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

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

威廉·皮特並不是先知,所以他也不可能知道工業革命之類的東西,也不知道英國在1790年前後開始爆發式增長、拉開個世界各國差距的根本性力量。

但他終究是個有戰略眼光的人,擁有一種戰略上的敏銳嗅覺,並且相信英國的未來在商業和貿易上,而且非常理解殖民地經濟的邏輯。

雖然其實他賭錯了,或者說迫於現實和傳統的認知,把未來仍舊賭在了蔗糖、菸草、和紐芬蘭的鱈魚上——以史爲鑑到刻舟求劍的程度,自然知道,鱈魚、蔗糖、菸草,是過去百餘年歐洲經濟貿易的發動機。

以史爲鑑的目的,是知興替、明盛衰。

皮特和輝格黨與託利黨都不同,英國是個很注重傳統的國家,但傳統本身是可以自己僞造的,並且宣稱這是傳統的。

輝格黨和託利黨對於“傳統”這個的定義,都忙於去論證,傳統到底是君主制還是議會制。

形成這樣一個死循環:

因爲我們的傳統——所以我們現在強盛——如果我們想要保持強盛——就要繼續鞏固傳統。

最終,這個問題,只能演變成“傳統”到底是啥之爭。

因爲這樣的死循環,所以誰是勝利者,誰就能定義傳統;而不是誰真的遵循傳統,誰就獲勝。

託利黨說,傳統是君主制,並舉例甲乙丙丁;輝格黨說,傳統是內閣與自由,並舉例子午卯酉。

皮特並不尊重這種自我定義的傳統,他要是尊重傳統,他就不可能頂着“大平民”的旗號,去搞反對派從而獲得威望。

從歷史中,皮特看清楚了英國這幾年發達起來的真正原因,破除了英國此時對於自己爲啥發達了而不知的普遍焦慮。

只不過因爲他不是先知,所以無法預判工業革命,但卻憑藉對史書的理解和總結,靠着一種敏銳的天賦提出了全球殖民地戰略,爲今後英國紡織業革命的爆發提供了基礎。

英國紡織業的發展,到底靠的是什麼?

是傳統?

是民族性?

是自由的貿易?

這些此時在倫敦叫聲最烈的東西,只是解釋現狀的一種回答。

而實際上,脈絡是很清晰的。

1647年,八十年戰爭結束,西班牙解除對荷蘭的貿易禁運。

荷蘭處在萊茵河入海口,北連波羅的海、南接法國、沿着萊茵河向內是萊茵河流域的運河水路。

什麼地理位置,能敵得過大河入海口這樣的地理優勢?

1651年,獨栽者克倫威爾發現搞這種自由貿易,英國扛不住了,於是出臺了《航海條例》。

1654年,瘋狂造艦的護國公,暴打荷蘭,自由貿易爭不過,那就武力解決,荷蘭戰敗。

1666年,出臺《埋葬法案》。死了之後,必須用呢絨布包裹埋葬,任何不用羊毛呢絨布包裹埋葬的,罰款15兩白銀,且此呢絨必須由本國生產。此法案一直持續到1814年,成爲1666年到1814年研究英國家族、家譜的重要一環,因爲所有人死後都必須在治安官那登記,後世僞造家譜,拿着當初的登記簿一看,連個羊毛呢絨的“壽衣”都穿不起,登記爲“NAKED”,顯然那就不是紳士。

有一說一,大順這邊之前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確實不是什麼好玩意兒,但也沒離譜到死了之後買棺材板也得硬性規定必須買哪裡哪裡的。

除了理想化的《管子》裡面有這種思維和明確辦法外,其餘的很少見,而且也確實很少實踐。

1699年,出臺《愛爾蘭羊毛法》,愛爾蘭禁止出口呢絨、所有呢絨製品由英格蘭提供,招致了愛爾蘭特色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愛爾蘭人拒絕穿呢絨,選擇穿亞麻布。

1701年,東方棉布被東印度公司向英國傾銷,各地的紡織業者、羊毛商人、圈地養羊的圈地貴族,都很不滿,爆發了反抗運動和燒燬東方棉布運動,第一次棉布禁止令出臺。

1721年,第二次出臺。

1725年,蘭開夏的棉花紡織業開始有所發展,但因爲技術不足,是以紡出來的棉紗,只能做經線,不能做緯線。

這是西歐棉紡織業的開端,爲什麼會出現在蘭開夏?因爲……蘭開夏的氣候比較溼潤,使得紡織成的棉紗不容易斷,想要學此的法國怎麼也搓不成,因爲法國的氣候比起蘭開夏更加乾旱。

1733年,蘭開夏等地的棉紡織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依舊無法競爭過東方棉布。於是,《曼徹斯特法案》出臺:英語詞彙的特殊性,純棉布是calicoes,是非傳統的;曼徹斯特、蘭開夏的布,是fustian,是傳統的。這也是爲什麼劉鈺可以搞專門出口的低端混紡布走私的原因,正規松江布是calicoes、他用羊毛亞麻等搓進去的出口布是fustian。

