棉花、生絲、黃麻等,正是出口的大頭;反過來,大順賣來的棉布鐵器等,也是進口的大頭。兩邊吃關稅,買賣越多,收入越多。

對大順在孟加拉激進的地權改革之後的前收稅官、將來的大地主而言,他們也就越發傾向於種棉花、改稻爲桑。

如果不進行地權改革,那些收稅官只是收稅的,沒有對全部土地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要瓦解孟加拉的舊基礎,也就比較麻煩。

靠西拉傑維繫上層,製造一個孟加拉上層的買辦政權,這個政權除了軍隊拉胯、外交沒有之外,剩下的也都可以五臟俱全。

靠那些大地主,搞定中下層,製造一個快速轉型、圈地種棉、驅趕小農的土地所有權基礎。

大順不可能在孟加拉推行大順的法律。

一方面,是和印度教教法、伊思蘭教法衝突過大。

另一方面,大順法律的所有制基礎,是承認地契和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的私有制,這和印度的水土嚴重不服。

別說印度了,就大順的法律的所有制基礎,放到朝鮮國都水土不服。因爲朝鮮國現在還是類似於王田制的土地國有制和世家大族所有制,至少歷史上要在二十年之後,纔會出現第一張被朝鮮國承認合法的私人土地買賣契約。

再說,也實無必要,大順想要的東西,只要這兩個改革在孟加拉完成,就都能拿到手。

而且大順在本土都玩不明白政權控制基層直接面向小農徵稅,在這邊更不想搞,畢竟大順已經半隻腳踏進了需要原材料和市場的工業革命階段,可以搞這種守土官長的模式了。

以及,大順不是英國,對印度的人力資源,毫無興趣。自己的都用不完呢。

(本章完)

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991章 煙幕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71章 萌芽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81章 監獄船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325章 迎天使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117章 傳承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028章 割裂(六)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023章 割裂(一)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793章 憧憬(上)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68章 決心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545章 難題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886章 恐嚇第1047章 大改第33章 邊軍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76章 十三張第849章 威望(下)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250章 欺瞞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38章 良家子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411章 出奇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847章 雙贏(下)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939章 自覺(一)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238章 敲定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384章 逼迫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