至今爲止,也就是靠着《航海條例》、《棉布禁令》、《裹屍布法》等等,從生到死的一整套法案,把本國的紡織業發展起來。

並且依靠着殖民地——主要是北美,北美也算是片帆不得下海,不能去買荷蘭法國的布料,只能買英國產的劣質布,由此保證了英國紡織業的發展。

這裡必須要再說明一下:珍妮機大順用不了,這玩意兒只能做經線,而且這玩意紡出來的紗做的布,在大順一匹都賣不出去,都不用松江布,就曹州曲阜等地的農家布,都能把這玩意的打出屎來,不管是價格還是質量。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後,北美一開始也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拒絕穿英國運來的布,鼓勵婦女自己用紡車紡紗、織布。

1779年,走錠精紡機,也就是騾機出現,英國布第一次在“質量”上,和印度持平,但還不如中國。

算生產效率,已經高過了中國和印度。但是,因爲物價問題,在價格上,依舊毫無競爭力。

隨後,英美開戰,英國無法從美洲獲得棉花和靛草,於是大量投資印度,種植棉花和靛草。同時再用軍隊和關稅控制,摧毀印度的手工業。

到1826年,已經有英國人看明白什麼叫殖民市場了。

【如果沒有東印度公司的武力統治,曼徹斯特的工廠在一開始就會停止,甚至不可能再次啓動,即使是蒸汽的力量。】

【這一切是由印度製造業的犧牲創造的。如果印度獨立,她本可以進行報復,對英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從而保護自己的生產產業免於毀滅。】

【但,現實中,這種自衛行爲是不允許的。】

所以,此時大順內部,如劉鈺等人,對威廉·皮特的評價,是不怎麼高的。

因爲威廉·皮特的政策,從後世的結果看,的確是造就了英國的繁榮。但這屬於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皮特自己並不重視印度,而是依舊把未來賭在了過去經驗的“鱈魚、白糖、菸草”上。

他無心插柳的舉動,使得英國的紡織業在大發展的時候,擁有了一個廣闊的、被爲謀求“土地稅”的東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也使得在英美戰爭期間,英國可以從印度獲得原材料。

而威廉·皮特自己,此時依舊認爲,加勒比是珍珠,北美是珍珠。

實際上,真正的機緣在印度。

或者說,英國崛起的真正原因,是工業革命。

但威廉·皮特對工業革命這個趨勢,並無任何的認知。但他的一些戰略思想,在客觀上爲工業革命的爆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他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條件。

除此之外,劉鈺對威廉·皮特評價並不高的原因,還是一個,但另一個就比較不好聽了。

另一個原因,是劉鈺認爲,威廉·皮特和後世那些昭和參謀差毬不多,或者說,這只是個在戰術上暫時賭贏了的昭和參謀。

腦子裡壓根沒有真正的戰略格局,意識不到一個根本的“打仗其實是個經濟問題”的事實。有點像是那種對着世界地圖,咔咔一通畫,卻不去考慮畫的這幾條線要花多少錢、錢從哪裡來、問誰收稅等等問題。

而且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過於一廂情願,思維方式總是認爲,對方應該怎麼樣,卻不考慮對方如果不接受、不這麼樣會怎麼樣。

如果皮特不是昭和參謀式的的戰略水平,那可能就是他是反對派起家,以至於習慣性地爲了反對而反對。

甚至在劉鈺看來,要不是無心插柳的印度,皮特真的就是個暫時戰術勝利最終導致帝國瓦解的昭和參謀,只不過無心插柳的印度和後續的英國工業革命,給他加了太多分而已。

類似於瘋了一般的七七之後、到處獨走繼續擴大侵略的那羣參謀,結果在華北農村的青紗帳裡,一下子找到了跨時代的黑科技,直接拉開了和地球其餘國家的代差。事後咋評價,難道說那些沒腦子的獨走派,就是戰略大師?

是以,在劉鈺看來,皮特的水平真就一般。

不過,也正是因爲皮特明白殖民和侵略,通過對英國過去百年的歷史,明白了英國的財富之所在。

他破除了“不知爲何而富”的那種焦慮。

他也破除了對傳統的神聖迷信,以及對那些扯淡說辭的信任。

所以他才制定了“全球戰略”,要利用艦隊,摧毀法國和西班牙的貿易,使得英國擴大《航海條例》的範圍,只能讓英國賺取貿易和二道販子利潤。

也因爲他隱約知道英國發展起來的本質原因,所以他纔對大順這次參戰到底想要什麼,驚恐不安。

如果,大順真的想要貿易。

那麼,英國的紡織業,就完了;英國的金融業,也完了,英國的地理位置是不如在萊茵河入海口的荷蘭的……

或者說,他所熟知的、找到了本質的、英國這百餘年發展所依靠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殖民主義這兩大原始積累的法寶,就完了。而這兩大法寶,是他破除了那些焦慮之後,所認知的英國強大的根源。

(本章完)

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435章 分歧(一)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565章 制禮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585章 要忍讓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343章 絕戶計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541章 人性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57章 老婆本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443章 誘降第713章 活路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27章 臨行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45章 冰牆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883章 無用功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705章 海戰(三)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167章 備戰(六)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208章 記憶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32章 覺醒(四)第682章 打印第663章 推諉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53章 選擇第325章 迎天使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079章 爭功(四)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94章 卸力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478章 看破